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我国生态乡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推广4个方面来构建理想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以期提出建立理想生态乡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试论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品牌的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自我的需求、生态回归的文化势差、农业文化的多样性、品牌的追求,是乡村生态旅游的文化品牌的形成机制,比较优势和特色、开发主体的确立,开发与保护关系、品牌延伸度都是影响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因素;针对我国在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建设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性因素,提出营造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议和措施:明确政府的职能,创新组织模式;加强生态管理,做好乡村生态旅游的层次性非平衡开发规划,实施生态旅游文化品牌营销战略;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的法规和标准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实现乡村振兴,重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乡村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环境建设,探索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分析了菏泽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归纳总结出适宜菏泽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种植业为中心的产业带动型、一二三产融合带动下的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型、传统文化与农旅融合型、农产品加工业为中心的产业带动型等几种主要发展模式;提出加强菏泽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生态文化破坏、文化发展滞后等系列问题,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对精神文化的培养培育,大力开展乡村文化产业建设.本文以陇南乡村文化建设现状为对象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以期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系统化探析,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在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大、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绿色生态产业,强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完善生态教育保障体系,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吕静 《甘肃农业》2020,(2):44-45,121
建设美丽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整体规划不完善、主导产业缺乏、资金不足、管理不力等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规划引领、环境整治、设施配套、依托资源、传承文化、产业支撑、机制保障、人才支撑、党建引领等方面全力推进,乡村才能形魂兼具,真正美丽.  相似文献   

8.
谭镜 《乡村科技》2020,(7):10-12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生产活动粗放化、生活方式随意化、基础设施薄弱化、环保意识淡薄化等问题,需要优化乡村绿色环境颜值、延伸乡村生态产业链、构筑乡村生态文化空间,最终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底色。  相似文献   

9.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具有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人民群众没有足够重视、没有明显的乡村特色等。为使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更好进行,提出开展宣传活动、建设特有乡村文化等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乡村生态系统担负着生产、生活、生态的重要功能,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的敏感度高、脆弱性大,对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迫切而必要。在界定乡村景观内容和外延的基础上,解析了中国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究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程序,并以河北省藁城市刘海庄村为例,基于该村自然资源、乡土文化、生态系统等层面提出规划方案,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福建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土地污染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农村污染排放量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农民和地方政府生态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保法律不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有关.分析提出应做好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作用、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是乡村文脉、民俗风情延续的关键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激发传统村落的新活力,同时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福建各地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在复兴文脉、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但部分传统村落仍面临保护主体匮乏、产业发展单一、文化创新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对福建省传统村落活化现状进行解读,进而提出对传统村落活化的策略,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紧迫任务。本文针对福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强调政府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几个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斌 《宁夏农林科技》2014,(2):58-60,76
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样本,通过分析闽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农村"生态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健全法律制度,强化农村环境监控和执法;凝聚各方力量,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注重统筹协调,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重视科技创新,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生态效益型的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生态经济要旨在于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根据福建经济发展现状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提出农村发展生态经济的几点思考:生态建设必须基于规模生产;区域优势要转化为市场优势;发展山地生态经济要保育与富民并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解决这些问题对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水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立足水文化来研究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有利于发展生产、保护生态、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但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人与水的关系不和谐、对水的文化属性重视不够、水法规制度文化缺失等问题,必须通过培养高度的水文化自觉加以解决: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强化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水文化坐标系;推进水法规制度文化建设和宣传,促进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高效循环农业"的号召。该课题正是从这样的背景出发,结合洛阳市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洛阳市在循环农业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发展洛阳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宏观方面,主要从营造发展氛,推进制度完善,提高科技水平,推进产业化经营,创新发展模式,强化载体培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阐述;微观方面,主要从节能降耗,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强农村龙头企业建设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加强面污染整治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洛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村生态文明体系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伟坤  崔海霞  卢秀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91-18192
构建农村生态文明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生态文明体系的界定入手,对农村生态文明体系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对农村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途径以及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农村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分析福建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发现福建省普惠金融建设中存在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类型单一,小额贷款业务品种较为单一,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推进电子化进程,增加其补贴资金、财政资金及税收政策优惠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49-7552,7558
在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以独特的秩序意义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内生于乡村共同体的乡村文化既以生态智慧承担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活秩序",也以道德交往维系着心灵家园的"精神秩序",更用约定俗成的非制度性规范形成人们的自觉秩序。然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解构着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价值,乡村文化失去了认同的基础,传统道德日益碎片化,乡村精英的标杆意义也日渐衰落。走出乡村文化秩序乱象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乡村文化价值重建,通过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再认同,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哺"机制,最终以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