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福建省的流行情况,通过间接血凝检测方法对福建省部分猪场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部分地区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阳性率为6.5%,其中母猪阳性率偏高,为8.75%。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情况,采用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间接血凝2006-2008年,四川省10个不同地区和不同来源的1062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阳性率在2%~30%,平均阳性率为10%;不同日龄猪群阳性率不同,以30~70日龄断奶仔猪多发,达25%.表明:四川省部分地区均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不同程度感染,统计结果为四川省有效防制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于本病的病原菌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比较多,各国各地区存在的血清型也不尽相同,毒力菌株也不相同,各自研制推广应用的疫苗针对的病原菌血清型也不相同.如在我国使用的两种进口副猪嗜血杆菌疫苗所含的抗原血清型完全不同,猪场在使用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江苏省滨海县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情况,采用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试验疑似病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分离菌株只与HPS 4型阳性血清呈凝集反应,表明滨海县地区部分猪场的猪对副猪嗜血杆菌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该地区菌株对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头孢噻呋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纤维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每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一例保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剖检、实验室诊断、治疗与防控,以期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安徽省Gl(a)sser氏病的流行情况,通过间接血凝检测方法对安徽省部分猪场的Gl(a)sser氏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总阳性率为7.69%,范围为2.38%~9.53%,其中母猪阳性率偏高,表明该地区猪场有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猪的格氏病,其不同毒力菌株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还不清楚.从广东省不同地区猪场送检病猪中分离到9株细菌(H1~H9),并对其16SrRNA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经形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和PCR鉴定,所分离的9株细菌为阳性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卫星现象和不溶血特征.用hhdA基因引物从分离菌株中扩增到了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8.
用副猪嗜血杆菌1~15血清型参考菌株和2株澳大利亚分离株高免健康家兔制备副猪嗜血杆菌分型血清,建立副猪嗜血杆菌KRG血清学分型方法(基于热稳定抗原免疫扩散试验的血清学分型方法),并用该方法对田间分离的62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顺利制备出了副猪嗜血杆菌15个血清型菌株的分型血清,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KRG分型方法,62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中血清5型占22.5%、4型占16.1%、12型占14.5%、不能分型的菌株占16.2%。试验建立的副猪嗜血杆菌KRG分型方法,可为中国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分型提供技术支持;血清型5、4、12为中国部分地区近2年最流行的血清型,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发病猪场合理用药控制和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从河南省7家猪场12份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病料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进行了细菌培养特性试验和培养菌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2株分离菌对土霉素、氟本尼考、苯唑西林钠、头孢噻呋、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和硫酸链霉素等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磺胺嘧啶、硫酸卡那霉素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以苏北地区某个体猪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为对象,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变化剖检、病原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等多方面和多手段开展综合诊断,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相似文献   

11.
在病史调查、临床症状、特征性病变观察、病料采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的基础上,抽取贵州地区猪场发病猪群血样进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部分猪场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且感染率随着猪日龄的增长而降低,猪场平均感染幅度在10%~33%。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培养特性及药物敏感特性,并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对河南省3个猪场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进行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致病菌经形态特征和生化反应鉴定,有3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分离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均高敏,对恩诺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为高度或中度敏感,而对替米考星、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等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某猪场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引起。为确诊该病,从患病动物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进行细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长特性的观察,生长因子、生化反应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的鉴定,从而确诊该病的病原菌是副猪嗜血杆菌。同时,通过本研究也为临床上预防、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疫苗的研制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江西省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从而为江西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冶提供基础.从江西省32个规模化养猪场的80份表现纤维素性炎症的病料中分离得到了2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生化反应及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序列同源性在97%左右.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只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了解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特点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副猪嗜血杆菌华南分离株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9 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对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的菌株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被检菌株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80%;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菌株都耐受3种或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以7重和8重耐药菌株的数量最多,分别占19.13%和17.39%。2008-2010年华南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5.62%(18/115)的菌株携带tetB基因,这些菌株之间表现明显的遗传差异性,但是部分菌株存在克隆传播关系。【结论】副猪嗜血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高,tetB基因在耐四环素的副猪嗜血杆菌中广泛存在,表明主动外排泵作用可能是副猪嗜血杆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的变化特点,并初步揭示了该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例以呼吸道症状和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病,依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细菌学检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所致,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湖北省某猪场发生的以体温升高、部分病猪死亡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进行诊断。[方法]采集发病猪的脾脏、淋巴结等样品,应用PCR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实验室检验,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HP.PRRSV及PCV2混合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阳性率为40%,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90%。[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猪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16S rRNA 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南省内送检的疑似患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的猪病料中分离到12株细菌,细菌学试验证明12株细菌均符合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形态、培养和生化特性.根据HPS 16S rRNA序列设计引物对12株细菌进行PCR扩增,均得到预期目的条带,将扩增片段测序并运用DNAStar软件与GenBank中不同血清型HPS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表明其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不同血清型HPS菌株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0.4%~99.9%,其中与血清5型同源性最高,对所测序列与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1株属于血清5型H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