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模拟研究垃圾渗滤液中COD在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方法]以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为例,选取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采集排水沟两侧饱水带土层,通过试验确定吸附、降解与弥散系数,构建了饱水带COD迁移数学模型。考虑不同场龄渗滤液中COD的浓度差异,分别以不同场龄渗滤液的COD浓度为边界条件,利用模型数值解预测COD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并基于地下水质标准,对COD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COD在饱水带土层中的衰减主要发生在离排水沟10m的范围内(衰减83%)。老年、中年、年轻垃圾渗滤液将地下水污染为Ⅲ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9.2、37.2和47.9m,将地下水污染为Ⅴ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7.1、33.2和44.1m。[结论]为填埋场区周围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垃圾填埋场周边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沈阳市垃圾渗滤液对垃圾填埋场周边水环境的污染状况.[方法]以大辛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其周边布设采样点,检测水环境污染状况并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评价.[结果]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经受到垃圾渗滤液的污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属于超Ⅳ类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挥发酚;垃圾填埋场附近地表水体九龙河属于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物、磷、氨氮及粪大肠菌群.[结论]垃圾渗滤液对周边水环境存在污染,需要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采用MBR(A/O)-NF-RO联合工艺进行试验,采用接种的方法进行污泥培养和驯化,污泥大量生成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污染物去除效果较高。考虑到垃圾渗滤液中氨氮浓度较高的问题,采用A/O-MBR生物脱氮工艺进行分析,利用超滤膜强化系统的硝化反应,提高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去除率。最后,采用纳滤和反渗透系统及联合工艺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高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NH3-N、TN,使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成果:村镇生活垃圾生物强化预处理+生物反应器填埋优化组合技术课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针对城乡一体化地区垃圾填埋空间受限,渗滤液、填埋气污染重等问题,本成果研发了生活垃圾生物强化预处理技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40%,显著降低填埋量与环境风险。相关技术应用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与土壤、地下水修复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和示范。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渗滤液中存在着大量Ca~(2+),会对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渗滤液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试验设置渗滤液中不同浓度Ca~(2+),探索其对磷酸铵镁沉淀法降低COD和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铵镁沉淀法对氨氮的去除率从65.12%下降至37.87%,对COD的去除率也从51.90%下降至42.52%。因此,垃圾渗滤液中Ca~(2+)的含量会影响Mg~(2+)与PO_4~(3-)、氨氮结合,降低氨氮和COD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张胜利  刘书  刘丹  马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33-13334,13336
[目的]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筛选出一种较优的氧化剂。[方法]采用烧杯试验,探讨了强氧化剂NaClO和KMnO4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结果]用于垃圾渗滤液预处理时,NaClO和KMnO4的最佳pH值分别为9和5。在最佳pH值条件下,氨氮和COD去除率随氧化剐投加量和温度增加而增大,但NaClO对氨氮和COD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当NaClO作为氧化剂时,随反应时间延长,COD去除率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在静置反应时间为75min时出现谷值。[结论]用于垃圾渗滤液预处理时,氧化剂NaClO是可行的,且其效果优于KMnO4。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20,(2):75-77
在人工湿地与人工快渗等传统工艺基础上,结合农村地区排污现状和黑臭水体治理要求,提出一种生态渗滤池工艺,研究连续运行21 d对微污染水体中COD、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态渗滤池可以有效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的COD、氨氮、总磷,出水可以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水标准,COD、氨氮、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8.35%、87.72%和85.96%。生态渗滤池对有机微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氨氮、总磷、COD。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土性土壤对垃圾渗滤液的净化作用,为黄土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控制,以及填埋场覆盖层的选材及厚度设计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集耕层(0~25cm)、犁底层(25~60cm)、黏化层(60~120cm)和钙积层(120~175cm)土壤,按不同液土比(体积(mL)质量(g)比,下同;5∶1,10∶1,20∶1,30∶1)加入垃圾渗滤液,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不同土层土壤对垃圾渗滤液中COD、NH4+-N的吸附特征及COD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耕层、黏化层、钙积层土壤在振荡4h、犁底层土壤在振荡2h时,对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吸附量达到最大;犁底层、黏化层、钙积层土壤在振荡2h、耕层土壤在振荡1h时,对垃圾渗滤液中NH4+-N的吸附量达到最大;随着液土比的增大,不同土层(除犁底层外)土壤对渗滤液COD、NH4+-N的吸附量逐渐增加。【结论】黄土性土壤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吸附净化可分为全吸附阶段、部分吸附阶段和基本饱和阶段。综合分析不同土层对垃圾渗滤液中COD、NH4+-N的吸附净化作用,填埋场覆盖层应选择耕层及黏化层土壤,覆盖层厚度以100cm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渗滤液中氨氮或TN的菌株。【方法】在高浓度的初始氨氮浓度条件下从北京市南宫堆肥厂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氨氮的菌株SDB1-2,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RNA分子鉴定,鉴定该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Citrobacter freundii,简称SDB1-2。【结果】经研究发现,其能降解初始氨氮浓度高达2 000mg/L的人造废水。在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的条件下,该菌株对北京市某综合垃圾处理厂渗滤液中氨氮,TN和COD均能实现一定程度的降解,对同一批垃圾渗滤液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后,同等条件下其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1.15%、35.03%、57.45%。【结论】为环保工作者开发垃圾渗滤液处理生化工艺中氨氮、TN或COD的高效去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吕利  张路  吴勇  郑美娟  艾晓艳  王大川  魏光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35-3536,3576
