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内蒙古正大饲料公司生产的082号鲫鱼配合饲料在呼和浩特市桃花乡渔场3口池塘进行了团头鲂的养殖试验,经过60d饲养,单养池塘平均规格达185g/尾,200g/尾;成活率分别为93%,94%;混养池塘平均规格达240g/尾,成活率达96%。  相似文献   

2.
室内低盐度饲养大黄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低盐度(盐度为10)条件下,室内养殖8月龄大黄鱼幼鱼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率情况。低盐驯化30 d状态稳定后的8月龄大黄鱼幼鱼经8 h长途低盐度运输,养殖在盐度为10的室内半封闭循环水系统内,经5 d环境适应阶段和80 d饲料投喂阶段后,幼鱼平均体长由原来的5.31 cm变为8.36 cm,增长率为0.04 cm/d,平均体重由原来的2.59 g增加到8.50 g,增重率为0.07 g/d,存活率为70.5%。由于投喂饲料的单一性以及幼鱼的低摄食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鱼生长缓慢。实验为在河口入海地区及沿海围垦的低盐度水域的大黄鱼养殖奠定了基础。研究亮点:首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养殖条件下,采用低盐咸水驯化养殖的方式研究了大黄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探讨了大黄鱼淡化养殖的可能性,为我国的大黄鱼低盐度水域的推广养殖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杂鱼对大菱鲆生长速度、饲料成本的影响,在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选用体质量相近的优质健康大菱鲆进行为期10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养殖前期(大菱鲆250 g),投喂配合饲料组的平均质量、日增质量与冰鲜杂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养殖后期(250 g至上市),配合饲料组的平均质量、日增质量极显著低于冰鲜杂鱼组(P0.01)。冰鲜杂鱼组的饲料系数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投喂商品饲料和冰鲜杂鱼对养殖水环境中总氮、氨氮、亚硝酸盐、COD的影响在养殖0、2、4、6个月时差异不显著(P0.05),但商品饲料组略低于冰鲜杂鱼组;至养殖8、10个月时,随着单位面积养殖密度及投饵量的增加,商品饲料组的4项水质指标均显著高于冰鲜杂鱼组(P0.05)。整个试验过程中,配合饲料组的饲料系数仅是冰鲜杂鱼组的24%,平均成活率高4百分点,养殖1 kg鱼的饲料成本低7.97元。在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下,大菱鲆养殖前期(250 g)可使用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在生长速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降低饲料成本、优化养殖水质;大菱鲆进入快速生长期(250 g至上市)后可改用冰鲜杂鱼进行投喂,最大限度加快其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以尽快上市,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索乌鳢池塘养殖最佳容量,设置3个养殖密度(15 000尾/hm~2、30 000尾/hm~2和45 000尾/hm~2),采用冰鲜鱼和配合饲料2种饵料饲喂乌鳢,通过比较分析56 d养殖后的生物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品质指标、鱼类福利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提出池塘养殖乌鳢的最佳养殖容量。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水体中TN和TP显著增加(P0.05),COD_(Mn)有所下降,且配合饲料投喂组水质状况要优于冰鲜鱼投喂组;不同放养密度乌鳢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饲料投喂组(P0.05),各试验组乌鳢的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养殖密度和投喂不同饲料对乌鳢肌肉综合性营养无显著性作用(P0.05);不同试验组乌鳢肝脏的3种免疫相关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CP和AKP呈现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酶活下降的变化趋势;纯利润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冰鲜鱼组效益最高,且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利润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投入产出比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冰鲜鱼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乌鳢池塘最佳养殖容量为650 g/m~3(冰鲜鱼投喂)和545 g/m~3(饲料投喂)。  相似文献   

