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纤维分离磨片的作用机理,利用连续性方程及黏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推导木材纤维原料沿齿槽二维流动的N-S方程;求解齿槽内纤维运动轨迹,得到纤维沿齿槽流动的运动规律。利用黏性流体流动能量损失计算公式分析齿槽内纤维运动能量损失,设定变化的齿刃侧倾角及齿槽宽度,从沿程损失及局部损失两方面降低纤维流动能量损失。基于纤维在齿槽内的流动规律及能量损失分析,设计具有扭转曲面齿槽结构的新型磨片,缓解周向齿区域加工强度,延长磨片使用寿命。采用新型磨片与普通磨片进行纤维解离实验,验证新型齿槽结构磨片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新型齿槽结构可以明显改善纤维束堵塞齿槽的现象,新型齿槽结构磨片可以提高纤维的合格率约13%。  相似文献   

2.
根据纤维的流动特性及热磨机实际工况下的压力参数和设定的动磨片转速,选择一对动/静磨片;将由动/静磨片和磨片间隙组成的研磨流场区域,划分为3个域,对纤维在研磨流场区域中的流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在研磨流场区域中的压力、速度、剪切应力分布,与实际工况中磨片的磨损状况相符;3种参数分布相互关联,符合流体力学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将热磨机磨片把木片原料研磨为纤维的过程转化为木片断裂的形式,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对其研究。当磨片研磨木片时,木片的破坏简化为Ⅱ-Ⅲ复合型(滑开型+撕开型)裂纹的扩展问题,建立木片断裂过程的力平衡方程,研究木片断裂力学模型,分析纤维研磨过程中磨片施力方式与木片原料研磨之间的关系;运用含斜裂缝有限板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推导热磨法木片断裂的断裂判据,并对磨片参量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磨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热磨机磨片把木片原料研磨为纤维的过程转化为木片断裂的形式,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对其研究。当磨片研磨木片时,木片的破坏简化为Ⅱ-Ⅲ复合型(滑开型+撕开型)裂纹的扩展问题,建立木片断裂过程的力平衡方程,研究木片断裂力学模型,分析纤维研磨过程中磨片施力方式与木片原料研磨之间的关系;运用含斜裂缝有限板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推导热磨法木片断裂的断裂判据,并对磨片参量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磨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纤维分离过程中磨片动能与浆料流动压力能之间的能量转化过程,运用流体力学对其能量转换机制进行分析,导出浆料总能与其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表明浆料的涡流流动是造成热磨机能量损耗的主要原因。对周向齿及磨齿倾角影响能量转换机理分析表明:周向齿造成浆料涡流运动;磨齿倾角的不同设置方式影响浆料的外排速度、纤维分离时间、纤维形态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1.磨浆机磨片的磨合及故障排除目前农村大量使用小型磨浆分离机,它能一次完成粗破碎、磨浆、浆渣分离等几道工序。其工作原理是:原料被高速旋转的刺辊或粗磨齿及粗磨套先行切削、磨碎,进入磨片之间进一步研磨,使纤维与淀粉的混合组  相似文献   

