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光皮桦人工混交林营造方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营造桦杉混交林的不同混交比例(方式),以求达到混交林分质量和效果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营造混交林可促进林分生长,达到预期的混交效果。通过4种不同处理的分析比较,表明Ⅱ处理的混交效果>Ⅲ处理>Ⅰ处理>Ⅳ处理。尤其是Ⅱ处理,目的树种光皮桦的树高、胸径生长均达极显著水平,分别比对照提高26%、28%,居首位;Ⅲ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9%、15%,居其次。表明营造桦杉混交林以行间混交(桦1∶杉1)为混交的最佳比例(方式)。  相似文献   

2.
杉木光皮桦纯林及混交林生物量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南平的5年生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光皮桦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光皮桦纯林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大86.44%和30.87%。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杉木光皮桦事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型。图2表3参6。  相似文献   

3.
大叶冬青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生长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进行大叶冬青混交试验。结果表明,大叶冬青、马尾松比较适合试验地气候、土壤,马尾松是大叶冬青的较佳混交树种,大叶冬青×马尾松混交能够促进大叶冬青和马尾松的生长,可在同立地条件林地进行推广;建柏、乳源木莲与大叶冬青混交也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林木的生长,可根据具体情况营造大叶冬青和建柏或乳源木莲的混交林;光皮桦不能适应该立地条件,大叶冬青和光皮桦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不良。  相似文献   

4.
许平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24-125,130
柳杉与火力楠、木荷、光皮桦混交后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持水量以柳杉纯林最大,其次为混交林,最小为阔叶树纯林;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物部分持水量以阔叶树为最大,其次为混交林,最小为柳杉纯林;土壤渗透能力和贮水能力以混交林最大,其次为阔叶林,最小为柳杉纯林。柳杉与火力楠、木荷、光皮桦混交林适宜作为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任豆混交林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树种、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密度进行任豆混交林试验。结果表明:3种因子对混交林蓄积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树种>密度>比例;任豆×杉木混交林蓄积量与任豆×马尾松混交林、任豆×木荷混交林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任豆×马尾松混交林与任豆×毛竹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任豆混交林的比例中最佳配置为6∶4。任豆×杉木不同混交模式生态评价分析表明,星状混交>行状混交>块状混交。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松枫混交林,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营造时,初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选用2500~3300株/hm^2,混交方式宜采用行带状、带状、星状。混交比例以枫香株数不超过30%为宜,同时应进行合理疏伐和疏枝。补值枫香是改造马尾松低产林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黔中喀斯特森林群落光皮桦种群竞争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中喀斯特区森林群落内的光皮桦种群及其伴生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内物种的径级结构变化关系及光皮桦种群的径级结构变化;以光皮桦生长态势最好的林分及其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的林分中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光皮桦及其伴生树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1)在森林群落的径级结构变化上,光皮桦在不同径级所占的株数比例都低于伴生树种,种群分布中幼苗数量不是最多,种群径级结构呈衰退型。2)在光皮桦同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关系上,在达到平衡时,光皮桦及其伴生树种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20.30%和79.70%,说明随着森林群落的演替发展,未来光皮桦在森林群落中将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8.
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相同密度不同混交比例的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与纯林的生产力大小顺序为: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比例1:1>2:3混交林>木麻黄纯林>湿地松纯林>1:4混交林.随着混交比例增大,生长效果变差.混交比例为1:1的混交林,其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为61.47m3/hm2和197.64t/hm2,是混交比例1:4混交林的3.47倍和2.80倍.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混交比例控制在1:1为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扰强度下光皮桦群落树木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闽北邵武对受到不同人为干扰强度的光皮桦群落树木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测定优势树种重要值,树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种间相遇机率,结果表明:光皮桦致危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破坏了光皮桦群落的结构特性及树种组成的比例,改变了林内的环境,为毛竹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建议对光皮桦群落进行封禁保护和人工造林,并且可考虑营造光皮桦,枫香和丝栗拷混交林。表2参6。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4年临安区森林资源监测的样地数据,采用基于Voronoi图的混交度,并结合方差分析,对临安区不同森林类型的混交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单木水平上,人工林和天然林混交度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天然针叶林中,由于存在杉木和马尾松同种聚集现象,杉木和马尾松在单木零度和低度混交的比例较大为71.9%;人工针叶林中,杉木在单木零度混交占91.14%;人工阔叶林中,存在山核桃纯林,山核桃在单木零度混交中占的比例高达95.56%。在林分水平上,各森林类型不存在极强混交现象。天然林和人工林中,针阔混交林比针叶林和阔叶林有更高的林分混交度,而且混交度值域范围比较集中,说明针阔混交林树种相互隔离程度较高。人工阔叶林中,林分的零度混交全部出现在山核桃纯林;人工针叶林中,林分的低度混交则以杉木纯林为主;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林分中度混交比例最大为80%,主要是黄山松、马尾松、杉木和其他软阔叶树种等组成的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江月香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00-101,148
以多功能人工混交林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针阔混交、阔阔混交及阔竹混交”3种混交林模式的树种选择、配置、混交方式、整地要求及其他造林技术参数。结果表明:(1)选择混交树种要充分考虑到其萌芽力强弱、生长速度、喜光性、耐阴性、对主要树种的辅佐性、同源或交叉病虫害感染性的有无、护土与改土作用,以及对养分、水分的要求,与主要树种的差别性等。(2)混交树种配置要注意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树种混交、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喜光性树种与耐阴性树种混交,依据地形条件与营林目标,以一定的混交比例,按带状、行状或块状混交,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林分的稳定性与经济性,为多功能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提供技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混交对林分生长的影响,为混交林营造和科学经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了246篇文献617条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不同混交树种类型(阔叶混交、针灌混交、针阔混交、针叶混交和竹针混交)、混交比例(指目的树种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比例,分为≥0.1~0.2、≥0.2~0.4、≥0.4~0.6、≥0.6~0.8和≥0.8~0.9)、林龄(≤9 a、10~19 a、20~29 a、30~39 a和≥40 a)和海拔梯度(400 m、≥400~800 m、≥800~1 200 m、≥1 200~1 600 m和≥1 600~2 000 m)对混交林中目的树种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及生物量生长的影响。【结果】混交对目的树种的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以及生物量累积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树种类型的混交林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针灌混交效益最大;不同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混交比例≥0.1~0.8时显著促进林分生长,而混交比例≥0.8~0.9时对树高生长、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的积累有一定抑制作用;混交对不同林龄林分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林龄增大,混交对目的树种胸径生长和林分生物量累积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这与林木连年生长量变化特征一致,但混交对目的树种树高生长和林分蓄积量的促进作用随林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海拔梯度下,混交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随海拔上升,混交对林分生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1 200~1 600 m时促进作用最大。【结论】混交对林分生长有促进作用,不同的混交树种类型、混交比例、林龄及海拔对混交效应的影响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的经营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密度、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方式的青杉混交林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混交试验林中,经营密度1 470株.hm-2取得较好的效果,青杉混交比以4∶6为最好。青钱柳在多树种混交的幼林中套种,23年生胸径达33.8 cm,树高26 m,青钱柳与多种针阔树种混交造林是成功的,四旁绿化也取得良好效果,说明青钱柳具有速生丰产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4.
竹阔混交模式对毛竹出笋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混交树种、不同混交密度、不同混交方法对毛竹混交林出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不同混交树种混交中,组合特性为落叶、喜光的出笋量最高,常绿、喜光的最低;以不同密度混交中,密度为150株·hm-2的出笋量最高,毛竹纯林的最低;以不同混交方法混交中,块状混交的出笋量最高,毛竹纯林的最低.  相似文献   

