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剂量处理下,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对小麦的生长、蚜虫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8个不同处理的药剂组合,以吡虫啉与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安全可靠、效果明显为判断标准,找出最佳播种方案。结果表明: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混合后对麦种包衣是安全的,对蚜虫防治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吡虫啉与戊唑醇混合包衣后,可适当降低播种量,由25 kg/亩降低为17.50 kg/亩。600 g/L吡虫啉与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制剂用量为(200+50)mL/100kg条件下,处理区小麦产量可达421.78 kg/亩,高于其他处理及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2种新烟碱类药剂在播种期施药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在油菜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增产效果,采用播种沟撒施和播种后覆土然后撒施于土表2种施药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60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危害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对油菜苗期蚜虫始盛期至减退期的防治效果达98.98%~100.00%,对油菜返青至花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61%~98.51%,最终使油菜产量增加17.47%~27.19%,且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处理油菜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美国规定的吡虫啉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综合分析,播种期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不仅对油菜安全,可高效防控油菜蚜虫危害,增产效果显著,而且产品中农药残留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方法]2016—2017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不同处理拌种对小麦出苗率、生长情况(株高和鲜重等)、小麦纹枯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拌种处理对小麦安全,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较小,药剂处理小麦种子的平均出苗率为76.38%~78.87%,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能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蚜虫为害(可能与蚜虫发生轻有关),对小麦苗蚜和穗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3.72%~89.92%和74.63%~76.12%;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拔节期和枯白穗显症期的防效分别为42.11%和50.82%,白穗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结论]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小麦纹枯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杀虫剂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控制蚜虫和人工接种蚜虫的方法,研究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乐果4种杀虫剂推荐剂量及3倍、6倍推荐剂量对弱筋小麦扬麦1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寻施用杀虫剂对小麦的毒害效应、减轻虫害的正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无虫处理中,喷施杀虫剂后扬麦13的产量和品质较对照有下降趋势,施药表现出一定毒害作用,尤其在过量(6倍推荐剂量)施药情况下,影响最为显著;在有虫处理中,喷施杀虫剂减轻害虫的为害,使扬麦13的产量和品质指标有显著的提高;②4种供试杀虫剂中,阿维菌素、毒死蜱较吡虫啉、乐果对扬麦13的毒害效应小,增产作用大;③杀虫剂使用减轻虫害的正效应均明显大于其毒害效应,在推荐施用剂量下,后者可忽略不计,但在超剂量用药时毒害效应则显著增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不同营养土栽培对番茄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园土为对照,研究处理A(园土:玉米芯=1:2)、处理B(园土:玉米秸=1:2)和处理C(园土:稻草1:2)不同营养土栽培对番茄生长特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番茄营养生长势弱,品质较差,不适合番茄栽培.处理B叶片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19739kg·hm-2).处理C品质最优,其果实可溶性同形物含量为4.8%,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72.81μg·g-1,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从番茄产量和品质角度考虑,处理B和处理C较适合番茄栽培.  相似文献   

6.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麦蚜整个发生期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小麦苗期和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出苗、分蘖、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1.4~2.0g/kg拌种、噻虫嗪1.0~4.0g/kg拌种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出穗前、扬花期和灌浆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02%~100%、93.12%~100%和84.19%~98.31%;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1.0~2.0g/kg拌种对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噻虫嗪4.0g/kg拌种小麦出苗时间推迟0.5~1d,对出苗率无影响;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2.0g/kg拌种,小麦有效分蘖增加最多,分别为55.38%和34.58%;小麦千粒重增加以吡虫啉1.4g/kg拌种最高,显著高于噻虫嗪1.0~4.0g/kg拌种,且吡虫啉1.4g/kg拌种小麦产量增加显著高于噻虫嗪4.0g/kg拌种,稍高于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见,在小麦播种时,用吡虫啉1.4~2.0g/kg、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危害,且对小麦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元素混合喷施对甜荞生理指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甜1号甜荞为材料,叶片喷施不同组合(大量元素(A)+微量元素(B)+植物生长调节剂(C))的营养元素,研究其对荞麦叶片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喷施后的35 d,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A3B1C3处理,第1次喷施后7 d、35 d的叶绿素含量相差最大的是A1B3C3处理,35 d较7 d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高6.46;不同大量元素组合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A3A2A1,SOD、POD、CAT活性最大的均是A3组合;不同微量元素处理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B1B3B2,SOD、POD、CAT活性最大的均是B2组合;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C1C3C2,SOD、POD活性最大的分别是C2、C3组合,CAT活性差异不明显。对甜荞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微量元素,其次是大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最小。处理6(A3B2C1)的淀粉含量最高,处理7(A1B3C3)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最高。综合产量和品质的测定结果认为,处理7(A1B3C3):3.003 g/L Ca SO4+4.004 g/L Mg SO4+5.005 g/L KH2PO4+3.003 g/L Na2B4O7·10H2O+1.001 g/L Mn Cl2+2.002 g/L(NH4)2Mo O4+6 g/L ABA+15 g/L GA3+15 g/L 2,4-D在9个处理中最优。  相似文献   

8.
