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怀  卢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09-6710,6713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环评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书面征求意见、公示和听证会等。通过对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存在重视程度较弱、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和有效性缺乏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环评的作用,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提出了可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全民对公众参与的重视力度,积极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中公众的有效参与,介绍了信息公开、参与各类会议、参与项目实施过程、参与监测评估调查、信访及申诉等实现其公众参与的形式;从公众参与实际操作难,参与层次浅,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参与效果不理想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参与制度保障,增强主体参与意识并理性参与,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等方面提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阶段良性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关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进行理论探讨,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形式、过程、职责权益、法律保障、组织形式和转变高校角色等6个方面,就如何完善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用地扩张程度的加剧,如何充分挖潜和提升旧城潜力和特色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基于"拼贴城市"理论背景和框架,结合中国旧城更新现状和问题初步提出旧城更新的"拼贴"原则。以涡阳为实证,在旧城更新的区域衔接与协调、要素更新模式、更新内容与时序、公众参与机制等层面,系统地提出了旧城更新的策略重点。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是城市绿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保障城市绿化建设质量与效益的有益补充.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公众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方式和成效,借鉴与引用国内外公众参与城市绿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昆明城市自身情况提出几种公众参与城市园林建设的可能形式,以促进昆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的实现并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任亚蒙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217-11219,11222
以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的,通过对海洋渔业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问题的实地走访,从法律、主体、过程、信息等因素分析海洋渔业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主体代表性不强、海洋意识薄弱、参与度不高;参与侧重末端参与、参与途径不健全、意见处理效力不高;信息公开力度不大,信息真实性有待核实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1)完善现存的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公众享有的环境知情权与参与权,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机制、司法保障机制和公民诉讼制度;(2)在参与主体的选择上,应以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为主;(3)建议多种途径相融合,并且将公众参与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增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性与可接受性,而且在环保管理与监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公众参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信息缺失,公众参与难以展开;双方互动交流途径不足;公众专业水平有限,参与难以充分;参与形式有限;公众参与意识不强;经费缺少支持;公众参与易流于形式;调查设计不够周密合理;公众参与中存在的某些困难,如语言障碍,组织松散,时间短促:实践工作中可能存在其它不规范的行为等等。深入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有利于解决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有益于公众利益的维护.更有助于完善公众参与的环境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开展,对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开展过程中公众参与能有效地提高村民对项目认知度和参与度,这已成为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目前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针对公众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存在公众参与意识薄弱、知晓度低、公众参与反馈渠道不畅、意见被忽视、公众参与方式单一、内容呆板、公众参与组织发展滞后、影响有限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培养公众参与意识、拓宽沟通渠道、引入社会工作组织等对策促进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城建规划和管理是城市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顺应城市发展需要而不断进行变革,立足于构建多元化的城建管理体系,而有力保障公众对于城建事务的表达权和参与监督权利成为有效途径。针对城建管理实践中对于公众表达权法律体系保障不完善、有效性不高、司法救济制度缺乏等突出问题,要大力完善保障公众表达权的法律制度体系,畅通公众表达渠道,营造积极健康的公共精神氛围,努力培养公民意识,最终建立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多元化主体互动、共享、共建的高效城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修复体系,公众参与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愈发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还存在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公众参与的责任意识和深度不够、公众参与的组织与平台缺乏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公众参与发挥有效作用。基于此,提出健全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健全公众参与的组织与平台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安徽省443个调研数据对村民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认知和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意愿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和质量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卫生保障条件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相对偏低,互联网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开始显现。大部分村民愿意以出资方式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提升行动,村民对村庄环境提升作用认识、对村干部信任程度对他们的出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关注乡村人居环境内涵建设,多措并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分配不全面、安置方式不妥善等问题。研究采取网上问卷形式,调查公众对于土地征收制度的认知程度及对于征地范围和收益补偿的意见,运用SPSS软件总结公众及部分土地相关专业者的意见。结果表明,公众对土地相关政策措施普遍不熟悉;相对于现金补偿,公众普遍更重视后续安置及生活保障;对于公益性用地界定公众具有一致性,更偏向于给予民众社会福利的一类用地等。研究的开展将为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结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特点,分析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夯实基础研究、更新规划理念、明确分区内涵、重视公众参与、落实保障措施等改进思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不断创新思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德国和芬兰4个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发现这些国家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生态研发技术为支撑、以公众参与为导向、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揽等共同特征;同时,这些国家主要通过完善生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政策法规、强化与周边城镇的协同建设、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障市民的广泛参与等措施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经验对加快中国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是最能体现城市绿地各项功能的绿地类型,其数量、面积、空间布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发展。本文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从政府、地段、人口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公园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园更新、兼顾公平性、效益性、可达性和发展附属绿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是一种重要的决策机制。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中"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体现。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建立公众参与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提高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直接收益者和重要的参与主体,农民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维护自身权益以及创新项目管理模式,但由于农民参与的主体地位缺少法律保障、参与的组织或平台欠缺、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调动不充分、参与的深度及广度不足等问题,公众参与效能未能发挥出来。针对农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加强宣传培训、拓宽参与的途径和搭建参与的平台及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农民能够真正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公众对城市森林的认知与态度,籍此探讨政府推行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计划是否为公众所接受,该研究以保定市民问卷调查为例,合理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城市森林的认知程度、现状满意度、需求及参与意识等各项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保定市城市森林现状不太满意,但对于城市森林建设的态度与参与意识较为积极。通过对662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初步认识了公众对城市森林建设的各方面态度,为城市森林建设的相关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是民主立法的要求,是宪法法律赋予公众的重要权利.公众参与立法能提升法律对社会实际的适应度,保证法律反映客观事实,提高立法质量并有利于法律实施.《森林法》的修订涉及山林权属中国家、集体、个人间的关系,发展林业需要调动全国社会大众的积极性,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公众参与其间.分析《森林法》的修订实践发现,公众参与修订的渠道狭窄,参与的机制规范性不足,修订结果中鲜有对公众参与意见的反馈.《森林法》的修订尚未完成,未来需要拓展公众参与的渠道,完善公众的参与机制平台,落实对公众意见的反馈.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度,在明确公众参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论方法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实体系统、制度系统和意识系统,并探讨了三个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而基于上述三个子系统对如何完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系统、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中国已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试点的地区,实体系统日臻完善,只有实现制度系统和意识系统的进步,才能促使公众参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向更高层次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