5.
于2021年5—11月在舟山市朱家尖寨峰山海区,采用3口周长40 m、深度7 m的深水网箱对平均规格209.5 g·尾-1的舟山“岱衢族”大黄鱼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期间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经过6个月养殖,平均体重达562.8 g·尾-1,养殖成活率约85.8%,饵料系数约1.76。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小网箱比较,深水网箱养殖的舟山“岱衢族”大黄鱼体色呈天然金黄色,更接近于野生品质,售价平均增加20元·kg-1以上,且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少;本次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叉尾鮰是原产于美国的一个优质淡水养殖品种。我们于2008年4月从湖北武汉空运引进平均规格4.30g/尾的苗种,投放到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高盐碱水体中,经六个月养殖,体重250~500g/尾,平均规格350g/尾,增重倍数81.40,饲料系数1.80,成活率达97%,结果表明,该鱼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配合饲料饲喂大黄鱼鱼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0年 6月 7日 -7月 1 2日在霞浦县东安海区网箱进行全价配合饲料喂养大黄鱼鱼种试验 .试验分为 A、B、C3个网箱 ,A箱饲喂全价鱼种配合饲料 ,B箱饲喂 5 0 %全价鱼种配合饲料搭配 5 0 %冰鲜鱼是鱼 ,C箱饲喂冰鲜鱼是鱼 .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管理和养殖条件下 ,A、B、C3组饵料系数分别为 1 .41、1 .46和 1 .65 ,增重率分别为 5 5 .5 0 %、5 3 .69%和 43 .67% ,说明 A、B网箱大黄鱼鱼种的生长速度快于 C网箱 ,且养殖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的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2012年开展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探索海水池塘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投放平均尾重60 g的罗非鱼1 450尾和平均体长6 cm的大黄鱼60尾,通过5个月的饲养,罗非鱼平均尾重600 g,最大个体1 000 g,成活率达96.6%,大黄鱼平均尾重54 g,最大个体72 g,成活率达88.3%。  相似文献   

9.
3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大黄鱼与海区放养和传统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肌肉品质差异,测定了3种养殖模式下大黄鱼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海区放养大黄鱼粗蛋白含量高于深水网箱,显著高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粗脂肪含量是海区放养大黄鱼的2倍以上,深水养殖大黄鱼的粗脂肪含量介于二者之间。海区放养大黄鱼的脯氨酸含量高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高于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丙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海区放养组其他氨基酸含量与深水网箱组差异不明显,显著高于普通网箱组(P0.05)。脂肪酸含量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棕榈油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DHA、EPA,放养大黄鱼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棕榈酸含量最高,深水网箱大黄鱼的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自然组(63.60)、深水网箱(66.32)、普通网箱(57.67),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29.1、28.57、24.40,海区放养养殖大黄鱼DHA含量显著高于深水网箱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3种养殖模式下锌含量差异不明显,海区放养和深水网箱大黄鱼的磷含量相同,高于普通网箱。海区放养钙和镁含量均高于深水网箱高于普通网箱。深水网箱硒含量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相当,低于海区放养大黄鱼。该研究对于不同养殖模式下大黄鱼肌肉品质及不同养殖来源的大黄鱼鉴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适合川东北稻区应用的稻田甲鱼循环生态高效共生模式,以提升稻田综合种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户增收,推进四川省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方法】根据中华鳖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养殖周期设计4个试验组共12个稻田甲鱼处理模式,分析各模式对水稻及中华鳖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水稻产量最高达456.37kg/667m~2,符合有机水稻种植平均产量(300~400kg/667m~2)的标准,中华鳖产量最高达270.05kg/667m~2;中华鳖的生长受放养密度的影响较大,其增重率最高达314.16%、特定生长率最高达0.292%、日增重为最高达2.252g。经济效益最高的养殖模式为中华鳖投放规格0.45kg、投放密度200尾/667m~2、养殖周期600d,年平均经济效益达19 868.04元/667m~2,投入产出比1∶2.39。【结论】稻田甲鱼模式水稻产量基本达到有机水稻种植产量标准,且中华鳖生长正常,经济效益可观,投资回报率高,能显著提升稻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室内养殖,采用体质量为(6.26±1.68)g的岩虫进行了人工养殖方法(铺沙水槽和塑料箱)、养殖密度(50~250条/m~2)和饲料配方选择(藻粉、鱼粉和虾粉)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挂式养殖方法的养殖效果较好,养殖30 d后岩虫的成活率为88.6%;经过60 d的养殖,50、100条/m~2密度组岩虫的成活率为86.7%,与150、200、250条/m~2密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13~125条/m~2(705~750 g/m~2)是比较适合的岩虫室内人工养殖密度;饲料中添加动物蛋白30%~70%或投喂新鲜卤虫可以满足岩虫的生长要求。本研究结果可为岩虫的人工促熟及增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周全  杨春雷  吴忻  关超 《山西农业科学》2013,(11):1235-1238
采用肉鸡高平衡度饲料技术,选用通用饲料原料,经线性规划,建立起高度吻合肉鸡群体营养动力定型的基础饲料配方及核心预混料配方,并进行肉鸡高平衡度饲料与国内现行的肉鸡饲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平衡度饲料组45 d养殖育成率95.76%,均质量2 979.47 g/只,饲料系数1.679,养殖每吨活鸡需要饲料费用为7 137元;对照饲料组45 d养殖育成率95.46%,均质量2 601.93 g/只,饲料系数1.8,养殖每吨活鸡需要饲料费用5 949元;二者的养殖成本比为1∶1.105。  相似文献   

