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多相流实验中,离心泵恒流量控制要求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好、控制精度高,普通PID控制器难以满足要求。根据离心泵的流量特性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将模糊控制快速响应与PID控制无差调节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了新的模糊PID控制器。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PID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综合性能更好,适用于离心泵流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人船运动非线性、大时滞性、时变性的特点,分析了PID和模糊控制的不足。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设计了一种模糊PID控制器,增强了PID控制的自适应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比传统的PID控制有更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非线性控制中经常使用的无源稳定性定理.介绍了模糊PID控制器的构造、实现以及与传统PID控制器的关系.将无源稳定性定理应用到传统PID控制器稳定性分析中,推导出PID控制参数的要求.最后利用模糊PID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的联系,进一步推算出符合稳定性要求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规则.给出具体实例,验证模糊PID系统稳定的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肥配比控制精度低以及控制方法对于被控系统动态变化适应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水肥配比控制策略设计,构建了基于云模型的模糊PID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传统PID控制对被控系统动态变化适应性较弱的问题,实现了根据输入值的动态变化对PID控制参数的实时修正。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表明将基于云模型的模糊PID控制方法用于水肥配比控制可以快速调节肥液流速,缩短水肥比例调控的时间,实现根据由水压等原因导致水流速的变化来动态调节肥液流速,使得系统按照理想的水肥比例将水和肥同步灌溉到作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一种机电式流量调节阀,与已研制的气力引射式施肥器集成构建液体肥变量施用调节系统,实现水稻近根部微小流量液体肥精准施用。方法 通过试验标定了系统质量流率理论模型,建立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设计了基于模糊推理的PID控制器结构、规则和初始参数;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PID和模糊PID控制的调控响应能力。结果 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阶跃信号响应超调量、调节时间和稳态误差分别为0.12%、2.51 s和0.007, 与PID控制的对应值42.90%、4.44 s和0.010相比均较低,表明模糊PID控制动态调节和稳定性更好;在幅值为0.5、持续时间为0.1 s的脉冲信号干扰下,模糊PID控制的调节时间为0.61 s,比PID控制(1.67 s)更短,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0种目标质量流率条件下,模糊PID控制的质量流率绝对误差均低于PID控制,控制精度为93.93%~96.88%,高于PID控制(90.00%~95.21%);在施肥量变化时,模糊PID控制的超调量为12.2%,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和峰值时间分别为1.5、10.7和1.7 s均低于PID控制的17.4%、2.1 s、13.3 s和2.3 s。结论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水稻液体肥变量施用调节系统具有较高的质量流率控制精度和跟踪性能,为研制水稻田液体肥变量施肥装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交流变频调速压力控制系统,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CMAC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案。该方 案加入CMAC模型作为前馈控制,通过对PID控制器输出一段时间的学习,系统获得了比单纯使用常规 PID控制好得多的控制效果。对系统的仿真研究表明,该控制方案能克服传统交流调速中常规PID控制 的一些弊端,实现了对系统的快速动态跟踪,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农用无人机动态性能,基于传统串级整数阶PID控制算法,提出一种串级分数阶PID控制算法。以四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建模,并利用遗传算法对串级整数阶PID和串级分数阶PID参数进行整定,得到最优控制后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JP2〗证明串级分数阶PID控制效果优于串级整数阶PID。以四旋翼无人机实物为对象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串级分数阶PID比串级整数阶PID的调节时间缩短了0.24 s,总体性能更优,表明仿真结论可靠。研究结果表明,串级分数阶PID控制算法可用于农用无人机的飞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体大比热容性造成的水产温室水温变化非线性、大滞后性、时变性等问题,考虑到传统PID控制器自适应能力差、鲁棒性不强等缺陷,提出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策略。在该控制策略中,PID的控制参数可以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实时调节,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利用MATLAB软件对传统的PID控制策略和神经网络PID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系统动态响应更快、鲁棒性更强、稳态精度更高、超调量更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木材干燥过程难于建立数学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模糊自适应PID对木材干燥窑的温度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设计控制器。研究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可提高木材干燥控制系统性能,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  相似文献   

