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科学判断贫困地区致贫原因,找出贫根,避免盲目扶贫行为,精准制定扶贫对策,更好实现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以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为依据,以九寨沟县为实证,基于经济学的分析逻辑,提出因病因残致贫、资源条件致贫、农民教育水平偏低是贫困地区贫困的3个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政府兜底和创新保险政策、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力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通过总结制约福建省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致贫因素,为扶贫攻坚的决胜时期提供现实的政策导向与建议。【方法/过程】利用福建省2014-2016年扶贫开发相关数据,分析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并对福建省贫困地区的主要致贫因素及变化趋势进行相应分析。【结果/结论】个人能力因素、劳动力因素、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因素在2014-2016年福建省贫困地区致贫因素中平均占比排在前四位,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致贫因素;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人才吸引战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增强贫困户风险抵御能力、强化劳力素质教育、充裕扶贫资金、优化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绩效评估——来自内蒙古的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从精准扶贫向精准脱贫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打贏脱贫攻坚战"最后的堡垒",其扶贫绩效的好坏决定能否实现如期脱贫.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绩效评估十分关键.以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构建扶贫绩效和贫困程度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的数据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程度和扶贫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家庭收支能力低和健康保障不够是导致已脱贫贫困县返贫的主要原因.不同贫困程度的贫困县致贫原因不同.较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主要为家庭收入较低、生态建设能力弱;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和健康保障能力薄弱.因此,为防止脱贫县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致力于未脱贫贫困县的如期脱贫,提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建议,期冀为少数民族地区攻克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扶贫开发工作当中,精准扶贫是一项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为了彻底解决农村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问题,有效地加快农村贫困地区人口脱贫的步伐,如何准确掌握农村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以及有效地实施针对性的帮扶,从而使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成为精准扶贫工作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惠州市惠东县梁化镇埔仔村为例,对农村贫困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插花贫困地区具有贫困人口分布分散、致贫原因复杂等特点,在其众多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解决插花地区因病致贫问题,是实现插花贫困地区2020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保障。我国自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针对因病致贫问题,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健康扶贫的投入与帮扶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面临着如何推进健康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文章以湖北省H市为例,分析插花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探索健康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需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所以,分析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就成为精准扶贫政策是否精准贯彻并见成效的前提和基础。调研中发现,样本村落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建设、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导致;个体农户的贫困案例中,因病因残致贫、缺乏教育致贫是主要原因。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照需求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开展农牧民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对精准扶贫的内涵进行研究,得出了精准识别在整个扶贫过程中为精准扶贫工作重要作用,进而对扶贫客体的致贫因素进行了研究。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3个县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林芝农牧民贫困客体生态贫困、基础贫困、技能贫困等致贫因素,并提出了摆脱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农业产业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理论的提出,使扶贫工作从以前的粗放管理阶段步入精细化管理阶段,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中的陕南为例,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分析各类致贫因素,并确定重要致贫因素。探索解决重要致贫因素的精准扶贫措施。根据陕南现行的农业产业扶贫措施,精准识别农业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精准扶贫措施,以期为陕南乃至西部集中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精准脱贫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因病致贫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最主要原因,在尝试采用可行能力理论探讨农村因病致贫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粤北Y镇8户因病致贫农户案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因病致贫者往往伴随着其他致贫原因、应从多维的角度分析和制定扶贫政策。其次,虽然从经济收入角度来看,因病返贫农户目前是处于非贫困状况,但他们的实质自由已严重被剥夺,未来存在较大返贫风险。政策建议为,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乡镇企业雇佣因病致贫农民以构建扶贫的长效机制,让他们实现功能的扩展以及实质性自由的增加,最终达到真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产业扶贫对于贫困户摆脱贫困有着重要作用,而资金不足是产业扶贫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因此,促进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对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贵州省在我国脱贫攻坚战略中具有代表性,因此以贵州省贫困地区的农村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贵州省扶贫现状以及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并从贫困户方面、金融机构方面、政府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村信息化在农村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重大。通过对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民进行接受信息的基本途径、最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和有关建议3个方面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发挥好农村信息化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精准扶贫政策,认为畜牧业在精准扶贫政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了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下的畜牧业发展措施,强调要因地制宜,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以科技理念提升养殖技术,加强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工作,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通过加强农民环保观念促进科学生态养殖。最后进一步展望了畜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打好农村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使农村贫困户脱贫摘帽,持续性增产增收,必须因地制宜探索脱贫的有效途径,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建立可持续脱贫的机制,提供可持续致富的动力.文章分析了当前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形成原因,结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特点和优势,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农业科研院所开展浸入式扶贫的建议,创新性贯彻党中央的扶贫精神,以使贫困区在农业产业引领下如期实现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14.
李娜  羊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216-218
结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江苏泗洪西南岗地区20多年的科技扶贫历程,通过对西南岗地区基本情况的剖析、对不同时期科技扶贫方式的总结和反思,归纳扶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并针对农业科技产业扶贫工作中的产业规划、人才队伍、资金投入、资源利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适合当下扶贫新形势的农业科技产业扶贫模式,为具有同质性的国内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平台创新视角,总结了我国农村绿色创业扶贫的模式,提出了"绿色产业链创业""电商带动绿色创业""新业态带动绿色创业"和"特殊群体带动绿色创业"4种绿色创业扶贫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绿色创业扶贫体系;打造可持续的绿色创业平台;培养贫困农户绿色创业理念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 我国的乡村建设发展谋划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发展路径。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当前农村精准扶贫 的实施现状,剖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以期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乡村提 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解保定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根据《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河北农村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等统计资料,分析了保定市农村贫困人口变化趋势,同时对致贫原因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扶贫对策建议,以期为新阶段(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新矛盾,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业兴则各业旺,农民富则国家强。自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落实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当前亟需完成的任务。西部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甘肃省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分析制约该地区农民收入的障碍因素,提出全面治理生态环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杨豪中 《农学学报》2021,11(9):118-124
为了解决好区域性地方精准扶贫,结合商洛市商州区的精准扶贫现状,运用了图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精准扶贫完成情况、人口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还存在扶贫基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大,人口素质低,观念落后等问题,由此提出应加大政府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扶贫产业多样化与融合发展,强化贫困户技能培训与教育工作,做好贫困动态管理,从源头杜绝返贫多方位融资,加强项目管理等做法,继续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深度贫困山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其迈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特色产业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的实地调研走访和问卷分析,发现山西省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中存在起步晚收益缓、规模小效益差、缺技术推广难、整体部署欠缺和基础设施欠缺等五个方面的共性问题。本文针对问题提出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精准扶贫中的特色产业发展联动规划方案、科学指导农村扶贫产业发展等三类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下一阶段山西省的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