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黄瓜蔓枯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对峙法获得拮抗放线菌菌株9株,并以常见的10种蔬菜病原菌为目标菌进行复筛,发现菌株A9、T111拮抗谱较宽,对黄瓜蔓枯菌(Ascochyta citrullina Smith)、黄瓜枯萎菌(Fusarium.oxysporum)、黄瓜菌核((Sclerotinia scleotiorum)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经形态、培养特性等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lomyces)不同类群。A9、T111发酵液在病原菌活体定植抑制测定试验中,对黄瓜蔓枯病菌抑制效果分别达56.7%和65.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沙地云杉Pieca mongolica内生拮抗菌对沙地云杉立枯病菌Fusarium sp.的拮抗作用,旨在为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生防菌提供依据。  方法  以前期筛选出的4株具有强拮抗作用的沙地云杉内生真菌互隔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SDYS36)、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 (SDYS63)、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DYS95)、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 (SDYS180)为材料,以沙地云杉立枯病菌为靶标菌,采用体外对峙和盆栽试验,测定内生真菌对病原菌的体外拮抗性及感病幼苗的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变化,通过显著性分析筛选优势拮抗菌株。  结果  4株内生拮抗菌对立枯病菌均表现出体外拮抗活性,SDYS180的发酵液拮抗活性最高,达78.67%;SDYS95的菌株拮抗活性最高,达69.64%;SDYS63的挥发性代谢产物拮抗活性最高,达16.94%。4株内生拮抗菌对盆栽沙地云杉立枯病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拮抗活性,接种SDYS180促进染病幼苗的组织生长,株高、地径和根长分别提高17.12%、32.64%和16.56%;接种SDYS95的染病幼苗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13.41%,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降低5.27%,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224.46%,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37.05%,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9.02%。  结论  菌株SDYS180和SDYS95是筛选出的防治沙地云杉立枯病的优势拮抗生防菌。图8表1 参23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具有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棉杆促腐菌剂,进行棉杆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株具有抑菌效果的棉杆纤维素分解菌SJ-3,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达到69.1 U/mL,滤纸酶活(FPase)达到48.5U/mL。该菌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达到24.7%、23.1%。其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较高的发酵液浓度能增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最高抑制率为21.6%,而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较弱,最高抑制率仅为6.2%;发酵液对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高分别达到32.2%、21.4%。经鉴定,菌株SJ-3为普通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植物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生防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为深入开展枯、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用平板稀释法,从采自广西、江苏、陕西等地特殊生境的5份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以西瓜枯萎菌、茄子黄萎菌、棉花枯萎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和复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水琼脂平板法,测定入选菌株发酵液的活性,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从5份采自特殊生境的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53株放线菌,并从中筛选出JSC14、GXW1、GXC1、JSW5、JSW7等5株对所有靶标菌都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JSC14菌株发酵液抑菌作用最强。对5株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JSC14和GXW1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2.98%~95.3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9.52%~100.0%。经初步鉴定,菌株JSC14为链霉菌属白孢类群白色亚群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菌株GXW1为拟诺卡氏菌属链孢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 streptosporus)。