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报道了采自热带自然保护区内的煤炱科(Meliolaceae)寄生菌6个,它们都是丝孢纲真菌.其中2个种属狭孢菌属(IsthmosporaFLStevens),另外4个种属绒落霉属(SpiropesCiferri).这两个属及其种在国内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蓝莓属于菌根植物,其根系上共生有多种菌根菌.为了筛选促进蓝莓生长的菌根菌,本试验采用蓝莓根段直接分离法和根段组织研磨溶液分离方法,从长白山野生蓝莓新鲜根系中分离11株真菌,其中只有4株真菌才能够回接成功,回接成功侵染率达33.3%~63.3%.菌株LM001和LM003对蓝莓苗的生长具有有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离自棉花的轮枝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已知引起植物萎蔫病的轮枝菌有5个“种”,本研究旨在澄清在中国引起棉花黄萎病的轮枝菌的“种”类。【方法】从中国12个省84个县分离获得310个轮枝菌菌株,采用生物学性状观察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的鉴定。【结果】298株均产生黑色微菌核和轮枝状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大丽轮枝菌,另有12个菌株培养性状较为特殊(不产生微菌核,出现黑色菌丝或厚壁孢子),经温度敏感试验、PCR特异扩增及ITS序列进一步鉴定,2株被确定为变黑轮枝菌,其它10株被确定为大丽轮枝菌,没有出现黑白轮枝菌。【结论】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均分离到1株变黑轮枝菌,其在棉花黄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大丽轮枝菌的互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在西瓜、辣椒、番茄、甜瓜等作物上进行菌克菌应用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2 513.66、51 141.67、53 106.58、31 716.08 kg/hm2,单果重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西瓜、甜瓜、糖度较对照有所提高。表明菌克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作物品质,并且增加农户收入,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7.
铁棍山药内生菌的分离及对白菜软腐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涂布平板法从铁棍山药(Dioscoreaopposita Thunb. CV. Tiegun)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菌菌株。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白菜软腐菌(Erwinia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的拮抗作用,共得到11株对该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4.4%。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的菌株有4株,分别是B-2、B-5、B-6和F-8,占菌株总数的12.5%,抑菌圈直径最大的可达15mm。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结果表明:这11株菌株全为细菌,均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G+)的有4株,革兰氏染色阴性(G-)的有7株;有3株菌株为球菌,其余为杆菌。  相似文献   

8.
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分离与初步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陕西杨凌采集的昆虫病原线虫S teinernem a sp.YL 001和S teinernem a sp.YL 002肠道内分别分离到1株具有较高杀虫和抑菌活性的共生菌菌株YL 001和YL 002,并对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YL 001和YL 002菌株分别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a)和伯氏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bov ien ii)。  相似文献   

9.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和准确检测我国小麦赤霉病菌种类的方法,直接采用发病麦穗快速提取DNA,并结合特异性分子标记对采自我国的小麦赤霉病菌种类进行快速检测。该检测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小麦赤霉病菌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和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通过对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四省41份样本的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安徽合肥与江苏南京地区的18份材料均为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河北安新与赵县地区的12份材料均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而河南地区的11份材料中2种致病菌株均有出现,检测结果与已经报道的这2种致病菌的地区分布情况一致。该方法不仅可以达到传统方法(CTAB法提取DNA)的效果,而且与之相比还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可用于小麦赤霉病菌群体结构和地区分布情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螺旋输送机在现代化生产中使用广泛,它的使用对提高物料运输效率和实现生产机械的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菌料松散度高、黏着性低等特点,从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出发,对螺旋输送机的叶片尺寸、螺距、转速、运输量及运输效率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得出,针对由木屑、玉米芯等粉碎后,混合水、生石灰等搅拌而得的菌料,在保证其输送量达到0.35t/h的前提下,其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直径为100mm,螺旋轴直径为50mm,螺距为80mm,螺旋轴转速为158r/min。  相似文献   