从防治蚜虫效果、小麦产量效应及对品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吡虫啉拌种应用于麦田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拌种的方法,开展了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对蚜虫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处理区小麦的出苗率、长势、分蘖数等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区,且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可明显减轻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吡虫啉不同配比和不同剂量对大小粒径绿豆种子进行拌种处理的安全性,通过室内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粒径‘白绿11号’和‘科绿1号’绿豆种子发芽率,比较不同温度下二者胚芽和胚根长度,且结合田间播种试验,得出结果:20℃以上(包含20℃)两个品种发芽率无明显差异,但吡虫啉剂量大的处理的胚芽和胚根长度都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20℃以下各品种吡虫啉剂量小的处理的发芽率较对照无差异,剂量大的处理均明显低于对照,胚芽和胚根长度都与对照差异显著;田间播种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试验结果,更明确吡虫啉不同配比大田拌种的安全性。试验表明按药种比1:100拌种,吡虫啉配比≤40%,播种土壤含水量≥20%时,对大粒径绿豆安全性较高,为种子拌种防治绿豆蚜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文阳  时侠清  徐建军  张涛  冯百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488-1488,1549
[目的]探明种子催芽处理对晚播小麦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晚播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途径。[方法]选用安农0305,设置2个晚播时期,并设浸种催芽播种处理与干籽播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小麦苗期特性、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催芽处理小麦单株叶片数、叶片干重、根数和根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2个播期处理趋势一致。在小麦籽粒不同灌浆阶段,种子催芽处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种子催芽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S1(播期为11月27日)处理较对照增产34.9%,S2(播期为12月11日)处理较对照增产32%。[结论]种子催芽处理有利于促进小麦苗期叶片、根系生长,提高旗叶光合生产能力和延长旗叶功能期,进而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近年来逐年加重,为验证不同小麦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和剂量,文章中调查比较了八种不同种类的种衣剂,对小麦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观察分析八种小麦种衣剂对小麦出苗率、安全性、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戊唑5g+60%吡虫啉30g处理10kg种子和79%噻虫嗪·噻呋酰胺35g处理10kg种子,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可以在生产上选择以上2种药剂处理种子,达到防病和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新型腐植酸型叶面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并研究其结合杀菌剂应用于防病虫害、干热风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及其机制,为该肥料在小麦生产上推广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扬麦16号’为材料,设置低剂量叶面肥(LF)处理(1 500 g·hm-2)、高剂量叶面肥(HF)处理(3 000 g·hm-2)、LF+多菌灵(LFC)处理和HF+多菌灵(HFC)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小麦穗期喷施含腐植酸液体叶面肥2次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并检测不同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喷施1 500和3 000 g·hm-2叶面肥后7和14 d,小麦旗叶的Chl、SS和SP含量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高浓度叶面肥处理的效应比低浓度处理的更为明显,结合多菌灵喷施的效应也更为明显。施肥处理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千粒质量和产量,结合多菌灵的施肥处理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低浓度和高浓度叶面肥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7%和8.3%,结合多菌灵施用后,分别增产8.4%和10.6%。施肥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结合多菌灵的施肥处理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在小麦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含腐植酸叶面肥,能够明显提高叶片的抗氧化及籽粒灌浆和输送养分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贺国强  王磊  邓志平  李华敏  高淼  陈三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75-3876,3888
