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绿豆象自由选择和无选择大豆种子两组试验,研究了绿豆象产卵量、羽化数量及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与大豆种子含水量的关系。在自由选择试验中,大豆含水量从6.5%上升到12.5%,绿豆象在大豆上的产卵量从85.00粒增加到352.75粒,羽化成虫数从14.75头增加到230.00头,羽化率从17.34%上升到65.15%;在无选择试验中,大豆含水量从6.5%到12.5%,绿豆象在大豆上的产卵量从117.50粒增加到到310.00粒,羽化成虫数从19.50头增加到198.00头,羽化率从16.78%上升到63.83%。试验数据显示随着大豆种子含水量的增加,绿豆象产卵量、成虫羽化的数量以及羽化率都在增加,绿豆象更喜欢在含水量大的大豆种子上产卵。  相似文献   

2.
在7℃恒温条件下,对用柞蚕卵繁殖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卵期、幼虫初期、幼虫末期、预蛹期4个虫态进行了30 d及60 d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贮存后对羽化出蜂数以及寄生、羽化能力均有影响.除卵期贮存未发育外,其他各贮存虫态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随着贮存时期的延长而下降.贮存30 d,预蛹期的羽化出蜂教最高,为89.00头,幼虫初期的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5.27粒和84.85%.贮存60 d,各贮存虫态羽化出蜂数、单头产卵量及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低温贮藏未影响松毛虫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的生殖方式.后代没有雄蜂出现.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料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时用烟叶和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进行比较,探究人工饲料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烟叶饲养的棉铃虫相比,人工饲料饲养1代后,幼虫发育历期由15.24 d缩短为12.45 d,历期的天数也较为集中;蛹重有了显著的增加,由216.69 mg增加到307.33 mg;化蛹率和羽化率都有明显的增加,分别由36.39%,69.47%增加到66%,84.84%;每头雌虫产卵量也有显著的增加,由607.5粒增加到1 174.4粒.但是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10代后的棉铃虫,蛹重、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都有所下降,其中以产卵量下降最为严重,下降到了122.8粒,而幼虫的历期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人工饲料能够满足棉铃虫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人工饲料饲养会出现种群退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柑橘大实蝇的羽化、交配与产卵行为。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的蛹从开始羽化到羽化结束共历经18天,羽化高峰期出现在羽化后的第5~12天,这一时期羽化的数量占全部羽化数的94.86%;该虫交配行为一般从羽化后17~25天开始,整天的交配高峰出现在13︰00~17︰00,交配数量占整天交配数的69.9%;柑橘大实蝇的交配过程大致分为准备、交配、结束3个阶段;产卵行为一般从羽化后28~37天开始,整天的产卵高峰出现在15︰00~17︰00,产卵次数占整天产卵总次数的53.2%;产卵过程分为定位、穿刺、排卵三步。  相似文献   

5.
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密度对其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若虫密度与其羽化成虫的性比、寿命和产卵量的关系,发现若虫饲养密度与性别分化和成虫寿命无显著关联,而对单雌产卵量有一定影响,10头若虫/叶时的单雌产卵量最高,达到171.8675粒/♀,显著高于2~4头若虫/叶的95.3333~100.1250粒/♀。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天敌防治农、林、果、蔬害虫,对大草蛉的生活史和人工繁殖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草蛉在上海市松江区1年发生3~4代,人工饲料配方表明,配方6(蚕蛹粉30 g、蜂蜜35 g、蔗糖5 g、草鱼肉25 g、水5 m L)、配方7(雄蜜蜂幼虫和蛹粉55 g、胆固醇5 g、蜂蜜40 g)与配方10(蚜虫100头)的处理最好。其中配方6:成虫产卵率83.3%、平均产卵量667.7粒、幼虫结茧率60.2%~77.8%、成虫羽化率37.8%~93.5%。配方7:成虫产卵率60.4%~98.2%、平均产卵量97.5~482.3粒、幼虫结茧率50.1%~92.3%、成虫羽化率32.3%~83.1%。配方蚜虫:成虫产卵率51.0%~100.0%、平均产卵量203.0~1 321.0粒、幼虫结茧率32.0%~100.0%、成虫羽化率98.5%。  相似文献   

7.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虫食率在5%~10%,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30%~60%。受害豆粒,不但产量降低,而且品质变劣。掌握好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可将虫食率控制在2%~3%以下。大豆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第二年7月下旬上浮到表土化蛹。7月末8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交尾后在嫩荚上产卵,卵经6~7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在荚上爬行数小时即入荚为害,幼虫期20~30天,9月份开始脱荚入土。  相似文献   

