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处理甜菜夜蛾幼虫72 h后,能显著提高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LC_(40)处理组蛋白含量最高为6.74 mg/mL。此外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处理后对甜菜夜蛾还存在一定的后续影响,4龄时,LC_(10)、LC_(20)和LC_(30)处理组的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C_(40)处理组的蛋白质浓度在各处理组中最低为7.61 mg/mL。血淋巴SDS-PAGE分析也表明,LC_(10)、LC_(20)和LC_(30)处理组几条主要蛋白条带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5龄时LC_(10)、LC_(20)处理组的蛋白含量要显著低于LC_(30)、LC_(40)处理组和对照组。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5龄血淋巴中最主要蛋白条带(85.1KD)含量在LC_(10)、LC_(20)处理组中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总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总糖含量的升高具有促进作用。杀虫剂处理72 h后,各处理组的总糖含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甲氧虫酰肼处理结束后,对甜菜夜蛾幼虫后续不同发育阶段的总糖含量也有一定持续影响,如4龄和5龄各处理组的糖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氟啶脲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C10、LC20、LC20和LC40系列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处理甜菜夜蛾2龄幼虫,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脲对幼虫化蛹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氟啶脲浓度升高化蛹率降低,LC40处理后的化蛹率仅为对照组的37.44%;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可导致畸蛹率和成虫畸形率增加;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对幼虫历期、蛹重、蛹期和羽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在繁殖性能方面,产卵前期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延长,LC40处理组产卵前期为2.75 d;总产卵量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减少,LC40处理组的总产卵量仅为对照组的42.78%;卵的孵化率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产卵天数也随着亚致死浓度升高而缩短,对照组和LC20、LC30、LC40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剂量的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生长发育、繁殖和营养利用的影响,明确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的控制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毒法测定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利用LC_5、LC_(25)和LC_(50)剂量的溴氰虫酰胺处理双委夜蛾4龄幼虫,观察其对亲代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量、化蛹率和羽化率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测定溴氰虫酰胺处理72 h后对幼虫的近似消化率(AD)、相对取食量(RCR)、相对生长量(RGR)、摄入食物转化效率(ECI)、消化食物转化效率(ECD)等营养利用指数的影响;分析溴氰虫酰胺处理24、48和72 h后幼虫体内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4龄幼虫具有较高毒力,LC_5、LC_(25)和LC_(50)分别为0.13、0.34和0.66μg·g~(-1)混毒饲料;与对照组相比,LC_5、LC_(25)和LC_(50)剂量下双委夜蛾4—6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1.63、1.75和5.48 d,同时蛹的发育历期延长,雌雄成虫的寿命缩短,并显著降低了双委夜蛾幼虫的化蛹率和蛹的羽化率,LC_5、LC_(25)和LC_(50)处理组雌蛹重分别为130.2、127.8和127.5 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蛹重(146.7 mg),但是对雄蛹重无显著影响。溴氰虫酰胺处理后,LC_5、LC_(25)和LC_(50)组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58.8、506.9和462.8粒,显著低于对照组(755.1粒)。同时,溴氰虫酰胺处理组缩短了成虫的产卵历期,但是对成虫产卵前期的影响不明显。此外,与对照组相比,LC_5、LC_(25)和LC_(50)剂量的溴氰虫酰胺显著降低了双委夜蛾4龄幼虫的RGR、RCR、ECI和ECD,降低了幼虫将食物转化为生物量的能力;溴氰虫酰胺处理双委夜蛾4龄幼虫24 h后显著降低了其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且这种不利影响持续到48 h和72 h,同时,溴氰虫酰胺处理也显著降低了4龄幼虫体内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阻碍了双委夜蛾幼虫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论】较低致死剂量的溴氰虫酰胺可以抑制双委夜蛾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利于长期有效控制双委夜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毁灭性害虫葱蝇(Delia antiqua)的防治上具有重大潜力。