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羊角月牙藻对1,2,4-三氯苯(1,2,4-Trichlorobenzene,1,2,4-TCB)的降解效应.结果显示,羊角月牙藻对初始浓度为0.5、1.0、5.0、10、20、30 mg· L-1的1,2,4-TCB均有一定降解能力.1,2,4-TCB初始浓度不同,藻类的降解能力不同,其中1,2,4-TCB浓度为1.0 mg·L-1时,降解率最高达到52.8%,其降解半衰期为6.62 d.当1,2,4-TCB的初始浓度为5 mg· L-1以上时,羊角月牙藻早期生长受到抑制,但是当藻类度过适应期后,藻类的生长能力逐渐恢复,说明1,2,4-TCB对藻细胞的损伤属于非致死性损伤.应用气质联用仪对降解产物测定结果表明,苯环上氯取代基被其他较活泼基团所取代的反应是羊角月牙藻降解1,2,4-TCB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中华倒刺鲃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倒刺鲃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检测指标包括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结果显示,低浓度的镉虽然并不会引起试验鱼明显的中毒症状,但已经对肝脏DNA产生损伤.0.01 mg/kg组4个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05 mg/kg组尾部DNA含量、尾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1 mg/kg组4个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草胺磷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以蚯蚓为受试动物,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草胺磷胁迫对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的程度。【方法】草胺磷质量浓度设定为0、37.5、75、150、300 mg/L,胁迫时间24 h,取头部DNA含量、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5个参数分析DNA损伤程度。【结果】电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5个参数在4个草胺磷处理中都有显著差异;随草胺磷浓度升高,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随之升高,头部DNA含量随之降低,草胺磷胁迫引起了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草胺磷浓度越高,DNA损伤越严重。随后降低草胺磷浓度,延长胁迫时间至96 h,得到相似结果。【结论】草胺磷会引起土壤动物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草胺磷浓度与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程度两者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体外染毒法对星豹蛛雌、雄成蛛进行过氧化氢和甲醛染毒处理,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蜘蛛血细胞DNA损伤效应,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并计算受损伤细胞率、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能引起蜘蛛血细胞DNA断裂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浓度之间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的甲醛能引起蜘蛛血细胞DNA损伤,其中在10ümol/L时引起DNA断裂,在25ümol/L、40ümol/L、55 ümol/L时引起DNA交联,而在70ümol/L时引起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玉米赤霉烯酮(ZEN)对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的DNA损伤效应。[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猪Leydigcell为材料,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测定ZEN对离体培养的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选用0(对照组)、1、5、10和20μmol/L浓度的ZEN体外作用于猪Leydigcell,通过彗星试验观察了ZEN对猪Leydig cell DNA的损伤效应。[结果]ZEN浓度为0、1、5、10和20μmol/L时,所造成的细胞拖尾率分别为16.67%、34.00%、40.67%、52.00%和64.67%,各染毒组细胞拖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剂量组对应的拖尾细胞尾长(Taillength)分别为57.60±4.78、57.75±6.25、78.97±5.83、100.50±6.94和146.83±12.31μm,尾部DNA含量(Tail DNA %)分别为21.29±2.25%、22.24±2.43%、31.21±6.27%、37.45±4.33%和60.68±9.83%,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及以上ZEN浓度染毒组的Tail length和Tail DNA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ZEN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ZEN对猪Leydig cell存在遗传毒性,可以损伤Leydig cell的DNA,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彗星试验比较研究了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肝、脾、肾细胞的DNA损伤。设置6个不同剂量组(阴性对照组、7.5、15、30、60、120 mg/kg组)对小鼠进行30 h灌胃方式染毒,末次染毒6 h后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检测小鼠肝、脾、肾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彗星尾长及尾矩。结果表明:(1)盐酸小檗碱可引起上述3种受试器官的DNA损伤,且随剂量增加,DNA损伤增加(P0.05),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2)比较同剂量组不同器官之间的彗星细胞率、彗星尾长及彗星尾矩,3个剂量组均为肾细胞脾细胞肝细胞,并存在器官间显著差异(P0.05)。一定剂量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肝、脾、肾细胞造成了DNA损伤,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比较研究发现肾细胞对盐酸小檗碱致DNA损伤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除草剂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进行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和DNA损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染毒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的死亡率升高,安全浓度为8.40mg/L,根据中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为低毒。乙氧氟草醚低浓度(8.00 mg/L,10.50mg/L,13.00mg/L)作用下,大鳞副泥鳅肝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明显升高;高浓度(15.50mg/L)作用下酶活性在染毒2d、4d时呈上升趋势,但在6d时急速下降。15.50mg/L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鳞副泥鳅肝细胞的彗尾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明显增加,肝细胞受到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8.
