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旅融合产业是在农旅融合模式下,以农业生产功能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产业链、农村旅游和配套商业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整体服务大众和推动农村发展的一体化产业.本文以四川省剑阁县盐店镇五指村为例,进一步探索对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丹巴县乡村旅游资源具有丰富多样、分布广泛、品位高、特色突出及自然与人文有机统一等特点,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研究发现,丹巴县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些亮点,但旅游经济总量小,对财政贡献率小;乡村旅游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县域内乡村旅游发展差异显著。研究提出发展藏家乐、建设型藏寨旅游社区、生态特色农业观光体验园开发模式,打造精品乡村旅游景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注重乡村旅游生态重构、加强大区域旅游合作等开发路径,以实现丹巴县乡村旅游全域开发。  相似文献   

3.
农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有效测度了我国农旅融合水平,利用2010—2017年1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农旅融合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旅融合整体水平偏低,目前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农旅融合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粮食非主产区农旅融合通过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和促进劳动力"回流"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而粮食主产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劳动力和耕地资源的"挤出效应"明显。山区农旅融合对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平原地区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加大贫困山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优化粮食非主产区农业固定资产配置,提高经济较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宜宾市响应国家政策,着眼于近郊游,深挖当地乡村产业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高生态效益,促进农业蓬勃发展,致力于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推动农旅整合发展,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实证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旅融合发展状况.调查显示,该市农旅融合具有资源...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济源市农旅融合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农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对济源市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农旅深度融合;完善旅游设施,区域协同发展;增强旺季营销,提升淡季旅游;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乡村旅游推介宣传力度等农旅融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6,(8):76-80
作为国内"洋家乐"民宿经济发源地的浙江德清,乡村民宿已经成为德清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探讨其乡村民宿发展问题,对于引导国内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德清乡村民宿的发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经过探索起步和规模扩张两个阶段以后,现进入到提升发展阶段。目前,德清乡村民宿的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农旅融合度不高、乡村性丧失等问题,应从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促进农旅深度融合、实施多元化发展、创新文化内涵设计等方面,积极推进县域乡村民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突破口,推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型,拥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鲜明民族文化的民族地区迎来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但受民族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宣传力度不足以及农旅附属产品品质低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通过整合民族文化优势,打造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吸收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积极拓宽营销渠道,促进社会知名度的提高;打造多元特色产品,提高农旅附属产品质量4个途径可以促进我国民族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农旅融合产业链理论研究,结合苍溪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在农业生产原始资源、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产业链条中融入旅游要素的苍溪县农旅融合产业链构建路径,并提出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农旅融合产业链、努力拓展横向资源和加大对人才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乡村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按照"全域旅游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生态旅游农业,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富民强村的发展之路,旅游业态层次不断丰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农旅融合日益彰显。2017年底,乡村旅游接待878.8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1%;  相似文献   

10.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外地人来乡村消费,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带动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形成。选取湖北省罗田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罗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况,分析其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罗田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坚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乡村性原则,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大对旅游产品的投入和创新力度,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乡村产业振兴是基于地方特点开发特色产业实现乡村发展,武汉市黄陂区因其优越的人文历史、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在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由于乡村旅游资源有些开发不合理、文化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市场主体绿色环保发展意识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黄陂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条实现路径:一是加强环境治理与修复恢复生态机能;二是重视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三是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助力黄陂区乡村旅游永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紧密,在尊重农业发展的前提下,农旅融合作为乡村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是融合旅游产业、合理开发乡村资源、带动村民致富的有力措施;是响应和践行村庄规划发展中的大势所趋。目前,基于农旅融合的村庄规划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研究视角相对狭窄,偏经济学、社会学方向,很少从规划的角度思考。本研究从农旅融合角度出发,以屏边县大份子村庄规划为例,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农旅融合”和“大份子村规划”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大份子村“农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耦合互动发展关系。结合耦合性结论提出相对应的科学性建议,为村庄未来的规划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把农业基地打造成旅游景点,把农村建设成乡村旅游景区,把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近年来,新化县坚持"农旅结合、农旅共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将地域特色与文化禀赋、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大力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特色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原生态休闲旅游相互融合的新路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个农业基地就是一个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4.
合作镇是革命老区,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企业单体规模不大的情况,合作镇将农旅融合发展作为全镇突破口,列为发展的头版头条,提出“服务是最大资源”理念,深入挖掘“生态、田园、村庄、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以农旅特色项目为支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型,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科技》2021,(1):13-14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产业发展,依托休闲农业示范点开展康养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秦皇岛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依托多家休闲农业示范点,可以发展“农旅融合”“林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医旅融合”等各种模式的康养旅游。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159-160
县域特色经济与特色产业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特色产业支撑特色经济,特色经济也拉动特色产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按照超前与开放相结合,城区和乡村相结合,资源有效整合,发展主体多元化等原则,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松阳县依托自身特色产业和优势,不断融合产业发展,大力促进农工结合、农旅结合、文旅结合,走出了符合实际需要和县域实践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通过对淮海经济带中心城市——徐州市农旅产业进行调研,发现徐州市农旅产业的重点已经从发展农业逐渐向旅游和文创产业转变,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农旅产业的融合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但农旅产业融合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选取5个抑制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计算权重,得出目前乡村农旅产业主要存在主体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发展模式创新力差和旅游潜力尚未完全挖掘等问题,据此提出促进农业聚集、开展电商模式等相应对策,旨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湖南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存在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和盲目跟风现象明显等问题。最后,就促进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文化创意与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民宿设施设计与改造,提升乡村特色韵味;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素质;整合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融入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提倡"共享互助"的差异化理念,增加新客源;建立行业准入体系,提升民宿经营者自身的生存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各地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农业农村资源,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重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乡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乡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乡村产业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12-116
基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视,摸清目前苏州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对蒋巷村与三山岛两个农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个案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分析其产业基础、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发展路径等,以求发现农旅融合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制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政策和区域农村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实证依据,并尝试从政府和经营主体两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