15.
云杉-白桦混交林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合理描述森林结构特征可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本文对长白山云杉-白桦混交林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为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杉-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区位于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设置两块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云杉-白桦混交林样地(面积均为60 m×60 m),应用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建立空间结构参数的三元分布,描述整个林分和林分内云杉、白桦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1) 林分中的云杉和白桦树种株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8和10 cm径阶,林分密度较大。(2)随混交度的升高林木株数先增加后减少,林分整体处于中度混交状态,即绝大多数林木相邻4株树中有2株树为同种;随角尺度的升高林木株数先增加后减少,有1/2以上的林木处于随机分布,且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的林木大多数为中度混交状态;不同优势度等级上,林木株数分布大致相同,优势木株数稍高于劣势木株数。林分在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亚优势状态时,株数分布最多。(3)云杉树种,在样地1中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亚优势状态时林木分布较多;在样地2中结构参数组合为零度混交、随机分布、优势状态的林木分布较多。(4)白桦树种,在样地1中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优势和亚优势状态时株数分布最多;在样地2中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劣势状态的株数分布最多。(5)林分中云杉树种的优势度整体高于白桦。结论结构参数的三元分布可以同时表达林木的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可为云杉-白桦混交林的结构优化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杉木与阔叶树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对12a生混交林调查结果表明,杉阔混交能明显地促进杉木的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强林分抗逆性,提高森林多种效益,是培育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也是恢复林地生产力、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营林措施之一。但混交树种及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的生长影响较大。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等阔叶树混交的适宜类型为:杉木与木荷混交比例为2∶1,杉木与火力楠、檫树混交比例为1:1。值得注意的是,杉木阔叶树混交,如伴生树种为速生的阔叶树种(如火力楠、檫树等),则杉木的比例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7.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对微生物量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纯林3种营造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土层(0~5、5~20、20~40 cm)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MBC、SMBN)的生态分布特征以及有机质、有效氮、土壤酶活性(酸性磷酸酶(ACP)、脲酶(URE)、蔗糖酶(INV)和过氧化氢酶(CA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土层条件下,杉木—光皮桦混交林下土壤有机质、有效氮、SMBC、SMBN、ACP、URE及INV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光皮桦纯林,然CAT活性略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有机质、有效氮、SMBC、SMBN、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微生物碳氮、土壤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生物量、有机质、有效氮以及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不同比例无患子和杉木混交林试验,结果表明,5患5杉的混交比例对无患子和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影响均较好,因此,推荐5患5杉的混交比例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19.
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蓄积量、生物量最大 ,分别达6 1 .47m3 · hm-2 和 1 97.6 4 t· hm-2 ,优于木麻黄、湿地松纯林 .相同密度 (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随着湿地松混交比例的增大 ,生长效果越差 ,其蓄积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混交比例1∶ 1 >2∶ 3 >1∶ 4.因此建议在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时 ,造林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比例控制在 1∶ 1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2种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分布近似为反“J”型曲线,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径阶分布为多峰的反“J”型曲线,呈现出同代林的特征;2个林分的空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6 0和4.149 4。2)2个林分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胸径和树高处于中庸且呈随机分布的林木所占比例为14%和13%,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1%和1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强、极强度混交且胸径和树高占据中庸势态的林木分别占总林木的12%和10%,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3%和14%。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和混交等级的林木株数比例相差较大;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分中,相同混交状况的林木在不同优劣等级的株数比例相差不大,林分胸径和树高差异不明显。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落叶松云冷杉林需要采取抚育措施以提高其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落叶松云冷杉林抚育设计,调整其林分结构,实现林分的空间结构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