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对吐鲁番12份桑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所调查的桑树种质资源进行初步分类,研究其亲缘关系远近。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细化分类时,主要根据叶片的形态特征,并结合桑果形状、果长、果横径,结果比较可靠。二维散点图显示,T-09、T-10、T-20、Tb四者的亲缘关系最近,T-17与T-18之间亲缘关系较远。采用Q型聚类可将12份桑树种质资源初步分成3~4类。采用R型聚类,可以看出所选的18项性状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将形态性状聚为3类。Q型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能够使信息更加准确,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2.
地被菊品种及其近缘种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4个地被菊品种和2个菊属近缘野生种中的重要性状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数量多态性状17个,定性多态性状12个,二元性状2个.应用数量分类学中的Q型聚类方法进行分类,并对31个性状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通过Q型聚类将46个分类运算单位分为特征明显的2大类群,即野生种和地被菊品种,品种中又可以分为4个小类;R型聚类分析结果将31个性状明显聚为4组,部分性状相关性较强,但多数表现较为独立;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59.00%;根据各性状的总载荷量,选出分类中比较重要的7个性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宝鸡市植物园引种的25个玉簪种或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物候观测、形态学特征观测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R型聚类、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的数量分类学研究,并对其不同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结合物候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R型聚类显示了性状选取的合理性,主成分分析表示花长、叶宽、叶色和花色的贡献率较大,最终选择了11个重要特征进行Q型聚类。结果表明花朵大小可以作为一级分类指标,把试材分为花长大于6 cm的大花类和花长小于6 cm的小花类2类;叶宽可作为二级分类指标,把试材分为大型叶品种,中型叶品种和小型叶品种;叶色可以作为三级分类指标,把试材分为深绿色叶,花边色叶,黄绿色叶和浅绿色叶4类。在Q型聚类中,综合各类指标的特点,可将25个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大类。研究结果对玉簪属植物在相应地区的园林应用、育种和栽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数量分类视角对栀子栽培品种与近缘种进行分类研究,探索栀子品种的分类等级和分类标准,并且为栀子品种间亲缘关系、形态分类和品种选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栀子20个栽培品种和2个近缘种为材料,首先观测其叶、花、果的32个形态学性状,然后对观测到的32个性状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剔除相关性较大且累积贡献率较小的性状指标后,最后对栀子所有供试品种和近缘种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R型聚类结果显示,除花和果的总萼长、萼齿长、果长、叶长与叶柄至最宽处长这些性状相关性较大外,其它性状相对独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4%,影响力较大的性状有果总萼和萼齿长、果长和宽、棱宽、成熟果色、花冠裂片长和宽、盛花期、花瓣数等;Q型聚类结果显示,栀子品种和近缘种按花色、重瓣性可分为3类,由花色、花径、重瓣性、果实和叶片大小分为5类,由花色、花径、重瓣性、果实和叶片大小、叶色、开花次数可分为7类。【结论】果萼、果径、果棱、果色等果实性状以及花径、花瓣数、花期等花部性状是今后栀子品种形态分类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性状指标。数量分类结果能较好的支持形态分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栀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鼠尾草属植物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2009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查阅的标本资料和文献研究,应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四川鼠尾草属植物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结果表明:四川鼠尾草属植物有14个分类群处于濒危状态,9个分类群处于渐危状态,11个分类群处于稀有状态,17个分类群处于安全状态;对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保护级别,由此确定了四川鼠尾草属植物中一级优先保护有4个分类群,二级优先保护有31个分类群,暂缓保护有16个分类群.  相似文献   

6.
对9份湖南本土牡丹资源的28个主要性状进行形态学观测,通过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讨其品种数量分类的标准和亲缘关系。R型聚类分析的结果得出花冠横径与花冠纵径、心皮数量、花朵高度相关系数均0.9,花瓣数量与花梗长(r=0.986)、瓣端形状与雄蕊花丝颜色(r=0.934)、外花瓣轮数与花色(r=0.933),因此Q型聚类中不考虑花冠纵径、心皮数量和花朵高度等6个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瓣数量、花瓣大小、花冠横径等9个性状的贡献率较大。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各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将9份湖南本土牡丹资源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为凤优4号、凤丹白、凤丹粉、杨山牡丹、宝庆红、凤优2号;第二大类为凤优1号、凤优3号、凤优5号。综上,可为湖南本土牡丹品种分类和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部分柚类品种的数量分类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卢华琼  苏智先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10-5511,5526
利用SPSS12.0软件对柚类31个品种的23个果实形态学性状进行了品种的Q型聚类及其性状的R型聚类,并对23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Q型聚类可分为4个组群;R型聚类可分为5个组;经主成分分析,23个性状可综合为7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8.7%,根据前7个主成分与性状间的相关性,选出了影响力比较大的13个性状。  相似文献   

8.