8.
桃蚜茧蜂繁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桃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的大量繁殖及大棚应用技术.结果表明,(24±1)℃条件下,在盆栽萝卜植株上,1头成桃蚜(Myzus persicae)经10d可繁殖270头蚜虫,每头雌蜂平均产卵160~200粒,平均寄生桃蚜130.4头,可获得僵蚜102.1~141.6头,收集的僵蚜经低温处理后羽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桃蚜茧蜂的大量繁殖采用5室繁蜂法,每10d理论上可生产蚜茧蜂近万头,用于繁蜂的萝卜每株可获得僵蚜657~1895头,平均每株1182.6头.大棚释放蚜茧蜂后,寄生率从放蜂前的0.05%上升到97.3%,平均每株蚜量从放蜂前的36.7头下降到1.36头,有蚜株率从放蜂前的34%下降到7%,基本控制了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3种补充营养材料对洋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补充营养材料对洋虫产卵前期、卵期、产卵量、雌虫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全麦粉作为洋虫成虫的饲料,可以缩短成虫的产卵前期,增加产卵量,产卵前期平均为6.50 d,平均产卵量为78.70粒.所以,就繁殖种群而言,在洋虫羽化后饲喂全麦粉有利于种群获得更大的产卵量,更有利于种群的繁殖.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20,(1):27-30
为科研试验提供数量大、发育整齐、生理状况稳定一致的桔小实蝇试验材料,同时也为实蝇类昆虫的饲养研究提供参考,利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实蝇多虫态养虫箱和改进后的饲料配方及方法饲养桔小实蝇。结果表明:饲养的桔小实蝇产卵天数长达37~42d,每雌产卵量(880.75±58.03)粒;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84.33±2.67)%、(89.40±2.08)%和(88.34±2.88)%;27~43d可完成一个世代,其卵期2~3d,幼虫期8~16d,预蛹期+蛹期9~14d,产卵前期8~12d。饲养的桔小实蝇产卵天数长、产卵量大,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均较高,各阶段发育历期正常及各指标良好,能保证桔小实蝇全年饲养,并获得发育健康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3种补充营养材料对洋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补充营养材料对洋虫产卵前期、卵期、产卵量、雌虫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全麦粉作为洋虫成虫的饲料,可以缩短成虫的产卵前期,增加产卵量,产卵前期平均为6.50d,平均产卵量为78.70粒。所以,就繁殖种群而言,在洋虫羽化后饲喂全麦粉有利于种群获得更大的产卵量,更有利于种群的繁殖.  相似文献   

12.
豆秆黑潜蝇成虫在羽化后的第2天就有交尾,多数个体在羽化后3—4天内交尾,成虫产卵始迄期有5、6天,9天,少数个体长达24天,33天。产卵量在个体间的差异很大,最多的产卵396粒,雌成虫有卵巢小管16—26根,每小管的含卵粒数,最多达13粒.田间正在交尾雌虫的卵巢发育程度,个体间差异十分明显.成虫产卵对于不同生育期豆株有明显选择性.在V(?)植株和R_1、R_2植株上产卵为多.在野生大豆上产卵较少.成虫都产卵在豆叶背面距叶片基部(1厘米左右)的叶脉(主脉、支脉都可以)附近叶肉组织内.白天活动时喜欢趋集开白花的芝麻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大豆种子在排种器中的充填特性,以东农52、黑河44和青仁黑豆为研究对象,测量种子的长、宽、厚,并计算其均径、球度、变异系数等参数,分析了不同种子之间参数的差异以及种子长、宽、厚的比例分布。以窝眼轮式排种器为试验模型,运用EDEM对不同品种大豆种子的充填特性进行模拟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品种间的差异对单粒率、多粒率影响显著,对空粒率影响不显著;随着球度的减小及变异系数的增加,单粒率平均值从96.33%减小到82%,多粒率平均值从2%上升到16.33%。  相似文献   

14.
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6年~1989年在大豆田开展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试验、示范。放蜂36000余亩,虫卵校正寄生率平均达56.49%,大豆子粒虫食粒率平均降低64.88%。大豆田放蜂以田间食心虫产卵始期开始放第一次蜂为宜,共放蜂三次,各次间隔5~6天,每次放蜂每亩设5个放蜂点,三次放蜂量依次为5000头、5000头和10000头。  相似文献   