研究旨在明确球孢白僵菌侵染葱蝇成虫后,血淋巴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及其致病的关系,揭示球孢白僵菌对葱蝇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基于球孢白僵菌对葱蝇成虫的室内生物测定的研究基础,使用菌株GZGY-1-3,采用点滴法,用浓度为1×10~8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葱蝇初羽化成虫,采用BCA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球孢白僵菌侵染不同时间(12、24、36、48、60和72 h)后,侵染组与对照组葱蝇成虫血淋巴中蛋白质总量及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不同处理时间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和重要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球孢白僵菌侵染12—36 h,侵染组与对照组血淋巴蛋白浓度变化趋势相近,均呈先下降后小幅度上升趋势。但侵染组血淋巴中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侵染24 h后,侵染组血淋巴内蛋白质是对照组的1.20倍;侵染48 h后,侵染组中蛋白含量下降到最低,仅为对照组的0.83倍。侵染60—72 h,血淋巴蛋白含量升高。葱蝇成虫血淋巴中共检测出20种游离氨基酸。侵染12—36 h,葱蝇成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侵染36 h,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到最低,仅为对照组的0.63倍;侵染48—60 h,游离氨基酸总量持续上升;侵染60 h后,游离氨基酸总量上升到最高,为对照组的2.01倍;感染72 h,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侵染后,血淋巴内游离氨基酸种类没有变化,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波动差异较大。球孢白僵菌对血淋巴重要氨基酸的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结论】球孢白僵菌的侵染引起葱蝇成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一系列变化,严重阻碍了葱蝇成虫的正常生理活动,在葱蝇生物防治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合芦笋地甜菜夜蛾防控使用的低毒、高效杀虫剂,开展11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3~4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稀释1 000倍液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且速效性好。虱螨脲1 000倍、茚虫威2 000倍杀虫活性次之,药后5 d 死亡率也在95%以上。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 000倍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 000倍均速效性不强,药后5 d 对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85%和775%。苦参碱600倍、多杀霉素1 000倍、氟啶脲600倍、印楝素500倍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不高。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对应LC_(15)、LC_(10)和LC_5浓度的茚虫威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探讨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茚虫威处理后斜纹夜蛾化蛹率、羽化率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且经LC_(15)浓度处理后成虫寿命以及单雌产卵量皆显著低于对照,说明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斜纹夜蛾当代和下一代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后,斜纹夜蛾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亚致死浓度茚虫威对这3种解毒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饲料混毒生物测定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和LC50),并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甜菜夜蛾幼虫历期和蛹期显著延长,幼虫体重和蛹重显著减轻,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下一代卵的孵化率均下降,说明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后,其体内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导致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种群生命参数的变化。此外,在亚致死剂量下,氯虫苯甲酰胺能够降低甜菜夜蛾种群的发育速率和繁殖力,这对甜菜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在我国的危害日趋严重,为研究不同施肥条件对甜菜夜蛾体内能源物质的影响,设置5个氮磷比(1∶5、1∶3、1∶1、3∶1、5∶1)肥料水平,在不同肥料水平下种植白菜苗,将甜菜夜蛾2龄幼虫按照不同取食强度(2、5头/株)、不同取食时间(连续取食2、5 d)分别取食白菜,收集测定各个处理下甜菜夜蛾幼虫体内蛋白质、可溶性糖、脂类含量。结果表明,除高虫口密度甜菜夜蛾取食白菜苗5d后其幼虫体内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肥料水平间无显著差异外,不同肥料水平均能极显著影响甜菜夜蛾在不同取食处理后蛋白质、可溶性糖、脂类3种能源物质的含量,其中氮磷比为1∶3的肥料水平在不同取食处理下有利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能源物质的积累,氮肥比例的提升并不有助于甜菜夜蛾幼虫在不同取食处理下能源物质的积累。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甜菜夜蛾与寄主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从而明确不同种植条件下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灾变机制。  相似文献   

9.
