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对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各区县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尤其是经济格局的不均衡程度趋势明显。2)全市人口分布趋于集中,部分区县空间格局变化较显著,人口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市东部的绥德县、米脂县和吴堡县。3)经济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区域由东南部向北部转移,经济的极化效应要明显大于人口的集聚效应,但人口集聚高值区与经济集聚高值区在空间上出现分离。4)榆林市大部分地区以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为主;在空间分布上,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类型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县,而南部区县则以经济集聚低于人口集聚类型为主。最后,从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大力发展经济、实施合理的人口迁移战略等方面提供了优化榆林市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国外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达国家的乡村规划建设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著名外国规划师留下了这样的忠告:你们应该更关注其他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尽可能避免重犯其他国家已经犯过的错误。一、可持续发展的村镇规划建设价值取向在发达国家村镇规划中,判断可持续发展有2个不同的角度:一个是以生态为中心;一个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中心论”以环境可承受和环境得以改善为前提来判断可持续发展,如决定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限度;“人本论”以满足当前人的需要但不损害后人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来判断可持续发展。两个不同的立足点的差异之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重庆市38个区县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要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的因素,从社会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等3个维度构建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定权Topsis法分析比较2014年重庆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县域变化,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重庆市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中环境子系统指标所占权重值最大,资源子系统次之,社会经济子系统最小;重庆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较大的区域位于西部9个区县;等级中等的区域位于西部和中部10个区县;等级较小的区域位于中部、"两翼"19个区县.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其中高值和低值聚类显著性强;热点分析显示,重庆市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西部区县为热点区域,东北翼区县为冷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以三峡工程主体所在的重庆市三峡库区22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多因子加权法计算各区县生态文明指数,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程度进行空间分级及可视化,分析近10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初步揭示库区各区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短板.研究发现:①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但各区县增速差距较大.生态文明指数均值由2006年的0.135增长到2016年的0.413,增幅为205.93%,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江北增幅为370.53%,最小的武隆增幅为150.49%.②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低集聚格局基本稳定,但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优势的新型高值区正在形成.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巫溪、巫山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北部,以石柱、武隆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南部,以及正在形成的以渝中为中心的主城区;而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林州市下辖16个乡镇、4个街道,543个行政村,1766个自然村,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05万,其中农业人口86万.近年来,林州市十分重视“三农”工作,注重缩小城乡差距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林州市农民收入主要特点 1.总量持续增加.2012年林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222元,较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十五”以来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从2011年起首次超过万元.  相似文献   

6.
本文援引国际、国内经验,把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引致的不同人口年龄特征阶段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或“人口红利“;论证了中国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对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最大化促进就业是维持人口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关键。四川作为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好、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对四川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合肥市人口的增长合肥市是一个新发展的城市,她是本省的政治、文化、工商业的中心,解放后建设突飞猛进,市区扩大,人口增长;七年以来,已从本省的第五大城市,上升为本省的第一大城市。根据调查,七年之中,人口增加了五倍多,即从1949年8月的5万多人,增加为1956年8月的30多万人随着人口的增多,蔬菜的需要量也激增。但蔬菜的性质容易损坏,不耐运输和聍藏,只能依靠城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副省长陈政高指出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是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中心任务。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做好“三下乡”、“科普之冬”、“双学双比”等深受农民喜爱的活动 ;认真抓好“农广校”、“农函大”教学工作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学员的实用术培训 ;抓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妇女培训工程”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进一步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确保辽宁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农村科普中心任务:促进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珂  相似文献   

9.
从十九世纪美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次将经济增长问题作为研究中心至今,经济发展历时两个多世纪,经济增长理论也从古典经济增长观发展到现代经济增长观,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强调劳动和资本(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是全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定量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以及时空差异对于区域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 意义.论文以人口和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从分区县尺度对重庆市的土 地资源承载力水平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4-2010年间,重庆市内部各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水 平的高低差距越来越大,土地资源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② 7年间,重庆市40个区县在不同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 上的数量分布大致呈“M”型,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属于临界超载和平衡有余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两顶端,属于严 重超载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中间,而属于超载和盈余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两低端.③2004-2010年间,重庆市 属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区县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于其所对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区县数量不断减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超前于其所对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 平的区县数量已由2004年的13个增加到2010年的15个.该研究可为重庆市的粮食生产布局与优化、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推进宅基地有序退出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格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12个区县21个村庄的农户调查,发现:农户年龄越大,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文化程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越强;农户家庭人口规模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强于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农户。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人口不断在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人口增长规律的研究;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通过对人口增长问题的研究,得到一定的人口增长规律,从而对未来人口发展的情况进行有效预测。人口的增加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通过收集整理1949~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对人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运用MATLAB对于我国2016~2025年人口的多项指标进行预测,从而得出我国人口数增长的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把荒山、穷山变为秀山、宝山,让森林工程为农民增收致富”,这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施森林工程的口号。秀山以建设“森林秀山、发展现代林业、实现助农增收”为目标,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去年发展林下经济15万亩,帮助5万户林农增收过万元。  相似文献   

