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前,我省农业耕作制度,除极少数市县个别乡镇实行统种、统肥、统管、统收、统销,改变了传统的一家一户耕种形式外,绝大多数乡镇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实行农机专业化服务是土地流转、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形式,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丽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步,经不断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农机局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宣传发动、行政推动、典型带动,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机合作的组织化水平仍然较低。农机服务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还有一段距离。为此,我们对全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借鉴外地农机专业合作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历来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工作者,笔者认为建立新型农机合作社对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机合作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很多大型农业机械空负荷运转率高,导致了大型机械的使用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加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分散经营的承包方式不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而且农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的实行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合理发展,为农民增加收益,对当前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存在的弊端和制度的不完善进行分析,在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创新进行有益的讨论与总结,阐述了我国进行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并指出创新方向,分析认为应该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善农业经营模式,为进一步发展专业化、一体化形式获得制度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在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产业化生产经营可以作出一家一户无法投资的规模化生产,可使不懂市场行情变化的乡村根据经营组织者发布的信息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益,带动农民群众打破传统小农经济的壁垒,使农民群众在此过程中增加转移劳动力的机会,增加产品提高附加值的机会,直接和间接的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因此,依靠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是解决“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只要我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就能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把我市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农民改造成为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主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调整农业产业经营结构的过程中,引导农户走产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工作者,我认为建立新型农机合作社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机合作社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对于长期在外打工或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户,可以将土地直接转让给农机合作社经营,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收入。农民也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收益和权属的前提下,将农业机械以入股的方式集中于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获得收益。农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市场化近程的加快,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外大市场对农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需求,更无法应对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我国当前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专业化生产的矛盾,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应对WTO的挑战,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合作经济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想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公司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拉动农民收入呈较快增长态势。随着留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减少,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艺农机结合,降低劳动强度,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户,推动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当前,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发展和财政不增收的问题还时刻困扰着当地政府。从目前农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重大的制度创新,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农经济的弊端,并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其有效实现形式,即发展专业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资源产业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诸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实现种养加一条龙、农科教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机制和经济发展格局。使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资源产业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诸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实现种养加一条龙、农科教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机制和经济发展格局。使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发展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的有效实现形式。本文阐述了永靖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这些意见对尽快建立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起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农业分散经营,农民一家一户防治水平低,难以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因此,植保专业化防治刻不容缓,是适应现阶段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型组织形式,对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具有十发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乡镇农机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随着国家对重点乡镇农业机械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投入,以购机补贴、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入户工程等为载体的多种新型农机具配套及推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了乡镇农机产业化规模,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要改变农业的落后状态,实现农业现代化,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龙头带动能力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格局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近年来在地域生产集中度高的地区,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利用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户收入的影响,探讨其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其中农户使用劳务服务、农机服务和技术服务分别仅有53.79%、39.90%和37.12%。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规模越大、服务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将会提升农户使用生产性服务的概率,年龄越大、风险厌恶、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则有抑制作用;种植规模越大、有本地蔬菜品牌的农户,使用劳务、农机或技术服务的增收效果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使用技术服务农户增收效应越明显,年龄越大不利于劳务服务使用农户的收入提高。研究表明,农户使用农机服务带来的收入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技术服务和劳务服务。因此,提出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拓展农户生产性服务信息获取渠道和做大做强本地农产品品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