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通过连续5年在葡萄行间种植绿肥毛叶苕子,结果显示葡萄与毛叶苕子间作,管理简单,优势互补,达到减肥节本、改良土壤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梨园行间种植禾本科、豆科、牧草绿肥植物或进行作物秸秆覆盖,秋季随土壤耕翻埋人土中,抑制杂草生长的同时,有效防止了地表土、肥、水的流失,既改良了土壤结构,又增加了有机质的含量,从而也改善了果园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深化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研究,探索玉米秸秆行下式、行间式应用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在日光温室番茄种植中进行了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行下式、行间式应用试验,通过对行间式、行下式及常规栽培的10 cm深度土壤地温、番茄果实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温室地温、果实产量及品质都可以提高,但行间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温室10cm深度地温提高最大,果实品质最好,产量、效益最佳,行下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次之。  相似文献   

4.
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深松作业,结合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的试验研究,明确了玉米宽窄交替休闲种植土壤水分变化的量化指标及在不同深松深度与宽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进行深松作业,建立了土壤水库,可有效蓄积夏秋降雨.  相似文献   

5.
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进干秸秆还土见效慢的不足,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贵州省黔西县进行了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垄作、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比对照土壤略有增加,土壤pH、有效磷略有增加。综合考虑,初步认为绿肥与秸秆混合施用是比单一秸秆还土更好的秸秆还土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增产效应,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对比分析了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S+M)、秸秆还田(S)、全覆膜垄膜沟播(M)、秸秆不还田不覆膜(CK)4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酶活性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最为显著,且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两者耦合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最大;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随玉米生育期推移,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同时,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干物质量和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S+M>M>S>CK,与CK相比,S、M、S+M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1.84%、37.83%、45.13%,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玉米节水增效增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福建稻田持续3年秸秆还田与绿肥种植的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2010~2013年,在福建省的25个县开展了定位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和绿肥种植处理对后季水稻的增产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增幅都在20%以内。与基础土壤及对照处理相比,绿肥种植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容重、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CEC、pH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秸秆还田处理,特别是土壤全氮、全钾和pH明显优于秸秆还田处理,而在全磷、缓效钾等方面的效果不如秸秆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等增幅达到10%以上,绿肥种植处理可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CEC等增幅达到10%以上。福建稻田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对土壤肥力及生产力提升明显,值得大面积推广,特别是绿肥种植效果优于秸秆还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渭北旱地秸秆和绿肥还田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对黄土高原旱区作物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以夏季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免耕小麦秸秆还田和种植豆科绿肥及二者混合对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播前、开花期和收获后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无影响;夏闲期种植绿肥和秸秆+绿肥处理使播前和开花期60~160cm土壤贮水减少;种植绿肥处理表层0~20cm土壤硝态氮在播前显著增加10.7kg·hm-2,收获期增加18.4kg·hm-2;开花期种植绿肥土壤有效磷提高43.4kg·hm-2,收获期有效磷数量仍较对照高24.4kg·hm-2;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影响。可见,一年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种植绿肥降低了土壤贮水,但提高了表层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数量,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套种绿肥是在玉米抽穗后没有花粉的时候利用行间的土地、水分、余肥来种植的绿肥。会泽县宝云街道种植玉米面积1200 hm~2;套种绿肥1000hm~2,涉及14个村。积极发展玉米套种绿肥,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和绿肥总产,确保粮食和绿肥高产稳产,促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措施。1种植技术1)一般选用绿肥种子好的、抗病性强、耐旱耐寒、生长较好的品种种植。2)在绿肥播种前把土地深翻整理好,清除杂草。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还田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重点分析玉米秸秆粉碎翻埋、地表覆盖的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翻埋可明显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玉米秸秆覆盖具有显著的保墒、培肥、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从1986~1994年在代表松嫩平原黑土区的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地内进行了以农肥、化肥、秸秆、绿肥等培肥物质为试验因素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为培肥阶段,到1992年结束。后一阶段为耗竭阶段,主要观测各培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持续效应及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耗竭阶段农肥、化肥、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产量的数学模型。随着耗竭试验的继续,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农肥、秸秆、化肥三因素,以农肥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最大,秸秆次之,化肥最差。从每两个培肥物质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看,化肥和农肥、秸秆之间无明显的正交互作用。而秸秆和农肥间有较明显的正交互作用,说明了在农业生产中二者可互相代替,同样可以达到培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从1986~1994年在代表松嫩平原黑土区的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地内,进行了以农肥、化肥、秸秆、绿肥等培肥物质为试验因素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为培肥阶段,到1992年结束,后一阶段为耗竭阶段,主要观测各培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持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耗竭阶段农肥、化肥、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产量的数学模型。试验表明,随着耗竭试验继续,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继续下降,在农肥、秸秆、化肥三因素中,以农肥土壤全氮的贡献最大,秸秆次之,化肥最差,土壤碱解氮的变化表明,农肥处理对增加碱解氮作用最大,秸杆次之,化肥最差,在耕作措施处理中,玉米连作和休闲处理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不明显。证明利用休闲方式恢复土壤氮库容量是消极的,而绿肥处理后,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明显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红花草压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清 《广西农学报》2006,21(4):1-2,55
冬种绿肥(红花草)不仅能培肥土壤、改造中低产田、实现高产稳产农田,也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压青能促进水稻和生长发育,提高稻谷产量,在中低肥力的田块以红花草压青30000公斤/公顷为宜。  相似文献   

