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崇州市2007—2017年气象观测数据,将温度、日照时数以及降水量月平均值与茶叶生长过程中所需气候因子分析比较,得出崇州市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茶叶生产,但茶叶生产期间会出现高温、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对茶叶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或降低气象灾害对崇州市茶叶生产造成危害,提出气象服务保障对策,以提升崇州市茶叶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2.
气象灾害对威海市茶树生长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茶树生长所需气候条件,分析了倒春寒、干旱、风雹等气象灾害对威海市茶树生长的影响,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期促进威海市茶叶优质高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温度和水分条件都极为敏感,高温、干旱灾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关于高温和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重点剖析了茶树受高温干旱胁迫时的生理响应,包括高温胁迫对茶树光合系统、细胞代谢、氨基酸含量、激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机理,干旱胁迫对茶树的渗透调节、激素代谢、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机制、茶树产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规律。未来应加强高温干旱对茶树蛋白质结构、同工酶功能、糖代谢、基因表达的生化机理,及根系活力、养分吸收、气孔发育、同化物代谢与分配等生理反应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茶树高温干旱的气象灾害指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预警技术,有利于增强茶树灾害预警及生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茶叶生产气象要素分析及气象灾害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宁德市种茶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发展茶叶生产是当地的传统项目。本文对宁德市茶叶生产与气象要素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茶叶气象灾害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丹寨县茶叶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于飞  刘娟  蒙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155-157
利用丹寨县1981~2010年气温、降水、空气相对湿度、天空总云量以及雾出现日数等气象观测资料,从丹寨县茶叶生产的气候适宜条件、茶叶生产期内主要的气象灾害入手,归纳出丹寨生产优质茶叶的气象指标,分析丹寨优质茶叶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丹寨县茶树生长的光热资源丰富,水分条件适宜,光热水匹配良好,气候优势明显;多云雾天气,干旱、洪涝灾害、高温热害、低温冻害等灾害较轻,且生态环境保护好,无大型化工企业污染,有利于优质茶叶的生产。主要不利气候是夏季伏旱,但伏旱的影响相较于我国东部沿海茶叶生产区较轻。  相似文献   

6.
宜宾县茶叶优势得天独厚,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茶叶生产历史的古老茶区,但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茶叶生长的气象条件、宜宾县气候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和宜宾县茶树生长的气象条件等进行分析,对气候资源利用,提出了气象灾害对策建议。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及产量,对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根据河源地区1970—2018年气象资料和茶树生长指标,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源茶树生长的气象资源进行分析,找出适宜的气象条件和影响园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气象灾害,并提出对茶树生产管理的措施。结果表明,河源地区茶树种植气温适宜,降水充足,日照和日照百分比、相对湿度等条件均有利于茶叶生长和品质提高。影响茶树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和高温干旱等。  相似文献   

8.
影响南京市高淳区茶叶生产出现频率高、造成损失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春季霜冻和高温干旱2种。通过对这2种气象灾害影响茶叶生产的分析,综合茶叶生产者多年防御灾害的经验,结合科学的农业和气象服务防御原理,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这2种主要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以减少和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分析福建、浙江等省主要茶叶产区的气象资料,发现高温、干旱是我国茶叶种植面临的主要灾害,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福鼎市、武夷山市近20年来高温、干旱的发生概率都在80%以上,浙江省乐清市、丽水市、缙云县、云和县、松阳县,江西省兴德县,河南省商城县等茶产区近年来也发生过高温、干旱灾害。高温、干旱灾害的发生不仅与气候异常有关,还与茶树品种、茶树生长阶段、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等有关。通过总结茶叶遭受高温、干旱危害基本状况,分析茶树自身、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方面的受灾因素,提出应对茶叶高温、干旱灾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东省大埔县气象站(1981-2010年)30a的气象资料,结合大埔县特定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环境条件,依照茶树生长的习性,对大埔县山区茶园进行光、热、水等气象要素及影响茶叶生长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埔县的气候条件—温度、光照、降水等适应茶叶的生长,虽然会出现对茶叶生长不利的低温冻害、高温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但出现概率较小,影响不大,具有发展丘陵山区茶叶种植的良好生态气候条件,可以更好地为发展茶叶经济提供气候依据和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十堰市7个气象站1971~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十堰市烤烟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十堰市具有无霜期长、≥10℃积温高、大田期日照时数长的突出特点,具有烤烟生长优越的光热条件,十堰市烤烟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高温、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简述了气象灾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探讨了十堰市烤烟生产气象服务方法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为十堰市烤烟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1—2016年武穴市气象观测资料和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16年该市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武穴市气温冬春两季偏高,夏秋两季正常.