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种组成、科级别特征、相似系数和属分布区类型等4个因子,比较福建、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南坡(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156科759属1 987种,北坡(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153科812属2 212种,南坡裸子植物较北坡丰富,单种科多于北坡,北坡物种数、大科数量多于南坡,表明北坡植物分化度更高,而南坡植物区系更为古老。南北坡物种科属种相似系数较高,尤以单子叶植物为高,南北坡单子叶植物科、属相似系数分别为100%、75.53%,坡向对相似系数的影响主要在种的层次。南北坡属热温比(R/T)分别为1.13、0.99,表明该区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比重相当,较其他保护区,中国特有分布属在本区亦有较多分布。  相似文献   

2.
<正>武夷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以植物种类繁多古老及珍稀而驰名国内外。南平武夷山区位于武夷山东南延伸支脉南端,地带性植被系常绿阔叶林。本文应用最大树法及极点排序的数量分类方法对南平武夷山区植被类型进行划分并对类型的分布规律,建群种的分布格局和生境梯度的变化进行分析,以便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同时,为营造人工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杉阔混交林中杉木及伴生树种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杉阔混交林杉木与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木级杉木与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型分布,随着立木级增大,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明显,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由环境作用引起的,在高立林级阶段是由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Arc GIS 9.0、Microsoft Access 2003、ASP(Active Server Pages)、Adobe Photoshop、FrontPage 2003、Java等软件建立了武夷山珍稀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分静态页面和动态页面,共生成"系统简介"、"珍稀动物管理"、"珍稀植物管理"、"武夷山珍稀动植物分布图"、"生物图片"6个模块,为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武夷山珍稀动植物提供依据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荔波瘤果茶的种群特征,在荔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瘤果茶主要分布地设置400m2样地7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荔波瘤果茶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扩散型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聚集强度6种聚集度指数分析荔波瘤果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荔波瘤果茶种群年龄结构属金字塔型,种群是增长的,幼年个体较丰富,老年个体数量很少;荔波瘤果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强度测定的方法,对宝天曼锐齿栎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样方大小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发育阶段的锐齿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幼树和中径树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同,幼树的聚集程度比中径树的高,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类型;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聚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的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本研究在甘家湖自然保护区设置了大小为50 m×50 m的梭梭和白梭梭样地,利用种群生态学方法、点格局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生长特征及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不同样地内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基径呈倒"J"型,幼苗和幼树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种群结构为增长型;(2)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均表明低龄级的个体数较多,2种植物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Ⅰ型(凸型),种群属于增长型;(3)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分别在0~2和0~3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且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及稳定性较强,并呈现出在较小尺度范围内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莉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60-6763,6811
通过文献资料以及标本馆的记录,统计出青海省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及各植物的具体分布地,并收集青海省各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相关记录,进一步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各自然保护区的受保护状况进行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青海省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6种,隶属于36科77属;青海省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青海省的大部分县市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但仍有13县市没有任何保护区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分布共有12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占总种数的88.36%。青海省有17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未受到保护区的保护,其中有4种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种I级保护植物,8种Ⅱ级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9.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野生植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地处中亚热带的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特有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种、Ⅱ级保护24种,福建省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种、Ⅱ级保护有3种,属福建植物志未记载或有记载未见标本(或产地不明)等的植物有32种.对其主要珍稀特有野生植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分布生态和保护及发展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灰胡杨种群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整体上呈钟型,幼树个体较少,成年个体较多,属暂时稳定型种群;不同生境种群结构不同,随河流走向种群结构由稳定型转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中期(Ⅵ-Ⅸ)降幅较高;危险率呈上升趋势,于Ⅸ龄级出现危险率与死亡率、消失率高峰,生命期望单调下降,反映种群生存力下降的趋势。灰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因生境不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压力及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种群空间格局随发育进程而变化,从幼龄到中、大龄,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减弱并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这是种内竞争强度变化的结果。