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天昆  宣雄智  金敏  董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75-8475
[目的]研究宁波3号培养液和f/2培养液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宁波3号和f/2培养液对小球藻进行为期7 d的培养,每天上午用血小球计数器在显微镜下对2种培养液中的小球藻计数。[结果]前4 d在f/2中生长的小球藻优于宁波3号培养液中生长的小球藻,第5天以后,也就是处于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小球藻在宁波3号培养液中的生长比在f/2中生长得快,在数量上明显占有优势。[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宁波3号培养液相对f/2培养液更有利于小球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在无光照时,6种淡水绿藻在有硫缺硫培养条件下都可以产生氢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缺硫培养液内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最少的是缺硫培养液内的小球藻(Chlorellavnlgaris)。在随后的持续光照(165μmol.m-2.s-1)条件下,斜生栅藻、1969(Chlamydomonas augustae)、雪衣藻(Chlamydomonasnivalis)、小球藻在有硫培养液内释放的氢气量比在缺硫培养液内释放的氢气多。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在缺硫培养液内释放氢气量比较多。在光照缺硫培养条件下莱茵衣藻释放氢气量最多,在光照有硫培养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释放氢气量最多。  相似文献   

3.
两种培养基下3种藻类的生长情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爱芃  马文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33-16335
[目的]比较两种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情况。[方法]选用两种培养基(M11和水生四号)对藻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进行培养,观察并计算培养期间的藻密度和比增长率。[结果]在温度26℃、光强3 000 lux、光暗比12 h∶12 h条件下,使用M11培养基培养3种藻所得最大藻细胞浓度均大于水生四号培养基的。铜绿微囊藻的μmax和μave在水生四号培养基中更大,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的μmax和μave均在M11培养基更大。[结论]总体来讲,M11培养基比水生四号培养基更适合这3种藻的实验室培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季节条件以及N、P浓度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特性,实验设置3个光照、温度组合水平(450μmol/m~2·s,15℃;60μmol/m2·s,25℃ ;100μmol/m~2·s,10℃)模拟春季、夏季和冬季,每一季节设置低(TN:0.2 mg/L,TP,0.01 mg/L)、中(TN:2mg/L,TP:0.1mg/L)、高(TN:6mg/L,TP:0.3mg/L)3个N、P初始浓度水平以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实脸结果表明:①在春季和夏季条件下,N,P浓度越高,小球藻叶绿素a浓度越容易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在冬季条件下,仅中N、P浓度培养的小球藻叶绿素a浓度达到富营养化水平.②不同N、P浓度条件下的小球藻相对生长速率受季节的影响程度不同,即N、P浓度和季节条件对小球藻的生长存在交互作用.③在实验室模拟的乌江水体环境下(静止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在春、夏季极易发生"水华".关健词:蛋白核小球藻;季节;N、 P浓度;叶绿素a浓度;相对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5.
以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抑制率和提取物质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培养条件对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提取物及其抑制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碳源、氮源、无机盐组合、pH值、接种量等因子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及其抑藻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优化的串珠镰刀菌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培养液组成为麦芽糖(2%)、蛋白胨(2%)和CaCl2+MgSO4(0.1%+0.05%),pH8、接种量为每瓶13个菌饼、装液量每250 mL为160 mL、振速为140 r.min-1。优化条件下,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EC50为0.33 g.L-1。本试验结果为串珠镰刀菌次生代谢物中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进而开发新型抑藻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季节条件以及N、P浓度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特性,实验设置3个光照、温度组合水平(450μmol/m2.s,15℃;60μmol/m2.s,25℃;100μmol/m2.s,10℃)模拟春季、夏季和冬季,每一季节设置低(TN:0.2mg/L,TP:0.01mg/L)、中(TN:2mg/L,TP:0.1mg/L)、高(TN:6mg/L,TP:0.3mg/L)3个N、P初始浓度水平以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实验结果表明:在春季和夏季条件下,N、P浓度越高,小球藻叶绿素a浓度越容易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在冬季条件下,仅中N、P浓度培养的小球藻叶绿素a浓度达到富营养化水平.