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相继在海南建立了永久性的农作物育种和繁殖基地,开展"南繁"工作。南繁是利用海南特殊的气候条件、在冬季进行育种、繁殖、制种、加代等工作,为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对玉米南繁制种技术中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每年冬季都有很多内陆地区的育种单位和个人利用海南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玉米种子科研、生产,不仅使新品种、新组合的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而且促进了我国玉米推广品种的更新和换代。玉米冬季在海南加代和繁殖是玉米工作者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它加快了育种进度,缩短了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3.
安徽玉米冬季海南繁育常出现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安徽玉米冬季海南繁育中的实践经验和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玉米冬季海南育种加代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进入冬季,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77岁的郑天存研究员如"候鸟"一样迁徙到海南的育种基地进行小麦繁育.每年,从全国各地到海南育种的科研人员不计其数,南繁育种基地也就成了育种人心中的硅谷.有7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与高等院校活跃在南繁基地,近70%的农作物新品种都经过南繁.南繁这个天然的温室,为育种缩短了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5.
海南棉花南繁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前期准备、杂交、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海南棉花南繁杂交制种技术,以期为加速棉花在海南的育种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这次在海南省三亚市"福建驻海南农作物繁育基地"召开了我省"九五"水稻育种攻关总结会.通过考察在海南基地我省水稻育种的情况,深有感触.我省广大水稻育种攻关人员,为攻克杂交水稻育种难关,艰难跋涉,勇攀科学高峰,为我省水稻育种上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有目共睹.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清水稻育种攻关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的任务,要通过水稻育种攻关人员的努力,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厚皮甜瓜南繁加代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而成为我国育种工作者理想的加代繁育基地,每年有多家育种单位的近5000人到海南进行育种工作。厚皮甜瓜是喜温、喜光性较强的作物,南繁育种风险大,如遇连续阴雨、空气潮湿等不利因素,病虫害发生严重,容易烂果,严重者可造成绝收,给南繁育种造成损失。近几年有些育种者采用钢架棚、防虫网、防雨等保护措施进行设施或有机质栽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超优24"由湖北省武穴市农作物良种研究所采用多亲本复合杂交和异地(海南)穿梭育种技术相结合,并综合数十个优良的亲本育种材料,于2003年春在该所海南育种基地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9.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种子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保护育种者权益和促进育种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以来,海南品种权申请量为632件,其中大田作物占比83%,申请人以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通过总结海南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和特点,发现不足并提出发展建议,为今后海南自贸港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冬季在海南对棉花杂合体进行南繁加代是推进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期,提高作物适应性的有效途径。据统计,我国已经审定的棉花品种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在海南南繁加代育成的,仅新疆通过南繁加代审定的品种就多达100多个。然而,海南冬季气候条件与内地各植棉区相比有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气温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呈马鞍形.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南岛的特殊气候特点,简要阐述了南繁育种玉米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南繁育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薛永国  魏崃  唐晓飞  刘丽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13-6614,6617
大豆南繁作为大豆育种的组成部分,其能够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从大豆南繁育种实际出发,结合南繁流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多种高效而低成本的方法和对策,同时提出了相对合理高效的大豆南繁育种田间管理技术方法,可为今后开展大豆南繁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海南三亚玉米南繁基地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的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菌株的致病性差异,以及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海南三亚南繁基地育种过程中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对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对采集自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小斑病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共获得61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法对61株小斑病菌菌株的致病力进行鉴定;并选取16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进行ISSR-PCR扩增,利用Popgen32生物软件计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并利用NTsys2.10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海南三亚与黄淮海地区小斑病菌的聚类图。【结果】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海南三亚地区未分离到弱致病力菌株,强致病力菌株个数占三亚地区总菌株的57.1%;黄淮海地区分离到的弱致病力菌株占黄淮海地区总菌株的47.5%,强致病力菌株占黄淮海地区总菌株的17.5%。