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加性遗传模式和符合孟德尔定律(符合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没有连锁遗传和基因互作)的条件下,推导集团混种群体自交后代的遗传变异大小: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基因型概率发生改变,遗传方差增加.采用单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分析两两自交后代间遗传方差:25%自交后代间遗传方差符合自交后代的遗传方差受基因型概率改变影响的假设;75%自交后代间遗传方差不符合自交后代的遗传方差受基因型概率改变影响的假设.采用单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分析两两自交后代间遗传方差保持不变的假设:50%自交后代符合自交各代间遗传变异保持不变的假设;50%自交后代不符合自交后代的遗传变异保持不变的假设.集团混种群体自交后代的遗传变异大小,除了受到遗传距离保持不变和基因型概率改变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晓岗 《农业科学研究》2012,33(1):17-20,30
在加性遗传模式和符合孟德尔定律(符合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没有连锁遗传和基因互作)的条件下,集团混种群体自交后代的最大基因型值和最小基因型值的差称遗传距离.用株高遗传距离表示株高遗传变异的大小.最大基因型值和最小基因型值保持不变,集团混种群体自交后代的遗传距离保持不变(2Σa).用株高遗传均差表示株高遗传距离的相对大小.用t-测验分析表明不同集团混种群体自交后代间遗传均差有无显著差异:采用2个样本平均数相比较的假设测验——成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分析两两自交后代间遗传均差,全部自交后代符合各代间遗传均差保持不变的假设;采用单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分析两两自交后代间遗传均差,50%自交后代符合各代间遗传均差保持不变的假设,50%自交后代不符合自交后代的遗传均差保持不变的假设.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赤霉病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用2个抗赤霉病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的4×4双列杂交的F_1和F_2代,研究了小麦赤霉病病小穗率的遗传;用F_2的资料计算了病小穗率与开花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小穗密度的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苏麦3号和温州红和尚具有较多显性抗赤霉病基因,对于减少它们杂交后代的病小穗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抗赤霉病性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但非加性的基因效应也有显著的作用。抗病对感病是部分显性. 在本双列杂交F_2代中,抗赤霉病性与株高和穗长有表现型和基因型的高度正相关:与小穗密度有表现型和基因型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两种纯合中芥酸基因型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中国高芥酸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8号与加拿大无芥酸品种Altex杂交的后代中,分离和鉴定出了两种不同的纯合中芥酸基因型,它们在一个基因座位上具有纯合的有芥酸基因E.在另一座位上具有纯合的无芥酸基因c,其基因型组成可分别用E_AE_Ae_Ce_C和e_Ae_AE_CE_C表示。二者的芥酸含量均为27%左右,基本上等于双亲的平均值。这两种基因型的杂交后代和回交后代的分离结果表明,其遗传行为与无芥酸和高芥酸杂交后代的结果相同,这再次证实了芥酸的遗传假说,同时也证实了这两种基因型的遗传组成。文后讨论了这两种基因型的可能用途。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籼粳杂交后代标记基因偏分离现象的研究报道很多,这些研究多采用三交组合,杂交F;为父本,研究雄配子基因。认为标记基因的偏分离主要是雄配子体基因的作用。Yokoo,Ikehashi发现远源杂交中雌配子败育引起杂交F1低育和F2或测交一代标记基因偏分离。1991年,作者选用一些水稻广亲和品种(WCVs)配组,得到F1种子,用F1做母本和典型籼或粳测交,对测交一代观察发现一些组合标记基因存在偏分离(附表)。有些组合标记基因的偏分离似乎与雄配子基因和雌配子败育无关。同工酶标记基因测交后代分离比理论上为1:1。颜色标记基因遗传接…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农杆菌转化微创芽生长点法获得的转基因小麦后代的遗传特性,以3个世代的转基因小麦后代为材料,通过抗性筛选、PCR和PCR-Southern blot等方法分析外源基因遗传在T_2、T_3、T_4中的遗传分离情况。结果表明:T_2代33个株系中外源基因完全丢失的株系占61%,其余39%的株系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但分离比例分散偏离了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T_3代42个株系中检测不到外源基因的株系占55%,能检测到外源基因但分离比例复杂的株系占43%,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占2%;T_4代8个株系中检测不到外源基因的株系占25%,能检测到外源基因但分离比例复杂的株系占50%,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占25%。