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年来,原州区委、政府紧抓国家重视生态建设的重要决策,同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起来,把生态林业建设摆在了突出地位,提出了"生态立区"的战略目标,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项目、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mm以上区域造林绿化项目等重点林业工程,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改善和优化了生态环境,初步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较为完整的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播州区狠抓坡耕地退耕还林绿化步伐,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把退耕还林工程建成强区富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同时坚持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接续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退出多个富民强区好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口、经济、教育、劳动、产业以等基本信息,了解群众移民的意向和需求,并结合梵净山保护区实际,提出几点有利于促进解决保护区生态移民实施的对策建议,为后续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通过总结国有林区造林绿化的近自然林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生态学理论、水土保持学理论和"新林业"理论,认真分析了目前造林绿化工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适应林区造林建设具体建议,其对基层林区工程造林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尤其西部大开发给宁夏林业生态建设和苗木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自治区"两会"提出了建设美丽宁夏的宏伟目标,固原市率先实施生态移民生态修复工程、400mm降雨量生态造林工程,同时,受周边内蒙、陕西、甘肃等林业生态建设的影响,原州区积极加快造林绿化,推进特色优势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为我区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史无前  相似文献   

6.
论"互联网+"是智慧林业的新机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慧化是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路径."互联网+"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在顺应时代新政的"互联网+"的背景下,林业信息化跨入了智慧林业的发展阶段."互联网+林业"开启了智慧林业的新生态模式,将"互联网+"与"大林业"结合形成去中心化的生态思维模式,将"大生态观"与"大数据观"结合形成智慧化的生态共治模式,将"众创"与"民生"结合形成政民融合的生态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遂昌县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遂昌县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强化森林资源限伐管理、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形成和培育林区生态产业等解决对策,以促进遂昌县生态林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付波 《农村科技》2022,(1):62-65
阿尔泰山哈巴河分局林区内存在因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植被退化、森林生态功能降低,致使水土流失加重、生态景观出现恶化等问题.本文根据阿尔泰山哈巴河分局林区现状,通过采取生态修复技术,结合工程措施治理,尽快扭转林区内生态退化趋势,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景观效果.为今后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积累经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宁夏"生态移民"政策自2011年实施以来,固原市原州区抢抓政策机遇,充分结合生态建设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在全区率先建立了以林业为主导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有效将毗邻国有林场的生态移民迁出区划归国有林场管理,并通过在单独较大生态移民迁出区建立国有林场的方法,加大生态移民迁出区管理,走出了生态移民迁出区林业全面治理的路子,成为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治理最完善,管护最科学、修复最有效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村快速评估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土地利用、社区林业现状、资源传统利用与管理方式、保护区现行管理体系及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地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周边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高、利用方式多样,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消耗严重,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能力低,随保护力度加大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各民族人民在建房用材上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引入社区林业理论,提出改进保护区管理的方法,提高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意识,将保护区管理与乡村群众的经济条件改善结合起来是实现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