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取2016-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地区的30次降雹过程雷达和闪电定位仪数据,对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演变和闪电特征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正、负地闪的数量、频次、极性和强度的变化规律,并选取个例对冰雹云发生前后闪电、雷达参数变化进行分析。在冰雹云形成、消亡的过程中,负地闪占绝对优势,正地闪出现频率很少,且分布不集中,这与北方地区冰雹出现时高正地闪频次特征不同。正地闪出现的位置和时间与降雹位置和时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从时间和位置上分析,对流发展初期,负地闪在空间上稀疏出现,随着对流的发展,负地闪分布趋向集中,负地闪集中区域主要集中在组合反射率强度较大的区域且频次存在明显增加。闪电频数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警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8—2012年西宁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对冰雹和强降水天气的物理量和雷达参数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淤较强的低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降雹天气生成,较低的0 ℃层和-20 ℃层高度也是利于冰雹云形成的重要参数。于所有冰雹云的组合反射率均≥55 d Bz,占75%在60~65 d Bz之间;降雹时回波顶高均在9 km以上,其中回波顶高≥11 km的冰雹云占90%;当冰雹天气出现时,大部分雹云的最大垂直液态含水量≥25 kg/m2,其比例为80%,最高可达40 kg/m2。盂利用45 d Bz回波顶高可较好地识别冰雹云,当强回波高度达到8.0 km时预示有冰雹出现,其临界成功指数达85%。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8-2017年近10年白城地区5个县(市、区)的民政部门提供的冰雹灾害资料及5个气象站的冰雹资料,对白城地区冰雹的气候特征、物理量及冰雹路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分布上,冰雹年平均7.7次,2012年以来有增多的趋势,6月出现的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40%,主要降雹时段是13-17时。空间分布上,冰雹基本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主要的降雹路径分三个方向共5条,主要以西南-东北及偏北-偏南的方向为主。根据冰雹路径和重点作物区,调整作业站布局,科学指挥作业,提出人工防雹对策,对白城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1961—2010年淖毛湖气象站沙尘暴资料的分析表明,沙尘暴主要出现在3—5月,4月份最多;沙尘暴天气主要集中在白天,占总次数的83%,夜间相对较少,只占17%。50年内淖毛湖出现沙尘暴天气过程804次,以西方和西北方冷空气入侵为主,集中发生在3—5月;50年来淖毛湖沙尘暴日数呈减少趋势,按线性拟合其减少率为0.711 d/10 a。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1974年沙尘暴日数多达54 d,20世纪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年日数减少到1 d,甚至个别年份未出现沙尘暴天气,该时期大风日数减少、风力强度减弱是主要原因外,生态环境改善,局地植被增加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云烟品牌原料基地的烤烟生产合理施用钾肥、氯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昆明、曲靖、红河、保山、文山等5州(市)37县1130份土壤样品和中部烟叶(C3F等级)样品为材料,对烟样钾、氯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云烟品牌原料基地不同区域、不同主栽品种、不同海拔土壤及烟叶钾氯比的特征,采用ArcGIS软件对烟叶钾氯比进行区划。【结果】云烟品牌原料基地烟叶钾氯比大于10%的样品最多,占43.2%;4.0%~6.0%的样品最少,占11.7%。烟叶钾氯比过低(4%)的乡(镇)数量最多的是曲靖市,最少的是文山州;烟叶钾氯比偏高(10%)的乡(镇)数量,曲靖市最多,而其它州(市)数量相当。中部烟叶钾氯比平均值最高的主栽品种是云烟85,为14.41;最低的是云烟97,为7.30;其它品种在8.44~12.73。不同海拔区域的中部烟叶钾氯比平均值最高的是11.72,主要分布在1100~1400 m的海拔区域;最低是8.91,主要分布在2000~2300 m的海拔区域。【结论】在云烟品牌原料基地优质烤烟生产中可以在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保山市和文山州烟叶钾氯比偏高的区域,选用K326、云烟87、云烟85等钾累积利用高效型烤烟品种,选择在1100~2000 m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1—2021年南雄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南雄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南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尤其在“龙舟水”期间频繁出现;南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前汛期集中出现在午夜和傍晚前后,后汛期集中出现在傍晚后至上半夜;南雄短时强降水在前汛期多为全境大范围多区域出现,而后汛期短时强降水多为局地生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1年-2021年南雄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韶关南雄地区短时强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南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尤其在“龙舟水”期间频繁出现。南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日变化,上午甚少出现,前汛期集中出现在午夜和傍晚前后,后汛期集中出现在傍晚后至上半夜。南雄短时强降水在前汛期多为全境大范围多区域出现,而后汛期短时强降水多为局地生成。  相似文献   

8.