10.
把近年来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动态矩阵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加热炉为对象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中,该温度控制系统采用MSP430作为CPU,使用DMC作为控制策略完成温度控制,其控制效果与常规的数字PID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DMC算法的系统响应速度和动态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数字PID。其控温精度高,鲁棒性强,因此进一步推广该算法的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阻炉温度微机控制系统的构成,并对主要电路进行分析。该系统采用积分分离增量试PID算法。系统应用程序电结构化模块实现,包括主程序,中断服务程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厚板常化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辊道控制子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校正神经网络PID优化控制算法.采用此算法的常化炉辊道控制系统运行稳定,产品性能指标、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基于高速调温烧嘴燃气加热炉的全自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的方案,实现自动点火、自动监测火焰、脉动式燃烧、自动控温、熄火报警保护、数据的显示与记录等功能。并采用CPM1AH的Host Link通信功能及智能PID控制技术,合理优化控制,使燃气在炉内能充分燃烧,既节省能源,又减少了大气的污染、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水翁花提取物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DMC)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及其特点。[方法]用GAL4嵌合体报告基因试验检测DMC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DMC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用[3H]-2-脱氧葡萄糖摄取试验检测DMC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经DMC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中PPARγ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DMC能以剂量依赖型的方式对PPARγ产生激活作用,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显著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并且提高脂肪细胞中一些PPARγ靶基因的表达量。[结论]DMC能通过激活PPARγ促进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  相似文献   

15.
以山杨木材试件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健康状态和腐朽状态下木材电阻和含水率的关系、木材腐朽前后绝干质量、含水率、电阻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腐朽木材电阻受含水率的影响规律与健康木材相似,即随着含水率升高木材电阻下降;纤维饱和点以上相同含水率下,健康木材的电阻远远高于腐朽木材电阻,而木材腐朽后吸水性增强含水率升高使得电阻进一步降低,木材腐朽之后电阻明显减小;腐朽后木材电阻与健康木材电阻和增水率整体显著相关,木材减阻率与其失重率和增水率间具较强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e gaseous BeH2 molecul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discharge inside a high-temperature furnace and identified with infrared emission spectroscopy. The antisymmetric stretching mode nu3 has been detected near 2179 reciprocal centimeters. The BeH2 molecule has a linear, symmetric structure with an r0 BeH bond length of 1.333761(2) angstroms.  相似文献   

17.
失水对植物生理特性和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植物电特性与生理特性间的关系,特以吊兰、玉米和小麦等植物为对象,研究了失水对离体和活体植物叶片的生理特性参数(组织含水量和水势)及电特性参数(电容和电阻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失水使叶片组织含水量、水势降低,使电容减小、电阻增大,且电容和电阻的变化较组织含水量和水势的变化明显。表明植物叶片电特性能够反映植物的水分生理特性,因此,利用植物电特性快速获取植物旱情信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Clicks and flashes that evoke an electrical response from the auditory or visual cortex also evoke a resistance shift in the tissue. The resistance shift, a drop followed by a rise in resistance, closely follows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the electrical response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through the same electrodes. While several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produc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amplitudes of both electrical response and resistance shift, the resistance shift is more sensitive to alterations in cortical temperature and anesthetic level. The two responses behave distinctly differently as a function of the depth of the electrode in the cortex.  相似文献   

19.
对刺玫月季育种中的部分亲本和杂交种的枝条,进行不同温度冰冻处理后,采用电阻法测定其电阻值;同时,进行生长恢复试验。依据电阻测定值及扦插存活率,确定植株的抗寒能力。对一些亲本和杂交种枝条的电阻测定值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电阻值与存活率的相关数学模型;通过与相关曲线的对比,结合越冬后抽条率的统计,对一些杂交种的抗寒性进行预测。从遗传角度初步探讨了亲本与子代的抗寒性关系。最后提出了在育种中进行抗寒性研究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