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技术经济分析的角度对稻田套播麦栽培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稻套麦技术可显著地降低麦作生产成本,增加纯收入,提高活劳动净产率,在相近的产量水平下平均每公顷增加纯收入694.35元,比原来的麦作技术增加20.84%,活劳运净产率提高26.62%;(2)稻套麦技术具有规模经营的技术优势和效益优势,在规模经营条件下,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3)加强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麦/玉米—稻对土壤生产力和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种植方式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表明:(1)麦/玉米—稻显著提高了土壤生产力,生物产量比麦—稻、油—稻增加2891%、4334%,总粗蛋白质产量比麦—稻、油—稻增加5850%、5569%;(2)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效孔隙总量,减缓土壤粘闭现象的进一步发生;(3)对土壤速效磷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土壤速效钾含量急剧减少;(4)麦/玉米—稻土壤有机质、全氮变化趋势不甚明显,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麦子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无共生期免耕麦套稻这一新型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和操作要点,分析其与传统麦套稻、麦后直播稻相比的优势和效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在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条件下建立密肥调控的最优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扬麦16和水稻丰两优4号为供试品种,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试验施氮水平分别为:N1(180kg/hm^2)、N2(225kg/hm^2)、N3(270kg/hm^2),基本苗分别为:M1(225万/hm^2)、M2(300万/hm^2)、M3(375万/hm^2)。[结果]处理N1M3的稻麦周年产量、总产值、纯收入、物质投入净产率、活劳动净产率、产/投比均最高,分别达15736.44kg/hm^2、28076.47元/hm^2、21712.35元/hm^2、5.15%、13.06%和4.41。在同一密度水平下,稻麦周年产量、总产值、纯收入、物质投入净产率、活劳动净产率、产/投比的变化趋势分别为:N1〉N3〉N2、N1〉N3〉N2、N1〉N2〉N3、N1〉N2〉N3、N1〉N2〉N3、N1〉N2〉N3;在同一肥力水平下,其变化趋势分别为:M1〈M2〈M3、M1〈M2〈M3、M1〈M2〈M3、M1〉M2〉M3、M1〈M2〈M3、M1〉M2〉M3。[结论]在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条件下,适度降低施氮水平、提高基本苗数能稳定稻麦周年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详细叙述了超高茬麦(油)套稻示范技术,总结了麦(油)稻套稻高产经验和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6.
淮北稻套麦栽培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稻套麦产量通常与常规种麦持平,但它有既可保证养老稻又可保证小麦得早苗的优势,而且还有节省人工、机耕费和柴油等直接经济效益,因而很受群众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淮北稻套麦产量,近3年我们进行了大面积调查,并在宿迁、灌南、灌云等地进行了小区试验,找到了稻套麦早苗优势未能转化为产量优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稻田年内水旱轮作对晚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5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年内水旱轮作(二水一早的麦=玉米-稻)的晚稻产量比连作(一旱二水的麦-稻-稻)晚稻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为6.54%~15.87%,平均为10.75%,其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稻田年内水旱轮作不仅可促进晚稻分蘖早、分蘖快、数量多,从而使有效穗明显增加;而且还促进叶面积的扩展并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延缓后期衰老,使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从而使每穗粒数明显增加,并能维持与连作晚稻相同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南方丘区两熟制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稻田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四川省两熟制稻-麦(油)秸秆资源丰富,但处理难的现状,研究了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下,秸秆还田种类(麦秸、油莱秸)和还田数量(全量、半量)的稻田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麦秸、油莱秸全量还田增产效果明显,分别比对照增产4.84%、6.20%;秸秆还田节水效益不明显,麦秸水分生产效率未得到改善,油莱秸还田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增加,油全、油半处理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048、0.045、0.039、0.032;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土壤,土壤全N、P、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土壤速效氮麦全、麦半处理分别增加14.5、18.1mg/kg;此外,秸秆全量还田投入/产出值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秸秆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同轻简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几种轻简稻作方式不同产量、效益、生育期的比较,并考虑当前农村的劳动实际,提出了"发展机插稻、提高直播稻、扩大麦套稻、稳定抛秧稻"的未来水稻生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理论上促进优质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号为材料,对不同密肥组合下镇麦12号的产量、品质和净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镇麦12号的籽粒产量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籽粒产量开始下降;在225万~37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增加追氮量能显著提高镇麦12号籽粒的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略有提高,稳定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优质优价是决定镇麦12号获得更高效益的最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肥料组合促进量质协调来实现净效益的提高。在该试验条件下,追氮量(以氮计)为150 kg/hm~2、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时,能够促进镇麦12号量质协同提高,净效益和投入产出比最高,分别为2 091.5元/hm~2和16.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郑杂棉4号套作小麦的双丰技术。[方法]在中牟黄河滩地和须水试验场,以相同面积的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与单茬棉花设置对比试验,麦棉套种按照4-1式种植,并对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与单种棉花的综合表现、产量、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可减轻病虫为害,利于一播全苗;单种棉花平均产量高于郑杂棉4号套种小麦产量中棉花产量;郑杂棉4号与小麦套作较单茬棉花种植经济效益提高了8 380.5元/hm~2,增益显著。[结论]此套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全年麦棉持续生产,为棉麦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烟麦套种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烟麦套种方式(2/6式、1/3式、1/2式烟麦套种)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以便获得以烤烟为主的烟麦套种适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2式烟麦套种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好,成熟期的最大叶面积和有效叶片数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包括纯作对照),分别达到1 689.93...  相似文献   

14.
梨园套种大球盖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早熟梨采摘后,利用行间空地套种大球盖菇,可降低梨园管理成本,增加梨园土壤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与稻田栽培(CK)相比,其前期菌丝发育速度快5.5 d,头潮菇的采收时间提前6.5 d,鲜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0.13 kg/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淮北地区小麦不同播种量对稻田套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得出该地区地力上等田,稻田套小麦的适宜播种量为225kg/hm2、在此播种条件下易获得较好的群体质量和较高的产量。播量过低,基本苗少,成穗数不足,不易获得高产;播量过大,群体质量下降,也不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相似文献   

17.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90-17491,17519
[目的]探讨麦棉套种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麦套春棉与单作春棉比较、麦套春棉及麦套夏棉试验,测定棉花与小麦产量,并测定试验前后土壤养分的含量。[结果]麦棉套种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总俺收益。[结论]该研究可为麦棉套种地区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麦套春棉对棉花生态环境及生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扩大麦套春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3种处理:麦套春棉覆膜栽培;单作春棉覆膜栽培与单作春棉露地栽培,每处理定健株10棵,每隔4~5d观测一次棉株生长情况。[结果]麦棉共生期,作物层和耕层土壤温度是影响棉苗生长直至中后期发育诸因子中的首要因子。[结论]麦套春棉覆膜栽培能够超过单作春棉露地栽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棉田间作套种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熟立体问套复种制是以提高棉田整体效益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体系,改革棉田耕作制度,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对提高棉田效益、稳定棉花生产具有战略意义.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可以解决耕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矛盾.根据我国棉花生产实际及其有利条件,归纳总结了当前棉田间套制度的主要技术模式,提出了未来棉田间套作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世界与中国稻米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世界较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稻米国际竞争力状况,并通过对中美稻谷成本收益比较分析、中泰稻谷品质比较分析及中国稻米的质量安全分析,进一步探析了影响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研究、引进和推广水稻优质品种,提高稻米品质、建立新的水稻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加强水稻流通体制改革、加强水稻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水稻生产的补贴份额等提高中国稻米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