淄博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7~2006年的降雹资料,对淄博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冰雹集中出现在4~10月,6月份降雹次数最多;降雹时间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峰值主要出现在14:00~16:00;降雹持续时间一般为1~15 min,冰雹直径一般在40 mm以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甘肃省临夏州1968—2011年气候观测资料,通过对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夏地区干旱分布具有北部多、南部少的特点,出现干旱年份的几率占68%,出现春旱和春末初夏旱几率最高;降雹高峰期发生在1980年代,夏季降雹最多为1.5 d,出现最多的是5月,傍晚发生降雹的频率最高;暴雨分布具有南部多、北部少的特点,主要时段集中在7—8月,出现的概率占全年总数的92%,一日中出现暴雨的时段集中在20:00至次日2:00;春季发生低温冻害的次数较多,秋季略少,主要发生在3—5月,总体上发生低温冻害的几率呈上升趋势;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季,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1~11.3 d之间;干旱位列临夏州主要气象灾害之首,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从2005年以来,造成的经济损失呈剧增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秭归县1998-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暴雨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秭归县暴雨从4月开始出现,10月结束,75.4%的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主汛期(6-8月),其中梅雨期的暴雨量占35.0%,暴雨强度为70.1mm/d;盛夏期的暴雨量占36.0%,暴雨强度为69.7mm/d。梅雨期的暴雨量比盛夏时期略少,但梅雨期的暴雨强度偏强。暴雨的日数、暴雨量、暴雨强度、暴雨贡献率整体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受地形的影响,秭归县暴雨分布特点为:东南部多于西北部,江南多于江北,半山坡多于谷地,主要落区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夜间出现暴雨的次数明显多于白天。  相似文献   

11.
王卫民  李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91-17693
利用1980 ~ 2011年许昌市冰雹天气过程资料,分析了许昌市冰雹的时空分布和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许昌市冰雹发生的地理分布以禹州市、鄢陵县最多,发生机率分别为26.3%和23.7%,长葛最少(10.5%).许昌市常年冰雹移动路径有4条,其中当地冰雹源地一个.许昌市冰雹一般出现在4~9月份,最多的为6、7月份,出现机率为50.0%;许昌市的冰雹多发生13:00 ~20:00(约占92.9%).许昌市冰雹天气形势可分为西北气流型(58.8%)、低涡(低槽)型(29.4%)和西南气流型(11.8%)3种类型,利用雷达和探空资料分别分析了许昌市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参数和物理量指标,为冰雹云识别、冰雹天气预报和人工消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板电脑实地开展浙江淳安古树资源调查,对资源总量、古树树种、生长因子和分布格局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淳安共有古树4744株,其中,散生古树2260株,古树群古树2484株;按保护级别分,一级古树294株,二级古树946株,三级古树3504株。2)古树隶属于39科65属96种,起源古老残遗成分多,地理成分多样,分布型以热带和温带为主,中国特有成分少,珍稀树种古树有10种459株。3)古树树高区段10-25m共3865株占81.47%,胸围区段100-399cm共3979株占83.38%,平均冠幅区段5-14.99m共3256株占68.63%;年龄区段100-299年共3504株占73.86%,树龄1000年以上古树15株。4)古树水平分布以淳安西南和西部数量最多,乡镇分布以汾口镇古树最多,垂直分布海拔区域100-200m古树2107株占44.41%。  相似文献   

13.
