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主伐对森林景观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不同尺度分析了采伐对森林景观的影响。通过对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总体景观比例随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景观内各组份水平分布的隔离度等比较表明,采伐后自然重建的景观与原生景观无显著差异,森林景观对采伐干扰具有渐进稳定性。各景观单元均属聚集性分布。景观内部结构的多样性、均匀度有一定提高,景观优势度有所降低。采伐使景观单元破碎化,出现重组现象。采伐引发的景观单元转移概率因类型不同而异;松栎混交林景观单元在其生态区位内稳定性强,对采伐有负反馈效应;华山松为优势的景观单元采伐后明显扩大,以铁杉为主的景观单元也有类似情况;弱度干扰的红桦、云、冷杉景观单元结构稳定并有所扩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群落特征,为喀斯特山地草地植被恢复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中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和优势度最高,但其重要值和优势度随样点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下降趋势;优势种数目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增加趋势。[结论]海拔是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毛虫灾害与森林景观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寻找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的方法,在对湖南省长沙县松林生态系统的林分结构和马尾松毛虫灾害发生程度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10个景观结构指标,分析了马尾松毛虫灾害与森林景观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马尾松毛虫灾害发生程度与森林景观结构关系密切,常灾区的松林斑块个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斑块指数、景观相对优势度指数都最大,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最小,而无灾区的各景观结构指数刚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4.
张文  张建利  莫本田  王普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66-17969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群落特征,为喀斯特山地草地植被恢复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中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和优势度最高,但其重要值和优势度随样点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下降趋势;优势种数目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增加趋势。[结论]海拔是影响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美景度评价是园林景观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提升园林景观生态美的规划建设与认知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阐述了景观美景度以及美景度评价法,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景观的美景度评价法的研究发展状况以及景观美景度评价的方法理论,类比了各种景观评价法的应用优势与限制因素,并对将来景观的美景度评价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生境景观连接度是反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功能维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图论理论的景观连接度方法可将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扩散距离与行为反应纳入土地整理效应分析之中。本文基于景观连接度理论方法,以竹镇镇重点土地整理项目区双龙村为研究区,利用GIS平台和Conefor 26软件,选择反映不同物种空间扩散能力的9个景观距离阈值,探讨了土地整理项目区整理前后不同景观阈值下连接度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整理前后各生境斑块对景观连接度的重要程度,识别重要斑块变化规模与空间范围,从功能角度评价整理后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综合连接度指数(IIC)和概率连接度指数(PC)值分别比整理前平均降低了4558%,3903%,说明土地整理对当地景观连接度造成了不利影响;巨型斑块对生境斑块景观连通性的贡献大且稳定,且随着距离阈值的增大,许多小型斑块、中型斑块对维持景观连接度的贡献作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计算分析了闻喜县13个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和分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乡镇耕地利用的景观结构受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乡镇,其人口较多,耕地斑块数较多、景观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大;各个乡镇耕地斑块的分维数受地理位置的直接影响,分维数指标呈现以南同蒲铁路为轴线,两边距离轴线越远分维数越低,越靠近轴线分维数越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级间失稳率、群落高度级分享度和Whittaker指数分析戴云山黄山松群落高度级结构随海拔梯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随高度级增加,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均呈下降趋势。沿海拔梯度上升,黄山松群落整体失稳率大致呈上升趋势,且均为正值。黄山松种群的Ⅰ~Ⅱ、Ⅱ~Ⅲ级间失稳率多为负值,而Ⅲ~Ⅳ、Ⅳ~Ⅴ和Ⅴ~Ⅵ为正值,种群优势地位明显。总体上,优势种对第Ⅰ高度级分享度最大,随高度级增加,种对高度级的分享度不断降低。黄山松群落高度级随海拔梯度变化其物种替代速率存在差异,Whittaker指数(β_w)大多分布在0.4左右,高度级间物种变化幅度相对平稳。戴云山黄山松群落在垂直空间上物种分布连续性良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更新能力强。目前黄山松种群优势地位显著,高海拔区域优势地位更明显。黄山松在混交群落竞争中偏向K对策,以较多的成年大树来增强其在群落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管涔山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以管涔山3 个不同海拔垂直梯度为研究样地,研究了不同海拔梯 度上昆虫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海拔生境样地下的昆虫物种数最为丰富,有昆虫10 目22 科,优势种为膜翅 目、半翅目和鳞翅目,优势度指数约为0.38,相对多度分别为19.03、18.88 和17.74;该海拔下昆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 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也均最高,分别为2.92、3.07、0.99、5.42;而低海拔生境表现出最高的优势度指数 (0.33)。综上所述,管涔山海拔高度差异是影响昆虫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以洋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和arcview3.3以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支持下,选取斑块类型面积、分形维数、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蔓延度、散布与并列等指标,对洋河小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垂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洋河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各种土地类型的绝对数量在区域的低海拔段占绝对优势,随着海拔的升高,耕地、水域所占本高程带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则呈相反趋势.园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建设用地基本维持不变.土地利用影响景观格局的变化,景观格局同样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林地、未利用地和园地的分形维数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而建设用地呈现相反趋势.由于人类干扰程度的不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先升后降,优势度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这与蔓延度指数与散布和并列指数所体现的景观类型的团聚程度和混杂情况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极点排序技术,对火地塘林区主要乔木种群及森林群落进行了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本林区乔木种群及群落分布格局的两个显著的主导的生态梯度是海拔高度和坡度梯度。以乔木树种构成及其相对优势度作为分类依据,将火地塘林区原生森林植被划分为2个森林类群;5个类型组;10个类型。  相似文献   

12.