14.
秀山曾经鲜为人知,而如今,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西部最大的土鸡生产加工基地、重庆市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秀山土鸡”4个系列17个品种成功打入港澳市场,“妙泉峰"银花茶被授予“中国名优品牌?”称号……这些,无时不在张扬着深闺中的秀山。  相似文献   

15.
山东是一个经济、农业、人口大省,然而翻开我省耕地减少和人口增长的历史台帐,不断增长的人口与不断减少的耕地之剪刀差趋势令人担忧:1949年至1995年,全省耕地年平均减少量为4.4万公顷,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耕地总面积;而与此同时,全省人口净增9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人口。这“两个相当于”加剧了全省人地矛盾,使全省人均耕地占有量由1949年的0.192公顷降至1995年的0.077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省已有6个市地、31个县(市、区)人均耕地不足0.067公顷,已经超过了省委和省政府早在1990年规定  相似文献   

16.
以南昌市为例,利用1980、2000、2017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和缓冲区等方法对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7年,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数量由2168个减少到2119个,减少集中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由163.05 km2增加到222.00 km2增加到222.00 km2,增长了36.15%,增加的点集中于新建区、湾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和平均面积有所增加,分布密度和核密度值保持在0.29个/km2,增长了36.15%,增加的点集中于新建区、湾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和平均面积有所增加,分布密度和核密度值保持在0.29个/km2、1.79个/km2、1.79个/km2不变,核密度热点区域基本稳定。(2)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破碎程度、优势度有所增加,形状趋于复杂,聚集度指数从7.47增至12.30,斑块结合度从15.82增加到36.09,呈现更加聚集的空间分布形态;景观聚集度呈现"变化方向相同、变化幅度不同"的空间特征,破碎度、优势度及形状指标在各区县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上差异明显。(3)水系、交通道路、海拔、坡度对于南昌市农村居民点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口、社会和经济因素是重要推动力;水系、交通道路等因素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具有积极影响,海拔、坡度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该文根据抚仙湖地区2009—2014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从土地利用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区域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6年来,抚仙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相对较缓,但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较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该研究为抚仙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董倩  叶长盛 《江西农业学报》2021,33(7):131-138,144
以南昌市为例,利用1980、2000、2017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和缓冲区等方法对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7年,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数量由2168个减少到2119个,减少集中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由163.05 km2增加到222.00 km2,增长了36.15%,增加的点集中于新建区、湾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和平均面积有所增加,分布密度和核密度值保持在0.29个/km2、1.79个/km2不变,核密度热点区域基本稳定.(2)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破碎程度、优势度有所增加,形状趋于复杂,聚集度指数从7.47增至12.30,斑块结合度从15.82增加到36.09,呈现更加聚集的空间分布形态;景观聚集度呈现"变化方向相同、变化幅度不同"的空间特征,破碎度、优势度及形状指标在各区县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上差异明显.(3)水系、交通道路、海拔、坡度对于南昌市农村居民点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口、社会和经济因素是重要推动力;水系、交通道路等因素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具有积极影响,海拔、坡度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郊区区县竞争力浅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笔者从测定大城市郊区区县经济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指标体系入手,将竞争力指标分为创造力指数、吸引力指数和持续发展指数三大类共17个指标。用加权平均法测算上海郊区各区县的竞争力指数并进行排名,对竞争力强弱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上海郊区各区县目前竞争态势良好,有利于共同发展,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各区县应理性竞争,通过合理的竞争达到区域经济增长最优化。提升区县竞争力的途径已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过去的区位优势等比较优势向政策环境、管理水平、政府职能、企业竞争实力等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是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市分为两部分:以主城区为中心、一小时通勤为半径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三峡库区为主的“渝东北翼”和以武陵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的“渝东南翼”。“两翼”地区包括17个区县,集中了全市50%以上的农村人口、80%的贫困人口,有1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个市级贫困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