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永平县宝台山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0~20、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丰富,并为中等变异,只有有效P为强变异;0~20、20~40 cm土层不同群落类型间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0~20、20~40cm土层差异均不显著;全P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质一致,0~20 cm土层有效P含量高于20~40 cm;全K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大,而土壤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变化方向相反;7个指标中只有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银川平原芦苇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含水量、pH、全盐含量、有机质含量、全N、有效N、全P、速效P等生源要素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0~50cm的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盐、有机质含量、土壤全N及碱解N含量变化规律比较相似,由表层到深层,整体表现为由高变低,在0~40cm表现为急剧下降,在40~50cm又有所升高,0~10cm土层含量高即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有效P与其他各项要素的相关关系均较差且不显著,有效P具有不同于其他要素的独特垂直分布规律;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与碱解N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说明之间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pH规律不明显且与其他所有生源要素(有效P除外)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pH较高的碱性土壤环境会抑制植物其他生源要素利用;有机质与全N、碱解N和全P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银川平原芦苇湿地土壤中有机质、N素、P素的主要来自于内源沉积物、枯落物及动植物残体降解释放而来,也表明了湿地具有强大的"源"与"汇"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带状改造对柏木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带宽改造带(10、15、20m与25m)和不同树种改造带对重庆云阳柏木林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柏木林相比,不同带宽改造带的土壤容重在2个土层内均有所降低,土壤孔隙度在0~20cm土层内有所增加,在20~40cm土层变化不一,有机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0~20cm层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20~40cm层土壤。各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的pH值普遍比柏木林有所降低;4种带宽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P含量整体降低,有效P含量增加,15m带宽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N、水解N含量降低,其他3种宽度改造带土壤全N、水解N含量整体增加,4种宽度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K速效K含量整体降低。刺桐、刺槐2树种改造带的0~20cm和20~40cm层土壤的孔隙度和pH值整体增加,容重整体减小,刺桐改造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明显提高,刺槐改造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却呈下降趋势,刺桐改造带0~20cm和20~40cm层土壤全K含量明显提高,2个土层的全N、有效P含量和20~40cm土层的全P含量有所提高,刺桐改造带2个土层的水解N、速效K含量明显降低,0~20cm土层的全P含量有所下降。刺槐改造带的土壤养分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柏木林人工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云南核桃和新疆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探索核桃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核桃林地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维西县核桃林为对象,采集核桃林地深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90个样点的土壤,测定pH、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等因子,运用Nemerow法和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因子变异系数在10.0%~133.3%,速效K属于强变异;pH总体均值为6.51,呈弱酸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pH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和碱解N总体均值分别为25.2 mg·kg-1和78.8 mg·kg-1,均分布在Ⅲ、Ⅳ级,有机质属中上水平,碱解N属中等水平,二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表聚现象和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下降的相似性;有效P总体均值为9.66 mg·kg-1,分布在Ⅲ、Ⅳ级,属中等水平;速效K总体均值为69.4 mg·kg-1,分布在Ⅳ、Ⅴ、Ⅵ级,属低水平。2)核桃林土壤的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 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各采样点和各土层之间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差异显著。3)Nemerow法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值为1.37,肥力指数最高1.54,最低1.12,属于中等水平,速效K是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地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的养分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品种S8和二倍体毛白杨品种S1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探讨3种种植密度A1(3m×4m)、A2(2m×4m)、A3(2m×5m)条件下林地土壤养分的年变化及不同土壤层次养分的消长变化情况.对2005-2006年不同种植密度下毛白杨林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N、碱解N、全P、速效P、全K、速效K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a后土壤pH值略有增加;A1种植密度下土壤全N、碱解N、速效P降低最多,A2密度下全K和速效K消耗最多,A3密度下土壤有机质及全P下降最多.在0<土壤深度(h)≤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N、全P消耗量最大;在40cm<h≤60cm土层中,土壤碱解N、全K、速效K消耗较多;土壤中速效P在20cm<h≤40cm土层消耗量最多.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枣麦间作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时空异质性,为系统内科学的肥料管理技术提供参考。基于枣麦间作生态系统(JIE)内部的异质性,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不同位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冬小麦生育进程呈递增趋势,水平分布上表现出距枣树越远其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越低,并且0~20cm土层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于20~40cm土层。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性。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随冬小麦生育进程基本呈下降趋势;水平分布上,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随距枣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在垂直分布则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速效N、P、K质量分数呈逐渐降低。因此,在枣麦间作生态系统中,应适当增加20~40cm土层和距树体150~200cm的氮肥、磷肥施用量,以缓和枣树和小麦养分竞争。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枣棉间作系统内肥料管理水平,在棉花不同物候期,测定系统内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棉花生育进程基本呈增加的趋势,且枣树西侧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于东侧,并且0相似文献   

8.