可见,利用农杆菌转化微创芽生长点法获得的转基因小麦后代中,外源基因丢失的比例较高,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的分离多不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但随着世代的增加,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庆长假期间,在嘉兴单季晚稻鉴定圃第2个梗粳杂交选育的品比小区中,发现5株农艺性状相似,但结实率很低的小育突变体.经过对该突变体测交后代的遗传测定分析,初步明确其不育特性由一个细胞核基因控制,杂交二代结实与不结实分离比表现为3:1的隐性遗传.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nptⅡ外源基因在油菜子一代、子二代中的遗传现象。实验结果是nptⅡ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从而建立了转基因植物可用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验证这一新技术,这一新技术具有直观、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茶陵野生稻总DNA导入栽培稻中,获得表型各异的后代,并对茶陵野生稻及其导入后代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花粉管通道法将茶陵野生稻总DNA导入受体栽培稻的片段是随机插入的,产生了不同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后代,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也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杂交分析的方法,采用各已知白卵基因的标志系统对家蚕基因资源库21个未知基因的白色卵系统进行鉴定,结果:①有3个系统为母性遗传白卵,基因座位均与w-1相同,其中2个与w-1遗传模式完全一致,但另1个表现为混合型母性遗传(F1似母,F3普通遗传),可能为一新的卵色基因;②有4个系统与w-2杂交后代不分离,很可能直接由埘-2基因支配;③地方品种19-34为黑眼浅褐色白卵,普通遗传,与埘-3杂交后代无正常型黑色卵分离,初步推定为w-3复等位基因群又一新成员;④有13个系统与桃红眼白卵(pe)系杂交后代不分离,且卵色纯一,初步推定它们均由pe基因支配.此外,部分白卵系统具有红色卵(re)的re/re或re/+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证法对从日本引进的白化体虹鳟Oncorhyncus mykiss的体色、眼球色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了试验一:白化体虹鳟与野生型虹鳟正、反交试验(正交白化体虹鳟♀×野生型♂,反交白化体虹鳟♂×野生型♀),同时进行了这两种亲本的自交等4个组合。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试验二:正交F1和反交F1自交,白化体虹鳟自交组与正、反交F1测交以及野生型虹鳟自交组与正、反交F1自交、测交等20个组合,对各个交配组合的后代的两对性状的表现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控制黄体色的基因对野生体色基因为显性,控制红眼球色的基因对野生眼球色基因为隐性,证实了引自日本的白化体虹鳟的体色基因型属于显性纯合,而眼球色基因型为隐性纯合;白化体虹鳟的体色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如果考虑了等位基因的异位上位效应,根据白化体虹鳟与野生型虹鳟正、反交F1及其自交的F2眼球色的表现型比率,说明白化体虹鳟眼球色的遗传方式也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五个组合的测交 F_1,F_2、F_3和 B_1F_1中研究了普里美比和加恢061两个恢复系对 ms 农大139、ms 12057和 ms 斯达台三个 T 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遗传.结果表明恢复力的遗传符合 wilson(1968)和 sage(1972)的三基因累加显性学说,即三个基因分别以完全显性和部分显性对育性恢复作出不同贡献。三个基因的累加作用产生了所观察到的表现型。对(ms 139×加恢061)_(-2)的一个 F_3系衍生的 F_4系统群的育性分离作了 X~2测验,验证了 F_3和 F_2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棉花后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转基因的受体材料、果台、外源基因、导入时间等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转基因后代成功与否。同时,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棉花转基因后代,其中仅有少部分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多数后代的遗传分离比例变化较大,存在着遗传分离多样性,种植到T3-T4时,有外源DNA丢失现象,呈现出外源DNA遗传不稳定性。根据几年的实验研究,阐述了该方法在棉花转基因后代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植物常染色体基因的遗传问题,就植物的单基因遗传和双基因遗传性,讨论遗传基因的极限分布。单基因遗传是指后代继承亲体中的某一种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如果所考虑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种基因A和B控制的,那么后代就仍有2种可能的基因A和B。假设某种植物有A、B2种不同的单基因型,且具有单基因遗传性。采用A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的基因都是A。