12.
不同腐解剂对麦秸秆腐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瑞莱特菌系中分离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组建TZ和RES 2个复合菌系,利用2个复合菌系、瑞莱特菌系作为外加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腐熟,研究3种菌系对小麦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腐解剂,秸秆的腐解温度、粗纤维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相近;腐熟60 d后,未加菌剂的粗纤维及有机质含量最低分别为55.2%和86.7%,说明外加此3种腐解剂不能促进秸秆腐熟,秸秆腐熟主要依赖其自身含有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在临床样本能够同时检测猪种、牛种、羊种、绵羊种布鲁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已收录的布鲁菌全基因,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4种布鲁菌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4种布鲁菌以及4种细菌混合物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76、494、733和976bp的特异性条带,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4种病原菌基因组DNA的检出量为猪种32.2pg、牛种21.3pg、羊种27.5pg、绵羊种43.2pg;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结果表明,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特异地检测出4种病原菌。应用该方法对200份临床奶山羊乳样进行检测,结果检出4份阳性。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4种布鲁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草腐菇类培养料中筛选高温菌株。用75%的稻壳和20%麸皮作为堆肥原料,以不加活性菌的处理为对照,将测得纤维素酶活高的微生物按比例接入到堆肥中,观察不同处理对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草腐菇类培养料中分离的高温活性菌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1∶2∶1∶1的处理,发酵过程中升温最快、温度最高。温度升高到65℃仅用2d,高温维持4d,最高温度为65℃。活性菌最佳比例为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1∶2∶1∶1。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杀菌剂苗菌敌对茄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inth)的4个分离菌株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药剂含量为0.001~0.500 mg/mL的PDA培养基上接菌72 h后,兰州枯死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对抑菌率为28.91 %~100 %,毒力回归式为Y=2.372 7+1.304 7x,EC50=0.010 32 mg/mL;兰州普通型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为20.14 %~100 %,毒力回归式为Y=2.095 14+1.401 6x,EC50=0.011 82 mg/mL;天水分离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为19.30 %~100 %,毒力回归式为Y=1.909 9+1.498 9x,EC50=0.011 52 mg/mL;白银分离菌株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为33.36 %~100 %,毒力回归式为Y=2.453 6+1.324x,EC50=0.008 364 mg/mL。相关分析表明,以上几种分离菌株的x值与Y值相关关系显著。用改良的涂布平板法测定,苗菌敌对茄黄萎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菌孢子在浓度为0.001~0.500 mg/mL药液中处理48 h后,兰州枯死菌株、普通菌株、天水菌株、白银菌株的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分别为0.45 %~86.08 %、2.23 %~91.10 %、1.20 %~91.38 %、0.78 %~93.37 %。4菌株初生菌丝生长的速度均随药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菌丝出现畸形扭曲,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分生孢子梗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上的蠕孢类病茵主要有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玉米园斑病菌。本文对上述3种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当前生产中的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七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北方的条斑紫菜栽培业相继发生过大面积的病烂,造成了大歉收,威胁着紫菜的稳定生产并且严重地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因而紫菜病害的研究逐渐地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由于育苗、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加工机械的大量引进促进了条斑紫菜栽培的迅速发展,但是各种各样病  相似文献   

18.
硫磺菌原变种与淡红变种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用中国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森林垂直分布带内、不同寄主上的硫磺菌原变种及淡红变种进行了培养特性的比较研究,二者在培养特性的宏观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鸡油菌菌根菌对造林过程中马尾松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非灭菌接种法研究鸡油菌菌根菌对马尾松幼苗根际菌根的形成,以及对马尾松幼苗树高生长、地径生长和冠幅生长的影响。[结果]接种组具有较高的菌根感染率(P〈0.05),树高平均值比对照组树高生长提高29.0%,接种组幼苗地径比非接种组幼苗地径生长提高51.7%,接种组冠幅比非接种组冠幅提高46.6%。[结论]人工接种的鸡油菌在马尾松新造林地的环境里能够与马尾松幼苗维持良好的共生关系,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0.
几丁质降解放线菌对棉花枯、黄萎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58株放线菌进行了皿内拮抗试验及利用几丁质能力测定,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F104,F1052株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并测定了其对棉花枯、黄萎菌的离体和活体抑制作用。皿内观察发现,F104和F105均可寄生于棉花黄萎菌,F105还可寄生于棉花枯萎菌。平皿扩散试验结果发现,F104和F105的培养滤液无论经高温处理与否,均能使棉花黄萎菌呈现畸形菌丝,而经高温处理的F104还可使棉花枯萎菌表现为畸形菌丝。抑制靶标致病菌寄主活体定殖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F104和F105处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前接种防治黄萎病的作用,超前接种F105的间隔期与棉苗中枯萎菌的检出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