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林本科校内基地建设的原则及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清副总理在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农林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农林院校的实验农场、林场,既是教学、科研重要的基地,又是示范推广先进技术的样板,与实验室、图书馆合称为农林院校的三大支柱。”“把农林院校校内基地的建设摆在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地位,使之办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多种形式的现代化农林业科学园区。”李岚清副总理的讲话对农林院校校内基地的地位、作用及建设目标做了十分精辟的概括,指出了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面向21世纪农林本科校内基地建设应遵循的5项原则,并对基地建设的标准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等农林院校金工实习教育存在的规模效应较差、硬件条件欠缺、人才队伍老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单调等困难和不足,提出高等农林院校应发挥在农科以及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金工实习作为培养各种复合型人才的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现适应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挑战,培养更多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林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农林院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标志,在现代高等农林教育体系中有着课堂教育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实验技术人员则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是高等农林院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但是,目前的实验技术人员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队伍结构和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队伍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林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就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林院校人工智能专业是新农科和新工科相互融合的学科专业,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本科院校是高等农林院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的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通过对3所不同办学层次的高等农林本科院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从农林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布局、教学组织模式、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核心课程与实验实训环节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对当前农林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进人才分类塑型,推动教学组织创新,深化通专教育融合等农业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1999年底开始,地委、行署把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大力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林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实践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师资严重短缺与扩招后高等农林院校大量学生实习基地难找的矛盾同时并存。高等农林院校"实习支教,服务新农村建设"实践模式,恰好整合了两者的优势资源,以期对改善农村师资和解决农林院校的实习基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郭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321-322
"三农"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国家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切实整合农林科教资源、全面提高农林院校科教战略地位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该文阐述了高等农村院校全面发展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高等农林教育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以全面提升高等农业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农业机电工程、农业水木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主要是反映农业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培养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及高等农林院校师生。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及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旨在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农业机电工程、农业水木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主要是反映农业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培养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及高等农林院校师生。本刊为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作为一种特色旅游景区,是发展低碳休闲农业的一种新模式。文章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在对该园区探索低碳农业科技旅游发展模式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营造低碳吸引物、建设低碳设施、加强低碳管理和培育低碳环境等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发展低碳休闲农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指出了高校在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高校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旅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俊  陈远生  成升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35-4637
从农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产业科技旅游在我国的兴起以及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3方面入手,介绍了我国在农业科技园区中开展科技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发展背景,总结了目前我国主要的几种农业科技园区类型,分析了我国公众对待农业科技的态度、公众参与科普设施的频率、影响公众参与科技示范点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我国农业园区科技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宋增文 《农学学报》2019,9(8):85-91
供给侧改革是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这在面向巨大客源市场的京郊地区表现更为突出。笔者立足供给侧改革,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研究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策略。基于昌平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特征,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提出昌平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深入剖析昌平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市场、政策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昌平区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策略。昌平区要通过差异化塑造特色旅游镇村、升级构建农业公园和田园综合体、发展农林旅游示范项目等策略推动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5.
王雯  郭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77-7378
探讨了农林高校图书馆如何拓展其教育职能,为培养新型农民服务这一问题。提出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学历教育、远程教育、文化科技下乡、农业信息服务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几个方面,构建农林高校图书馆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型农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江门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项目建设目的在于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江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采取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林业与旅游相衔接、与省内科研机构分工合作等建设方法,江门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将成为集生态林业研究、开发、推广、服务于一体,并融合林业科普、生态教育、旅游于其中的“生态型林业高科技产业园”。  相似文献   

17.
对观光农业类型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观光农业类型划分现状概述的基础上,从观光农业建设实践出发,将观光农业划分为观光采摘园、教育农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农家乐等9种类型,并分别对此9种类型观光农园的定义、发展概况、目标定位和构成元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休闲农业园中矿山废弃地改造利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含矿山废弃地的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废弃采石场等特殊的矿山开采迹地景观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创造该类型农业园的特色观光景点和休闲娱乐设施。以宜兴市金山农业生态园和宜兴市华东生态休闲园为案例,从环境水系整治、边坡处理、宕口迹地、废弃建筑物、局部地形地势、坡地复垦种植等多个方面,分析探讨休闲农业园中矿山废弃地的改造利用方式和创意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资源,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进大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新机制,构建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基础,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以农民科技示范户为切入点,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结合点,联合地方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的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创建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0.
以绵阳市游仙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的规划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绵阳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域城郊型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