介绍了粘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作用机理和国内外研究概况。通过粘土作为处理介质,重点考察COD和氨氮的变化情况,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进行试验,并通过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土地法等常规处理方法的比较,提出粘土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α-淀粉酶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后对厌氧消化产气和产甲烷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用不同α-淀粉酶添加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底物浓度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考察经过预处理后的生活垃圾再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对产气和产甲烷情况的影响。[结果]通过α-淀粉酶预处理后比不经过任何处理的效果更显著,且得到利用α-淀粉酶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来强化厌氧消化的适宜条件为:酶用量100U/gVS、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1h、底物浓度为8%。[结论]试验为进一步优化厌氧消化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因素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BP神经网络理论,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MSW与人口数、GDP、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数据分析,研究建立了多因素BP神经网络模型,并以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数据进行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该模型优于传统灰色理论模型及双因素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合理,精度高,实用性强。该研究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及环境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他领域一些相关问题也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进行目标项两两比较确定权重及归一化处理,确定决策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并以成都为实例,确定方案层对决策层的权重,根据权重累加后的综合得分对技术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成都市采取全部焚烧,并对焚烧余热进行利用是最佳方案。最后对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案选择的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简化方法,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琳  张玉涛  朱金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67-14768
对来源于安顺城区具有代表性的6个包含不同功能区的采样点生活垃圾的灰分随时空的变化进行研究,找出灰分随时空的变化规律,为处置安顺城市生活垃圾并对安顺城市生活垃圾残渣无害化利用以及将来安顺垃圾焚烧厂兴建和防治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引起的环境污染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和渗滤液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与恢复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该文介绍了我国生活垃圾填埋现状,分析了填埋气和渗滤液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对策,最后总结了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治理与恢复的技术原则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城市固体废弃物作为重要的碳源,其不同的处理方式碳排放量的差异显著。以东莞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比较了焚烧发电、卫生填埋、生物堆肥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单位垃圾处理碳排放产生量分别为焚烧发电0.61t CO2/t(二期为0.10 t CO2/t),标准卫生填埋1.02 t CO2/t,生物堆肥0.10 t CO2/t,生物堆肥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少,其次为焚烧处理。此外,垃圾焚烧发电减排量最高,达38.0%;卫生填埋减排量达14.9%,但仍然具有较大的CO2排放量;生物堆肥产生的CO2(折算后)较焚烧发电和卫生填埋少。通过改进工艺和选择适宜的城市固废处理方式,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城镇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分析了单一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和堆肥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镇生活垃圾"三位一体"综合处置的工艺路线;探讨了垃圾综合处置系统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菌、热及菌热联合对垃圾堆肥腐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菌剂、余热及其联合作用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系统,以现有堆肥工艺为对照(CK),比较研究了添加菌剂(T1)、余热利用(T2)、添加菌剂并利用余热(T3)3种工艺垃圾对堆肥过程中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温度、pH、电导率(EC)、腐植酸光学特性(E4/E6)、水溶性碳(WSC)、固相C/N和发芽率指数(GI)来看,4个处理均达到腐熟;添加菌剂(T1)对EC、E4/E6、WSC、C/N和GI有显著影响;除E4/E6、WSC和C/N外,循环热风(T2)对其余腐熟度指标有显著影响,菌剂和余热的联合作用可显著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且二者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是一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浩  雷坤平  马春兰  高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66-12668
调查石河子市城市生活垃圾组成,结果表明:垃圾组成以果厨类为主,但各功能区差异较大;有机物含量高,约占76.7%,且含水量偏低,热值高,适合焚烧,同时应加强垃圾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20.
赵利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53-54,103
广州番禺区建垃圾焚烧厂的规划被迫暂停,反应出目前我国计划大量实施的垃圾简单收集及其焚烧法无法真正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这种投入少、污染小的高效循环经济模式。垃圾处理应产业化,应该和其它产业的链接中实现对同类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这种高效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这其中关键的是生产合适的垃圾分类箱,发挥个人作为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