【结论】获得2株对植物枯、黄萎菌有较高生防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为进一步探讨利用特殊生境中的放线菌控制土传病害提供了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对松枯梢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赤松枯梢病病原菌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为供试病原菌,赤松林地土壤真菌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真菌筛选,获得对松枯梢病原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土壤真菌M75。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所获拮抗真菌对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等8种常见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拮抗真菌M75平板对峙抑菌率为72.65%,培养液复筛抑菌率为78.78%,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将该真菌鉴定为森吉木霉(Trichoderma songyi)。森吉木霉对8种常见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金黄壳囊孢抑制率为94.05%;对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抑制率为82.30%;对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抑制率为77.87%。菌株M75抑菌谱广,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省51个市(县)采集的550余份小麦纹枯病病叶鞘上共分离获得441个细菌分离物,其中35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产生了拮抗作用,占总菌株数的7.94%。经300 d转代保存后仍有28株菌保持了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或抑制作用。拮抗细菌与纹枯菌混合接种小麦,对纹枯菌的侵染有抑制作用,其中GC4菌株对纹枯病的抑制率达63%。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嫁接后茄子不同生育时期根际黄萎菌数量的变化,明确嫁接后茄子根际黄萎菌数量与抗病性的关系,并研究了嫁接诱导的茄子根际黄萎菌拮抗菌株X631和Z111对土壤黄萎菌数量的降解效果,进而分析了拮抗菌株对黄萎菌菌株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嫁接均降低了茄子不同发育时期土壤黄萎菌数量,且与病情指数变化一致;两拮抗菌株降低了茄子根际黄萎菌数量,降低效果较药剂处理略高;并发现拮抗菌菌株抑制了黄萎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通过抑制黄萎菌孢子的萌发降低了土壤黄萎菌的数量,认为嫁接通过诱导茄子根际拮抗菌产生而降低土壤黄萎菌数量是嫁接茄子抗病增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吡唑醚菌酯及其混剂对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室小区试验结果,吡唑醚菌酯25%乳油150-300g/hm^2对黄瓜蔓枯病的防效可达75.87%-86.02%,吡唑醚菌酯·代森联60%水分散粒剂720-1440g/hm^2对黄瓜蔓枯病的防效可达71.92%-81.07%。吡唑醚菌酯25%乳油225g/hm^2、吡唑醚菌酯·代森联60%水分散粒剂1080、1440g/hm^2防治黄瓜蔓枯病比较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从稻种上筛选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 1 3个水稻品种上获得 2 83个细菌分离物 ,其中 2 9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产生了拮抗作用 ,占总菌株数的 1 0 .2 5 % ,8个菌株对水稻紫鞘病产生了拮抗作用 ,占总菌株数的 2 .83 % ,而没有菌株对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ummoniliforme)产生拮抗作用 ;经离体平板拮抗作用的测定、离体纹枯病病斑面积的抑制和植物生长促进试验 ,筛选出两个有潜在价值的菌株 ,这两个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 (Bacillussp.)。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1223株。以香蕉叶斑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进行的拮抗菌筛选结果显示,香蕉尾孢的拮抗菌检出率(39.3%)最低。在以香蕉尾孢为指示菌的筛选中发现,放线菌中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33.3%)明显高于细菌(14.9%),不同类别作物中以香蕉根围拮抗性菌株的出现率(23.3%)最高。筛选到的拮抗细菌B106菌株和拮抗放线菌St1607菌株连续移植6次,对香蕉尾孢的抑菌力均保持稳定。2株拮抗菌除对香蕉叶斑病菌具较高抑菌活性外,对其余11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能有效防治蟠桃根腐病的生防菌株。[方法]采用离体和活体法从果皮、叶子及根际土壤中进行拮抗酵母菌的初筛和复筛,对筛选出的蟠桃根腐病拮抗菌L8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从叶子中分离获得的L8对蟠桃根腐病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离体条件下抑菌圈直径可达到17.2 mm,在活体条件下蟠桃果实伤口腐烂率仅为11.11%。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发现L8与德巴利酵母属酵母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相似,初步认为蟠桃根腐病拮抗菌L8为德巴利酵母属酵母。[结论]蟠桃根腐病拮抗菌L8可作为有价值的拮抗菌进行下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广西境内常见多发的12种植物真菌病害,对柑橘、香蕉、甘蔗、辣椒、药用植物等作物根际土壤进行拮抗菌筛选试验。结果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86株菌株,其中有拮抗作用的34株,平皿拮抗效果较好的16株;再经复筛,得到一株对柑橘炭疽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Bs55;对峙培养试验表明,Bs55菌株对12种常见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抑菌率最高达87.7%。拮抗菌Bs55具有拮抗作用强、能大量繁殖、抑菌谱广等特点,是具有较好利用前景的生物防治材料。  相似文献   

13.