在常染色体遗传中,后代是从每个亲体的基因对中各继承1个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对(也称基因型),这样的遗传是双基因遗传。如果所考察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个基因A和a控制的,那么就有3种可能的基因对,分别记为AA、Aa和aa。假设某种植物有AA、Aa、aa3种基因型,且具有双基因遗传性。采用aa型与每种基因型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都是aa型。可见,在植物的基因遗传中,无论是单基因遗传还是双基因遗传,用某种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这种后代,则经过若干代后,这种植物的基因均为该基因。该研究为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植物常染色体基因的遗传问题,就植物的单基因遗传和双基因遗传性,讨论遗传基因的极限分布。单基因遗传是指后代继承亲体中的某一种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如果所考虑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种基因A和B控制的,那么后代就仍有2种可能的基因A和B。假设某种植物有A、B2种不同的单基因型,且具有单基因遗传性。采用A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的基因都是A。在常染色体遗传中,后代是从每个亲体的基因对中各继承1个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对(也称基因型),这样的遗传是双基因遗传。如果所考察的某一遗传特征是由2个基因A和a控制的,那么就有3种可能的基因对,分别记为AA、Aa和aa。假设某种植物有AA、Aa、aa3种基因型,且具有双基因遗传性。采用aa型与每种基因型结合的方法培育此种植物后代。则经过若干年后,培育的此种植物都是aa型。可见,在植物的基因遗传中,无论是单基因遗传还是双基因遗传,用某种基因与每种基因结合的方法培育这种后代,则经过若干代后,这种植物的基因均为该基因。该研究为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豆各种数量性状的表现,是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基因作用和环境作用是相互独立的,则各种差异满足如下关系:Vp(表现型方差)=Vg(基因型方差) Ve(环境方差)。在数量性状的遗传学研究中,用生物统计的方法把表现型方差中的基因型方差和环境方差区别开来,所得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百分率称为遗传力:h~2(%)=遗传方差/总方差×100=Vg/(Vg Ve)×100。可见,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力数值愈高,说明该性状受环境因素的  相似文献   

17.
美锦桃主要性状遗传和基因型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锦桃为试材,研究了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并进行了基因型推断。结果表明:果实有毛、离核和有花粉3对性状在自交后代发生了分离,且分离比例基本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规律3:1,证明这3对基因为杂合型;果实圆形、果肉黄色、花蔷薇型、皮肉不离、树性正常型(高性)、树姿半开张、叶缘平直、叶片蜜腺肾形等性状在后代没有发生分离,说明这些性状是纯合的。根据以上结果,进而推断了美锦桃主要性状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基因在分离重组中的熵增与制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宏观上看,基因的分离重组类似于分子的运动,都是自发地从有序走向无序、从集中走向分散。分离重组过程是一个熵增过程。本文运用物理学中熵的计算公式分别演算出在不同遗传机制的支配下遗传群体的熵值,发现显隐关系、分离规律、连锁等基因的行为规则及外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均能抑制群体的熵增。得出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从F1到Fn的基因型熵值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1993年发现了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绵7MB,在其自交以及兄妹交后代分离群体中,育性分离比例均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呈现出偏分离现象。通过对绵7MB田间遗传分析和细胞学分析,对其遗传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偏分离现象可能是由于绵7MB在雄配子传递过程中引起的。绵7MB偏分离现象的产生不是由于减数分裂异常,可能由于部分基因型的合子死亡,导致后代比例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20.
应用2个蓖麻材料(哲雌一号,紫茎;青塔,绿茎)进行正、反交组配,对获得的F1及其自交后代F2、F3代植株茎色调查结果表明:蓖麻茎色遗传属核基因遗传,紫色(A)对绿色(a)为显性,绿茎为隐性。F2代植株茎色出现分离。浅紫、紫、绿色比符合9:3:4的比例,属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具基因互作现象。F3代植株茎色分离比例比较复杂,显性色彩减弱基因M可使A表现减弱,呈浅紫色A—M—。据此判定哲雌一号茎色基因型为AAmm(紫茎),青培茎色基因型为aaMM(绿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