7.
1.磨浆机磨片的磨合及故障排除 目前农村大量使用小型磨浆分离机,它能一次完成粗破碎、磨浆、浆渣分离等几道工序。其工作原理是:原料被高速旋转的刺辊或粗磨齿及粗磨套先行切削、磨碎,进入磨片之间进一步研磨,使纤维与淀粉的混合组织松散,并揉碎纤维组织,淀粉颗料充分暴露并剥离开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热磨机磨片间隙的控制需求和调整方式的分析,运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设计了磨片间隙电液比例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说明了系统对磨片间隙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对磨片磨损的补偿控制原理,得出了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参考国产某型热磨机的结构与工作参数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证实了磨片间隙电液比例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符合热磨机对磨片间隙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纤维分离过程中磨片间纤维的受力状态,建立了热磨平面内纤维受力的力学模型,讨论了模型中各项作用力对纤维运动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蒸汽平衡点以内的区域,纤维做匀变速运动;在蒸汽平衡点以外的区域,纤维做变加速运动;影响纤维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是动、定盘磨齿对纤维的作用力Fr和Fs;摩擦阻力Ff、蒸汽压力S与离心力Fc,主要影响纤维在Y轴的运动状态,其中S与Fc在蒸汽平衡点以外是促使纤维加速外流的主要因素;周向齿对纤维的运动有阶段性阻力,对其运动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热油管道再启动过程是一种不稳定的变物性耦合流动.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了热油管道不稳定过程变物性耦合流动的控制方程,该控制方程对于圆形管道内的非稳态流动与换热具有通用性.忽略流体物性对温度的依赖关系,控制方程成为常物性非稳态耦合流动的主控方程;忽略时间的作用因素,控制方程成为稳态的耦合流动的主控方程.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研究微粉碎对小麦麸皮粒度、营养成分含量、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微粉碎处理制得的小麦麸细粉粒度范围为104~124μm。微粉碎可提高小麦麸粉蛋白质、脂肪、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可溶性β-葡聚糖(SOG)含量,降低总膳食纤维(TDF)和戊聚糖含量;可改善麸粉的物理特性,使水溶性提高、持水力和膨胀力降低。经微粉碎的小麦麸皮粒度小、功能成分丰富多样、能量低,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章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0-911
[目的]从荞麦麸皮中提取高活性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将其添加到面包中,使其营养更为均衡。[方法]膳食纤维的提取采用了湿法粉碎处理,面包的综合品质评价主要采用了感官评定方法。[结果]湿法粉碎能显著提高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膨胀力.适量的膳食纤维有利于提高面包的综合品质,且面包改良剂α-淀粉酶能有效改善面团性质。当养麦膳食纤维的添加量为5.00%.糖用量为9.00%,油用量为4.00%,淀粉酶添加量为0.08%时,面包品质最好。[结论]湿法粉碎在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用三乙氧基硅烷和丙烯酸正丁酯与缩合单宁和糠醇共缩聚制备一款高硬度、抗压、切割性好的热固性树脂基砂轮切割片来替代酚醛树脂砂轮切割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切割片的外观进行分析,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和电动角磨机对砂轮片的硬度、压缩强度和切割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对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三乙氧基硅烷和丙烯酸正丁酯与单宁和糠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共缩聚反应,所制备的砂轮片表面平滑、孔隙少,固化后砂轮切割片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值分别达到了13.56 daN·mm-2和159 MPa,且具有较好的切割性能,切割金属5 s后的质量损失低于自制酚醛树脂基砂轮片。  相似文献   

14.
超微粉碎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其春  林梅香  洪燕萍  陈锦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84-5885,5917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银杏叶细粉和超微粉进行观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细粉和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结果]银杏叶超微粉在电镜下观察难以看到完整的细胞结构,绝大多数细胞破壁;银杏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比细粉高(P<0.05);在超声波提取或简化提取(开水冲搅)下,银杏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分别比细粉提高了10.0%和11.8%(P<0.05)。[结论]超微粉碎可提高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量。  相似文献   

15.
土壤元素含量对小麦品质有一定影响。利用2005~2006年河北省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深入分析了河北平原土壤元素含量与小麦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元素含量对小麦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Mg和Ca含量与小麦多个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中Mg和Ca含量高不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土壤中Se含量高有助于提高小麦品质。根据相关标准将小麦品质指标划分为3个级别,根据土壤元素含量与小麦品质指标的相关方程得到土壤元素含量临界值,并建立强筋优质小麦土壤元素含量比配模型。依据该比配模型,将河北平原区划分为强筋优质麦种植的优势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最终形成河北平原强筋优质小麦优化布局图。本研究结果对指导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布局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短季棉主要性状遗传分析与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杂交组合后群体表现,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下早熟性,丰产性,纤维生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下加性效应是最基本的。霜前皮棉产量,皮棉总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是由显性或上位性效应引起的。纤维品质性状多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长度、单纤维强力性状除加性效应外,还受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影响。在早熟丰产优质诸性状的同步改良中,宜选择霜前皮棉产量高,品质较好的品种为基础亲本,另一亲本应具备单纤维强力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竹溶解浆的反应性能,采用粉碎法处理竹溶解浆,分析粉碎处理后竹溶解浆福克(Fock)反应性能、打浆度、聚合度的变化,并对其纤维形态、晶型结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电动搅拌机6 min的粉碎处理使竹浆的Fock反应性能达到80.2%,比未经处理浆提高了17.4%;聚合度由529降至515,下降幅度仅为2.6%。该处理方法通过对纤维的分散及切断破坏了浆料纤维致密的聚集结构,形成绒毛状纤维,增加了纤维横截面,提高了细小纤维含量及比表面积,同时提高了打浆度、降低了纤维长度及纤维素结晶度。最终在保证高聚合度的情况下,提高了浆料的可接触面积,达到改善反应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