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群体平均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20,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197,表明玉米小斑病菌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028—0.9618,遗传距离为0.0390—0.1023,表明整体遗传相似系数较高,遗传距离较近;但不同地理种群间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其中,河南与河北的菌株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高(GS=0.9618),亲缘关系最近;河南和三亚地区的菌株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低(GS=0.9028),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亚地区菌株和黄淮海地区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722时,明显被分为两大类群。【结论】黄淮海玉米主产区与海南三亚玉米南繁基地的玉米小斑病菌在致病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三亚地区强致病力菌株的分离频率高于黄淮海地区。黄淮海地区与三亚地区的菌株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地域相邻的菌株遗传关系较近;但三亚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的菌株遗传相似系数相对较高,亲缘关系较近,且两种群间存在一定基因交流。因此,三亚地区作为玉米的南繁基地,其自然发病条件下筛选出对小斑病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或抗性亲本材料,对黄淮海地区小斑病抗性的逐年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利于减轻黄淮海地区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玉米单倍体诱导与加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孤生殖诱导系TY1和5个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探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单倍体的诱导率和加倍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杂交种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显著的差异,郑单958和浚单18的单倍体诱导率较高,在海南的单倍体诱导率要明显高于甘肃点和郑州点.不同试剂和质量浓度的加倍结果表明,利用0.6 g.L-1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的单倍体种子具有较好的加倍效果,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单倍体加倍率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甘肃具有较高的加倍率.在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应当利用中国良好的生态资源,在海南和甘肃分别建立单倍体诱导和加倍基地,以提高玉米单倍体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单倍体加倍率低成为玉米单倍体育种的限制性因素。为了提高玉米单倍体的加倍率,研究两种生态条件下单倍体的自然加倍率,比较甲基胺草磷(APM)和氟乐灵两种除草剂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方法下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海南试验点的单倍体自然加倍率要高于贵州贵阳试点。应用除草剂可以明显提高雅玉889和京糯208单倍体的加倍率,基础材料基因型对自然加倍率和除草剂加倍率都具有显著影响。APM和氟乐灵均是在浓度为80μmol·L~(-1)处理单倍体加倍率最高,APM处理的单倍体加倍率要高于氟乐灵,采用滴心法和浸种法处理的单倍体加倍率无明显差异。综上,如采用自然加倍,应在海南试验点种植单倍体;如采用除草剂加倍,应使用浓度为80μmol·L~(-1)的APM,采用滴心法或浸种法对雅玉889和京糯208单倍体加倍。  相似文献   

16.
宁夏农垦特色林果公司与海南正业公司合作选育的玉米雄不育杂交种“正业8号”,区域试验平均单产较DK656增产11.45%,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4340.0kg/hm^2,较DK656增产9.43%。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玉米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玉米商业化育种的思路,基于二群论、杂交种产量增益与自交系改良同步、高密度抗逆育种等育种技术原理,构建了玉米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分析了技术体系的组成:群内杂交构建选系群体,群间杂交配制优势组合,人为创造高密度等逆境选系,以及多点测试等。对育种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株型、叶片、早熟、抗倒、籽粒脱水、抗病、选系群体的大小和测配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并对RFLP,RAPD,SSR,AFLP等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先玉335成功应用得到的育种启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先玉335在短短几年内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我国种植的第2大玉米品种,引起了国内广大玉米育种工作者的关注。总结分析了先玉335广泛应用的原因和具有的显著特点,针对传统育种理念和借鉴先玉335的育种新模式,指出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耐密植、生育期、综合抗性和适合机械作业等性状的选育,以期提高我们的育种技术水平,育成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泛和全程可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快高产稳产广适性玉米杂交种的筛选鉴定。【方法】在河南郑州-海南三亚设置6种鉴定试验环境,于2011—2012 年对11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3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研究,通过与2011年河南9个试验点鉴定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两地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两地三季玉米主要性状的生态稳定性和相关性。【结果】河南-海南两地生态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与河南相比,玉米生长期间海南一期和海南二期光照时数较河南分别增加2.69%和11.17%,平均温度分别增加-0.39%和11.02%,降雨量分别减少15.49%和8.15%。两地的能量来源河南以短波辐射为主,海南一期、海南二期以长波辐射为主。11个品种(组合)生育期海南一期、海南二期平均分别较河南延长5.7 d和缩短7.02 d。玉米主要性状在两地的表现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利用海南的自然条件可对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粗、秃尖长、穗行数、雄穗分枝、穗位叶长和基部第三茎节长进行有效鉴定,且除出籽率之外,在海南二期选择更有效。对穗位高、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茎节数、穗位叶宽、基部第三节茎粗等的选择标准应适当放宽,选择应以河南为主。青枯病、锈病适合在海南鉴定,叶斑病、粗缩病适合在河南鉴定。鉴定结果河南-海南两地表现一致。6种鉴定试验环境中,河南适宜密度、海南二期旱瘠处理鉴定效果最好,兼具较强的鉴别力和较好的代表性,海南二期正常管理和海南一期正常管理次之,河南高密度和海南一期旱瘠处理适合淘汰稳定性差的品种。不同品种产量在各鉴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差异较大。仅仅利用一种生态环境或者任意一种鉴定环境都不能对品种的综合性能进行很好地评价。【结论】在海南对玉米新品种(组合)部分性状的选择是有效的,利用河南-海南一年两地三季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对玉米新品种(组合)的丰产稳产性进行更有效地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