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山东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文化产业胜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决定它既是最有价值也是最稀缺的。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盘活山东传统文化资源,是一条重要的发展途径。实践表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只有进行高起点的重新打造,才能转化成为高附加值的文化资本,并获得长链条形的持续回报。山东应当依托齐鲁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彰显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做大做强文化品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文化资本,使之成为全面提升山东经济品位和人民素质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实施困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山东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机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引擎,对于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加快山东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农  相似文献   

4.
齐鲁文化传统是超越了山东地域限制而被世代沿袭的精神文化体系,它在集体与个人的比较中强调集体,在权力与义务的比较中强调义务,在和谐与冲突的比较中强调和谐,在品德与能力的比较中突出品德。齐鲁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呈现出复杂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现代社会对齐鲁文化传统表现出背离与反叛,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本身的弊端又需要从齐鲁文化传统中寻求补偏救弊的药方。但是,作为农业文明孕育的人文价值观念,齐鲁文化传统也必须经过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将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培育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科技创新为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山东进入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成为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山东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农业文化的价值、以及如何保护农业文化的优秀成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物质实体文化、非物质文化和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观念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农业文化的内容,以及农业文化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探讨了农业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途径,认为在中国发展社区农业,是实现农业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是农业大省,目前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阶段。从2010年开始,山东省被选为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首个试点省份,这为山东发展信息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山东在示范省建设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建立完整高效的资源整合与建设运行机制根据"信息促生产、信息强产业、信息保安全、信息惠民生"示范省建设总目标的要求,山东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信息化设施基础上,突出整合  相似文献   

8.
殷平山 《油气储运》2005,(12):45-46
山东方言属于北方话的冀鲁官话,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东方言的亲属称谓重秩序、重亲情、重礼仪,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中异军突起的力量,并最终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重新审视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找到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探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实现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发展皖北涡河流域道家文化推进安徽文化强省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皖北涡河流域的道家文化属于安徽三大地域文化的淮河文化,由于历史、经济等因素,皖北道家文化的发展明显落后于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文化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象征,充分开发利用皖北道家文化资源对发展安徽文化产业,推进安徽文化强省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爱清  李慧玲  卞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78-1079,1127
生态文化必将成为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分析了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演替规律;阐明了生态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了应对近代农业现代化出现的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减弱的趋势,提出了持续发展农业必须生态化,实现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全民生态友好行为的形成是生态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宇  王林  祁云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48-5449,5511
杞麓湖流域终年进行蔬菜种植,有大量废菜叶产生。调查了杞麓湖流域废菜叶污染现状及其入湖比例,对废菜叶污染成分含量进行了测试,并估算了进入杞麓湖的废菜叶的污染负荷产生量,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每年约有38万t废菜叶产生,其入湖比例约为20%;入湖废菜叶产生的有机质、N、P分别为3 782.52、192.20、20.37 t/a。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流域内废菜叶转化成生物发酵饲料是提高流域废菜叶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改善杞麓湖水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云南高原湖泊杞麓湖动态演变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杞麓湖动态演变过程及其流域景观生态风险。  方法  基于1975-2015年8期时序Landsat数据,提取湖泊边界,并解译得到3期流域景观类型分类数据。从湖泊面积、轮廓和质心3个方面对杞麓湖动态演变进行研究,通过划分生态风险采样小区,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杞麓湖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  结果  ① 近30 a来,杞麓湖流域景观结构变化特征明显,建设用地和滩涂湿地面积显著增加,农地、林地和水体面积持续减少,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②近40 a来,杞麓湖处于持续萎缩状态,2015年水体面积仅为面积最大年(1985年)的56.05%;杞麓湖形状体现为连续的复杂变化,以西部和南部的河流入湖口处变化最为明显,东部变化最小;杞麓湖质心主要向东北方向迁移,1975和2015年湖泊质心相距1 242 m;③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流域以较低生态风险为主,所占比为26.75%~35.09%,1985-2015年生态风险均值由0.957 8增加至1.013 9,流域生态风险趋于恶化。  结论  杞麓湖流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位性和异质性,高生态风险主要分布于杞麓湖水体部分,低生态风险主要分布于流域的湖盆之中,其余生态风险主要沿湖盆和湖泊呈块状或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杞麓湖叶绿素a(Chl-a)与水质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方法]2010年1~9月,对杞麓湖Chl-a及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灰关联分析,对Chl-a与水质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杞麓湖水体中Chl-a含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趋势是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水期时,Chl-a与pH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枯水期时,Chl-a与TN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在丰水期时,Chl-a与各因子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杞麓湖水体中,对Chl-a含量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有pH、WT、SD、TA等,而对Chl-a含量影响最大的则是湖体内的N、P营养盐含量。[结论]该研究为杞麓湖富营养化的治理与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北京密云县发展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提出密云县"‘科技-生态-文化-服务’四轮驱动"的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资源聚集、开发可持续产业是发展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上机房营子遗址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上机房营子村村北约0.5公里的山坡上,东南距初头朗镇6公里,距赤峰市大约50公里,是一处典型的石城遗址。其石城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北部地势较平坦,南部为陡坡,平面布局呈不规则形。整个石城址南北长约280米,东西宽约100-22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城的东西两侧为10余米深的沟壑,南墙外临断崖,北  相似文献   

17.
蝇蛆的养殖技术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蛆房的构建、良种的选择、生产环节等方面详述了蝇蛆的养殖技术。通过饲养蝇蛆,不仅解决了困扰畜禽粪便污染和蛋白紧缺的难题,而且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循环,饲养蝇蛆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宁娟 《农业考古》2012,(1):51-55,93
本文所指的"石壁地区"是指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为中心的闽西与赣南交界的一带地区(以下简称"石壁")。石壁客家民间信仰在闽赣粤客家原生地民间信仰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石壁客家民间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石壁是客家先民最重要的集聚地,也是孕育客家民系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客家先民辗转迁徙至此,远离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乱,在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客家先民传播先进的  相似文献   

19.
邵秀芝  曲静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63-12764
基于齐鲁工业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三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