13.
1.80∶20养殖模式:1998年由美国大豆协会向我国推荐,该模式指在养殖产量中,80%的产量由一种摄食配合饲料的、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鱼类组成,其余的20%产量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的鱼类组成,如滤食性鱼类、凶猛性鱼类.其与传统混养模式的区别是:(1)放养品种少,一般是3~5种,规格均匀.(2)不施肥,水质好,使用增氧机少,鱼病少,成本低,效益高.该模式适宜各种温水性的、能摄食配合饲料的鱼类养殖.  相似文献   

14.
对自行设计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循环养殖系统采用斜板式沉淀槽、水力旋流器、泡沫分离器去除固体颗粒物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养殖槽的固体颗粒物含量小于10 mg/L;对养殖水中总悬浮固体颗粒物的去除能力,沉淀槽最强,去除量(干重,下同)为(11.3±3.5)g/d,占69.2%,水力旋流器为(4.8±1.0)g/d,占29.5%,泡沫分离器为(0.2±0.1)g/d,占1.3%;对难沉降颗粒物的去除能力,泡沫分离器较强,去除量为(4.2±1.1)g/d,占53.1%,其中挥发性悬浮固体占93.2%,沉淀槽为(3.6±0.7)g/d,占44.8%,水力旋流器为(0.2±0.0)g/d,占2.1%;牙鲆摄食饲料所产生的固体废物量(干重)约为245.8 g/kg。  相似文献   