甄建伟  刘青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王捍东  刘宗平  卞建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02-11304,11424
[目的]观察玉米赤霉烯酮(ZEN)对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的DNA损伤效应。[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猪Leydig cell为材料,用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测定ZEN对离体培养的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选用0(对照组)、1、5、10和20μmol/L浓度的ZEN体外作用于猪Leydig cell,通过彗星试验观察了ZEN对猪Leydig cell DNA的损伤效应。[结果]ZEN浓度为0、1、5、10和20μmol/L时,所造成的细胞拖尾率分别为16.67%、34.00%、40.67%、52.00%和64.67%,各染毒组细胞拖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各剂量组对应的拖尾细胞尾长(Tail length)分别为57.60±4.78、57.75±6.25、78.97±5.83、100.50±6.94和146.83±12.31μm,尾部DNA含量(Tail DNA%)分别为21.29±2.25%、22.24±2.43%、31.21±6.27%、37.45±4.33%和60.68±9.83%,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及以上ZEN浓度染毒组的Tail length和Tail DN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ZEN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ZEN对猪Leydig cell存在遗传毒性,可以损伤Leydig cell的DNA,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测除草剂乙氧氟草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研究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和DNA损伤程度。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的死亡率升高。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24 h、48 h、72 h、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41.87 mg/L、36.62 mg/L、29.96 mg/L、25.62mg/L,安全质量浓度为8.40 mg/L。生理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5.5 mg/L乙氧氟草醚染毒6 d,大鳞副泥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值最大,与对照(0 mg/L)相比差异极显著。整体上,GPT和GOT活力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DNA损伤,试验结果显示,6 d时试验处理组彗尾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具有一定的毒性和DNA损伤效应,应适量施用。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B_1致雏鸭肝脏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不同染毒水平(3,30,300μg·kg-1BW)染毒后,在不同时间点导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情况;(2)探明AFB1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之间的关系,为AFB1遗传毒性提供研究模型。【方法】96只雄性北京鸭雏鸭,随机分为16组,每组6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至6组为低剂量(染毒)组、第7至11组为中剂量(染毒)组、第12至16组为高剂量(染毒)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雏鸭分别灌胃25%DMSO水溶液,0.25,2.5,25μg·mL-1溶液各1mL,对照组于灌胃1h后,各剂量染毒组分别于灌胃染毒1、2、8、24、48h用彗星试验检测肝细胞DNA损伤。【结果】试验表明,雏鸭对于AFB1导致的肝细胞DNA损伤非常敏感,肝细胞DNA损伤程度与AFB1摄入量以及摄入时间有关。经口染毒2h左右DNA损伤达到高峰,所有染毒组在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AFB1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程度加深、持续时间延长。【结论】(1)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效应非常强,低剂量(3μg·kg-1BW)AFB1暴露就能够引起雏鸭肝细胞DNA发生显著损伤。(2)经口染毒AFB12h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达到高峰,此时DNA损伤程度与AFB1暴露之间的量效关系最为明显。(3)雏鸭是研究AFB1遗传毒性的一个良好动物模型,彗星试验能够反映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机氯类农药对土壤动物的毒害作用。[方法]对棘跳虫进行不同浓度的滴滴涕(DDT)暴露胁迫,同时采用彗星实验技术研究棘跳虫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棘跳虫死亡率与DDT浓度呈明显正相关;DDT对棘跳虫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1.83、24.28、17.15和13.93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1.39μg/L。不同浓度的DDT暴露均能引起棘跳虫细胞DNA的损伤,其最大损伤程度可达3级,且彗星尾长、尾距及彗星尾部DNA含量变化与DDT浓度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试验首次选取跳虫类作为指示动物,通过在细胞水平探究有机农药DDT对棘跳虫细胞DNA的损伤,为评估土壤污染物对土壤动物的毒害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氟低碘对大鼠肝脏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离乳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4组:①CK(5只),饲喂大鼠标准饲料,饮自来水;②高氟组(5只),饲喂大鼠正常饲料,饮100mg/L氟化钠(NaF)去离子水;③低碘组(5只),饲喂低碘饲料(定做),饮去离子水;④高氟低碘组(6只),饲喂低碘饲料,饮100mg/L氟化钠(NaF)去离子水。在大鼠20月龄时,处死取肝脏组织,检查其DNA的损伤情况。[结果]与①CK相比,②、③和④的老年大鼠肝细胞拖尾率显著增高(P〈0.01);②、③和④的老年大鼠肝细胞的拖尾长度亦显著增长(P〈0.01);肝细胞DNA损伤分级结果显示,②(高氟组)老年大鼠肝细胞DNA损伤主要是Ⅱ级、Ⅲ级。③(低碘组)肝细胞DNA几乎全部损伤,主要是Ⅲ级损伤。④(高氟低碘组)的细胞损伤以Ⅲ级损伤为主。[结论]高氟、低碘、高氟低碘都影响了大鼠肝脏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1,2,4-三氯苯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4-三氯苯(1,2,4-TCB)处理后斜生栅藻的生长状况、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培养液总有机碳(TOC)含量的改变来检测1,2,4-TCB对斜生珊藻的毒性效应及其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2,4-TCB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2,4-TCB处理4 d后,斜生栅藻细胞蛋白质含量下降,10 mg·L^-1和15 mg·L^-11,2,4-TCB处理后,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62.89%和80.22%,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下降最显著,在5 mg·L^-1处理组即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膜结合酶SOD和POD活性降低,15 mg·L^-1 TCB组藻细胞的SOD和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40.57%和77.42%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培养液中TOC含量升高,其中10 mg·L^-1和15 mg·L^-11,2,4-TCB处理组TO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57.95%和72.55%.