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桃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氟啶虫胺腈属第4代新烟碱类药剂,研究旨在探讨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F_0(当代)及F_1(第1代)桃蚜(Myzus persica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亚致死剂量采用波特喷雾塔法确定,将琼脂铺于玻璃培养皿底部,再将新鲜油菜叶片背面向上铺在琼脂上。挑取15头成蚜至油菜叶片上,置于波特喷雾塔下喷雾,药剂设置7个浓度,处理48 h后检查桃蚜死亡情况,采用POLO-Plus10.0软件计算LC_(10)和LC_(25)。采用建立生命表的方法评估氟啶虫胺腈亚致死剂量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评估药剂对F_0代桃蚜的影响时,分别以LC_(10)和LC_(25)喷施成蚜,48 h后将成蚜移至未着药叶片,单头饲养直至死亡。评估药剂对F_1代桃蚜的影响时,以LC_(10)和LC_(25)处理成蚜,48 h后将成蚜移至未着药叶片待其产蚜,24 h后随机选取初产若蚜单头饲养直至死亡,记录蚜虫存活及繁殖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若蚜发育历期、成蚜寿命、单雌产蚜量及生命表参数差异显著性。【结果】根据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氟啶虫胺腈对桃蚜成蚜48 h的LC_(10)和LC_(25)分别为0.012和0.041 mg·L~(-1)。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虫胺腈显著降低了F_0和F_1代桃蚜成蚜寿命、单雌产蚜量和产蚜历期,并表现为随药剂浓度增加,成蚜寿命、产蚜历期缩短,单雌产蚜量降低。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F_0代桃蚜后,成蚜寿命分别为20.89和15.47 d,均显著低于对照的25.41 d;单雌产蚜量分别为56.51和27.33头,显著低于对照的71.02头;产蚜历期分别为20.74和14.37 d,显著低于对照的25.27 d;F_1代成蚜寿命分别为14.80和9.76 d,产蚜历期分别为12.03和8.59 d,单雌产蚜量分别为46.20和28.23头。与对照相比,LC_(10)浓度的氟啶虫胺腈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1龄若蚜的发育历期(1.73和2.21 d),LC_(25)浓度的氟啶虫胺腈处理显著延长了2龄若蚜的发育历期(1.43和1.58 d),其余龄期及整个若蚜期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氟啶虫胺腈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桃蚜净增殖率R_0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R_0分别为47.15、24.55和64.47。【结论】亚致死剂量的氟啶虫胺腈能够显著抑制F_0及F_1代桃蚜的寿命和繁殖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萘胺类化合物CRL缓解家蚕氟中毒的机理,研究了CRL对氟中毒蚕血淋巴中氧自由基(O2)水平的影响.家蚕幼虫添食NaF溶液后,幼虫血淋巴中O2的含量明显增高,说明家蚕的氟中毒与蚕体内的O2水平有关.氟中毒的家蚕幼虫经CRL处理后,血淋巴中的O2的含量有所下降,经CRL和增效剂协同处理后O2的含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接近正常蚕(对照区)的水平,由此说明CRL的解毒功效在增效剂的协同作用下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测定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br NPV)对农业生产中5种主要夜蛾科害虫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MabrNPV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粘虫、小地老虎幼虫均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差异,其对五种夜蛾科害虫2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1.19×10~5、2.02×10~5、4.30×10~5、2.15×10~6、1.29×10~(16)PIB·mL~(-1),MabrNPV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毒力最高,对小地老虎毒力最低,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与其他3种夜蛾毒力差异显著。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毒力随虫龄增加而降低,幼虫对病毒易感性随虫龄增加而下降。在同一饲毒浓度下,MabrNPV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致死中时间LT_(50)随虫龄增加而升高;同一虫龄下,LT_(50)随MabrNPV浓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β-谷甾醇等化合物对昆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Folin-酚”法,就β-谷甾醇(β-sitosterol)、瑞香亭(daphnoritin)以及狼毒色原酮(chamechromone)3种化合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5龄幼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4h后,这3种化合物提高了幼虫血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48h和72h后,这3种化合物均降低了幼虫血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Bta对甜菜夜蛾进行了致死中浓度和致死中时间的测定,结果表明Bta对甜菜夜蛾幼虫具有活性,而且对不同龄期幼虫活性差异很大,如药后第3 d LC50 5日龄比1日龄大54.0倍,药剂浓度相差6.6倍,LT50相差2.8倍。利用Bta制剂防治甜菜夜蛾,关键是掌握在幼虫低龄期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毒性机制,为苯甲酰基脲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以及新农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探讨氟铃脲处理后对棉铃虫几丁质含量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氟铃脲对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供试棉铃虫3龄幼虫经氟铃脲直接浸渍处理后,逐渐表现出反应迟钝、非正常蜕皮以及表皮发育异常等中毒症状,最终畸形死亡。氟铃脲处理后96h的LC50值为226.43mg/L,表现出较强的触杀作用以及致畸活性。用氟铃脲120和240mg/L处理72h后棉铃虫3龄幼虫几丁质含量显著降低,并且120mg/L氟铃脲处理72h后显著激活了试虫几丁质酶活性,而亚致死质量浓度(60mg/L)诱导棉铃虫体内几丁质酶活性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氟铃脲(60mg/L)处理后显著抑制了棉铃虫幼虫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氟铃脲对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能够降低棉铃虫虫体几丁质含量,激活棉铃虫几丁质酶活性,几丁质酶的变化可能与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4-87
