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3年在昆明市桃园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目测法、粘虫板分别对梨小食心虫、橘小实蝇、桃蚜、叶蝉4种害虫的种群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的始见期为2月23日,梨小食心成虫发生小高峰在3上旬至4月上旬和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橘小实蝇成虫始见期为5月29日,橘小实蝇成虫发生小高峰在6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桃蚜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叶蝉发生小高峰在2月中旬至4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和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明确4种桃园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基础上,结合桃园生态环境,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桃园主要害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玉溪市低热河谷区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规律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此区可常年发生,11月至翌年5月种群数量相对较低,5月以后种群数量开始增长,至7月达到高峰。同时,不同海拔不同作物桔小实蝇发生危害也不同,为桔小实蝇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褐飞虱灯下种群发生规律,对贵州省惠水县1984~2013年30年间褐飞虱灯光诱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飞虱在惠水县的始见日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始盛日集中出现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末见日为9月中下旬;惠水县褐飞虱为害表现为双峰型,且第二次峰为害较为严重,30年间1994~2003年是褐飞虱灯下种群沉寂时期,1984~1993年和2004~2013年为灯诱种群猖獗时期;始见日和始盛日到高峰日时间间隔存在显著相关性(r=0.736**)。  相似文献   

4.
王迪轩  李建国 《新农村》2010,(10):26-26
2.栽培季节和播种育苗 (1)栽培方式 露地栽培,在长江流域,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露地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采收上市;或早春2—3月播种,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收获;也可在8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收获。阳畦或小拱棚栽培,春季可在2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收获;秋季8月中下旬播种,  相似文献   

5.
1 茬口安排 1.1秋延迟番茄.7月初育苗,8月上旬移栽,10月下旬始收,12月初拔秧. 1.2早春菜豆.11月下旬育苗,12月上旬移栽,3月中下旬始收获,5月份拉秧. 1.3夏芹菜.4月上句育苗,5月下旬移栽,8月上旬卖完.  相似文献   

6.
土豆-玉米-大白菜3种3收栽培模式是根据土豆、玉米、大白菜的生产特性,合理安排茬口播期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模式.土豆,3月中上旬播种,8月中上旬收获;玉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大白菜,8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1月中旬收获.  相似文献   

7.
该模式为甘蓝(或洋葱)、玉米+芹菜(或白菜).茬口安排为:甘蓝11月20日-12月5日播种,次年2月5日在中棚覆地膜定植(2月10日在露地覆地膜定植).4月下旬开始采收(洋葱9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覆地膜定植.次年5月底-6月上旬采收);玉米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9月初收获;芹菜6月中下句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中旬以后收获。  相似文献   

