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桃蛀果蛾2种寄主的挥发物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桃蛀果蛾(Carposina niponensis)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果区,主要为害苹果、枣、桃、梨、杏、海棠等。采用固相微萃取(SPEM)和GC-MS分析了桃蛀果蛾不同寄主(枣、杏)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2种寄主植物的挥发物成分种类差异较大,分别为37,18种;其中,枣挥发物成分以萜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物总成分的19.60%和58.45%;杏挥发物成分主要是酯类,占挥发物总成分的70.51%。研究结果为探讨桃蛀果蛾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水枝插法检测黑皮油松针叶在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及周边3块样地各季节的抑菌作用,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皮油松的挥发物,并结合GC-MS技术对黑皮油松针叶挥发物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农大林地中黑皮油松各季节抑菌率明显高于其他样地的抑菌率,抑菌率在40.1%~73.4%。由黑皮油松挥发物成分分析可知,黑皮油松针叶中的挥发物有121种,相对百分比超过0.10%的挥发物成分共计34种,其中,夏、秋季节有机物种类及相对百分比较高,主要成分相对百分比中萜烯类最高。各季节黑皮油松挥发物萜烯类相对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秋季(62.86%)、夏季(62.74%)、春季(51.95%)、冬季(51.70%),其中单萜烯相对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34.21%)、秋季(24.31%)、春季(18.92%)、冬季(11.30%)。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园林植物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化感物质释放途径,了解其化感作用机制,以培养皿滤纸法系统研究琼花叶片水浸物、茎叶淋溶物、叶片挥发物、根系分泌物、叶片分解物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细弱剪股颖(Agrostis tenuis)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并采用盆栽法测定其叶片水浸液的化感活性,对琼花化感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琼花叶片水浸液强烈抑制4种受体植物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茎叶淋溶物、根系分泌物和叶片分解物对受体植物萌发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茎叶淋溶物活性最高,其次是叶片分解物;琼花叶片挥发物能促进白三叶和紫花苜蓿萌发。说明,茎叶淋溶和残体分解是琼花化感物质主要释放途径,其活体主要以茎叶淋溶方式释放化感物质。研究结果能够指导琼花在园林中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物质种类、作用机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在胡桃科植物中的应用,其中主要介绍了核桃化感物质的种类,阐述了核桃化感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影响其作用的因素,探讨了核桃化感作用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并对核桃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核桃化感作用研究需要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景东地区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组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形态鉴定之外的方法进行活体云南松和思茅松的区分,对生长于云南省景东山区的云南松、思茅松活体枝叶的挥发物进行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加以检测.结果表明,思茅松挥发物中含有1%左右的长叶松烯而云南松挥发物中未发现该成分;云南松和思茅松的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成分为主,其中β-蒎烯相对含量(云南松14.44%,思茅松41.68%)均高于α-蒎烯(云南松3.68%,思茅松9.72%),与云南松松脂和思茅松脂松节油中的含量相反.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中均检测到约10%的苯系物对繖花烃,云南松挥发物中还检出其少量异构体邻繖花烃.  相似文献   

6.
