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用陷阱法对莱阳丘陵区苹果园边界定点调查,初步鉴定该地有游猎性蜘蛛8科18种,其中主要成分依次是:狼蛛科、平腹蛛科、逍遥蛛科和蟹蛛科。研究表明,游猎性蜘蛛在4、5月间主要聚集于边界活动,但6月后随边界植被的长高开始进行生态位扩散。苹果园农事操作后,边界可作为部分蜘蛛的庇护场所,其中以狼蛛科为主。对两段不同植被类型的边界进行了蜘蛛群落调查,发现植被多样化程度高的边界游猎性蜘蛛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明显高于植被相对单一的边界。加强边界管理有利于蜘蛛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时间在莱阳丘陵区的不同地带调查研究,发现游猎型蜘蛛出现的频率在各地带有所不同。在5月中旬植被尚未长高之前,游猎型蜘蛛在沟渠、碎石地和边界出现多于苹果园;当植被长高后,游猎型蜘蛛不再聚集于原地带,生态位开始扩散,且不同种类扩散的位置不同。在苹果园中用陷阱法捕获发现,小狼逍遥蛛多在沟渠或地块的上缘出现,尤其是6月份;星豹蛛多在不太密集的青草地出现;类水狼蛛多在湿度较大、墒情较好的地带出现。而目测法则发现白纹舞蛛、鞍形花蟹蛛多在高大植物的上部出现。  相似文献   

3.
狼蛛科(Lycosidae)蜘蛛是一类游猎型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狼蛛科蜘蛛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狼蛛科蜘蛛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其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也受广泛关注。为同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狼蛛科蜘蛛的分类学、生物学及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加强狼蛛科蜘蛛毒素资源、同类相食在营养生态中的作用及作为害虫天敌在生物控制上的潜在用途等方面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蒋明华  涂鸣丽  郑晓芳  陈亮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120-121,161
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花溪区稻飞虱捕食性天敌共20种,其中以蛛型纲的蜘蛛为主。对田间数量较大的天敌—部分蜘蛛进行了捕食能力的研究发现,游猎型的蜘蛛捕食能力显著高于结网型蜘蛛,同种蜘蛛对不同稻飞虱捕食能力存在差异,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6年4~9月间采用陷阱法对莱阳地区丘陵山地5个地点的小狼逍遥蛛做了初步调查,发现小狼逍遥蛛是该地最主要的蜘蛛种类,尤其在上半年。研究表明,4月及5月上旬小狼逍遥蛛在边界的碎石地和光照区出现较多;5月下旬后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各地点的小狼逍遥蛛数量明显下降,碎石地尤为明显,小狼逍遥蛛几乎全部移至桃园的杂草处活动,但更多地活动在丘陵地斜坡附近;其在桃园干旱区和湿润区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当桃园耕锄后,小狼逍遥蛛可能迁移至桃园附近的花生地中捕食害虫。定性试验表明,小狼逍遥蛛可捕食银纹夜蛾、大豆造桥虫、棉铃虫、绿盲蝽、谷子小长蝽等害虫,这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生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江西永修云居山有机春茶园害虫较少和春茶品质优异的原因,将该茶场分成3个园区9个采集点,采用扫网和拍网法对蜘蛛的分布进行调查并对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4科37属49种蜘蛛,其中有4个江西新记录种、13个未确定种和1个雄性新发现种。群落中有1种枝间结网型、1种地面游猎型和3种叶面游猎型优势种,各区有1个特定物种。说明繁殖期成熟雌蛛较多而时温偏低是昆虫相有限的主要原因。各园区周边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与状况、水气光照条件和管理模式、昆虫相与人工干扰等是该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狼蛛科豹蛛属动物,为了探究游猎型蜘蛛接收外界信号的机制,通过对拟环纹豹蛛体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拟环纹豹蛛体表感受器的类型、分布及特征。结果显示,拟环纹豹蛛的单个裂缝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肢的跗节与胫节,数量较少,在整个触肢只能发现1~2个单个裂缝感受器;竖琴器在拟环纹豹蛛体表分布广泛,螯肢、触肢、步足均有发现,且胫节分布较多;而跗节器则见于触肢端部的前跗节上,其形态似水滴状小孔,为圆形或椭圆形空洞。  相似文献   

8.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蜘蛛优势种喜马拉雅狼蛛LycosehimalayaensisGravely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记载了喜马拉雅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喜马拉雅狼蛛在西藏林芝地区1a发生2 ̄3代,第3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中旬即由田边草丛向青稞地内迁移,在青稞作物全生育期间出现2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性凶猛,常游猎在植株、陆地、草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蚜虫等多种青稞害虫以及其他小型昆虫,其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 ̄5次,卵囊含卵量20 ̄60粒,平均40粒。平均孵化率89.8%。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4 ̄7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6 ̄7次,出卵囊前至少蜕皮1次。喜马拉雅狼蛛的产卵前期3 ̄7d,平均5d;卵期11 ̄17d,平均14d;幼蛛期65 ̄142d,平均98.6d;成蛛期112 ̄168d,平均115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0 ̄45d,平均34.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18.4% ̄51.3%,平均达31.8%。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3 ̄52d,平均36.5d。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养奇异獾蛛,观察和记录其生物学特性及越冬生态特点,测定其耐饥耐旱能力,发现幼蛛的发育历期为109~181 d,2龄幼蛛的历期最短,随着蜘蛛的生长,各龄期的历期越来越长。3龄之后,蛛体越来越大,蜕皮的间隔期也逐渐延长,4龄之前和6龄之后蜘蛛的生长速度均比较慢,4~6龄之间蜘蛛生长速度最快;奇异獾蛛以成蛛、亚成蛛和幼蛛3种蛛态越冬,其中幼蛛所占比例最多,约为50%。其耐饥耐旱能力与蜘蛛的发育阶段和性别有关,平均生存天数是成蛛亚成蛛低龄若蛛,雌成蛛雄成蛛。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棉区蜘蛛优势种在转Bt基因棉的棉田动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以常规棉苏棉9号为对照,调查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中棉所29田内捕食性蜘蛛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和三突花蛛为两种棉田蜘蛛的4个优势种群,其中八斑球腹蛛占蜘蛛种群的比例为59.00%~63.00%;两种棉田内常见的捕食性蜘蛛有6种,依数量大小排序为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T纹豹蛛、三突花蛛、斑管巢蛛、爪哇肖蛛,两种棉田各种蜘蛛的比例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数量方面,转Bt基因棉棉田与常规棉棉田相比,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爪哇肖蛛和蜘蛛总量分别增加46.90%、94.09%、100.00%和55.38%,斑管巢蛛减少85.7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T纹豹蛛增加10.59%、三突花蛛减少9.52%,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5.
王有俊 《农业与技术》2003,23(4):176-179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掌握、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保障人身安全,战胜灾害(包括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从发病猪的肺脏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实验、卫星生长现象、溶血试验、动物实验证明该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用该分离菌研制出自家灭活苗,预防效果良好,用康复猪制备自家血清同时配合敏感抗菌素使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优势,提出了构建的对策:教育理念层面实现互相融合、教学内容层面实现丰富升华、实践活动层面实现有机结合和组织管理层面实现系统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