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林农信贷需求及其满足程度,并基于信贷供给理论框架,分析导致林农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探讨导致林农信贷约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解决林农信贷融资困境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农户数据获取、农户特征认知、产品创新、风控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信贷投放渠道体系,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进行实践,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农户普惠制信贷供给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对农村金融机构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践行普惠金融、金融精准扶贫等发展战略,有效解决农村信贷供给不足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一些非洲国家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的数字金融被认为是拓展农村金融供给和促进农村金融普惠的潜在变革性金融模式。本文基于江苏省沭阳县253个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影响农户信贷约束的诸因素,以揭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否降低农户信贷约束的程度。结果发现,在农村金融逐步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农户面临着传统信贷约束,也面临着数字信贷约束,但是数字信贷约束的农户占比相对较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数字信贷约束来说,影响传统信贷约束的农户与银行网点间的物理距离变得不再重要,而金融素养、数字金融发展和数字金融产品宣传变得更为重要。进一步探究农户不同类型数字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于供给型和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都具有缓解作用,而金融素养对于缓解农户数字信贷需求型约束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农户金融素养教育、开展多元化的数字金融产品创新和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政策建议,最终促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农村信贷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物流建设已被列入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农村物流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供给短缺的成因及其金融需求的态势,并为化解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与金融供求矛盾的路径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对云南省孟连县有关乡镇农户林业信息和技术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和技术的供给方式以及农户对林业信息和技术的需求特点.调查表明,林农对林业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日趋强烈,并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农户获取林业生产经营信息和技术手段落后,服务供给模式单一,农户的需求缺乏有效的表达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部门针对农户实际需求提供技术信息,加大个性化信息服务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28-131
小额信贷是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微型金融,通过在国际范围内的实践被证实在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金融,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对广西藤县和平镇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状况田野调查所得数据为基础,分析藤县和平镇农户小额信贷的市场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正规借贷与民间借贷分析和平镇小额信贷的供给量与不同供给主体的特征;其二,从农户角度分析小额信贷的市场需求量,需求额度,借贷资金用途等;其三,将供给与需求相结合,分析和平镇农户小额信贷的供需均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和平镇有较大的小额信贷需求,但民间借贷不能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正规金融机构缺乏有效资金供给体系,存在着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额林权抵押贷款的研究对有效解决林农资金缺口、提高林农收入、发展林业产业、制订科学的林业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福建省和浙江省410户农户的调查问卷,以农户和政策性战略为视角,应用SWOT分析法,对林农小额林权抵押贷款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系统予以分析。结果表明,该贷款业务处于有利的政策和经济环境;而贷款涉及机构多、手续复杂,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不足,贷款融资方式单一且期限短、利率高,抵押物保险险种单一,保费高且索赔困难,以及抵押物处置困难等内部不利条件,限制了该贷款的发展。由此,林农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处于WO组合,应采用先稳定后发展的战略,最后提出具体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信贷需求方入手,将非正规渠道借款纳入考虑,并对信贷约束类型进行区分,建立了基于多元Probit模型(MPM)的多层次家庭信贷模型,研究风险态度、金融知识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和风险偏好都有增加信贷需求,缓解需求型信贷约束的作用;金融知识的作用在于对正规渠道信贷需求的释放,而风险寻求的作用体现在整体资金需求的增加;金融知识和风险态度只作用在资金需求方的行为上,而不直接作用于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欠发达地区农户需求从贷款目的、来源、风险收益等方面,结合农村传统文化、农户自身特点以及相关政策导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信贷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农村借贷需求的特点是导致正规金融无法满足农户信贷供给的主要原因,应采用多元化手段,优化供给,促进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满足农户信贷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农户信贷行为研究的角度,以农户信贷需求和供给作为因变量,农户特征变量、社会资本等作为自变量,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1 665户农户作为调研样本,采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行为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当前农户获取信贷资金更倾向于非金融机构,同时银行在信贷支持中更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年龄、上学人口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的需求具有正向影响;正规信贷更倾向于贷款给有工资性收入的群体,非正规信贷具有"中性",更倾向于贷款给劳动力多的家庭;与村、镇干部以及邻里的关系程度对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供给呈现为正向影响。研究认为解决金融精准扶贫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创新开发土地流转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完善农业保险等,这些举措也是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周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21-15322,15340
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路径中特别需要关注却欠关注的问题,贫困县农村金融面临着较为突出的金融供给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三农"的先天弱势以及正规金融机构运作模式的缺陷。然而,民间信贷恰能规范正规金融的缺陷,弥补"三农"的弱势,只要以合理的机制灵活规范民间信贷,就能规范其潜在的风险,以充足的金融供给带动贫困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森林保险实施情况分析,指出江西省在实施森林保险过程中存在林农有效需求不足、森林保险产品单一、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过大、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费率厘定不合理等问题。为使森林保险持续稳定发展,建议要提高不同类型林农的有效需求,建立森林保险与林业信贷互动机制,提高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创新森林保险产品种类,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分区域厘定费率等。  相似文献   

13.
