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对沟坑占比超过标准上限,种养环境、水稻亩产量或产品质量安全不达标等问题抓紧整改。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个别地区和从业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出现稻渔综合种养沟坑面积过大、种养环境不达标、稻米产量偏低、产品抽检不合格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农村部也下发多份文件,明确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要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为原则,明确"稻田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水稻平原地区每667平方米产量不低于500千克、丘陵山区每667平方米产量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3.
正(续第2期第23页)为促进湖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发展,经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推荐,现节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SC/T 1135.1—2017)通则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刊发推广,以供参考。一、技术指标1.水稻单产平原地区水稻产量每667平方米不低于500千克,丘陵山区水稻单产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四川省各地高度重视稻渔综合种养,采用"农业园区+稻渔综合种养""农业共营制+稻渔综合种养"和"新型经营主体+稻渔综合种养"3种模式大力推进冬(闲)水田综合利用。目前,全省累计打造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6个、省级  相似文献   

5.
<正>风吹稻花香,虾在田中游。近年来,发源于湖北省潜江市的虾稻共作模式,正成为全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新宠",并在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个别地区或从业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出现稻渔综合种养沟坑面积过大、种养环境不达标、稻米产量偏低、产品抽检不合格等情况,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是围绕河南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绿色健康、节本增效的总体要求和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现介绍如下:一、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基本情况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全省耕地面积0.082亿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5.33万hm~2,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主要分布在沿淮河流域的信阳、驻马店和固始县及沿黄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渔业和水稻种植业都获得了长足发展,而且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也发展迅速,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脱贫致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还存在不规范现象,有些地区急功近利,为了追求快速的经济效益,盲目扩大种养面积,有些甚至在不符合稻渔综合种养的沟渠开展综合种养,导致产量降低,鱼的品质不高,综合评价偏低。因此,开展规范化种养技术,促进稻渔综合种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稻渔共生互利、生态循环的农业技术模式,推进了种养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该文探讨了克氏原螯虾、水稻、鳜鱼生态种养融合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产品品质方面进行了养殖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虾稻轮作、稻鳜间作的循环种养,综合效益较水稻单作提高5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实现了绿色环保,品质天然。该模式是对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实现了稻田休耕与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稻渔综合种养是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重要模式。为进一步了解稻渔综合种养的研究状况,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水产动物的生长及品质、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水体理化性状、稻田病虫草害、稻田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环境各方面对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概述,明确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并针对稻渔综合生态种养新型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为全面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科技支撑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渔综合种养是为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要求,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发展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了稻田浅水生态环境,进行田间工程改造,通过种养结合,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既产出水稻又产出水产品,对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和水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就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为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委关于推进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工作会议精神,天津市农业中心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积极组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服务工作。召开动员部署会,成立了由中心主要班子成员参加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稻渔综合种养工作方案》及《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服务方案》,成立了11个稻渔综合技术服务工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和进度,确保稻渔综合种养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技术力量到位。技术人员深入基层  相似文献   

1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凭借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认可及推广应用。此项技术坚持"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原则,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内涵、优势及现状的梳理分析,提出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基于生态学理论,对稻田内的生态条件进行改善,通过适当稀种水稻,搭配饲养小龙虾等水生动物,利于构建稻渔良性循环、资源节约的农业生产模式。文章结合青阳县农业发展实际,对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进行介绍,以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为例进行了技术要点的总结,并结合青阳县明峰家庭农场稻虾综合种养效益进行分析,为该技术在青阳县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续第3期第24页)当前是稻渔综合种养实施田间工程、维护种养设施和苗种运输放养的关键时期,其效果如何对全年生产能否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为切实做好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统筹推进水产品稳产保供、渔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共同编写了本指南,供各地技术人员在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指导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宁夏低洼盐碱地稻渔共作效应,探索低洼盐碱地稻渔共作模式,于2018年开展低洼盐碱地区的稻渔共作试验研究。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稻-蟹(大眼幼体)、稻-鱼(鲤)2种不同稻渔共作种养模式,以单作水稻为对照,测定水稻农艺性状和土壤pH,从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等方面来探讨盐碱地的稻渔共作效应。结果表明,稻-蟹、稻-鱼共作水稻比单作水稻产量分别增加3.9%和6.1%;稻渔共作可促进水稻的分蘖数增加,促进水稻顶三叶的叶面积增加,从而明显提高水稻的光合生产力;稻渔共作水稻的干物质量在拔节至齐穗期均比单作水稻高,可促进水稻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稻渔共作相较单作水稻可以降低低洼盐碱地的pH,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稻养殖业的发展,在农田种植水稻基础上进行鱼类养殖。这样的养殖方式就是合理利用渔稻共生的原理,将田间水稻和日常养鱼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促进两者形成渔稻丰收的生态种养发展模式。虽然湖南省稻田养鱼模式发展的比较久,但是其种养模式一直以传统放养为主,出现稻田鱼品产量不高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稻田养鱼产业的发展。为有效提高渔稻产量,应当给与渔稻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充分发挥了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促进水稻生产减肥减药、绿色增效,同时获得安全水产品(虾、鱼、鳖),提高了稻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回顾了安徽江淮稻鱼类综合的发展历程、产业现状,重点分析了霍邱县三流生态综合模式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建议因地制宜、因水优化布局安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优选三流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加强技术创新,稻渔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有效镉的控效作用,对2个不同稻区乡镇所有稻渔综合种养稻田和常规一季稻田稻谷共314个样本进行抽样检测,对比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谷有效镉含量为0.049~0.940 mg· kg-1,均值0.333 mg·kg-1,常规一季稻稻谷有效镉含量0.083~1.041 mg·kg-1,均值0....  相似文献   

19.
李龙 《中国农垦》2021,(4):F0004-F0004
近年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首位产业,以水稻和水产“两水”产业为抓手,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水产养殖,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6.2万亩。2020年,农场“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获国家批准;6个粮食和豆类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相似文献   

20.
对东至县稻渔综合种养进行了调查,介绍了全县稻渔综合种养概况,总结了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作的成效及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