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以1960-2005年珲春水文站和气象站径流、降水的监测资料为图们江下游流域的代表,首先分析珲春河流域径流和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其次以年代和汛期、非汛期降水径流的变化为主要对象,分析两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且比较稳定,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来看,主要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总量的80.4%;珲春站的汛期降水表现为下降趋势,非汛期的降水表现为上升趋势.2)珲春河流域近50年的径流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相关系数为0.76,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2—2017年汛期(5—9月)大山口水电站水文资料及巴音布鲁克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累积距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开都河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汛期开都河径流量与降水、气温呈明显正相关,且开都河径流量随时间呈现出增长趋势;汛期降水量是影响开都河径流量的最主要因子,但降水量对径流量的补给在相对减少,而气温的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影响径流量增多;虽然随着时间人为活动呈逐渐增加状态,但2006—2017年期间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少,说明开展修复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措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西拉木伦河流域1995—2012年气候资料,该流域内年平均气温、蒸发量、降水量均呈波动下降趋势,西拉木伦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该流域4月、6月、7月、8月径流总量均在65.5×10~6 m~3以上,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15.3%,12.4%,25.5%,16.4%,从9月份开始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减少而骤减,西拉木伦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为强烈,极值比悬殊。西拉木伦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年平均径流量变化倾向率为每10年-3.4×10~8 m~3。西拉木伦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与气候条件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即西拉木伦河流域年径流量随着年际气温、蒸发量、降雨量的增高(或降低)而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4.
根据太子河流域降水和产汇流特点,利用流域试点区观音阁水库枯季入库径流量、上游汛期降水量、汛末入库径流量和枯季降水量等实测系列资料,对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枯季径流BP预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并且具备较高的精度,可在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太子河流域降水和产汇流特点,利用流域试点区观音阁水库枯季入库径流量、上游汛期降水量、汛末入库径流量和枯季降水量等实测系列资料,对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枯季径流BP预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并且具备较高的精度,可在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气候和水的变化研究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新疆来说水资源极其重要,利用1957~2008年精河流域的气温、降水、河流年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的气候、降水、河流年径流量进行研究分析,为流域经济今后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方法]应用Excel软件和DPS软件对精河流域1957~2008年的气象数据及水文数据做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径流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大,而气温对径流的影响较小,三者的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该区(1)年平均气温变化大,20世纪80年代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温时间序列的6 a周期较突出.(2)降水量波动变化大,年降水变化趋势呈波浪状分布,1957~2008年可分为三个阶段.(3)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呈波浪状.同时,年径流量会出现周期为4~5 a的稳定期.  相似文献   

7.
冯虹 《甘肃农业》2011,(8):9-10,12
对纸坊沟流域近50年降水、输沙及径流特征资料分析,并应用相关分析法在年尺度上讨论降水量与径流量、土壤侵蚀模数及时段治理程度与时段年均输沙量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凸显单一峰值,流域降水在年际上呈平水年一千旱年一平水年(较丰水年)周期性变化,流域月径流变化基本与月降水量变化相吻合;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明晰其演变规律,为大通河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R/S法、Cramer法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趋势、突变状况及周期进行分析,并针对径流变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量存在以下特点:(1)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81.6%~87.2%的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波动频繁,1956-2010年经历了"丰-枯-丰-枯"4个循环交替;(2)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呈减少趋势,尕日得和尕大滩站径流年均递减系数分别为0.010 2和0.006亿m3/年,两站Hurst指数分别为0.70和0.58,表明径流减少趋势具有正持续性;(3)大通河上游径流在1989年出现突变,原因是1989年汛期发生大面积集中降水,因此突变不具有持续性;(4)大通河上游流域年径流量在6,18及30年左右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明显;(5)气候变化是大通河上游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主要是外调水工程)直接导致了上游径流的减少。【结论】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大通河流域上游径流量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在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北京市密云县水文生态变化过程,收集红门川流域1990a - 2006a逐日降水与径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年平均降水在600mm左右,1990a ~ 2006a降水相对较少,总体呈缓慢减少的趋势.1990a~2006年红门川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波动很大,平均年径流量1609.00万m3,总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径流全部集中在汛期,即6月~9月.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90a ~1998a径流量较大,径流系数为0.39;而后期相对较小,径流系数为0.09,减少了332.79%.就径流的年内分布而言,1998a~2006a阶段的径流年内不均匀性较大,而1990a~1998a的径流年内不均匀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运用SWAT模型定量分析2种不同气候变化情景模式(气温+2℃,降水量+5%)下淮河上游径流响应,结果表明院SWAT模型在淮河上游径流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型模拟的径流相对误差小于10%,确定性系数达到0.8以上,模型可用来定量模拟淮河上游不同气候变化情景模式下径流响应;气温升高2℃,流域径流量减少6.67%,降水增加5%,流域径流量增加7.56%。研究成果对于淮河上游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大汶河流域内26个雨量站点1956-2016年逐年降水量,戴村坝水文站天然径流量、实测径流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大汶河中上游流域降水、径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降雨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流域内降水量、天然径流量、实测径流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下降趋势不显著,而实测径流量的减少量远大于天然径流量的减少量;流域降水量、天然径流量的突变点为1964年和2002年,而实测径流突变点为1965、2002年,而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实测径流量的波动性较大;流域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的周期性变化一致,其中11a为主周期,而实测径流量的第一主周期为11a,第二主周期为24a,周期变化均不具有全域性,与流域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的周期性变化差异较大,说明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邹亚平  王平  范雅  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81-8684
依据纳板河流域8个监测断面2005~2011年的流速流量水文资料以及1∶50 000地形图,对该流域的水系特征、河道特征、降水以及径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平均比降大,从上游河段向下游河段逐渐递减,上游河段的比降为84.4‰,下游河段为10.9‰;流域降雨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南部、西南部、西部的山顶和山脊附近地区降雨最多,年降水量为2 400 mm左右;径流主要受降水影响,表现出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的特征,最大年径流量为最小年径流量的2.13倍,最大月径流量为最小月径流量的6~12倍。  相似文献   

