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愈发重要。阐述了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涵义,剖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挖掘了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应用层面,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系统开发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建设,核心是人,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以详实的数据分析了仪征市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加强宣传教育、打造培训平台、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劳务市场等四个方面提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与建议,以人的素质的提升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越发重要,文章以地方农村人口为主体视角,以城镇化进程中应重视的人力资源为切入点,以解决莆田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访谈等方法对莆田市农村的人力资源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调查发现,莆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当地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继续教育体制不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不完善,以及农村人口素质提升观念意识淡薄等现实问题,为此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农村居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4):144-145
现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及社会聚焦点,可是在各个项目落实的过程中,基于我们传统的工业化思维的模式,在追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难以顾全农村的传统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未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这自然不利于社会和谐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相悖。在此内生发展模式则提供了另一种均衡发展可能的模式,从注重文化和生态的新道路的模式创新上来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论文主要从内生式发展角度来探讨如何从本土区域内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如何发展以应对工业"掠夺",从而统筹"新四化"使农村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弓玉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46-2448
阐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存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经营者管理素质不足、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推动现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推广农村基础教育等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和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同类型的资源作为基础,而人力资源则是其中一种最为重要的资源形式。人力资源建设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较为薄弱的农村区域更需要进行深度资源开发。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本文对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大、劳动力过剩、老年人力资源建设滞后、管理方针四个问题分析了其现状及成因,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大力发展教育是前提,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市场及意识同步协调发展是步骤,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民间组织在广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到培育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农民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民间组织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主要作用体现在通过教育培训、技术培训以及健康保健服务为主的形式加快实现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使广大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更具有优势的人力资本,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这种转化的进程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所处开发环境之间的五个适配性:区域文化环境适配性、技术环境适配性、教育环境适配性、自然环境适配性和开发政策环境适配性。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村城镇化,必须把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放到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其中,农村教育是开发农业人力资源、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系统的结构组成,就农村教育如何开发农业人力资源、推进城镇化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被社区化"现状为切入点,概述农村"被社区化"建设困境,并从建设主体定位与逻辑起点偏差、公共行政理性下的管理方式、压力型管理体制下的消极影响等方面逐一解析根源,进而从需求了解、配套制度完善、社会建构、产业培育等角度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确保新型城镇化中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创新机制,我们应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为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甘肃省将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通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多途径融合农村产业。为此,甘肃省将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  相似文献   

13.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2-4683,469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差,这一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全面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中之重,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是加快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不容乐观,呈现出低水平非耦合发展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非耦合发展的制度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试图从农村社会基础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乡镇企业4个方面构建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创新框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仍然会长期面临一些问题,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需要采取政府重视、提高农民收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到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现.本文总结了国外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分析了中国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状况与国外的差距,进而提出了中国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世纪之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审时度势地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意味着农村的又一次综合性变革。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关键内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正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为基本背景,提出了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浅见,并着重探讨了开发的途径与思路,以期有助于农村劳务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等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浅议湖南省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强农民培训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中国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当前中国农民培训工作不仅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还面临着许多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依托农村资源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村"、"农民"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解析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入手,研究乡村旅游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并结合目前遇到的困境,试图找出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杨凌示范区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要充分开拓农村内部就业空间,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结合杨凌示范区本地实际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开拓就业新领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力打造杨凌示范区的规模化效应,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