环境因子与种群分布多度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地下水位是影响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见,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随生境和时间发生变化,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影响灰胡杨种群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莫兰指数和盖利比指数,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空间自相关性的多尺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分类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斑块的自相关性呈现出不同的自相关性;对于本区域而言,以优势树种为分类标准的二级分类尺度是研究此类问题较为理想的分类尺度。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山云杉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7-8月天山云杉大样地所有胸径(DBH)≥1 cm的活立木胸径、树高、空间位置等调查数据,采用林分空间结构一元分布和二元分布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不同尺度天山云杉活立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量化评价天山云杉活立木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天山云杉活立木林分空间结构在小尺度上变化较大,当尺度≥80 m×80 m时变化趋于稳定,林分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生长竞争处于中庸状态,不同尺度林分平均胸径变化范围为42.53~45.21 cm,林木个体生长差异小,树种组成以天山云杉占绝对优势,少量伴生其他乔木树种,幼树幼苗少,保护区需要采取抚育间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措施来调整林分空间结构,适当增加天山云杉伴生树种,既有利于提高林分混交度,维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天山云杉天然更新,保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岚  梁芳  邹红  赖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96-1698,1711
在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有关珍稀濒危植物评估的标准体系,分析和统计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丰富(50科81属121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6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的有34种,被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的有85种。该保护区珍稀植物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地理分布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线路、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1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并发现了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星叶草(Circaeaster a grestis)等在我省的新分布点;分析了其保护价值、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现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摘要: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息地,也是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且较完整自然生态系统。它的宗旨在于管理和保护局部生物界和自然生态环境,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保证其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现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描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山东牟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通过对保护区内的唇形科(Labiatae)植物资源种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唇形科植物中有药用植物50种,染料植物33种,香料植物25种,观赏植物20种,饲料植物12种,油料植物9种,茶用植物6种,食用植物5种,蜜源植物5种,有毒植物3种。依据目前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唇形科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提出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兰科植物不同区域物种多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3个代表地区:ⅠA(ⅠA1南靖、ⅠA2戴云山、ⅠA3藤山)、ⅡB(ⅡB4梁野山、ⅡB5茫荡山)、ⅡC6(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实地调查研究。运用物种多度模型对福建兰科植物3个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区内共有兰科植物67属164种,其中ⅠA有49属106种、ⅡB有36属70种、ⅡC有47属96种;运用物种多度模型拟合ⅠA、ⅡB、ⅡC区兰科植物,得出在3个区内兰科植物物种多度既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又符合对数正态分布;ⅠA、ⅡB、ⅡC三个区的兰科植物多度分布均不符合分割线段模型。  相似文献   

18.
2种针阔混交林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种针阔混交林群落的调查资料,对2种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结果和物种重要值及群落优势度反映的一致;群落1比群落2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另外,与武夷山风景区比较,结果说明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较高;多样性指数随面积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不受面积大小影响时,Shannon-Weiner指数能更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芳香植物,采用实地调查法并结合文献,发现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芳香植物45科101属141种,约占我国芳香植物种数的20%,占全世界芳香植物3 600种的3.917%。其中裸子植物占3科5属5种,双子叶植物37科89属123种,而单子叶植物5科7属13种。分析这些芳香植物资源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安徽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特征,对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型真菌共有153种,隶属于39科70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33种,21.57%)、小皮伞科(Marasmiaceae,13种,8.50%)。根据生态习性分土生菌48种(31.37%),木生菌105种(68.63%)。依经济价值分为食用菌53种(34.64%),药用菌58种(37.91%),毒菌9种(5.88%),经济价值不明40种(26.14%)。不同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发生的种类存在差异,其中发生于混交林中的大型真菌种类最多,共106种,占69.28%,其次为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68种,占44.44%,针叶林中的大型真菌31种,占20.26%,竹林中的大型真菌23种,占15.03%,发生在灌丛或草丛中的大型真菌36种,占23.53%。随着海拔垂直高度的变化,大型真菌的种类及数量亦存在明显差异,低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96种,占62.75%,中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54种,占35.29%,高山林带型分布的大型真菌14种,占9.15%。不同的地理和环境条件使该林区大型真菌具有不同的生态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