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粮食主产区,尤其是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在黑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和轮作体系的建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作者分析了2020年、2021年黑龙江省种植百万亩以上的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变化及主要来源,综合得出黑龙江省三大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在省内自主可控、成效显著,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育种工作中占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调整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稳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偏离-份额法对1982—2015年东北三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和杂粮5种粮食作物的增长结构和竞争力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分解1982—2015年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产情况,以明确该区域粮食生产结构与竞争力缺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粮食主产区相比,东北三省水稻不具有结构优势,主要原因是单产增长率低于主产区。大豆增长潜力与实际增长存在偏离。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快及大豆单产水平低下等因素导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生产不具备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黑龙江省大豆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是缺乏结构优势。近年来,杂粮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下降迅速导致东北三省杂粮和小麦生产处于全面劣势。要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应该加快实施水稻良种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引进优质专、特用玉米品种;划定"大豆生产特区",建立健全大豆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对杂粮作物的科研投入并建立标准化的杂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育种一室,其前身为大豆研究所育种研究室。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王彬如研究员和王连铮研究员曾为该室的组建及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育种一室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走过了四十八年历程,是以科研为主兼科技成果开发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重点研究室。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领域以大豆遗传育种为主体。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大豆新品种选育推广、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农艺性状遗传、光合生理生态、抗SMV遗传及生理机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七个方面。涉及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生理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诸学科。承担科研任务承担或主持“六五~十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攻关农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农业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由黑龙江省财政厅资助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开发及原原种和原种基地建设”项目,参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承担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大研究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匡廷云院士主持的“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应用”项目(国家973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获得"十一"连增,2014年全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24.22亿kg,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农户对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对黑龙江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1000个农户种植玉米、水稻及大豆的生产行为以及市场影响进行分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中部农作物空间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在国家"玉米调减"、"粮豆轮作"、"大豆目标价格"等种植结构调整政策背景下,分析2011~2016年松嫩平原中部地区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数据参考和科学基础。【方法】选择克山县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一张图、2011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本底数据,采取遥感手段提取2011年大豆分布,生成2011和2016年作物空间分布图;选取水稻、玉米、大豆和其他作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农场和县域进行5年内种植结构变化、耕地内部4类作物面积转换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评价。【结果】(1)克山县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55%左右的耕地种植作物发生变化,目前均以玉米、大豆为主,主要变化方向为大豆改种玉米。(2)克山县县域总体景观MPS变大,CI减小,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总体提升,AWMSI降低,斑块形状更加规则。【结论】(1)克山县种植结构的发展趋势由相对效益较低的大豆向着相对效益较高的玉米、水稻方向发展,种植结构由2011年的大豆为主要作物,转变为玉米和大豆为主要种植作物,且2016年玉米种植规模超过大豆,成为种植规模最大的作物;水稻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较大,面积扩张集中在县域的流域附近。(2)大豆、玉米和水稻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破碎化程度正逐渐趋于一致,其他作物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明显低于3种作物,破碎化程度高于3种作物;大豆、水稻和其他作物分布逐渐离散,玉米区域集中且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3种作物。(3)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可以很好地量化反映作物种植格局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包括规模、空间分布、形状、异质性和相关性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荆州农业科学院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这两大主题,强化科技创新、科技推广与服务,在美丽的江汉平原上谱写了一曲现代农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新乐章。强化科研管理,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研课题成绩斐然。2018年,该院共有14个新品种参加国家和省各级区试,棉花5个、水稻4个、玉米1个、大豆3个、小麦1个;其中有4个新品种(水稻广两优6376、春玉米荆单1501、常规棉荆棉(0436、夏大豆荆豆134,)已完成了生产试验,进入待审程序。——配套生产技术研发超额完成。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近年来农业结构失衡带来的影响日益显现,玉米"一粮独大"问题尤为突出。对此,黑龙江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一减七增",即玉米种植面积减少128.13万hm~2,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杂粮杂豆、经济作物和饲料饲草作物分别比2015年有所增加。黑龙江省的做法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区域结构,建立农产品优势产业带。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向来素有生产"两豆一麦"而闻名全国,所谓的"两豆一麦",就是指大豆、土豆、小麦.