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卫福混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0%卫福胶悬剂混配剂拌种防治小麦地下害虫、麦蚜虫及散黑穗病,以卫福+大扶农防治地下害虫最佳,防效达88.3%-92.12%;以卫福+高巧和卫福+吡虫防治麦蚜效果最佳,防效分别为94.2%-100%和75.6%-98.7%;卫福单剂拌种(种子量的0.2%-0.3%)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达96.8%-100%,与高巧混配后可提高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2.
MS增抗剂拌种小麦最佳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增抗剂拌种小麦,具有促蘖增穗,促粒增重等多重功效。不同用量拌种研究表明,化和量11.25kg即可达到最佳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6.4%。  相似文献   

3.
选长武112品种播种前分别用九隆升、麦业丰和拌种剂拌种,结果表明:九隆升和拌种剂拌种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以九隆升效果最为明显,可以使小麦次生根增加0.4条/株,分蘖增加1.1个/株,成穗数增加28.0×104/hm2,穗粒数增加0.3粒/穗,单产增加702.9kg/hm2,增产幅度达11.6%。  相似文献   

4.
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可增加1级分蘖数量,提高分蘖质量,并可显著提高植株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绿叶面积和成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6.0%,在化肥用量减少25%情况下,生物菌肥拌种的产量与常量化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用化肥,仅用生物菌肥拌种,小麦减产22%。  相似文献   

5.
诱导小麦种间杂种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通小麦品种78(6)9-2、85(67)15和硬粒小麦品系9026、6752配成4个杂交组合,其中3个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结实率37.50% ̄50.00%,杂种出苗率83.3% ̄97.2%,1个组合以硬粒小麦为母本,结帝率是18.75%,杂种出苗率仅33.3%,根据对杂种F1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分析,选出了3个组合诱导孤雌生殖,结果只有78(6)9-2×9026F1结实3粒,诱导结实率3.75%,该  相似文献   

6.
以淮麦30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变化的情况,以期为不同播种方式下选用合适配方的拌种剂,结果表明:零共生套播小麦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旋耕条播小麦分别提前了11、4、3、3、2 d,生育期比旋耕条播长8 d;在零共生套播模式下,配方1、配方2、配方3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08%、5.47%、3.95%,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0.45%、0.45%、0.42%,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21%、6.83%、6.21%,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69%、4.31%、4.31%,分别增产10.11%、10.76%、10.53%;而在旋耕条播模式下,3种拌种剂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36%、11.99%、10.96%,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06%、12.06%、9.93%,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4.52%、1.49%,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4%、1.67%、1.34%,分别增产11.17%、15.75%、11.06%.因此,拌种剂配方2在零共生套种小麦和旋耕条播小麦生产上都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丰科 《现代种业》2005,(4):20-20,19
一、防虫处理法。对小麦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可采用50%的1605乳剂0.5公斤,加水50公斤,拌种500公斤,闷4~6小时;或用75%的辛硫磷乳剂0.5公斤,加水50~100公斤,拌种500~1000公斤,堆闷4小时以上;或用75%的3911乳剂0.5公斤,加水15~25公斤,拌种150~250公斤,闷12~24小时进行防治。同时还可灭蚜、灰飞虱,兼冶黄矮病、丛矮病。  相似文献   

8.
以淮麦30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变化的情况,以期为不同播种方式下选用合适配方的拌种剂,结果表明:零共生套播小麦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旋耕条播小麦分别提前了11、4、3、3、2 d,生育期比旋耕条播长8 d;在零共生套播模式下,配方1、配方2、配方3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08%、5.47%、3.95%,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0.45%、0.45%、0.42%,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21%、6.83%、6.21%,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69%、4.31%、4.31%,分别增产10.11%、10.76%、10.53%;而在旋耕条播模式下,3种拌种剂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36%、11.99%、10.96%,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06%、12.06%、9.93%,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4.52%、1.49%,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4%、1.67%、1.34%,分别增产11.17%、15.75%、11.06%.因此,拌种剂配方2在零共生套种小麦和旋耕条播小麦生产上都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旱地龙、奥普尔在冬小麦上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龙、奥普尔拌种可使小麦出苗期提早1d,且苗全、苗壮,能促进小麦分蘖;拌种与拔节期喷施,可使成穗数较清水对照增加7.9%-14.2%。旱地龙拌种较清水对照增产12.7%,喷施较清水对照增产7.8%;奥普尔拌种较清水对照增产10.6%,喷施较清水对照增产13.2%;增产效果与磷酸二氢钾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异代换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抗条锈。以部分阿勃小麦缺体系与其杂交、回交,杂交结实率为0 ̄81.25%,回交率为6.67% ̄14.42%;F1植株存活率为0 ̄80%;所用缺体系不同,杂交结实率和F1植株存活率存在差异。F1存活植株大多花粉败育或花药不开裂,自交结实能力差,只能得到极少量种子。对阿勃6B缺体系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回交后代中选育出普通小麦-簇毛麦异代换系,该代换系对白粉  相似文献   