15.
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时空分布与产卵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并分析了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Enderlein)成虫在柑橘园及其附近杂树林的觅食产卵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在柑橘大实蝇羽化开始到羽化盛期,以柑橘园与杂树林交界区域的成虫密度最大,并于6月11日达到高峰,在Z3监测带(杂树林与基准带相距5m)每个诱捕罐的诱捕虫数为(24.0±5.6)头,J1监测带(柑橘园与基准带相距5m)为(74.7±21.9)头,显著高于其他监测带;羽化盛期60%以上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在Z3监测带和J1监测带的交界带内活动;羽化盛期过后的产卵期,诱捕虫数明显下降,且柑橘大实蝇在柑橘园中的分布比较均匀,Z1监测带(杂树林与基准带相距100m)没有诱到成虫,其他不同监测带的诱捕虫数也没有显著差异;柑橘大实蝇产卵时对果实的不同部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其中果腰处的产卵痕数量分别是果蒂和果脐处的7倍和4倍,而且果实阴面的产卵痕数量显著高于阳面,是阳面的7倍;柑橘大实蝇对柑橘果实所处的空间位置没有明显偏好。  相似文献   

16.
1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种子播前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选粒,易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种子纯度98%、净度不低于99%,含水量不高于13.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影响喙尾琵琶甲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喙尾琵琶甲及该属昆虫的人工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从饲养温度、产卵基质颗粒大小和基质含水量等方面比较研究雌虫的平均日产卵量差异。【结果】结果表明:饲养温度为20℃、室温(平均温度:21.8℃)、15℃、25℃时单雌日平均产卵量分别为4.790、3.919、2.151、1.568粒,20℃时雌虫的产卵量极显著高于15℃和25℃饲养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室温时的产卵量极显著高于25℃饲养条件下的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15℃时的产卵量。温度达到30℃时出现大量死亡;采用小颗粒产卵基质(30目)时雌虫的平均产卵量显著高于基质颗粒过大(30目)时的产卵量,基质颗粒40目、30~40目、20~30目、10~20目、无基质时单雌日产卵均值分别为2.525、2.412、1.418、1.266、1.519粒;在含水量为10%~15%基质中的产卵量远多于其他含水量组,占总产卵量的68.49%。同时发现,喙尾琵琶甲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00:00-06:00时间段,占全天产卵量的73.48%。【结论】温度、产卵基质颗粒大小及含水量多少对雌虫的产卵量影响较大,雌虫对产卵环境具有极强的选择偏好性。20℃左右、小颗粒产卵基质(30目)、基质含水量10%~15%等条件较适合喙尾琵琶甲产卵。喙尾琵琶甲在长期的进化选择下更偏好于在静谧的深夜产卵。  相似文献   

18.
岳文秀  蒋平  熊礼玲  杜微 《农技服务》2010,27(8):1018-1019
通过配制5种不同配方的食物诱杀剂,筛选最佳配方,在杨梅生产季节,挂于杨梅树中,诱杀杨梅果蝇成虫,从而降低成虫数量,减少产卵量及幼虫数量,提高了杨梅品质和安全系数。5个配方均对杨梅果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其中以5%红糖+5%醋+5%酒+90%晶体敌百虫500倍水溶液诱杀成虫量最高,平均每日诱虫量22.4头,虫果率由诱杀前的67.5%下降到诱杀后的26.7%,下降了40.8个百分点;单果幼虫数由诱杀前的3.68头/颗下降到诱杀后的2.42头/颗,下降了1.26头/颗。  相似文献   

19.
人工接种测定水稻干尖线虫在水稻上的病害发展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近年来江苏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水稻—“小穗头”和水稻干尖线虫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水稻“小穗头”上分离出干尖线虫,经人工培养,在温室中接种到镇稻2号和武运粳7号的芽鞘部和叶鞘部,通过测定发病程度,稻谷饱满度,谷粒中线虫虫量和线虫死亡率等指标来确定对“小穗头”形成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镇稻2号“小穗头”与健康稻穗相比水稻株高下降6.7%、稻穗长度减少16.4%、稻谷粒数下降13.5%。在开花期之前,线虫主要分布于叶鞘部和生长点周围,虫量增加40%;花期后,线虫主要分布于稻穗上并且虫量增幅达90.8%。饱粒种子中带虫率、线虫虫量最高,空粒种子则最低。线虫死亡率在胚乳发育正常的种子中要比胚乳发育不正常的种子低。【结论】水稻干尖线虫是造成水稻“小穗头”症状的病原。武运粳7号仅表现“小穗头”而无叶片干尖症状,说明该现象是干尖线虫在水稻上呈现的新症状。  相似文献   

20.
在自由选择试验中,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ta)在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与接虫12或24h后的栖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中抗品种Mudgo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在非自由选择试验中,感虫品种TN1和品系“9101”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抗性和中抗品种(包括Mudgo)。分别罩笼时,Mudgo上的产卵量和取食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TN1;同罩一笼,产卵量差异不显著,取食量仍极显著低于TN1。稻株内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白背飞虱的产卵量与亮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天冬酰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