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基于2003~2015年样本数据,构建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四个维度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评判法,对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扶贫绩效进行多维评价,对推动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1)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的扶贫绩效整体呈在波动中逐渐上升趋势;(2)各县市的扶贫绩效差异较为明显;(3)在扶贫综合成效方面,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方面改善成效较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方面成效较差。  相似文献   

2.
绩效评价是扶贫成效的重要支撑,但从时空双维度对典型旅游扶贫试点地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因此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评分、恩格尔系数等16项指标,构建张家界旅游扶贫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收集2012、2014和2016年张家界市两区两县统计数据,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张家界旅游扶贫绩效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演进上,张家界市3 a旅游扶贫绩效值分别为0.095 6、0.257 4和0.622 0,呈总体上升趋势;在空间维度演进上,张家界有3个区县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值大于0.5,整体水平较高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最后根据影响因子的分值差异和地区发展实际,提出了张家界旅游扶贫绩效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一直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攻坚背景下,本文从经济、社会和贫困基本状况这3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村域的反贫困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评价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方面,贫困基本状况评价综合成效较好,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综合成效一般。  相似文献   

4.
新阶段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成效,关系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以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新疆南疆三地州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分析新疆南疆三地州扶贫开发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南疆三地州的扶贫开发绩效在逐年提高,但增幅在减缓,其中,社会发展水平年均增幅最高,其次是生产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而生态环境改善年均增幅最小。基于此,对新疆南疆三地州提高扶贫开发绩效水平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提升区域品牌建设绩效,发挥地区特色农业资源,是实现连片特困地区长效脱贫的重要关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对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富硒特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从2014年开始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然而其中产业基础指标的贡献率是呈下降趋势的,品牌管理的贡献率较小.在与同类型的地区湖北省恩施州作比较中发现安康市只有产业基础与品牌管理2个指标上有略微的优势,集群化水平与关联产业带动方面水平均不高.最后给出提升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绩效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集群化发展;加强配套措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品牌管理.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项重要的扶贫产业,是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愈来愈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然而,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究竟如何、又如何来评估成为旅游扶贫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本研究运用AHP与改进的熵值法,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4个维度21项指标构建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体系。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黔东南州旅游扶贫成效最显著的是生态环境功能团,其次为社会进步功能团,经济发展功能团较好,精神文化功能团绩效较弱,贫困人口的精神文化状况胁迫旅游扶贫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旅游扶贫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我国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提取水资源、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和生态资源空间要素,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并对其自然条件和空间开发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连片特困区以坡度较大、生态质量较好的生态空间为主,水资源普遍缺乏,空间开发适宜度低或较低;经济发展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值均低于全域均值;该区域保护指向性强,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  相似文献   

8.
在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战略中,将绿色农业生态发展思路贯穿其中是当前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创新与先进举措。秦巴山区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区域,实施的初期关于扶贫战略的研究有待加强。本文以十堰市为例分析其特困县市的扶贫现状及致贫原因,提出关于推进秦巴山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含有18个指标的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的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其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安徽省歙县2014-2017年旅游扶贫绩效的综合得分,并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对歙县旅游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精神文化五个维度都有影响,但在各个维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综合得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扶贫的作用效果显著。而在生态环境和精神文化方面,在2016之前的综合得分有一定的下滑,发展不够稳定,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略生态保护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当地政府应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加大对旅游扶贫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贫困地区分布广、特困区人口多,是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点。目前河北省旅游精准扶贫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环境质量较低、脱贫能力较弱、政策支持力度较低、融资渠道单一、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环保、增强产业带动力、提高居民素质等推动河北省以及燕山-太行山地区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探索集中特困连片区贫困现象时空变化情况以及各层面因素变化对区域贫困程度的影响,对可持续减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据此,以重庆市武陵山片区7个区县为研究区,基于2016-2018年相关数据,从经济发展机会维度、社会发展机会维度和自然发展机会维度3个方面测度各区县多维贫困指数,并进行维度分解,计算各维度贡献率,最后运用ArcGIS平台测算片区贫困重心的迁移路径.结果显示:(1)重庆市武陵山片区7个区县整体贫困程度较低,贫困现象随时间推移逐年减缓,空间分布特征呈现由中南部向中北部转移的趋势;(2)各维度对地区贫困的贡献程度各不相同,自然发展机会维度最高,经济发展机会维度次之,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机会维度和自然发展机会维度的贡献率逐步上升,经济发展机会维度逐步下降;(3)贫困重心呈"西南—东北—西北"的迁移路径,且移动范围较小,仅在彭水县内移动.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河北省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22个贫困县的实际情况,选取人均GDP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农林牧渔业产值6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河北省贫困地区换分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经济水平一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区域3类,进而针对各个分区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脱贫攻坚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教育精准扶贫则是有效途径和主要目的之一。本研究选取河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区中保定、张家口和承德三市,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从空间角度系统分析了3市教育精准扶贫的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河北省教育精准扶贫的模式。河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区不同区域在教育精准扶贫的典型措施以及扶贫政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主要有全面改善和深度提升型、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型以及脱贫能力和动力提升型3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因此,河北省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2017年的数据,结合精准扶贫内涵,构建精准扶贫多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评判法研究安徽省金寨县精准扶贫绩效。结果表明:金寨县精准扶贫综合绩效呈上升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各维度绩效差异较大。目前金寨县已落实十大举措十大工程实施扶贫,但效果不够全面,建议金寨县增加扶贫项目的类型,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扶贫任务非常艰巨。精准扶贫以项目进村和措施到户为核心和亮点,是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喀什地区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研究其脱贫路径,对其他地区有典型借鉴意义。以喀什地区T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致贫原因和脱贫思路的详细分析,得出实施就业扶贫工程、土地清理再分配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庭院经济发展工程、综合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安居保障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扶志扶智工程和网络信息化工程等是集中连片特困村庄脱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在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熵权TOPSIS法和因子分析法,从“局部”和“整体”两个层面对广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广东省内主要城市的农业经济发展出现区域不平衡现象,相对差距较大;近5年来整个广东省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上升趋势,继2010年有所降低后,于2011年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水平高度.提出了减少广东农业地区差异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萌  王怡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197-200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陕南秦巴山区为例,选取陕南三市2009—2018年产业和扶贫数据,通过构建耦合模型,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耦合平稳,但耦合度不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进一步深度融合和互动协调发展。基于此,从紧抓政策机遇、严格质量标准、加大科技投入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定量评估商洛市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从自然生态环境绩效和人文生态环境绩效2个维度,构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商洛市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商洛市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绩效评分倾向于良好,人文生态环境绩效评分倾向于中等,反映了商洛市山区在旅游扶贫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对人文生态环境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连片特困地区园林规划建设中资金短缺、理念相对滞后、与扶贫实践脱钩、部分地区盲目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连片特困地区园林规划建设的4个原则,即适度规划原则、弹性规划原则、协同发展原则与因地制宜原则.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170-172
中国扶贫模式已从传统"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武陵山民族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其扶贫模式研究将对其它民族地区和连篇特困地区扶贫问题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从武陵山民族地区艰巨的扶贫现状出发,指出该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匮乏,而培训是解决人才匮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借鉴国内外经验,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结合武陵山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在该区实施"培训式"扶贫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