国产菱属植物数量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数量分类的方法,将采自国内12个省的37个居群用31个性状进行Q、R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探讨了国产菱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对分类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国产菱属的37个居群可以划分成细果野菱和野菱两个种,栽培类型由于受人为影响较大,不能作为种一级来处理.31个性状中以果体大小的性状最为重要,可作为种的划分依据,而腰角的有无、果冠大小等性状则作为种下分类群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9.
15个杜鹃花品种叶片解剖和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杜鹃花品种为材料,对其叶片组织结构和形态学特征观察,对42个特征性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为杜鹃花的品种分类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首先对42个性状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去掉相关性较大且累积贡献率较小的性状指标,然后对15个杜鹃花品种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型聚类结果显示,除上表皮细胞长、上表皮细胞宽、气孔宽和孔径相关外,各性状相对独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809%,共提取11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5.092%,主要反映了杜鹃花的分枝特性、花期、花形、花色、叶形、叶片大小、叶片质地等;Q型聚类结果显示,15个杜鹃花品种按花朵大小、分枝特性分为2大类,又由喉斑特性、花朵繁密状况分为3类,最后根据花期、花形、花色分为6个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Melo■属60个OTUS和18项分类性状分别进行Q分类和R分类,结果表明;Q分类以在切比雪夫距离上用中间距离法进行聚类效果最佳,能概括和直观地表达根结线虫的表相关系;R分类在马氏距离上用中间距离法聚类能很好地表达数量性状之间、质量性状之间以及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表相关系。Q分类结果还表明,60个OTUS的单位距离(种间)不存在属的差异,应取消H(?)属,原H(?)属中的种均应归属于Mel(?)属,M.(?)(?)并非是M.(?)的亚种,应提升为独立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1.
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20种海南产芋螺的27个性状特征分别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据此对芋螺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Q型聚类分析可将20种海南产芋螺分为二大组3个亚组;利用R型聚类分析可将27种性状特征分为2个大组;主成分分析反映出芋螺分类的重要特征是贝壳大小、内唇和壳口特征;基于芋螺前3位主成分基础上的三维图与聚类分析结果图一致。聚类分析树状图较好地反映了20种芋螺之间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有助于选择关键而重要的芋螺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2.
石榴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石榴表型遗传多样性,从数量分类角度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为石榴品种形态分类和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根据28个形态特征对62个石榴品种资源对生物学特进行观察并测定性状数值,利用UPGMA法和组内均联法作图。【结果】组内均联法和UPGMA法都支持品种亲缘近的品种聚合在一起;组内均联法聚类,可以将石榴品种划分出,分别为单瓣和复瓣、重瓣、台阁3个品种群;UPGMA法可以分出单瓣、重瓣和台阁品种群,但出现了极个别品种的交叉,两种方法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UPGMA法对62个品种聚类,支持了在形态分类时把花色、株高、花瓣性状作为分类标准。【结论】数量分类用于石榴品种分类研究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可以支持形态分类,同时可以显现品种亲缘关系,并且花色、花瓣、株高在聚类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5个种源的小叶杨为材料,分别对17个表型及生理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各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47.11%,种源内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小叶杨群体各性状变异呈梯度变化规律,高海拔的种源表现为苗高、叶大,而低海拔的种源表现则相反;利用种源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显示,5个小叶杨种源可以划分为3类。研究结果将为天然小叶杨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采集自四川、西藏、甘肃、新疆、青海和内蒙古6个省(区)的29份垂穗披碱草的14项穗部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项穗部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7.34%,显示垂穗披碱草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居群总多样性指数H′为1.947,居群平均H′为1.424,则居群间H′为0.523。可见垂穗披碱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居群内部(73.14%),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小(26.86%)。聚类分析,可分为种子大、较大、较小、小4种类型,较大居多。