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施肥和未施肥两种条件下12年生的5株I-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 ex I-69/55)为研究对象,对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和壁腔比等纤维形态指标及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纤维素、木素和聚戊糖含量等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I-69杨施肥处理后纤维宽度和壁腔比有所提高,但施肥处理降低了纤维长度和长宽比;施肥处理提高了I-69杨边材和心材的纤维素含量,降低了其木素含量和边材1%NaOH抽提物含量,而对苯醇抽提物影响轻微;施肥处理的有无对I-69杨边材各项化学成分影响不显著;对心材化学成分除水分含量之外,其余各项影响也都不显著;不同部位对施肥I-69杨化学成分的影响除聚戊糖外,其余各项成分都不显著;对未施肥I-69杨除1%NaOH抽提物和聚戊糖含量差异外,其余各项成分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5个白桦天然林种群为对象,较全面地研究了白桦木材材质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然林白桦种群间木材纤维宽度、长宽比、木材基本密度、胞壁率、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小拉什强度和年轮宽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壁腔比、木射线比量和纤维比量差异不显著。白桦导管比量与均温和降雨量、胞壁率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9)。在种群间木材基本密度与胞壁率呈显著正相关(r>0.9);纤维宽度与胞壁率、纤维壁腔比、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r>0.8),纤维长度与微纤丝角呈负相关(r=-0.97)。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木材化学组分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0个22年生马尾松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研究其生长与材性遗传。结果表明,树高、纤维素含量、苯醇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家系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纤维素和苯醇抽提物受中等强度控制,树高和1%NaOH抽提物受低遗传控制;纤维素与木材密度,冷水抽提物与热水抽提物呈极显著正相关性,1%NaoH抽提物与综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胸径、材积和水分分别与灰分成显著正相关;马尾松家系材性改良方案是幼林期进行生长和干型等表型选择,中龄期进行纤维素的正向选择(可用木材密度作为间接选择指标),苯醇抽提物为负向选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樟树5个品系精油组分含量和木材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樟树5个品系精油组分含量及木材纤维、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材性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樟树5个品系间精油含量及精油中主要成份含量差异显著。品系间木材纤维形态(纤维长度、宽度、直径、壁腔比、腔径比、长度比、壁厚)、导管形态特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多数性状差异不显著,品系间热水浸提物含量差异显著。浸提前木材基本密度与浸提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5个品系中仅芳樟型类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成显著的负相关;根中精油含量与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解析木法结合显微成像系统测量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纤维长度、直径和腔径,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05.74μm,平均直径为18.39μm,平均腔径为8.83μm,平均双壁厚为9.56μm,平均长径比为54.83,平均壁腔比为0.56。由树干基部至树干稍部,纤维长度、长径比、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增加,纤维直径和腔径逐渐减小;由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和直径逐渐增大,腔径逐渐减小,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在纵向上显著差异,径向上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纵向上差异显著,在径向上无显著差异;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在纵向和径向上均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巨尾桉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界限为8年。  相似文献   

6.
采用解析木法结合显微成像系统测量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纤维长度、直径和腔径,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005.74μm,平均直径为18.39μm,平均腔径为8.83μm,平均双壁厚为9.56μm,平均长径比为54.83,平均壁腔比为0.56。由树干基部至树干稍部,纤维长度、长径比、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增加,纤维直径和腔径逐渐减小;由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和直径逐渐增大,腔径逐渐减小,双壁厚、长径比、壁腔比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在纵向上显著差异,径向上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纵向上差异显著,在径向上无显著差异;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在纵向和径向上均有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巨尾桉成熟材与幼龄材的界限为8年。  相似文献   

7.
利用马尾松初级种子园29个半同胞家系,研究木材管胞的年龄变异。结果表明:马尾松的管胞宽度、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厚、壁腔比、柔性系数、刚性系数等7个指标在同年龄早晚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管胞腔直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不显著,在早晚材间差异极显著;管胞形态基本呈现出幼龄材品质优于中龄材,早材优于晚材的规律。用管胞长宽比、壁腔比和柔性系数3个指标评价马尾松的造纸制桨性能,均属优良的制浆用材;胸径年增长量与管胞形态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造纸性能优劣的间接选择指标,尤其适用于大量遗传测定材料中的马尾松桨纸材家系的选择和改良,胸径年增长量越大,管胞的壁腔比越小,柔性系数越大,造纸性能越好;以纸浆性能和木材产量为前提确定马尾松家系的纸浆材合理采伐年龄为第15年。  相似文献   