随着科学进步,社会发展,如今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以水稻、玉米、甜菜为代表性作物的根本性转变,但是大豆和土豆及小麦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黑农6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黑农44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1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2年列为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68、黑农67中试与示范"的核心技术。该品种集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体,适宜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先进、成熟,适用性强,生产应用效果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4):F0003-F000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育种一室,其前身为大豆研究所育种研究室。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王彬如研究员和王连铮研究员曾为该室的组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育种一室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走过了50年历程,是以科研为主体兼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重点研究室。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黑龙江省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项目,在玉米、水稻"一田三区"总示范面积4207.4115万亩,共增产粮食175.966万吨,增产效益43.46亿元,为黑龙江省粮食丰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黑龙江项目区以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针对制约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产不稳、总产不高等主要阻碍因素,开展玉米、水稻的高产攻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第一大省,但受气候影响,玉米品种呈现多、乱、杂现象,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近几年玉米品种审定和推广调查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黑龙江省玉米品种选育数量最多的单位,其科研水平高、科研人员能力强,玉米品种类型全面、黑龙江省各积温带都有适应品种,且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同时,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工作提出整合玉米育种资源、加强资源材料创新、加强耐密品种选育和加强高新育种技术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业大麻种植、开发及应用已成为全球各大公司开展的重要产业,工业大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成熟期大麻器官根部和花果部烘干粉剂与黑土(体积1:3)混拌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大豆和玉米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大麻根干粉可提高大豆根干重,比对照增加1.67倍,花果干粉提高玉米根干重,比对照增加18.0%;工业大麻根干粉增加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作用显著,但降低大豆根平均直径;根干粉和花果干粉均极显著增加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尖数,不利于根平均直径增加;工业大麻不同器官粉剂对单子叶和双子叶作物根系生长调控作用差异显著,玉米根系生长指标好于大豆,以上研究结果将为工业大麻在农化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现有耕地面积1 155.56万hm2亿亩,主要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年平均播种面积约为300、233和200万hm2[1].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叶面肥具有养分吸收快、肥效好、针对性强、补充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防病抑菌提高酶活性等特点[2].针对黑龙江省主要作物存在的营养状况,哈尔滨科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针对性地研制了"大豆重迎茬叶喷剂",水稻"富硒宝";玉米富锌"穗隆丰"多元微肥和高效广谱"绿而丰"液肥.上述四种系列叶面肥产品均为"黑农科牌"系列叶面肥产品.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管理》2017,(4):24-26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明确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小作物、岗地丘陵种植多年生牧草和饲料玉米、湿地发展畜禽养殖等建议,以期加快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农业机械化管理局获悉,2018—2020年,黑龙江省将全面应用"一翻两免"轮耕轮作技术模式,推广和示范不同区域秸秆还田模式下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整地和播种(插秧)环节农机化技术标准,提高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标准化水平。为实现目标,目前,黑龙江省已确定近三年的主要任务:2018年启动工作,提出不同区域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借鉴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先进的管理经验,参照工业管理模式,对农业生产建设实现项目管理,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改革农业投入机制、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6):F0002-F0002
1960年生,研究员。现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院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学科后备带头人,绥化分院大豆育种学科带头人、育种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豆科学》和《黑龙江农业科学》编委,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绥化综合试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19.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引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为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引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其在"十一五"期间的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情况,即坚持"开放办院,开放办园"方针,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构建创新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和实验室、信息平台的建设;根据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和社会需要,积极调整了科研结构,不断拓宽科研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研究;围绕区域经济优势,开展了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通过专家大院、科技培训、示范园区和致富项目,实现科研、开发和生产示范紧密结合;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增强了科技人员研究创新和指导生产能力,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玉米科研生产实践对黑龙江玉米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最多的国家,在玉米的生产、科研及推广等方面的研究都非常的先进和科学,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指导中国玉米生产,特别是黑龙江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中部大平原Iowa和Nebraska玉米的种植、科研和推广等方面的考察与交流,归纳出美国玉米生产情况是:美国玉米耕作与栽培体系更科学,农艺农机结合更紧密,应用综合抗性强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和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等,同时,全面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和提升。从中得出对我国农业及玉米种植的启示是:农机与农艺结合要切合实际,加大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和中低产田改造,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开展精准农业研究并运用于实践指导生产,加强转基因技术、节水增效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黑龙江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培训以提高素质,加强对玉米增产潜力和实际产量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