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科类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农业电子商务专门人才,应能适应"三农"电子商务的要求,掌握高素质的实战技能,具有服务于"三农"的信念。农科类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应围绕这一要求,结合农业院校的发展特征,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服务"三农"的原则;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构建课程体系;与农业企业结对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富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农科:为安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对策分析、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3个层面对安徽省农科: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为安徽省农科: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三农"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业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以"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以下简称"科普传播工程")为平台,对农业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的结合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分析了"科普传播工程"对农业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三农"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以及该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科普传播工程"促进农业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丰富了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和内涵,对同类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四川农业大学农科本科人才就业情况和四川省农业系统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新兴岗位预测,综合分析了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与学校人才培养情况,认为四川农业发展是农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证,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关键,从政府管理、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提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服务"三农"的建议,对农科本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农科本科教育科学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的高职高专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特色不突出、实训基地建设明显滞后于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更新农业类教育教学体系、专业建设等方面形成的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四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实践教学形成"四化四结合"特色,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强化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建设;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以发挥农业高校的职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存在着模仿和照搬法学专门院校和综合型大学的做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都缺乏特色。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目标应定位为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将法学专业和农林院校特色专业相融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服务农村的实用型法律人才。构建以"农"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彰显农林院校特色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九大报告为我国农林高校改革与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也为农林高校学科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但是传统农林高校面临严重瓶颈制约,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发展"新农科",实现转型跨越,着力解决国家"三农"问题,成为农林高校当前及以后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议题。通过对农林高校存在问题、承担使命以及"新农科"内涵等内容的研究,提出加强"新农科"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积极服务国家"三农"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农科;准确研判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及时更新"新农科"研究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成果转移转化,激发"新农科"建设的内生动力;积极打造农业命运共同体,全面提升服务全球农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一些成功举措为例,提出涉农高职院校要加强"三农情怀"建设、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细化农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旨在为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19,(7):280-282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能力的缺失是目前农林院校园艺专业学生创业、就业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变这一困境,结合学校专业实际,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考核、实践平台和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培养农科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保障,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树立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坚定服务"三农"的发展方向、围绕服务"三农"做好人才培养、走好服务"三农"的产学研合作之路4个方面介绍了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农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效益农业,已经进入快速实现现代农业的新阶段,高职院校应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调整农科专业结构,积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都市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相关的专业.以广东为例,对农业类型、高职院校支持专业、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特点、农科类专业群布局的总体思路、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农科类专业的特色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基层学院党建工作现状,查找在党建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另结合大学生党员参与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活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对党建工作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引导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三农意识方面所表现出的优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推动农业类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为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发展、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有问题三农热线来帮你遇到问题怎么办专家为你找答案上海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是在上海"农科热线"基础上扩容的一条公益性服务热线,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支农惠农和农村集体"三资"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新农科"是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工科"和"新文科"与传统农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产物。开展"新农科"教育,培养"新农科"人才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之举。基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青岛农业大学"新农科"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从专业结构、师资结构、产业需求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新农科"专业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是在上海"农科热线"基础上扩容的一条公益性服务热线,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支农惠农和农村集体"三资"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高等农林教育迫切需要强化以新农科建设为主线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农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在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应融入对"农匠"精神的培养,"农匠"精神具有技艺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培养"农匠"精神可以采取专业素质教育升级与通识教育融通,产业、科研与专业教育融通,多维度的教育资源与素质教育融通的机制,通过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整合多重教育行动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有问题三农热线来帮你遇到问题怎么办专家为你找答案上海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是在上海"农科热线"基础上扩容的一条公益性服务热线,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支农惠农和农村集体"三资"政策等方面的咨询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的系统性、脱耦性和嵌入性特征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农科建设要求构建农业教育链、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价值链"三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涉农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确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并积极探索专业建设质量提升路径。基于"三链融合"做好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构建校内外一体的专业评估体系,建立有效的专业预警机制,最终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职院校具有服务地方"三农"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和地域优势,而要实现农职院校服务"三农"与自身发展双赢,选取何种服务模式至关重要。文章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模式为例,探讨了服务"三农"的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服务"三农"的方法措施,以期为农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使涉农专业师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自身专业特点,在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实现了产教研共同发展,为加快涉农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提升农业类院校的社会服务地位奠定了基础,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