采用典型样地设置、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林龄天然胡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和土壤密度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总盐质量分数波动性较大,呈倒"W"型变化;土壤养分状况在近、成熟林阶段最佳;(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龄组土壤密度增加,总盐、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仅在幼龄林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近熟林则主要集中在0~10 cm和≥20~40 cm土壤层次;(3)0~40 cm土层,各龄组土壤理化性质总体上差异显著,60 cm以下土层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龄对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的影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土壤密度与土壤速效P和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P=0),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P=0.011)、土壤速效K(P=0.028)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9.
文昌市沙壤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文昌市沙壤区选取5种人工林,对其不同土壤层(0~20、20~40、40~60和60~100 cm)的pH、有机质、全N、全P、全K、NH_4~+-N、NO_3~--N、有效P和速效K等主要土壤养分组成因子进行分析,并评价和比较了5种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养分(NH_4~+-N、NO_3~--N、有效P、速效K)含量随土层深度由上往下呈明显减少趋势;各林分土壤速效K含量均处于极低水平;木麻黄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NO_3~--N和速效K含量在5种人工林中最低,但其全K和有效P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NO_3~--N、NH_4~+-N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5种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大小依次为: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相思林木麻黄林。  相似文献   

10.
郭永强  张永清  刘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79-18581,18584
[目的]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中条山浍河河谷区小果博落回生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并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小果博落回植株养分累积量高于其他植物,且呈现出P﹥N﹥K的趋势。小果博落回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体表现为对表层土壤(0~20 cm)的含水量、土壤机械组成、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的提高效果显著高于深层土壤(20~40 cm),而对速效钾含量的提高作用则表现为深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结论]先锋植物小果博落回有助于改良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为其他植物群落的生长提供基础条件,为植物群落的恢复与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烟草种植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2种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了烟草种植后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烟草种植增加了土壤缓效K、速效K、速效P、有效Cu和有效Fe的含量,分别增加28.7%、14.3%、44.8%、6.1%、25.8%;降低了土壤有机质、速效N、有效Mn、有效Zn含量,分别降低了26.6%、25.8%、17....  相似文献   

12.
四种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特征及其对植物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青岛市城市土壤的管理与改良,通过采集和分析青岛市城阳区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公园绿地土壤样品,比较分析不同乔木林下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量、土壤pH、土壤全氮、碱解氮、土壤全磷、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和土壤有机质的差异及相关性,及其对植物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绿地类型中或不同植物在同一绿地类型中,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土壤全氮、碱解氮、土壤全磷、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机质与根系活力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土壤紧实度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土壤全磷、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随土壤紧实度升高,其含水量下降,pH增加,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减少,全磷和速效磷流失明显,植物根系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特性之间的异同,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N、P、K)以及速效养分(N、P、K)、pH值等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据此分析了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模式下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除全K外,几种主要养分均存在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的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和全N、速效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种人工林模式下土壤养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和灌木林。  相似文献   

14.