15.
杂交太阳鱼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太阳鱼商品鱼5~10月市场需求,选择杂交太阳鱼秋苗池塘养殖,投喂粗蛋白为36%~40%的浮性配合饲料,5月份以后采取筛选和捕大留小的方法出售100 g以上的商品鱼。经试验,太阳鱼平均产量567.8 kg/667m^2,夏花出池为成活率93.3%,饲料系数1.05,养殖投入与产出比为1:3.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海水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的品质特性和营养成分,为红罗非鱼配合饲料研制和罗非鱼肉质产品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相关检测标准的生物化学方法和质构仪对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并评价两种养殖模式下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结果]海水养殖关岛红罗非鱼肌肉的咀嚼性(12.63 mJ)及水分(79.83%)、粗脂肪含量(1.29%)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模式(7.74 mJ、77.84%和1.05%)(P<0.05,下同),粗蛋白含量(18.13%)显著低于淡水养殖模式(20.46%).海水和淡水养殖的关岛红罗非鱼肌肉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其氨基酸总量的41.30%和41.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分别为70.36%和70.59%,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评价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92.43和86.30.海水养殖模式下关岛红罗非鱼的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模式.[结论]两种养殖模式下的关岛红罗非鱼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其中海水养殖模式下的关岛红罗非鱼在口感和营养价值方面优于淡水养殖模式,可作为主要养殖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桑基鱼塘”生物链,把几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连接起来,把池塘富营养通过水葫芦,转为桑基中培养蚯蚓的有机基质,利用桑基空地来繁殖蚯蚓,然后蚯蚓被甲鱼直接利用来提高桑基鱼塘系统综合效益。养殖甲鱼为中华鳖,养殖300只甲鱼,幼鳖规格250g/只;鲢鳙鱼种规格及密度放养:白鲢规格50~150g/尾,放养密度为225尾;鳙鱼规格200~500g/尾,放养密度为15尾。结果是甲鱼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250g增至723g和801g,各增长1.892倍和2.204倍,日均各增4.73g和5.51g。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7.9%和91.2%。饲料系数由1.51减少到0.83。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大黄鱼受苗种产地限制,异地开展低盐养殖通常需经过苗种运输,而运输过程中运输方案的选择对大黄鱼低盐养殖成活率影响较大.设计3种大黄鱼长途运输方案,分别为方案1:直接海水运输(盐度25‰-25‰),方案2:直接低盐运输(盐度25‰-10‰),方案3:低盐驯化后低盐运输(盐度10‰-10‰),并比较运输过程中及运输后成活率.结果表明,3种方案对运输过程鱼苗成活率(均高于99%)影响不大;运输后低盐养殖初期(未投饵)各组成活率均下降,其中直接海水运输(方案1)成活率高于另外两组,为93.38(±2.82)%;低盐养殖投饵阶段方案1成活率仍最高、为74.54%;投饵后8d,各组达到稳定状态,至试验结束,方案1总成活率达68.70%,明显高于方案2(47.60%)和方案3(39.38%).同时,测定了大黄鱼全鱼皮质醇含量,方案1运输后低盐养殖的大黄鱼皮质醇在养殖初期略有上升,随后相对平稳地保持在较低水平.表明采用直接海水运输(方案1)对2月龄大黄鱼的低盐养殖较有利.  相似文献   

19.
大珠母贝种苗海区深水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了大珠母贝种苗不同深度和密度的养殖试验,以优化、筛选合适的养殖密度和深度,为大珠母贝养殖提供技术支撑.贝苗初始大小为平均壳长4.11 mm,平均壳高3.89 mm,平均体重0.0143 g,养殖水深包括3、5、7m和海底(12 m)(贝苗密度为2 000个/笼),养殖密度包括500、1000、1 500、2 000、2 500个/笼(养殖水深为5m).经过两个月的养殖,7 nm水深的贝苗生长最快,平均壳长达30.80 mm(平均生长速度为0.41 mm/d),平均体重达3.34 g(平均生长速度为36.69 mg/d);密度为500个/笼的生长较快,平均壳长达30.15 mm(生长速度为0.42 mm/d),平均体重达3.18 g(生长速度为31.90 mg/d).深度组中存活率最高的是海底组(12 m),为17.7%,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最低的是3m组,为6.9%;密度组存活率最高的是1 500个/笼组,为15.3%,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最低的是2 500个/笼组,为7.4%.不管是深度组还是密度组,第1个月与第2个月的平均壳长增长没有明显差异,而第2个月的平均体重增长明显大于第1个月.说明大珠母贝苗海区养殖适宜在较深水层、密度为1 500-2 000个/笼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 金钱鱼 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中不同金钱鱼规格和密度对养殖效果和氮磷利用的影响,在21个室外水泥池(5 m×3 m×1.2 m)中,开展3×2的双因素实验,即设置3种金钱鱼放养密度(1、2和3 尾/m2)与2种金钱鱼规格(10.0与30.0 g/尾)组合的组为实验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不换水以及相同饲料投喂量。结果表明,与对虾单养组相比,该养殖模式可将对虾的存活率提高1.9%~13.6%,养殖总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养殖系统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4.4%~62.5%和19.4%~29.1%,显著高于单养池的26.7%和8.2%(P<0.05)。最佳的金钱鱼养殖规格和密度为30.0 g/尾、2 尾/m2或3 尾/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