14.
以农家肥、化肥、秸秆、绿肥等培肥物质为试验因素,研究长期定位试验耗竭阶段土壤有机质的持续效应。4年耗竭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农家肥、秸秆、化肥三种肥料的持续效应的大小顺序依次是:农家肥>秸秆>化肥。玉米连作不施肥区下降幅度不明显。绿肥—玉米轮作区变化有起伏;休闲区缓慢下降。从每两个培肥物质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来看,农家肥和秸秆、化肥和秸秆之间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而农家肥和化肥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揭示了碳酸盐草甸土基础地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从此以充分利用农肥资源,进行改土培肥,合理使用化肥等措施,经10年努力效果显,1.6万亩的水,旱田地力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好转。  相似文献   

16.
绿肥种植模式对连作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2008年在连作棉田进行2种不同种植模式(春麦复播绿肥、直播绿肥)的绿肥翻压试验,研究绿肥翻压后对棉田土壤肥力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而且沙打旺、油葵绿肥对土壤有较强的富磷和富钾作用;复播绿肥草木樨、油葵、大豆,直播绿肥沙打旺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除毛苕子外各处理均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含量。此外,各种绿肥茬口均能提高连作棉田的棉花产量,其中春麦复播草木樨茬口的棉花增产最高达48.8%,其次是直播绿肥沙打旺茬口的棉花增产36.1%。建议长期连作棉田的倒茬应优先选择小麦复播草木樨种植方式,单作可选沙打旺直播绿肥作为棉花前茬。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连续6a的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茶陵县杂交中稻的相对产量、相对吸收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根据杂交中稻的N、P、K养分相对吸收量划分土壤N、P、K丰缺指标。采用三元二次回归,建立了不同肥力条件下杂交中稻的N、P、K肥料效应模型,依据模型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目标产量)下杂交中稻的测土配方最佳施肥用量及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途径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各异,有机质总量比培肥前5年累积增长为:有机肥>秸秆还田>草木樨还田>化肥,对照区有所下降。重组有机质、复合有机质及复合体中不同结合态腐殖质也发生明显变化。有机物料培肥土壤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阿荣旗耕地地力评价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耕地地力评价,对耕地地力进行分等定级,分析各等级耕地的分布、面积、生产潜力、主要障碍因素、利用方向、改良措施,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发展无公害农业、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改良利用土壤和促进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演化特点及培育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松辽平原玉米带粮食生产中存在的5方面问题.根据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从土壤剖面构型、有效态养分平衡、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土壤酸化趋势加剧等方面揭示了玉米带黑土肥力演化的特点,分析了驱动土壤肥力演化的原因.简要介绍了前期工作中提出的"三三(全)耕作制"对土壤肥力的培育效果,目的是为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肥力退化的防治和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