②不同N、P浓度条件下的小球藻相对生长速率受季节的影响程度不同,即N、P浓度和季节条件对小球藻的生长存在交互作用.③在实验室模拟的乌江水体环境下(静止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在春、夏季极易发生"水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三峡水库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优势藻种在不同季节和营养盐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方法]通过测定叶绿素a的浓度和计算比生长率分析了模拟季节条件及N、P营养盐对冠盘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冠盘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在模拟夏季中的生长大于模拟春、秋、冬季。在模拟春、秋、夏季中,随着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培养末期蛋白核小球藻的叶绿素a浓度逐渐升高。在模拟冬季中,高浓度营养盐抑制了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在模拟春、秋、夏季中,冠盘藻的生长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潜能大于冠盘藻。在模拟冬季中,高浓度营养盐条件下冠盘藻的生长潜能大于蛋白核小球藻。[结论]根据蛋白核小球藻和冠盘藻在不同季节及不同营养盐浓度下的生长能力可以预测三峡水库发生水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建立蛋白核小球藻无菌培养体系。[方法]选取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潮霉素和头孢霉素6种常用抗生素,比较蛋白核小球藻的除菌和纯化效果。同时,对比蛋白核小球藻对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和潮霉素的耐受性以及单独使用卡那霉素和潮霉素的多次除菌效果。[结果]卡那霉素和潮霉素对涂布带菌藻液的抑菌和除菌效果明显,其他4种抗生素的抑菌效果较差;小球藻对不同抗生素的耐受性不同,蛋白核小球藻对潮霉素敏感,50 mg/L就可以明显抑制其的生长,而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要低得多,在200 mg/L时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结论]考虑到高浓度卡那霉素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最终确定用50 mg/L卡那霉素连续3次除菌处理的方式建立蛋白核小球藻的无菌培养体系;同时,测得纯化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藻液在685 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在此波长下小球藻的细胞浓度与吸光值呈线性相关,可用A685来估测蛋白核小球藻浓度。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楸树无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以周楸带叶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楸树离体叶片在3 000、5 000 lx 2种不同光照度,1/2、1/4Hogland 2个不同浓度的基本培养液和萘乙酸(NAA,0、0.1、0.2、0.4 mg/L),细胞分裂素(6-BA,0、0.2、0.4、0.8 mg/L)16组不同组合的外源激素条件下,诱导生根和发芽的最适培养条件,以期为生产中楸树优质苗木繁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光照度3 000 lx、1/4Hogland培养液、NAA 0.1 mg/L+6-BA 0.2 mg/L条件下,生根率为90%,腋芽平均高度3.36 cm,愈伤组织在5 d时出现,14 d时生根,培养30 d时根系发育良好,具备移栽条件;光照度在3 000 lx、1/4Hogland培养液、NAA 0.2 mg/L+6-BA 0 mg/L条件下,生根率为90%,腋芽平均高度3.58 cm,愈伤组织在10 d时出现,12 d时生根,培养30 d时根系发育良好,具备移栽条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对根系和腋芽的分化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生长素浓度较低时有利于腋芽分化,...  相似文献   

10.
以液态发酵的方式,接种酵母菌于豆粕中,在不同温度下振荡发酵,经不同发酵时间后,将发酵液直接和煮沸除菌后用于小球藻培养,以BG11培养液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培养物的A680来确定小球藻的生长趋势,同时测定了培养液中部分影响水质的参数。结果表明,29℃发酵产物配合BG11培养液最能有效促进小球藻生长,其次是28℃的发酵产物,培养9 d后的A680分别是1.532和1.463,培养效果最差的是单独使用BG11培养液(P0.01);采用除菌的发酵液培养小球藻比未除菌的发酵液效果好(P0.01);豆粕在28℃液态发酵的最佳发酵时间是7 d;培养小球藻后,豆粕发酵液中的氨氮、总氮和亚硝酸盐基本消除,但BG11培养液中的总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豆粕发酵后其消耗量与小球藻的产出相符;小球藻培养7 d后,其中与水质污染相关因素的参数均达到II类水平。酵母发酵豆粕的产物适合快速培育饲料级或食品级的小球藻,不经任何处理可直接用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