黄连木优株果实品质及结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武安市和涉县自然分布的黄连木天然林中选出18个优株。对18个优株的结实情况、出仁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8个黄连木优株中,W14、Sh6、Sh11为大粒优株,果实千粒干重在80g以上;Sh4、Sh5、Sh6、Sh7、Sh8、Sh9、W11、W12为高含油优株,果实脂肪含量在40%以上;W11、W15、Sh10为高蛋白优株,果实蛋白质含量在9%以上;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Sh1、Sh10、W2、W11、W14、W15含量较高,在3%以上;Sh2、Sh3、W10、W13无特殊优异性状,为可以淘汰的单株。  相似文献   

14.
从辣椒果实胎座中分离出60株内生细菌,平皿对峙培养发现13株细菌对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有拮抗作用,其中6株对白绢病抑制率较高的生防菌对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和辣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病原菌也有抑菌活性。16Sr R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242和T44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YZ12、G241、T151、T44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单一菌株或菌株复配进行盆栽试验,结果 G241和T443复配后对辣椒白绢病的防效达到88.41%,高于单一菌株G241(29.14%)和T443(38.16%)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几种杀菌剂对甜瓜蔓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抑菌圈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粉锈宁、百菌清、硫磺胶悬剂3种杀菌剂对甜瓜蔓枯病菌的毒力。抑菌圈法测定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在200mg·kg-1,72 h对甜瓜蔓枯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3.89%,32.67%和28.22%,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有效中量ED50值分别为5.3078mg·kg-1、5.2376mg·kg-1、59.7208mg·kg-1。两种方法均表现出粉锈宁对供试菌的毒力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了486株细菌。采用平板测定法和微培养离体测定试验获得12株对稻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结果表明:B4,B8,B18,B31,B34,B73和B74等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培养液100%抑制稻瘟菌孢子萌发;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经鉴定该组拮抗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1,B43和B44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48和B59为链霉菌,对稻瘟菌的抑菌带明显,但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4个放线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个放线菌株(143号、36号、15号、179号)菌丝研磨液,选用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稻褐色杆腐病菌(Sclerotium oryzae-satvae)、柚子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稻黑粒病菌(Curvularia lunata)作为供试病原菌,进行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个放线菌株的菌丝研磨液对供试病菌均有不同的抑制效果。143号放线菌株对供试的4个病菌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抑菌率分别达到95.7%,94.4%,87.2%和73.1%。试验表明抑菌方式不同,除36和15号放线菌株使稻褐色杆腐病菌菌丝生长较快和稀薄,不能形成菌核外,4个放线菌株均抑制供试病原真菌菌丝伸长。结果显示143和179号菌株的菌丝研磨液抑菌谱较广。  相似文献   

18.
从不同废水处理系统生物膜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测定它们的共凝集能力,并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对未知细菌进行鉴定。共凝集结果显示,2h和20h时Bacillus cereus G5与其他21株细菌的共凝集率分别达到30%和45%以上,Bacillus megaterium T1与其他17株细菌的共凝集率分别达到34%和45%以上;同属于Shewanella菌属的H2和H3菌株与其它16株细菌配对的共凝集率在2h时达到30%~75%,20h时达到40%~82%;G5和T1与其他21株细菌共培养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一步表明G5和T1的参与增加了单一细菌的生物膜形成量。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种细菌具有将多种细菌固定于生物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具有拮抗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及促进植物生长特性的细菌,为甘蔗黑穗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出现黑穗病甘蔗株的根际土壤,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分离纯化获得拮抗菌株,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并分析其促生长特性;采用桶栽试验,研究筛选获得的优良拮抗菌株对甘蔗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纯化获得68株细菌菌株,其中7株(G1、G10、G12、G14、G20、G21和G23)对甘蔗黑穗病菌具有抑制效果。7株菌株具有产纤维素酶、产几丁质酶、分泌吲哚乙酸(IAA)、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ACC脱氨酶)、嗜铁能力、溶解有机磷、产蛋白酶及产氢氰酸(HCN)等不同程度的促进植物生长特性,特别是3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菌株G1、G10和G23的综合效果更好。用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G1、G10、G12和G23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桶栽试验结果表明,4株拮抗菌株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甘蔗的出苗率和生物量,其中以菌株G23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结论】分离获得7株对甘蔗黑穗病菌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植物生长特性,其中以菌株G23的综合效果最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