雨水冬季偏少,其他3季偏多.入梅迟,出梅迟,梅雨期长,梅雨量明显偏多.日照时数夏季接近常年,冬春秋三季较常年偏少.入春早、夏秋冬三季迟来.年内主要气象灾害分别是隆冬低温加冰雪;初春寒潮来侵袭;4月暴雨天气多;初夏2次大暴雨;出梅后晴热天气多;夏末初秋干旱天;中秋雨多光照少.2016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3382万元,是2000年以来灾情最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1978~2007年30年影响农作物(冬小麦、玉米为例)生产的干旱、春季低温冻(冷)害、春夏连阴雨、暴雨、冰雹5种农业气象灾害成灾变异率和相应的影响权重,进行了天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综合评价与年景评估。并采用统计学原理逐步回归和多因子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影响天水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量化评估模型,进行了农业气象灾害的量化评估,为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减轻或减免农业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南县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南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霜冻、干旱、冰雹等。从1961—2012年资料统计分析得到贵南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为:春季终霜日为6月12日,秋季初霜日为8月20日;平均无霜期为68 d,无霜期总体上有延长的趋势。马铃薯和小油菜易受晚霜冻和早霜冻灾害。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总体看平均10年中5年有干旱,3年为轻旱,2年为中旱;最严重的干旱为2000年,春夏连旱;干旱总体为增加趋势,春旱为增加,夏旱为减少趋势。冰雹在1961—2012年共出现了252次,主要出现在3~10月,6月出现冰雹的次数最多,5月次之;最大冰雹的直径为30 mm;7月和8月出现在贵南的冰雹灾害强度最大;冰雹出现次数总体趋于减少,在年内冰雹出现的初日有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谭化红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55-57,83
利用福泉市气象局1981—2016年降水、气温、日照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36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气候变化以及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估,以期为茶叶优质高产提供参考借鉴。近年来,福泉市降水、气温、日照等气候因子均起伏变化较大。尤其是气温日益变暖,极易引发极端灾害性天气,对福泉市的茶叶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从福泉市的具体情况可知,风险度最大的为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风雹以及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池市1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6—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从温度、降水、日照等方面,分析河池市蚕用桑树生长期内适宜的气象条件,指出低温阴雨、冰雹、暴雨、干旱、霜冻是影响当地桑树生长的几种自然气象灾害,并提出相应趋利避害的防御措施,以提高桑树产量及质量,进而提高蚕的饲养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对福建省乌龙茶区的实地调研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雨天、干旱、霜冻、高温等不良天气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原因,并对2011年5月梅雨天气给安溪县春茶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提出"加快技术创新、建立茶业保险体系、改变消费市场导向、启动自然灾害救助机制"等补偿措施以弥补不良天气对茶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强对流天气是一种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的强对流性灾害天气,常伴有大风、冰雹和局地短时强降水等。2021年7月12日,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造成农田、树木、房屋不同程度受损,通过实地现场勘查,充分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结合村民、受灾群众采访、灾害现场及周围环境、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民政电力等调查工作,综合分析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7月12日20时至21时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形成了超级单体风暴,风暴在移动过程中,伴随下沉气流对地物造成树木、农田、房屋损坏。灾害发生地与通辽雷达站距离超过180km,且0.5°仰角既最低仰角观测的回波高度为3.7km左右,高度较高,不利于此次灾害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历史特征,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份,4月和10月发生较少,以5~6月最多,7、9月次之。冰雹频次随着时间推移有缓慢减少的趋势,冰雹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可比经济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前较多,中期减少,后期略有增加。黑龙江省冰雹灾害划分为重雹灾区、中雹灾区、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重雹灾区包括佳木斯市、绥化市、鸡西市、黑河市、鹤岗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轻雹灾区和微雹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重灾区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口密集,气象灾害的承载体极其脆弱;轻灾区以林业为主,农业种植面积非常小,而且人口密度相对稀疏,因此冰雹灾害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20.
应用海阳市近5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出现的气象灾害记录资料,分析了影响海阳市的干旱、暴雨、大风、热带气旋(台风)、冰雹、霜冻、寒潮、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指出了灾害性天气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