据1961~2010年资料统计,丰都县历年冰雹发生频率为46%,冰雹日数31d,年平均冰雹日数为0.6d,最多年份达4d,各个年代发生频率接近。冰雹出现在3~8月,集中在4~6月,尤以4月最多。空间分布看,丰都冰雹主要出现在长江南岸山脉2侧及附近,为北岸山脉的周围。冰雹入侵路径一般沿着七跃山、方斗山、蒋家山、黄草山走向移动。对冰雹的防御措施,做好强对流天气的预测预警工作;因时因地制宜实施高射炮和火箭炮人工防雹消雹作业,最大限度减轻冰雹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0月-2013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分布进行了5次调查。结果显示,各调查点小天鹅的种群数量均不稳定,可能与食物丰富度、水位等相关。各次调查中以第2次调查观测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合计10756 只;调查区域中以鄱阳县白沙洲自然保护区调查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5次调查中鄱阳县的小天鹅数量均占每次调查总数的56%以上,平均2239.80 只。小天鹅在各保护区不同湖泊的数量分布存在时间差异,但分布仅局限在几个湖泊中。调查显示,小天鹅的幼体比例为29.04%(n=1150)。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小天鹅越冬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其用于静止(43.12%)和取食(27.44%)行为的时间较多,用于运动(16.82%)和梳理(11.48%)行为的时间较少,用于社会行为(1.14%)的时间最少。在小天鹅的日间行为节律中,静止行为高峰出现在07:00-08:00和17:00-18:00时段,取食行为高峰出现在16:00-17:00。下午取食强度的增加与冬季夜间长和气温低有关,鸟类必须获得足够的能量以维持其夜间的能量消耗。对小天鹅成幼体行为分配进行检验,发现除社会行为差异显著(Z=-2.310,P=0.021)外,其余行为差异均不显著。但成幼体的行为节律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静止和取食行为上。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营口地区暴雨分布特征及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营口地区1984—2014年近30年的暴雨日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营口地区暴雨的气候、地理和强度分布特征,并研究产生暴雨的天气形势,按主要影响系统将暴雨分型,分析各类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气旋、华北气旋、江淮气旋、副高后部、台风北上和局地强对流是营口地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盛夏(7—8月)出现的暴雨最多,占全年的75.41%;营口地区北部和南部是暴雨的多发区,西北部是暴雨的平均强度大值区;营口地区北部是极大强度暴雨的高发区,但东部的极大强度暴雨强度较大;局地性暴雨受强对流影响最多占22.22%,区域性暴雨受江淮气旋影响最多,占27.78%;台风北上型暴雨的强度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局地强对流型明显小于其他类型;江淮气旋影响时间最长为7个月,副高后部最短为3个月;蒙古气旋型暴雨对营口地区北部影响大,华北气旋型暴雨对南部影响小;蒙古气旋型和江淮气旋型暴雨平均强度分布较为均匀;华北气旋型、江淮气旋型和副高后部型暴雨都有极大强度营口地区北部大于南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Web of Science(SCI-E)数据库中我国蕨类植物相关研究的文献数据,结果表明:蕨类植物研究累计发文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占比高达52.897%;发文最多的作者为中科院植物所的张宪春研究员,发文占比高达6.297%;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AMERICAN FERN JOURNAL》,发文占比3.778%。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蕨类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其机理研究、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发生与分类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二沟镇1957—2012年56年雾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小二沟年平均雾日为30 d,雾日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夏季最多,占全年总日数的70%,春季4%,秋季22%,冬季0.2%,雾在一天中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出现的雾以辐射雾和上坡雾为主。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8,(5):101-103
为探明贵州省农业专利的发展状况,以智慧芽专利系统的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申请趋势、专利类型、申请人专利数量、申请人类型、国际专利分类(IPC)、法律状态和申请人技术对比等角度分析贵州农业专利情况。结果表明:贵州农业专利绝对数量偏低;缺乏外观设计类型专利;院校/研究所申请人的平均专利申请数量比公司大,公司类型申请人专利总数最多;贵州大学拥有最多的专利数量;贵州农业专利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园艺、蔬菜栽培、食品加工、畜牧业、茶等领域;有效专利数量相对较少,占26%。  相似文献   

19.
云垂直结构是影响大气辐射的重要参数,其时空分布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星载激光雷达CALIOP的1km云层产品,计算了中国及周边地区(0-55°N,70-140°E)云的出现概率,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单层云的出现概率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的出现概率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北部少云,热带海域和中国南方多云,多数地区夜间云出现概率略高于白天;除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北部以外,多数地区单层云比多层云更常见;多数地区高云占单层云的比例最大,而中国大陆南部单层的中云较常见,西太平洋北部海域常被单层的低云覆盖;夏秋两季云出现概率普遍大于春冬两季,尤其印度半岛北部的云主要出现在夏季;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北部单层云少于多层云,冬季尤其明显,而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全年单层云更常见;夏季单层的高云占全年单层云的比例最大,青藏高原部分地区超过35%,这与其地形特征和夏季对流活动旺盛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太湖着生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4月—12月选取太湖湖泊的草型、藻型及过渡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湖泊中着生藻类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分布上,着生藻类以绿藻门(44.74%)最多,硅藻门(34.21%)和蓝藻门(18.42%)次之,黄藻门(2.63%)相对较少,各采样点的优势种主要集中在硅藻门。在季节分布上,着生藻类以春季种类和数量最多而冬季最少。在空间分布上,藻型湖泊区域的种类明显少于草型和过渡型区域,而数量分布为藻型湖泊>过渡型>草型。根据各种藻类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响应情况,在太湖不同区域筛选出不同的生态敏感指示着生藻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