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龙山蔡家川林场1997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1∶10000林相图和1969年1∶50000的地形图为基础,利用GIS软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辅助Fragstats3.0景观软件,对林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蔡家川林场的景观基质,森林景观以阔叶林为主,以其很强的萌蘖能力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蔡家川林场森林景观异质性高,森林类型丰富多样。油松林和杨树林受人为干扰较大,形状简单。  相似文献   

13.
以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选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和分维度等指数,对吴起县森林资源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他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和宜林地是全县森林资源景观的主导类型;当地造林力度大;林业发展空间广阔;景观生态系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婺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与景观美学质量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江西婺源县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材料为主要信息源,以Maplnfo6.5作为空间处理工具,对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与美学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优势景观为阔叶林景观,又有多种景观类型分散在其内,构成分散的斑块景观结构类型;其基本构型以较大斑块为主,景观丰富度、多样性、林龄均匀度较高.破碎度、优势度较低,景观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组合及景观形状的适量有序化而不太规整。这些结构特征不仅对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也为该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学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上游融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融江流域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字化成果,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通过ArcGIS9.3和Fragstats3.3软件分析了融江流域的I级和II级景观格局特征。选取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总面积(TA)、斑块个数(NP)、类型面积(CA)、平均大小(MPS)、香农多样性(SHDI)、优势度(LDI)、香农均匀度(SHEI)等。研究结果表明,融江流域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组成的森林景观面积比达到74%,保障了流域景观的生态功能;在森林景观中杉木面积比约为49%,同时斑块密度和斑块边缘密度也较大,对景观类型的发育和保持结构功能的稳定都不利。建议将过于单一的杉木纯林向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古田翠屏湖森林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福建省古田水库国有防护林场1996年二类资源调查资料和2001年补充调查资料基础数据,结合1∶1万地形图、林业基本图和林相图,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古田翠屏湖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9种斑块类型的斑块体平均周长1168.9 m、平均面积5.09 hm2、平均斑块体形状指数1.528、平均景观破碎度0.207、平均斑块体的分维数1.052、景观多样性指数1.734 5、景观优势度1.4354、均匀度指数0.5472、人工干扰指数11.15、平均分离度0.6446。分析表明:古田翠屏湖森林景观类型破碎度较高,优势度较高,人工干扰指数很高,多样性指数较低。分析结果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古田翠屏湖森林景观组成结构的基本特征及景观空间格局,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浙江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森林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是认识森林景观结构、功能动态的重要途径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分维数、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及标准差、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 ,分析了安吉山区森林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从 1 985年至 1 999年显示森林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及标准差从 1 .487、 2 .373到 1 .70 0、 3.844,呈明显增大趋势 ;森林景观形状指数从 83.69到 91 .5 ,呈增大趋势 ;景观优势度从 0 .868到 0 .80 7,呈减弱趋势 ;森林景观破碎度从 9.1 5 %到 8.32 % ,呈降低趋势 .反映出由于生态公益林面积的逐年增加 ,林种结构比例的适度调整 ,林区生境趋向于多样化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宁市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ETM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信息源,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宁市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分维度表明水域和荒地在人类的改造过程中形状呈现规则化,公路景观的形状呈现复杂化,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干扰特征;香农多样性指数表明景观类型丰富,异质性高;均匀度指数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干旱区山区森林景观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分布特性,景观中特征的不同梯度分布,制约着景观的各种生态过程.将景观生态学方法引入到森林资源定量分析及科学评价,可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评价工具.[方法]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景观指数法,通过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天山北坡沙湾林场7种景观类型的格局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景观格局指标包括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周长、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聚集度、海拔、坡度、坡向等.[结果]沙湾林场景观类型丰富度较低,且各景观类型拥有的斑块数分布很不均匀.从面积来看,以未利用地面积最大,为林场森林景观的基质;针叶林景观、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景观是沙湾林场的主要森林景观类型,是沙湾林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面积分别占13.95;、8.71;;并且受地形因子影响,各类型景观分布很不均匀.[结论]景观生态学可以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为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供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给太行山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太行山前南峪旅游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结果显示:前南峪景观以水土保持林和板栗林为主,二者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2.24%,并且处在山坡的中坡和上坡位,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景观面积、周长、斑块数、景观多样性指数较其他景观类型大,破碎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较其他景观小,对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强。其他景观类型处在山坡中下坡位,均匀度大小相似,增强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目前前南峪的景观格局基本合理,利于前南峪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