13.
以丹江流域9个气象台站的降水资料和荆紫关水文站实测的径流、泥沙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Pettitt变点检测法分析了丹江流域1980~2009年的径流量、输沙量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检测了输沙量的突变点,并使用水文分析法定量分离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丹江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均显著下降,降雨量有不显著的下降趋势;输沙量在1989年发生突变,与基准期1980~1989年相比,丹江流域1990~2009年的径流量、输沙量以及降雨量分别减少了57%、57%和11%。输沙量和径流量相关性较高(R~2=0.47),而与降雨量的相关性相对较低(R~2=0.28),降雨对输沙量的直接作用较小。气候变化对丹江流域的输沙量的变化起主导作用(60%),但人类活动的作用仍不可忽视(40%)。  相似文献   

14.
杨秀英  韩晨  赵燕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57-15160
根据1954~1996年的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方面资料,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的水沙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进而揭示水沙变化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年际变化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流域径流量、输沙量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渭河陕西段水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红莲  张英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69-172,194
根据20世纪中期以来渭河降水、径流、泥沙、洪水等方面的资料,对陕西省渭河的水情动态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水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50~90年代期间径流量和输沙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90年代径流量下降明显;洪水演变出现新的特点;流域径流量、输沙量、洪水等水情要素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尚宇  延军平  周正朝  魏丽  张良  茹显军  杨露萍  苟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14-13015,13122
利用1961~2010年延安市的降水日值资料,对延安市的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汛期(5~9月)降水量对当地年降水起决定性作用。延安市汛期极端强降水日阈值为32.6 mm,极端强降水量以10.65 mm/10a的趋势下降;延安汛期相对阈值(R95p和R90p)表现出相近的变化,呈弱减小趋势;绝对阈值(R25mm和R50mm)两者的变化与R95p和R90p相近。进入21世纪后,汛期降水量有所回升,极端强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呈弱增加趋势,但极端降水日数、暴雨日数趋于减少,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延安市汛期降水越来越集中,旱涝灾害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1~2010年丰满流域逐日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吉林省探空资料,对该流域气候变暖背景下6~9月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汛期降水量具有随着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的特点,6~9月降水量减少38.8毫米,年降水量减少45.9毫米。气候变暖后大雨以下降雨天数减少,暴雨天数增加;还分析丰满流域出现区域暴雨次数及影响系统,气温变暖前平均每年出现1次,以气旋类和台风暴雨为主;气温变暖后暴雨平均每年出现1.5次,以气旋类和倒槽类为主。分析吉林省对流层各标准等压面温度变化,在850百帕高度以下温度是增温趋势,500百帕以上温度呈下降趋势,且有随高度增加下降趋势越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集宁区近63年(1954~2016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移动平滑、累积距平等方法对近63年降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近集宁区63年降水量总体呈递减趋势(-5.74毫米/10年),汛期降水量递减趋势为(-5.58毫米/10年),大到暴雨(≥25毫米)日数减少趋势为(-0.2天/10年)。5~9月降水量占全年85.5%,其中7~8月降水量占全年50%以上。同时,本地区年降水虽然不大,但局部暴雨却比较频繁,暴雨特点是突发性强、笼罩面积小、短历时而强度大,危害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枯水期的降雨量非常少,因而年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砚瓦川流域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在集中在7—8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7.4%。年际变化较小,趋势不明显。砚瓦川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径流量和泥沙量呈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车尔臣河流域多年气候变化对其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且末县水文资料 (1956~2006年)和气候数据(1956~2006年)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0年来,车尔臣河流域降水量增加了14.6 mm、气温增加了1℃、径流量增加了1.6 m3/s;对车尔臣河径流量影响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的相对影响力达到59;,而其他气候因子的影响力仅为41;.[结论]近50a来,车尔臣河流域年均降水量、气温和河流径流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