分析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挥发物的化学组成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可为九香虫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提取采自遵义正安九香虫的挥发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该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九香虫挥发物共含有29种成分,其中醛类8种、烷类4种、酸类4种、烯酸类2种、酯类2种、醇类1种及胺类、呋喃类、吡唑类、吡啶类等化合物成分;而相对含量较高的是十三烷、十二烷、3-己烯酸和反-2-己烯醛,分别占总量的92.297%、2.712%、2.262%和0.564%。九香虫挥发物主要由烷类物质所构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花椒窄吉丁高发期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间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筛选花椒窄吉丁生物信息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花椒窄吉丁高发期3种品种花椒(大红袍椒、凤椒、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分和相对含量。[结果]3种品种的花椒果实挥发物种类差异不大,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主要为烯类、萜烯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d-柠檬烯在3种品种花椒果实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大红袍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0.87%)、月桂烯(17.88%)和桧烯(14.11%)相对含量最高;凤椒中主要以烯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3.82%)、乙酸芳樟酯(20.99%)和桧烯(11.24%)相对含量最高;狮子头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2.21%)、月桂烯(19.60%)和桧烯(14.28%)相对含量最高。[结论]胡椒酮为大红袍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2-甲基二十烷为凤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杀那脱为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油菜挥发物对三七主要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利用油菜与三七轮作或作为生物熏蒸材料控制三七根腐病害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挥发物收集装置收集油菜茎和叶组织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油菜切段和研磨挥发物成分及相对含量;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油菜茎和叶挥发物及挥发物中硫醚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对3种根腐病菌(腐皮镰刀菌F-3、恶疫霉菌D-1和锈腐病菌RS006)的抑菌活性.[结果]油菜茎和叶对F-3菌株的抑菌活性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在最大用量2.0 g/皿时对D-1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均大于65.00%.油菜切段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相对含量55.86%),研磨的主要成分为叶醇(相对含量54.14%)等醇类物质.硫醚类和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中的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甲基三硫醚(DMTS)和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对三七根腐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强弱顺序为AITC>DMDS>DMTS.DMDS在浓度1200 mL/m3时对F-3、D-1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35.24%、73.23%和52.19%;DMTS在50 mL/m3时对F-3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61.55%和78.71%,对D-1菌株的抑制率为100.00%;AITC在8 mL/m3时对F-3和RS006菌株的抑制率为53.85%和79.39%,在2 mL/m3时即可完全抑制D-1菌株的生长.[结论]油菜挥发物中的DMDS、DMTS和AITC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利用油菜与三七轮作或对土壤进行生物熏蒸以控制三七根腐病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百香果不同发育阶段果汁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百香果果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析出3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酮类和萜烯类4大类,青果、较熟果和完熟果中共有的挥发物有19种,其中酯类化合物占主要优势(61.86%~91.92%),且其相对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青果中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较熟果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不同发育阶段的百香果果汁挥发性组分存在差异,青果果汁的挥发物存在7种特有成分,较熟果果汁的挥发物存在2种特有成分,成熟果不存在特有化学成分。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百香果果汁挥发性成分的基础物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些成分会随着果实的成熟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其果汁挥发性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10.
核桃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核桃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对核桃化感现象的发现以及国内目前对核桃化感作用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综合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核桃化感物质的研究动态以及核桃化感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家榆的挥发物进行了吸附萃取,探讨了不同性质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对家榆挥发物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DVB/CAR/PDMS涂层的萃取头对家榆挥发物的萃取效果好于CAR/PDMS和PDMS涂层的萃取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家榆挥发物不同组分的萃取量也有影响。萃取的家榆挥发物经气谱质谱联用(GC-MS)共鉴定出16种成分,质量分数最高的组分为3-己烯乙酸酯(50.35%),其它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还有3-庚烯丁酸酯(15.59%)、反-β-罗勒烯(14.81%)、4,8-二甲基-1,3,7-壬三烯(11.97%)、石竹烯(2.78%)和3-己烯-α-甲基丁酸酯(1.84%)。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紫茎泽兰气态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在透明密闭保鲜盒内用其不同质量新鲜茎叶对云南松种子进行处理,质量浓度分别为高质量浓度(0.069 4 g/cm3)、中等质量浓度(0.023 1 g/cm3)和较低质量浓度(0.007 7 g/cm3)。结果表明:气态挥发物对云南松种子发芽过程有明显影响,随着处理质量浓度的提高,开始发芽的天数、达到发芽高峰的天数推迟,达到发芽高峰当天发芽数下降,发芽数开始明显下降的天数延迟,过程曲线图由急升急降逐渐变缓,到高质量浓度时几乎成一条直线。气态挥发物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率)和幼苗生长(鲜质量、干质量、胚根长、胚轴长)的效应趋势基本相同,呈现出高质量浓度抑制作用强烈,随质量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的规律。林下紫茎泽兰的广泛分布,可能通过化感作用影响云南松的天然更新和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从核桃(Juglans regia L.)的根、茎、叶、果中分离得到27株内生真菌,对27株核桃内生真菌进行化感作用和抑菌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27株核桃内生真菌对5种供试菌都有抑制作用的有21株;对小麦幼芽及幼根的抑制率均在50%及以上的有9株,且除S20Y、S57X外,其余25株对小麦幼根的抑制作用都大于对幼芽的抑制作用.核桃内生真菌具有与宿主基本相同的生物活性,可以作为寻找安全、高效的生物源活性物质的筛选资源.  相似文献   

14.