11.
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药剂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新药剂的防治效果,对25%烯肟菌胺EC和750 g/L苯锈啶EC 2种新药荆进行了田间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结果表明,25%烯肟菌胺EC公顷有效成分用量60.0~80.0 g和750 g/L苯锈啶EC562.5~650.0 g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可分别达到79.7%~84.2%和82.2%~86.1%,明显优于对照药剂250g/L丙环唑EC112.5 g的防效,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钾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示范表明 ,当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 150mg/kg以下 ,玉米、谷子、小麦、马铃薯施用钾肥后能促进植株生长 ,提高抗逆能力 ,较大幅度增加产量 ,增产幅度为 ,玉米 8 5%~ 16 3% ,谷子10 6%~ 17 8% ,小麦 9 8%~ 16 4 % ,马铃薯 14 6%~ 2 2 3%。钾肥的适宜用量为 ,玉米 12 0~180kg/hm2 ,小麦 12 0~ 180kg/hm2 ,谷子 150~ 2 2 5kg/hm2 ,马铃薯 2 2 5~ 30 0kg/hm2 。合理施用钾肥要首先将其施用在有效钾含量低的土壤和喜钾作物上。施用方法以基施为宜 ,集中条施或穴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秋季雀麦3~4叶期和春季雀麦返青期,选用70%彪虎,3%世玛药剂分别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0%彪虎不同使用剂量对小麦安全;3%世玛不同剂量在秋季使用对小麦均产生药害,其症状表现为小麦黄化,有少量死苗,春季返青期使用对小麦较安全。2种除草剂的最终防除效果均>90.0%。  相似文献   

14.
氯氟吡氧乙酸在小麦及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提取,二氯甲烷萃取,定量甲醇、浓H2SO4条件下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及土壤中的氯氟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质量浓度在0.01~1.0 mg.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在添加浓度0.01~0.8 mg.kg-1下,植株、土壤和籽粒中氯氟吡氧乙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2.3%~86.7%、83.6%~95.8%和77.7%~87.3%,变异系数分别为3.02%~8.59%、2.87%~8.46%和2.75%~7.61%。氯氟吡氧乙酸的最小检测量为1.0×10-11g,在植株、土壤和籽粒中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1。该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和灵敏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旱地小麦深松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1~1993年,对旱地小麦少耕覆盖栽培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原旱作区,以深松后麦秸覆盖为最佳,能较好地调控土壤水热状况,0~100cm土体蓄水量提高18.8~26.3mm,高温季节土壤温度降低1.4~4.2℃,耕层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能培肥土壤,每亩地增产小麦12.0~26.0kg,增产幅度12.29%~19.38%。  相似文献   

16.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的氮钾营养对小麦锈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间作有提高小麦氮吸收量的趋势。在低氮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突出,间作平均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2.33%~44.88%,边行优势平均为3.49%~66.66%;高肥料投入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减弱。随着氮肥投入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也随之提高,而增施钾肥不能明显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间作和不同的施氮水平均不能明显提高小麦钾的吸收量,但增施钾肥有提高小麦钾吸收量的趋势。小麦/蚕豆间作可以明显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间作相对防效达22.2%~100%,增施钾肥平均降低小麦锈病46.15%~59.1%。锈病的发生与小麦体内的氮素营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747** ~0.7822**,与钾素营养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太湖地区麦季氮磷径流流失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小麦生产中不同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季径流损失的TN为10.08~21.29 kg/hm2,以硝态氮为主,占57.57%~81.81%,流失系数为1.40%~7.16%,流失率为5.50%~11.25%,PO43-和TDP流失分别为0.015~0.036 kg/hm2和0.047~0.077 kg/hm2,以TDP计算磷流失系数为-0.04%~0.03%,流失率为0.07%~0.17%。采用秸秆覆盖和深施化肥的措施能显著减少径流的氮流失。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与氮素追施比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淮豫东平原商丘试验区进行了三年冬小麦土壤水分与N素追施比率的关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的土壤水分和追N比率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不同土壤水分条件要求与之相适宜的追N比率。在旱作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降雨200~260mm),适宜的追N比率为25%或0(全部底施);中等以上供水条件(全生育期浇水二次以上)以50%的追N比率为宜。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水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不同硫肥对小麦-油菜轮作体系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油菜轮作生产体系中选择连续种植三年油菜、两年小麦以及小麦-油菜-小麦轮作等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效硫含量全部低于临界水平(20 mg/kg);6年内土壤有效硫含量降低一半.施硫可增加小麦的穗长、穗粒数,增加油菜单株结荚数、角果长和角粒数,从而增加了小麦和油菜的产量,施硫45kg/hm2 使小麦、油菜产量的增幅分别为6.5;~17.3;和25.4;~51.3;.  相似文献   

20.
对晋南麦区钾素和钾应用效果的调查与研究表明 :①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 ,晋南麦区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呈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以潮土 >褐土 ;盆地 >丘陵>塬地 >山区 ;同一生态区域内 ,低肥力 >高肥力 >中肥力。②土壤速效钾含量≤ 10 0mg/kg时 ,小麦施用钾有明显的增产效果。③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氮磷化肥的基础上 ,每公顷施氧化钾 75~2 2 5kg ,每公斤氧化钾增产小麦 2 .16~ 4 .2 2kg ,增产幅度以高肥力 >中低肥力。④目前 ,晋南麦区钾肥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施氧化钾 135~ 180kg ,以全部作基肥且集中条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