经主成分分析,其分布能解释总变异的86.63%,其中外稃长、第一颖芒长、穗宽、内稃长、小穗数、穗长等性状是影响较大的因素,这6个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征向量值,基本可以揭示垂穗披碱草形态总体变异的趋势。垂穗披碱草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四川省地方莴笋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四川不同地区收集的108份莴笋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并对其17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08份莴笋种质资源的不同表型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8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10,其中,茎叶基部形状均为心胀形,茎叶附着方式均为无叶柄,故H'为0,肉质茎皮色的H'最高; 9个数量性状的H'为1.85~2.03,变异系数为0.07~0.24,H'最高的是肉质茎长,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毛重。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3.79%,包括12个表型性状。108份莴笋种质材料可划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主要是肉质茎大小和长度中等的资源;第Ⅱ类群肉质茎均较长,而且肉质茎较粗,单茎重较重,是具有高产特征的种质资源;第Ⅲ类群主要是节间较密的类型。【结论】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但部分质量性状的遗传指数较低,需加强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开展莴笋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有利于实现莴笋高产优质育种以及填补当前市场缺乏种类,其中第Ⅱ类群可用来选育高产品种,第Ⅲ类群可用来选育当前四川市场上缺乏的叶色紫色、叶形为长椭圆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形态学标记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手段,分别对49和72份辣椒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果实性状及叶色等形态学标记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9处将辣椒分为4个组群,即朝天椒、圆锥椒、棱柱形椒和樱桃形椒;(2)基于辣椒资源的SRAP分子标记分析,发现72份...  相似文献   

17.
桃花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31个桃花(Prunuspersica)近缘种及品种进行亲缘演化关系的研究.Q型聚类结果表明新疆桃(Prunusferganensis)与桃花亲缘关系很近,寿星桃类、垂枝桃类、紫叶桃类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结果揭示了23个性状特征对进化具有独立的作用.最后,作者还讨论了建立桃花品种分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兰花品种数量分类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运用计算机对中国兰花37个品种和37个形态特征性状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R分析揭示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得出了中国兰花种级分类的特征性状和品种分类特征性状,同时证明了本研究所采用的特征性状的独立性和稳定性.Q分析得出了中国兰花种级分类界线和类型分级界线,将37个兰花品种大致分为:兜瓣型、竹叶瓣型、多花型、素心瓣型和奇瓣型.最后在R分析和Q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建立“兰花品种分类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初步设想.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建立这一套系统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选取30个主要性状,对薄荷属6个种38个居群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的平或皱是较稳定的,可以作为薄荷属植物分类的主要标准。按照"欧氏距离远近"原则,Q型聚类分析可以比较理想地将38个居群在L3=0.618水平上分为5个系,即日本薄荷系、灰薄荷系、薄荷系、唇萼薄荷系、椒样薄荷系,其中日本薄荷系又可分为日本薄荷亚系和皱叶留兰香亚系,椒样薄荷系又可分为椒样薄荷亚系与留兰香亚系。R型聚类分析基本上能反映性状间的相关性,可以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性状的取舍和观测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闽恢3301是一个优良籼型恢复系,系谱记载闽恢3301选自明恢86与绵恢436的杂交后代,但一些数据不支持这一亲缘关系.在田间观察显示,闽恢3301一些性状与R527较为类似,而与明恢86相似的特征较少.为了解闽恢3301的遗传来源,比较分析闽恢3301、R527、绵恢436和明恢86的30个形态性状以及712对SSR分子标记特征.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闽恢3301的形态性状与R527或绵恢436较为相似,与明恢86多数形态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遗传距离为8.99处,闽恢3301、R527、绵恢436被分为一类群,明恢86单独为一类.712对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闽恢3301与R527、绵恢436、明恢86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40、0.145和0.337.4份恢复系间基于分子标记遗传相似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学的聚类结果一致.闽恢3301的标记带完全来源于绵恢436和/或R/27.综上所述,闽恢3301并不是系谱记载的明恢86与绵恢436的杂交后代,而是来源于绵恢436与R527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