[目的]以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幼虫为暴露对象,研究重金属镍对红裸须摇蚊幼虫的毒性及其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_(50))。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可见光法测定CAT活性,采用WST-1法测定SOD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POD活性。[结果]重金属镍对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24、48、72、96 h LC_(50)分别36.58、 12.36、2.21和0.66 mmol/L。镍胁迫红裸须摇蚊24 h后,各浓度组SOD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变化。48 h和72 h后,各浓度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96 h后,SOD活性仅在高浓度时表现为显著增强的效应,各浓度组CAT活性表现为增强效应。在24 h和48 h后,POD活性均没有显著变化,72 h后各浓度组POD活性呈现增强的趋势,96 h后POD活性逐步下降。[结论]CAT和SOD活性在急性暴露期受到显著诱导,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POD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80μg/mL、40μg/mL、20μg/mL、10μg/mL浓度的丙环唑处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细胞,48 h后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95.39%、89.87%、61.30%、35.79%。以每虫0.5μg剂量的丙环唑注射斜纹夜蛾4龄幼虫,处理后48 h,试虫血淋巴总糖量及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0.11%、12.12%;每虫1.0μg剂量下,则分别降低了51.94%、43.23%;每虫0.5μg和1.0μg剂量的丙环唑注射处理后,斜纹夜蛾幼虫体重显著降低。结果表明,丙环唑对斜纹夜蛾细胞和幼虫的生理指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寄生蜂调控寄主的生理学机制,测定了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寄生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后寄主幼虫血淋巴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寄生后连续5d的时间内,与对照相比,寄生后1~4d,被寄生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而寄生后第5天则有所下降。寄生能导致寄主血淋巴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谷氨酸、脯胺酸和酪氨酸含量总体上均升高,寄生后第1天和第3天,胱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分别显著上升,寄生后第4天,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也表现相同的趋势。推测寄生蜂在寄主体内生长发育消耗了虫体内的养分,引起寄主幼虫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有利于寄生蜂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蛋白质含量对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幼虫的历期明显缩短,存活率增加,繁殖力大幅度增高.更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幼虫的历期和存活率没有不利影响,但蛹重和成虫的产卵量下降.实验结果表明,食料蛋白质含量的增高对甜菜夜蛾的种群增长有促进作用,而蛋白质含量过高则对种群增长不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蛋白质含量对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幼虫的历期明显缩短,存活率增加,繁殖力大幅度增高。更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幼虫的历期和存活率没有不利影响,但蛹重和成虫的产卵量下降。实验结果表明,食料蛋白质含量的增高对甜菜夜蛾的种群增长有促进作用,而蛋白质含量过高则对种群增长不利。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小同生物防治资源协同控制害虫的可行性,研究了斑痣悬茧蜂和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IN-PV)联合作用于斜纹夜蛾时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氟啶脲对斑痣悬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N-PV浓度为10~6PIB/ml、10~7PIB/ml和10~8 PIB/ml 3个浓度下,无沦是病毒和寄生蜂一同处理,还是先寄牛蜂处理1 d后冉病毒处理,斑痣悬茧蜂对SINPV的侵染力和侵染速度均无显著影响.联合处理时病毒埘寄牛蜂也无不良影响,蜂后代结茧数与对照无差异,仅缩短了先寄生蜂后10~6PJB/mJ SINPV处理组寄生蜂从卵刮茧的发育历期.从氟啶脲对斑痣悬茧蜂的影响来看,寄生蜂寄生经1.25 mg/L氟啶脲处理后的甜菜夜蛾,其后代发育历期和结茧均未受影响,仅羽化受影响.寄生蜂成虫卣接经10 ms/L、20 mg/L和40 mg/L(田间推荐剂量)氟啶脲处理后,均对后代结茧和发育历期等无显著影响.表明斑痣悬茧蜂可较安全地与一定浓度范围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或氟啶脲联合用于夜蛾类害虫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