8.
松墨天牛在安康市多数一年发生1代,占62.34%,该类群以5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木质部蛀道内过冬。少数二年3代,约占总数的37.66%,以3龄以下幼虫在韧皮下越冬。一年一代种群成虫每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是羽化高峰,8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份越冬。二年3代种群越冬幼虫第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8月中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9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最迟11月上旬后以3龄左右幼虫越冬。陕南秦巴山区越冬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始见期在5月上中旬,年末终见期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9.
 发生时期:在自贡市无明显越冬现象.春节期间,1月中旬至2月上旬,夜雨多、白天温暖,大量发病,引起老叶脱落;4月下旬至5月中旬,高温多雨,为春梢发病高峰,引致梢枯;5月下旬至6月中旬,仍高温多雨,幼果发病高峰,引起僵果或幼果脱落;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果枯蒂发病高峰;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阴雨连绵,秋梢发病和成果腐烂高峰.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叶片上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发病从5月上旬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其中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为两个发病高峰期。化学防治的田间试验表明: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防效均可达80%左右。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补充防治时期,化学防治期应持续到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新疆的葡萄产区具有典型的地理区域分布特点,不同区域葡萄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不同.通过研究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新疆葡萄病虫害区域化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法,对病虫害进行分级和定点定株调查.[结果]北疆地区葡萄以霜霉病为害为主,6~7月为病害初发期,8月为发病高峰期;哈密地区以葡萄白粉病及穗轴褐枯病为主,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穗轴褐枯病发病初期为5月上旬~下旬,发病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吐鲁番地区则以葡萄斑叶蝉为主,为害自每年4月初~10月,5和8月发生量最大,是葡萄斑叶蝉发生的盛期.[结论]在葡萄病虫害治理的多项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农药的应用,提出以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和物理机械防治为基础,环境友好农药早期防控技术为辅助措施的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新疆葡萄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湘阴县兰岭茶厂古桐岭10年生有机茶园,于2003和2004年3月—11月,分别对土壤中的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好气性固氮菌进行了种群数量的分离测定。结果表明,霉菌从早春3月开始大量繁殖,5月达全年高峰,随后逐月下降,至10月种群数量又再次升高,11月降至全年最低点。细菌变化状况呈两个高峰,6、7月和9、10月,11月后数量下降至次年5月后再次升高。放线菌变化,早春3、4月种群数量较高,随后逐步下降,至秋季9、10月再次升高,达全年高峰,入冬后数量减至最低水平。酵母菌变化以9、10月数量最高,11月数量下降,至第二年3月为最低,全年呈一个高峰。芽孢杆菌年度变化曲线呈漏斗状,6月份数量为全年最高,7、8、9月明显下降。好气性固氮菌为茶园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变化曲线在6月和9月有两个明显高峰,以9—11月高峰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测报技术,在江西安福地区应用信息素诱剂和诱木连续3 a分别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消长和羽化规律。结果表明:诱木内松墨天牛越冬代成虫4月底或5月初羽化出孔,5月中旬进入盛期,平均每年的羽化出孔期和高峰期分别为61.0、21.6 d。该地区每年约有10%的幼虫化蛹羽化成第1代成虫并于7下旬或8月上旬出孔;平均每年的羽化出孔期为36.7 d。林间诱捕于4月下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进入盛期,整个发生期平均182.0 d,发生盛期平均97.3 d。研究表明,利用信息素诱剂可以准确地监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的种群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测报数据,且较诱木监测方法简便,省工省时,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绿色高效地防控亚洲玉米螟,于2011—2015年采用灯诱法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息烽县和安顺市平坝县进行高原山地环境下亚洲玉米螟成虫的灯诱种群发生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亚洲玉米螟成虫始见于4月,终见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高峰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年累计诱虫量最高663头,最低175头;高峰旬累计诱虫量占全年诱虫量的比例最高可达33.71%,最低为17.13%;灯下虫峰数量1~2个,主峰明显,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贵州亚洲玉米螟的灯诱种群发生动态与田间的发生危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小麦蚜虫是危害许昌小麦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其发生面积广、危害重.为此,对许昌市小麦蚜虫的种群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建立其发生危害的预测模型.根据许昌植保站2007年、2008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蚜虫在小麦上迁移危害其种群数量变化遵从logistic增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开始增长期(3月下旬-4月上旬)、加速增长期(4月中旬...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甜菜夜蛾种群数量年度变动规律与季节性消长规律,2002—2012年在临海城郊蔬菜基地应用性诱剂监测办法进行定点系统监测。结果表明: 11年来甜菜夜蛾种群年序变化呈自高向低螺旋式波动曲线,大发生频率455%;其季节性时序变化呈“W”型曲线,始蛾期年度之间差异大,早发年份在4月上旬,迟发年份在6月上旬,大多为4月底5月初。在5月上中旬有的年份出现初夏小高峰,整体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在11月上旬有的年份也出现秋末小高峰,终蛾期一般在12月上旬,个别年份在12月下旬。气温因子建模结果显示,田间发蛾的起点区点温度为旬平均气温12 ~ 14℃,当旬平均气温处在18℃以上时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当旬平均气温处在28~30℃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2010年3月对深圳市某荒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虫口密度以及蚁巢密度进行了自然消长动态规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红火蚁工蚁全年的活动表现为明显的多峰型,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3个高峰出现在次年2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地下害虫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测报灯诱集的方法, 对2005—2011年杭州地区小地老虎、蝼蛄、金龟子成虫的灯下诱虫量和田间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下害虫的田间种群年内消长规律差异明显:小地老虎有多个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但前期的蛾量相对较高;蝼蛄有2个明显的为害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2个时段;金龟子有一个为害高峰,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害虫的总虫量年度间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高峰分别出现在2005年、2007—2009年和2011年。在此基础上,以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拟合,共筛选出了具有显著相关性的19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了这3种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用应验程度判定模式进行验证,这3 种地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的评分值分别达到58分和70 分以上,说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2001年5月,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省桐城市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后,开展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主要结果为①稻水象甲在桐城的寄主是水稻,其他禾本科植物稗草、李氏禾、狼尾草和雀麦只是偶然寄主。②在桐城,稻水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早稻秧苗揭膜后即可为害,随早稻移栽向大田扩散。5月中旬为早稻大田成虫盛发期,田间成虫高峰期约20 d。第1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中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第1代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先集中于双季晚稻(双晚)秧田为害,随双晚移栽,分散到大田为害,田间终见期在8月中下旬。③稻水象甲虫卵产于稻苗基部叶鞘,每鞘卵量3~4粒。稻水象甲在双季早、晚稻大田初期,由田边向田中逐渐扩散。该虫在田间成虫激增期和减退期为聚集分布,在田间虫量高峰期呈随机分布。④成虫在有水饥饿和无水饥饿情况下,平均存活17.1,4.2 d;成虫平均寿命为56.5 d。⑤桐城稻水象甲与我国北方单季稻和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的稻水象甲相比,发生代次和消长规律略有不同。⑥通过人为控制,能够减缓稻水象甲的扩散速度。并提出了以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开展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