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大眼鳜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从嘉陵江采集到6批大眼鳜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干法授精,在Nikon体视镜下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显微照相。结果表明,大眼鳜成熟卵圆球形,微油黄色,无粘性。在水温13.9~19.8℃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83h 18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6~5.2mm,肌节数32.35对。同时,对大眼鳜、鳜鱼、斑鳜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眼鳜胚胎器官分化比斑鳜早,孵化时间比斑鳜短,且受精卵卵径小于斑鳜。斑鳜初孵仔鱼全长5.1~6.0mm,肌节数42对。鳜初孵仔鱼全长3.6—3.9mm,肌节数28对。嘉陵江大眼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前,而鳜和斑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后。油球的数量没有种的特异性,而与外力挤压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2000年4月-2005年4月从嘉陵江合川江段收集大眼鳜亲鱼,通过人工催情获得受精卵,经孵化对其胚后发育和仔稚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鳜仔稚鱼发育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期3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4.6~5.2 mm,肌节数32~35对;在水温26.5~29.5℃条件下,历时45~50 d完成仔稚鱼外部形态变化和内脏器官建成;仔稚鱼期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增长关系,拟合的回归方程为L=1.235 9T+1.312 1(R2=0.965 3),全长与肛后长的比值介于1.63~2.44之间.  相似文献   

3.
大眼鳜幼鱼的发育和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4月2005年4月从嘉陵江合川江段收集大眼鳜亲鱼,通过人工催情获得受精卵,经孵化对其胚后发育和仔稚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鳜仔稚鱼发育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期3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4.6-5.2 mm,肌节数32-35对;在水温26.5-29.5℃条件下,历时45-50 d完成仔稚鱼外部形态变化和内脏器官建成;仔稚鱼期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增长关系,拟合的回归方程为L=1.235 9T+1.312 1(R2=0.965 3),全长与肛后长的比值介于1.63~2.44之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鳜鱼种间杂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发育与仔稚鱼生长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杂交方式对杂种一代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杂交F1受精卵卵径为(2.20±0.09)mm,在水温18 ~25℃下流水孵化,杂交F1经历卵裂期(7 h)、囊胚期(8 h)、原肠期(8 h)、神经胚期(4 h)、器官形成期(40h),受精后67h达到半数出膜.杂交F1初孵仔鱼全长为(4.12±0.12)mm,初孵至孵出后43d全长日均增长率为1.03 mm.[结论]斑鳜♀×鳜♂杂交F1胚胎发育介于双亲之间,仔、稚鱼生长速度与父本接近.  相似文献   

5.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取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zeri及其正反交杂交后代的受精卵,在常温下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4种卵子中,斑鳜及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大于翘嘴鳜及以翘嘴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前者直径为(1.86±0.07)mm,后者为(1.08±0.06)mm。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4种胚胎发育时序基本以母本为基准,即以翘嘴鳜为母本的杂交种胚胎发育时序与翘嘴鳜的相同,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则与斑鳜相同。在水温28.0~30.0℃下,以翘嘴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34 h,而在26.5~30.0℃下,以斑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91 h。以斑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比较大,全长为(4.60±0.07)mm,以翘嘴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全长为(4.00±0.05)mm。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鳜鱼种间杂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斑鳜♀×鳜♂杂交一代胚胎发育与仔稚鱼生长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不同杂交方式对杂种一代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杂交F1受精卵卵径为(2.20±0.09)mm,在水温18~25℃下流水孵化,杂交F1经历卵裂期(7 h)、囊胚期(8 h)、原肠期(8 h)、神经胚期(4 h)、器官形成期(40 h),受精后67 h达到半数出膜。杂交F1初孵仔鱼全长为(4.12±0.12)mm,初孵至孵出后43 d全长日均增长率为1.03 mm。[结论]斑鳜♀×鳜♂杂交F1胚胎发育介于双亲之间,仔、稚鱼生长速度与父本接近。  相似文献   

7.
2011-2013年,连续观察了福建地区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受精卵的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全过程,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晚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斑鳜的成熟卵近圆球形,淡黄色,平均卵径为(1.76±0.08)mm;受精后5 min左右,卵膜吸水膨胀,平均卵膜径达(2.20±0.09)mm。在20℃温度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89.33h。24℃温度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57±0.18)mm,具趋光性;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避光,进入混合营养期;5日龄时卵黄耗尽,6日龄时油球也完全消失。仔鱼全长y与日龄x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y=0.4916x+5.7209(P0.01)。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杂交子代F1及F1的自交子代F2,并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F1和F1自交后代F2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比较,并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正交子代F1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翘嘴鳜卵径为(1.09±0.05)mm,正交F1雌鱼卵径为(1.26±0.05)mm、F2卵径(1.19±0.04)mm,显著小于斑鳜的卵径(1.83±0.09)mm(P<0.05)。翘嘴鳜受精卵在水温23.4~25.1℃经过46 h孵化破膜,F1受精卵在水温23.1~24.8℃经过49 h孵化破膜,F2受精卵在22.6~24.5℃经过51 h孵化破膜,斑鳜受精卵在水温23.5~25.7℃经过107 h孵化破膜。翘嘴鳜、斑鳜、F1和F2初孵仔鱼大小分别为(4.06±0.50)mm、(4.58±0.30)mm、(4.21±0.30)mm和(4.14±0.20)mm。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根据DNA带型的不同可以成功鉴别出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F1。  相似文献   

9.
黄河翘嘴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河水域收集的野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经促熟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黄河翘嘴鲌成熟卵呈淡黄色或黄绿色,为黏性卵,平均卵径约0.9mm,卵内无油球。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7个阶段21个发育时期。24~26℃水温下,受精卵经25h左右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平均4.1~4.7mm。  相似文献   

10.
对体重200~300 g的三倍体全雌性滇池高背鲫进行人工催产试验,雄鱼选择体重180 g左右的云南光唇鱼和100 g左右的短须裂腹鱼,利用雄鱼精液刺激滇池高背鲫卵子,观察受精卵雌核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雌鱼注射500 IU/kg鱼体重的HCG(水温14℃左右),15~18 h后可进行人工催产,平均催产率93%。受精卵胚体呈青绿色,比重大于水,黏性强,平均卵径1.8 mm;受精卵经历胚盘隆起期、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肌节出现期、眼囊期、尾牙期、尾泡期等16个阶段、23个时序。水温12.5~14.2℃条件下历时10 493 min出膜,初孵仔鱼全长6.1 mm。滇池高背鲫受精率81%,孵化率77%。  相似文献   

11.
12.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