GC-MS法鉴定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寅珊  刘光明  李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77-15278
[目的]研究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漾濞泡核桃壳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确定了其中20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含量。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50.41%。其中,含量最高的棕榈酸占总挥发油的25.46%。含量较高的物质还有蒽(4.41%)、亚油酸(4.37%)、二苯并呋喃(2.50%)和二十七烷(2.27%)。[结论]漾濞泡核桃壳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脂肪烃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欧李果实挥发性成分,明确挥发性成分特点并对果实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评价。【方法】 以欧李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挥发物成分,通过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利用解卷积系统(AMDIS)与NIST11质谱数据库以及保留指数(RI)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确定挥发物含量,并计算香气强度值(OAVs),评价欧李果实香气品质与特征。【结果】 在欧李果实中累计鉴定出63种挥发物,含量范围为0.01—3.25 μg·kg -1。挥发物以酯类、烷类为主,并有少数醇类、芳香类、醛类、萜类、酸类、酮类,其中苯甲酸乙酯含量最高。通过参考相关挥发物香气阈值并计算部分挥发物OAVs可知,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β-芳樟醇、乙酸己酯、壬醛等物质对欧李果实香气成分构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烷烃不具有特征性香气。欧李果实香气主要为青香、花香、果香、脂蜡香和其他少数香型(木香型、芳香油香型等),并以青香、花香、果香型物质为主,三者总含量达到挥发物总量的80%。【结论】 优化确立的试验条件为:果肉去核切碎处理,取样量5 g,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与平衡时间均为30 min。SPME前处理条件对果实挥发性成分检测到的种类与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最佳检测结果。欧李果实挥发物组成复杂,除烃类物质香气品质较弱外,多数具有特征香气,且香气强度属中高级,酯类物质是欧李果实的重要挥发物组成,清香型、花香型和果香型是欧李果实香气成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油松萜烯类挥发物释放规律与红脂大小蠹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研究以动态顶空采样法对油松叶部和树干基部分别进行活体采样,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探讨近自然状态下的挥发物组分和含量变化以及红脂大小蠹危害对其的影响.通过对生长季5—9月山西省沁源县赤石桥乡红脂大小蠹的寄主植物油松的挥发物的采集分析,明确了挥发物质的基本成分有25种.其中萜烯类成分占较高比重,主要为3种成分(S)-(+)-3-蒈烯、(R)-(-)-α-蒎烯和(S)-(-)-β-蒎烯,占萜烯类总量96%以上.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柠檬烯、香叶烯、莰烯、对1,4-二烯和水芹烯等成分.分别进行了健康油松、受蠹害油松、不同胸径油松干部和叶部,以及白天不同时间段的萜烯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对比,为红脂大小蠹引诱剂研制以及利用引诱剂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物体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即化感物质在生物体之间传递信息并导致生物体相互作用,这称为化感作用。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化感作用物质主要来自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该文介绍了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种类及化感物质释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4种罗勒叶片挥发物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罗勒叶片自然释放出的挥发物成分及释放量,确定其主要成分。【方法】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罗勒(O.basilicum)、紫罗勒(O.basilicum‘Purple Ruffles’)和绿罗勒(O.basilicum‘Green’)4种罗勒释放的挥发物,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对挥发物成分和释放量进行分析。【结果】4种罗勒共释放出49种成分,分别属于萜烯类、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酯类、苯形烃及其衍生物,不同种罗勒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和释放量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丁香罗勒、罗勒、紫罗勒和绿罗勒的叶片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出30、28、31和25种物质。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量在4种罗勒中均为最高,分别占总释放量的41.7%(丁香罗勒)、40.4%(罗勒)、46.6%(紫罗勒)和34.4%(绿罗勒)。【结论】桉叶油醇在4种罗勒中均表现出最高的释放量,可初步判断其是罗勒植物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9.
化感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有关化感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停留在主要化感物质的生物和化学鉴定方面,在化感作用的机理以及应用仍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笔者综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了化感作用研究的范围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