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东南苗族村寨植物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对黔东南苗寨植物特色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苗族植物可分为宗教、民族礼仪、食用、药用植物及自然植被等几类,指出苗族村寨植物具有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可食用植物普遍应用,且林木环绕,处处见绿。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有苗族人口40多万人,小花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通过对边远小花苗村寨调查,分析苗族学生高辍学率的原因,提出控辍保学的对策建议,认为教育帮扶、让部分人在知识和技术技能上“先富起来”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苗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早婚、早育,游方、抢婚,姑舅表婚,传统婚礼代替婚姻登记的结婚方式等传统婚姻习惯,长期以来影响着苗族民众的婚恋方式和婚姻价值观,然而随着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建立,苗族村寨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随着生活环境、社会大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农民工的婚恋观与苗族传统的婚姻习惯法悄然转变,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农民工婚姻问题,因此研究苗族农民工婚姻问题的现状以及引发的婚姻法律问题,构建苗族习惯法背景下解决农民工婚姻问题的法律措施,对于引导苗族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维护苗族农民工的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森林经营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森林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森林经营管理由过去的木材永久性开放利用,逐渐向可持续利用与经营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森林经营管理是一种包括法律、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的行为,目前更加强调文化与美学的应用,人们要加强对森林综合价值的合理评价,完成对森林的合理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创新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模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培育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夯实脱贫攻坚的系统化基础。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制度建设滞后、乡村旅游产业联动效应有待提高、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统筹规划不强等问题,基于乡村旅游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脱贫攻坚,应完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下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发展融合度。  相似文献   

6.
正三角村是昭通水富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和扶贫旅游村寨建设地;2015年,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示范点、民族团结示范点和旅游扶贫示范点。为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实施旅游扶贫激活发展潜力,三角坪头苗族村寨不断发力,新建、改造民居,并配套特色产业、道路、文体娱乐等项目;充分依托"苗族语  相似文献   

7.
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随着森林经营目标的改变,林业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摆脱只侧重于自然技术科学的传统束缚,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森林与文化、与美学的关系,系统总结人类在长期森林经营管理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重新认识和直辖市人与森林的关系,探讨森林的文化与价值以及如何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注入有效的文化与美学因素的方法与技术,开展文化与美学层次的森林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新教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传入黔西北苗族社会的。苗族接受基督教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外来文化与其本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落后的苗族文化经历了一次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洗礼,并自身得以更新,引起了苗族社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教育等文化各方面的变迁,从而实现了跨阶段的进步。但这个进步是以苗族传统文化的损耗为代价的,隐藏着传统文化流失的危险,而最大的危险则是民族感情的疏离。对于这种疏离,大多数苗族群众处于不自觉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林业进入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85%以上的森林管理决策与其空间位置有关。如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森林调查、天然林保护、防风治沙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面对林用土地辽阔、生产周期长、森林系统结构复杂等特点,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决策局限于枯燥的数据处理,缺乏直观性和决策过程的可视化,给决策和经营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和失误。“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为基层林场经营管理森林资源而开发的软件系统,用于林业经营区各种贮存、动态更新、分析、统计,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二手资料收集、参与式调查评估(PRA)方法与技术,对云南金平马鞍底乡的哈尼族村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哈尼族传统自然生态观及传统文化习俗与森林资源利用管理的关系,总结哈尼族对森林资源的认知体系、森林资源的利用管理形式及森林资源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龙脊梯田农业文化与梯田景观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脊壮族梯田农业文化实现了森林、村寨、梯田分布的和谐统一,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騀崇拜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板鞋舞、互惠文化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龙脊壮族梯田农业文化是梯田景观产生、维护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严重威胁了龙脊壮族传统农业文化,梯田景观面临破坏的危险,可以通过理顺分配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限制游客数量等方式减轻旅游对龙脊壮族梯田农业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对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给民族村寨带来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旅游开发层次较浅,未构建起民旅文化旅游商品产业体系,利益分配体制存不合理性;其民族文化形式与内涵等方面已经受严重负面影响。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苗族文化保护,促进村寨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休闲旅游转变;打造村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产业体系,构建苗族文化传承平台;加强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措施,深入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农耕文化开发;完善村寨景区利益分配与激励制度,积极拓展村民参与形式与途径,以及协同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调查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基础,传统的调查与监测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难以满足目前的监测研究需求。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简称TLS)是一种主动遥感技术,提供一种非破坏性三维测量手段,能够获取目标对象高精度3D点云数据,自动化提取森林调查属性参数,在森林参数反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介绍了TLS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林业应用现状,讨论了TLS在森林调查中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在林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贵州农村苗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其传承与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继承与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研究发现,贵州农村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主要面临着缺乏传承主体、传承载体衰落、传承与发展方式缺乏创新等困境。要从提高贵州苗族人民主体意识、形成贵州苗族文化产业、创新传承与发展模式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贵州农村苗族文化的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森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理念被提出,本文简要分析探讨了可持续经营背景下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在可持续经营背景下森林经营管理的原则,旨在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陈洪升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10-11,18
探索传统村寨发展路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传统村寨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其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对结合村寨实际合理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格多苗寨具有传统特色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村民发展意愿强烈等良好条件,该文针对其存在问题,从村寨整体风格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服务能力提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黔南少数民族村寨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民族特色村寨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特色村寨发展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章从特色村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发展模式、对策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国内特色村寨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雷公山保护区内苟族居住地调查,分析了苗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关系,认为社区共管是保护和发展苗族文化、保护雷公山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记录了村民的民俗文化、传统风貌、建造技艺及农耕文化等田园风光,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及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为辽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发展提供活力。因此,本文对辽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布特征及景观要素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文化变迁为视角,采用人类学研究,对有着土家族摆手舞之乡的河湾山寨进行田野调查,深入研究村寨变迁对摆手舞的运动形式与文化内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湾山寨的个体性变迁与整个社会的时代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个过程中,摆手舞的价值功能、认知程度与运动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所以在民族村寨的发展变迁中,以政府性为主导的政策性保护措施和注重传统体育原生文化留存等是在村寨发生变迁时对摆手舞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