土壤肥力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为例,研究酿酒葡萄(Vitaceae)品质和土壤条件(主要是肥力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北方5个酿酒葡萄主产区连续2年采集的酿酒葡萄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应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酿酒葡萄总糖、总酸、单宁、pH值及糖酸比等化学品质因子和土壤条件(土壤有机质、pH、全盐、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主要是肥力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采收期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5个肥力因子对葡萄总糖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以氮元素(包括全氮和碱解氮)的影响程度最大,并且随着土壤肥力增高,葡萄总糖含量逐渐降低;(2)葡萄单宁含量和采收期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7个因子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中以有机质、碱解氮对单宁含量的影响最显著;(3)酿酒葡萄的pH值及糖酸比和采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较为密切,葡萄pH值及糖酸比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葡萄总酸含量和土壤条件的关系不密切。为优化酿酒葡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优质酿酒葡萄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干旱荒漠区新垦荒地的土壤理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两年对克拉玛依新垦荒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监测分析,对新垦荒地不同种植年限中的土壤盐分、养分、土壤pH值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盐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土壤pH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耕作方式和使用化肥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连作棉田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采样及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新疆棉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4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田连作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不明显,与荒地比较,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在耕作后均有所增加,到5~7a普遍达到最大值,之后有所下降;蔗糖酶则3~5a达到最大,之后有所下降;土壤过氧化氢酶与pH值、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脲酶与全氮呈显著相关r=0.92(P〈0.05),与碱解氮呈极显著相关r=0.99(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P〈0.01),0.89(P〈0.05),0.86(P〈0.05),0.89(P〈0.05),与pH值、速效钾则呈负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全氮和速效氮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和速效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猫儿山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猫儿山不同海拔(1145、1468、1536、2024 m)4种林分类型固定样地内表层土壤(0-20 cm)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pH、全钾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出单调递减的规律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速效氮含量呈现先微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形趋势;有效磷含量呈现强烈的先降后升的空间变异趋势。(2)海拔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和全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3)除了全磷外,有效磷含量与其它养分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猫儿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有效磷的空间变化最强烈。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林芝县布久乡朱曲登村高山栎林地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份到2015年8月份原位模拟氮沉降(CK(对照)、LN低氮(25 kg·hm~(-2)·a~(-1))、MN中氮(50 kg·hm~(-2)·a~(-1))、HN高氮(150 kg·hm~(-2)·a~(-1)),探讨不同程度的氮沉降量对林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模拟氮沉降对林地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质量分数和p H值以及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模拟氮沉降增加,0~20 cm林地土壤的交换性Mg和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受到抑制;全K质量分数和p H值升高;有机质、全N和速效K质量分数在低氮处理下升高,在中高氮处理下降低;全P、速效N和速效P质量分数则在LN和HN处理下升高,在MN处理下降低;而交换性Ca质量分数在中高氮处理下升高后又在高氮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海拔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兴隆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关系进行研究,为兴隆山森林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认识提供依据。以兴隆山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杄(Picea wilosonii)林、青杄-灌木林和青杄-箭竹(Fargesia nitida)-苔藓林为对象,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K和pH值,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兴隆山3种森林0~60 cm土壤层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容重0.33~1.31 g·cm^-3 ,总孔隙度50.84~83.13%,有机质20.10~235.00 g·kg^-1 ,全N 1.02~10.47 g·kg^-1 ,全P 0.35~1.93 g·kg^-1 ,全K 14.68~27.11 g·kg^-1 ,碱解N 54.49~620.80 mg·kg^-1 ,速效K 58.89~631.32 mg·kg^-1 ,pH值5.73~7.70;速效K、碱解N、全N和有机质变异系数较大,总孔隙度、全K和pH值变异系数较小。2)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在不断增加,总孔隙度、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和速效K在不断减小,全K和pH值无明显变化规律。3)有机质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全N、碱解N和全P呈显著正相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对容重、总孔隙度、全N和碱解N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对全P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减弱。4)海拔对山杨-白桦-青杄林和青杄-灌木林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和速效K有一定影响,但无明显变化规律;对3种森林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全K和pH值影响不明显。在海拔2 300~2 700 m的阴坡,兴隆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是土壤深度与发育年限、植被类型、气候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深度对理化性质的影响程度明显要强于海拔高度;有机质与众多理化性质具有相关性,其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