秦涛  丁可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368-370
主要分析目前我国林业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以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性金融组织、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性金融组织、以及非正规金融组织对林业信贷的供给状况,并对各类金融机构在提供林业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价,提出促进各类金融机构融合发展的、构建多元化的、多层次林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115-117
小额信贷在西藏的扶贫攻坚中成效显著,不论在提升贫困者收入还是减少贫困发生率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到机构自身的可持续经营和扶贫的可持续。同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小额信贷的需求,对信贷需求的正确认识,实现信贷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对于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西藏小额信贷的需求在受到现有信贷供给约束的情况下,还受到特殊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就如何提升小额信贷需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农合作社对山区林农收入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浙江省龙泉市4个林农合作社77户社员和62户非社员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Eviews统计软件,回归分析了林农合作社对林农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林农合作社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提高25.82%,人均纯收入提高21.23%,说明加入林农合作社确实能够促进林农增收;林农合作社对人均林业收入的影响要比人均纯收入高4.59%,说明林农合作社对山区林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政府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林农合作社的发展,林农合作社也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林农合作社的宣传,鼓励林农加入合作社。表5参14  相似文献   

16.
加强林农实用技术培训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培训对象需求的多样性、特殊性以及时间的有限性等,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林农实用技术培训方案,编写适合林农需求的培训教材,合理评聘和培养培训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培训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估,以保证林农实用技术培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分析不确定性是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下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高交易成 本产生的原因。而金融联结通过融合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优势和乡村中介组织的地方信 息的优势、担保优势、交易成本的优势互补而得以将金融机构贷款有效投入到农村市场。因此, 通过金融联结的农村信贷制度的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来降低林权抵押 贷款的交易费用,进而缓解林农的信贷约束。这对于推动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为了了解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实际满足情况,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状况和农户金融需求情况,得出农村信用社并不能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户信贷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农贷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用平台模式,对开发性金融支持林业融资的作用机理和经济效用进行分析,证明该模式能够使林农及林业中小企业获得潜在的外部利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扩大贷款主体融资的可能性边界,增加银行信任并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林农及林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基于效用分析,提出永安"三台一会"、开发性金融+龙头企业+林农及林业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林农及林业中小企业等3种具体的信用平台应用模式,并给出配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降低农户的信贷约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基于农户信贷需求的角度,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分析我国农户正规信贷获得与金融素养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正规信贷约束在需求层面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3.1%的农户受到需求层面的信贷约束,且在农业生产、工商业经营、房屋购建和汽车购置用途上潜在正规信贷需求向有效正规信贷需求的转化较低,分别为47.3%、56.0%、36.1%和52.6%,而有效正规信贷需求向正规信贷获得的转化较高,分别为70.0%、78.6%、74.2%和90.0%。农户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其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降低农户因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或对贷款存在认知偏差而产生潜在正规信贷需求的概率,同时可以促进农户将潜在正规信贷需求转化为有效正规信贷需求,进而降低农户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据此,提出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发挥农户社会资本对信息不对称的缓解作用,切实完善和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