这表明1,2,4-TCB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及各种生理功能产生毒害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藻细胞生物膜通透性和生物膜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屈冬冬  孙力平  陈旭  刘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2,(20):10566-10568
[目的]研究1-萘酚在斑马鱼体内富集规律。[方法]试验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萘酚暴露下斑马鱼体内1-萘酚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1-萘酚的富集系数和染毒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在0.1和0.5 mg/L 2个浓度点下进行富集效应时,1-萘酚在鱼体中的富集速度较快,富集系数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均在第4天达到富集稳态,富集系数BCF0.1 mg/L=21、BCF0.5 mg/L=13;96 h半致死浓度值为3.963 mg/L,属高毒污染物。[结论]1-萘酚在低浓度条件下鱼类更容易对污染物产生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彗星试验评价硝酸镧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置了0、1、4、16、64、256mg·L-16个浓度的硝酸镧梯度溶液,运用彗星电泳测试技术,以彗星尾长、彗星率、尾距和Olive尾距来评价La(NO3)3>对蚕豆根尖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的彗星尾长、彗星率、尾矩和Olive尾矩随浓度增加而逐渐上升.一定剂量的稀土元素镧(≥1 mg·L-1)可以使蚕豆根尖细胞DNA出现损伤,在1~64 mg·L-1范围内随镧浓度的增加伤害程度加大,256 nag·L-1时,遗传物质损伤严重,彗星尾长、尾距和Olive尾距反而下降,说明硝酸镧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莫能菌素暴露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腔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显示,50mg·kg-1莫能菌素处理组尾部DNA含量值最大、尾长值最大、Olive尾矩值最大,分别为34.539%.107.736 μm和29.354;随着莫能菌素暴露剂量的增加,尾部DNA含量、Oli...  相似文献   

17.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环境中存在的最典型的全氟化合物之一,能在高等动物体内蓄积,成为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物。采用自然土壤培养法,通过28d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PFOA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SOD、CAT、GST三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及DNA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FOA胁迫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不同浓度的PFOA对蚯蚓体腔细胞尾长、尾部DNA含量和尾距均有明显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尾矩和慧尾长度这两个指标对PFOA的胁迫最为敏感。PFOA胁迫也能引致蚯蚓抗氧化特异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CAT、GST和SOD三种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似,在浓度为1mg/kg时蚯蚓SOD基因表达水平被诱导上调,浓度为5mg/kg和10mg/kgSOD表达量呈现剧烈下调的趋势,GST基因在10 mg/kg浓度组有明显下调,CAT基因表达在5 mg/kg 浓度组基因表达水平最低,SOD基因的表达对PFOA的胁迫较为敏感。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和三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监测PFOA 对土壤生物蚯蚓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氯化钠(NaCl)胁迫对黑小麦根系DNA损伤的影响,为寻求减轻环境因子对植物DNA损伤的方法及培育耐盐黑小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黑小麦品种漯珍1号为材料,采用5个NaCl质量浓度(0、3、6、9、12和15 g/L)溶液处理黑小麦幼苗根系,通过彗星电泳试验,利用CASP 1.2.2分析代表黑小麦幼苗根系DNA损伤的尾部DNA含量、尾长和尾矩等指标.[结果]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彗星头部渐小,拖尾渐长,黑小麦根系DNA损伤片断的迁移水平逐步上升.尾部DNA含量、尾长和尾矩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15 g/L处理下,三者的升幅分别达67.56%、139.40%和39.88%.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Olive尾矩(OTM)均有提高,但增长率慢慢下降,12~15 g/L的增长率降至5.42%,说明黑小麦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结论]NaCl胁迫会引起黑小麦根系DNA损伤,且受损程度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愈发严重,但黑小麦对NaCl胁迫仍存在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对不同浓度除虫脲经紫外光照射后的混合物可能导致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应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得出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尾距和Olive尾距4个指标.通过SPSS软件分析表明,其光降解混合物导致的彗星拖尾现象与空白组有显著区别,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表明不同浓度除虫脲经光降解后其混合物具有一定的致突、致癌性,且毒性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萘酚在斑马鱼体内富集规律.[方法]试验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萘酚暴露下斑马鱼体内1-萘酚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1-萘酚的富集系数和染毒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在0.1和0.5 mg/L 2个浓度点下进行富集效应时,1-萘酚在鱼体中的富集速度较快,富集系数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均在第4天达到富集稳态,富集系数BCF0.1mg/L =21、BCF0.3,ma/L=13;96 h半致死浓度值为3.963 mg/L,属高毒污染物.[结论]1-萘酚在低浓度条件下鱼类更容易对污染物产生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