8.
施肥处理对Ⅰ-69杨木材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对I-69杨(Populus deltoides cv.I-69/55)木材材性影响规律,作者对4种施肥处理下的12年生I-69杨的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腔径、壁腔比、微纤丝角及木材基本密度等材性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I-69杨的双壁厚、腔径、壁腔比和微纤丝角影响显著,而对纤维长度、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影响不显著,其中双壁厚和壁腔比在各试验地之间差异达到0.1%显著水平,微纤丝角达到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和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道县3个种源的青冈栎天然林群落为样本,分析青冈栎木材的解剖构造特征、基本密度和纤维形态,探讨木材材性的径向变异规律和种源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种源青冈栎木材的平均基本密度为0.754~0.763 g/cm3,纤维长度为1 113.9~1 180.8μm,纤维宽度为17.4~18.2μm,壁厚为7.0~7.4μm,壁腔比为4.4~4.9,长宽比为61.7~64.8;沿髓心至树皮方向,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宽比无显著性变化,纤维长度、宽度、厚度和壁腔比均显著增大后趋于稳定;3个种源间的木材解剖构造无明显差别,在α=0.05检验水平下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壁腔比及长宽比均无显著性差异,阳朔与江华、道县的纤维宽度以及阳朔与江华的壁厚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福建引种火炬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闽候南屿国有林场引种31个种源的火炬松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变异情况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①种源间管胞特征值中仅早晚材管胞长度及其加权值、腔径比差异显著。②管胞形态特征值种源间个体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③基本密度与单位面积细胞数目、晚材率、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管胞宽度、腔径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管胞长度的正相关不显著。④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唛极显著负相关,与晚材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位细胞数目、壁厚呈负相关,与管胞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腔径比正相关不显著。⑤纬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呈负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正相关;经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呈正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冀北山区50年生天然林白桦木材解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坡向对白桦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白桦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纤维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半阴坡,而半阴坡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等指标平均值大于阴坡;不同坡向天然林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由髓心向树皮方向的径向变异趋势为初始增大随后趋于稳定增加,壁腔比在径向上呈递增或递减波浪式变异,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纤维比量由髓心向外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波动;坡向对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影响显著、对长宽比影响极显著,对宽度、壁腔比、组织比量等影响不显著,多项式方程对白桦木材纤维性状和生长轮拟合效果好;白桦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限为第20年。从解剖特性看,阴坡、半阴坡天然林白桦木材适宜制浆造纸。  相似文献   

12.
群众杨改良无性系材性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个群众杨改良无性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腔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木材我性间差异显著,28-77号无性的木材密度为0.4327g/cm^3,比对照品种群众杨提高了23.8%;(2)无性系间和树龄间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差异极显著。树龄间纤维宽度、纤维壁腔比差异极显著。纤维长度树龄的增长逐渐变长;树龄对纤维长度总变异的贡献率达64.3%,是变异的主要来源。(3)木材密  相似文献   