[目的]为小麦田间施用微生物菌剂提供参考。[方法]在小麦菌剂浸种萌发试验中,分别以清水、菌剂W6、菌剂C4、菌剂S20、菌剂Yu62、复合菌剂A液(W6、Yu62、S20等比例复配)、复合菌剂B液(C4、Yu62、S20等比例复配)、复合菌剂C液(W6、C4、Yu62、S20等比例复配)对小麦种子浸种后,测定种子芽、根的长度、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种子发芽指数、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活力指数。在小麦田间试验中,分别将菌剂W6、菌剂C4、菌剂S20、菌剂Yu62、复合菌剂A液、复合菌剂B液、复合菌剂C液于小麦苗期、分蘖期根部浇施接种于小麦,并以清水作为对照,统计小麦株高、籽粒千粒重及产量。[结果]小麦菌剂浸种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除菌剂C4处理外,单菌W6、S20、Yu62处理及复合菌剂处理A、B、C均在小麦种子发芽率、芽长、根长、单株生物量干重、单株生物量鲜重、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方面较对照有所提高,且以复合菌剂C处理效果最好。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均可以促进小麦生长,使小麦增产,其中复合菌剂A、B、C处理产量分别增加8.39%、8.06%、14.49%。复合菌剂A、B处理千粒重及株高均高于对照,千粒重分别增加5.6%、0.8%,株高分别增加2.93%、1.51%。[结论]复合菌剂C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增产达14.49%,有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5.
调查微生物菌剂不同浓度对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200倍液处理草莓叶绿素含量和百叶重比对照分别增加8.6%和9.4%,草莓平均单株产量为244.20 g,比对照增产13.33%;微生物菌剂300倍液处理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2.22μmol·m-2·s-1,较对照提高14.7%;400倍液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8.9%、13.3%,微生物菌剂可明显改善草莓果实品质,在设施草莓生产中,喷施微生物菌剂200倍液或300倍液可有效促进草莓生长,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不同浓度苦豆子种子水提物浸种处理小麦种子,研究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α-淀粉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苦豆子种子水提物浸种后,小麦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的根长、株高和干重在浓度为0.05g/mL~0.10g/mL之间明显高于对照,而在浓度为0.20g/mL~0.50g/mL之间时低于对照;幼苗根冠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α-淀粉酶活性总体增强,根系活力总体减弱,但在较低浓度条件下对根系活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纸床和土床2种方法,研究吡虫啉不同剂型、不同用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及麦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纸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0.5~1.5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0.5~1.5g拌种,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无明显影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2.0g、高巧60%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0g拌种,发芽势、发芽率显著低于不拌种处理;采用土床法,每千克麦种用吡虫啉70%湿拌剂有效成分1.0~4.0g、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2.0g拌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显著差异,苗高显著高于不拌种处理。试验还发现,吡虫啉、高巧拌种用量不超过2.0g,播种后前4d对小麦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数和苗高均低于不拌种处理,4d后,拌种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与不拌种处理无差异,且拌种处理的小麦苗高而壮,叶宽而深绿,根系发达,显著优于不拌种处理,其后随着用药量的倍增种子的发芽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7):874-876
为了解决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为害,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20%毒死蜱对小麦拌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更突出,持效期更长,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不同浓度苦豆子种子水提物浸种处理小麦种子,研究其对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α-淀粉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苦豆子种子水提物浸种后,小麦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的根长、株高和干重在浓度为0.05g/mL~0.10g/mL之间明显高于对照,而在浓度为0.20g/mL~0.50g/mL之间时低于对照;幼苗根冠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α-淀粉酶活性总体增强,根系活力总体减弱,但在较低浓度条件下对根系活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小麦播种前使用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试验设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1.2、2.4和3.6 g/kg计3个处理,以不拌种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优拌悬浮种衣剂不同用量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拌悬浮种衣剂拌种会推迟小麦的出苗时间,但对小麦出苗率、单株分蘖数、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对不同时期麦蚜的防治效果均90%,产量较CK增加16.65%~24.76%。从用药成本以及种衣剂不同用量对蚜虫控制效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综合考虑,认为小麦拌种的种衣剂有效成分适宜用量为2.4 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