13.
以50年生天然林闽楠(Phoebe bournei)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码光学显微镜和图像测量分析软件对闽楠木材纤维形态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了闽楠木材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闽楠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壁腔比、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1079、21.93、14.56、7.31μm和0.55、49。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规律较为明显,随树龄的增长呈“递增-稳定”的变异规律;纤维双壁厚和壁腔比随树龄的增长径向变异规律总体上呈波动性递增的趋势;纤维宽度、腔径随树龄的增长变异规律不明显。经方差分析,纤维长度和长宽比随树龄变异在0.01水平差异显著,纤维双壁厚随树龄变异在0.05水平差异显著,纤维宽度、腔径和壁腔比随树龄差异不显著。采用有序聚类最优分割法,划分出天然林闽楠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限为21~23a。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环境下枫杨生长量及材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不同环境下枫杨生长量及材性差异。枫杨纤维长度径向呈“递增—稳定”模式,轴向变异是由树干基部(0.3m高处)向上递增,至5.3m高度达最大值,然后递减;长宽比变异类似纤维长度的变化;纤维长度变化范围为676—1324μm,长宽比为27.7—54.4。基本密度径向由0.32g/cm^3递增到0.433g/cm^3,轴向由0.354g/cm^3递增到0.439g/cm^3。基本密度与树高、胸径和材积无显著相关,与纤维长度、纤维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纤维腔径、腔径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天门和钟祥早生和湿生2个不同生态环境及钟祥、天门和武汉3个地区间,枫杨胸径生长量、基本密度、纤维形态和导管形态特征值等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白桦天然种群木材纤维性状、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5个地区的白桦天然种群为材料,对其木材纤维形态性状、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变异及性状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在种群间差异不显著,而木材纤维宽度、长宽比、微纤丝角和木材基本密度种群间差异非常显著;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和宽度频率基本呈正态分布,木材纤维长度分布绝大部分在800~1200mm,纤维宽度分布主要在15.00~21.00μm;白桦木材纤维长度和宽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达到最大值后增加缓慢。汪清、帽儿山、金山屯和塔河种群的白桦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曲线与纤维长度相似,呈先上升后平缓趋势;新宾种群的白桦基本密度随树龄增加的径向变化不大,一直处在低值水平。各种群木材微纤丝角度由髓心向外逐渐变小,后趋于平缓。以上结果将为今后白桦纸浆用材林培育和现有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桑枝、杜仲条和柳条3种枝桠材的纤维形态与基本密度的测定分析,并与重组木常用原料进行对比,探讨这3种枝桠材作为重组材原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桑枝、杜仲条和柳条木材的纤维长度分别主要集中在600~900μm、700~1 000μm和500~800μm,分别占其总量的71.33%、79%和87%,平均纤维长宽比均33,属于细长纤维型;杜仲条、桑枝和柳条木材的平均纤维组织含量分别是66.23%、65.01%和66.82%,且壁腔比均1,属优质原料;杜仲条、桑枝和柳条的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46g·cm~(-3)、0.49g·cm~(-3)和0.72g·cm~(-3);在树杆方向上,杜仲条木材平均纤维长度和平均纤维长宽比由树杆底部往上逐渐减少,平均纤维宽度和壁腔比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平均纤维组织含量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桑枝木材平均纤维长度、平均纤维长宽比和平均纤维组织含量由树杆底部往上逐渐升高,平均纤维宽度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壁腔比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柳条木材平均纤维长度、平均纤维宽度、平均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由树杆底部往上都逐渐减少。就纤维形态和基本密度分析而言,3种木材均可作为生产重组材的优质材料,且杜仲条更优。  相似文献   

17.
对施肥处理和未施肥处理两种条件下的 1 2年生 I-69杨 (Populusdeltoides Bartr cv.“Lux”ex I-69/ 5 5 )的年轮宽度、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壁腔比、微纤丝角及基本密度等材性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 ,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施肥处理可促进杨树生长 ;对年轮宽度、纤维宽度、腔径、壁厚、微纤丝角等有增大作用 ,但降低了纤维长度、长宽比等指标。经方差分析 ,施肥处理对 I-69杨木材解剖学特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施肥处理和未施肥处理两种条件下的12年生I-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 cv."Lux" ex I-69/55)的年轮宽度、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壁腔比、微纤丝角及基本密度等材性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可促进杨树生长;对年轮宽度、纤维宽度、腔径、壁厚、微纤丝角等有增大作用,但降低了纤维长度、长宽比等指标.经方差分析,施肥处理对I-69杨木材解剖学特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年生巨桉纸浆原料林分别立地(好、差)、密度(111株/667m2、124株/667m2、138株/667m2、152株/667m2和166株/667m2)、树体不同部位(基部、干部、顶部)和心、边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四川巨桉纸浆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①两种立地条件上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极显著,差立地上的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木质素含量均大于好立地上木材的相应含量,苯-醇抽出物、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大于差立地。②林分密度对木材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在0·05水平上不显著,密度与立地之间也不存在交互效应,仅立地对木材化学成分(除纤维素含量外)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在差、好立地上木材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密度138株/667m2和124株/667m2的林分。两种立地上综纤维素含量最低的均为密度为166株/667m2的林分。③两种立地上木材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含量在树体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大。差立地上的各种密度的林分中密度152株/667m2的林分热水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小,其余密度冷、热水抽出物均为干部最小;1%Na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小,木素含量为基部最小,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含量为基部最大。在好立地上,热水抽出物和1%N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为顶部最大,木素、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以干部最小。④两种立地上心、边材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异规律为差立地>好立地;纤维素及综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差立地。好立地上木材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木素含量为心材大于边材,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差立地上木材纤维素、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其他化学成分均为心材大于边材。  相似文献   

20.
对施肥处理和未施肥处理两种条件下的12年生I-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 cv."Lux" ex I-69/55)的年轮宽度、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壁腔比、微纤丝角及基本密度等材性指标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可促进杨树生长;对年轮宽度、纤维宽度、腔径、壁厚、微纤丝角等有增大作用,但降低了纤维长度、长宽比等指标.经方差分析,施肥处理对I-69杨木材解剖学特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