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郁金香植株的抗衰老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郁金香露地栽培、地表覆盖草基础上喷施抗衰老剂情况下植株的衰老各级新种球的收获量。结果表明地表权衡利弊画秀草和覆草基础上喷抗衰老剂能延缓郁金香叶片叶绿素的分解,推迟植株枯苗,增加收获新种球的草总量和一、二级种球的数量,而两者相比又双喷抗衰老剂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两种简易保护措施对郁金香种球繁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拱棚加覆草遮阴、覆草遮阴和露地栽培3种方式对郁金香进行栽培繁殖,测定其生长环境中的地温、气温、土壤相对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状况,以及各栽培方式下郁金香生育期和繁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小拱棚加覆草遮阴栽培方式下,郁金香生长前期的气温、地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相对含水量均高于露地栽培和覆草栽培,后期撤去棚后三种栽培方式趋于一致;与露地栽培相比,郁金香在小拱棚加覆草遮阴和单纯覆草遮阴条件下,发芽期分别提前了17~26d和1~6d,生育期分别延长了9~20d和0~4d,商品球的平均繁殖率分别提高了93.46%和50.74%。小拱棚加覆草遮阴和覆草遮阴不仅提前了郁金香的生育期,而且起到了一定延缓衰老的效果,促进了郁金香种球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和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覆盖措施在干旱陡坡造林中对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并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覆盖措施,在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布设试验,分析了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3种覆盖措施对土壤蒸发量、含水量、密度和孔隙度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初期连续蒸发20d后,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栽植穴土壤累积水分蒸发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1.50、5.64、20.96mm。不同覆盖处理的栽植穴土壤含水量,4—6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6—8月增加量:土中覆草>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对照;8—10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生长季结束后,对照、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土壤密度分别减少了0.79%、1.59%、3.17%、9.26%,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04%、0.31%、1.57%、3.58%。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苗高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3.52、4.11、4.44倍;当年新枝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1.50、1.65、1.90倍;当年造林成活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3%、6.8%、12.9%。可见在晋西黄土区干旱陡坡造林中,土中覆草是一种更有效的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核素 15N研究郁金香氮素的累积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运用稳定性核素^15N示踪技术,研究郁金香在全生育期中吸收氮素规律及不同供氮水平对植株氮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郁金香全生育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主要是土壤氮和植株氮。生长初期郁金香种球以向根叶输送体内储存氮为主,到开花期根叶花的全氮量及体内肥料氮的吸收量和利用率达到最大值。随后将其吸收的氮素向新种球转移,并促使新种球至结球期有74.8%的氮素在此时段获得。可以认为在现蕾期施以适量的氮肥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对丘陵旱薄地花生进行了不同覆盖物的节水抗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覆草和地膜覆盖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但覆草对提高地温效果不显著。覆草能够显著提高花生荚果饱满度,提高花生单株结果能力。地表覆盖均可以提高花生产量,不同地表覆盖的抗旱效果表现为:地膜覆草二元栽培〉地膜覆盖栽培〉覆草栽培〉露地栽培;地膜覆草二元栽培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免耕直播大麦的稻草覆盖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直播大麦的稻草覆盖量试验表明,覆草后大麦的基本苗数、分蘖数、每穗粒数、产量均比不覆盖的提高,杂草受到明显抑制,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覆草量与大麦苗蘖、穗部性状及产量呈二次回归曲线,最适覆草量为3680kg·hm-2.  相似文献   

7.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玉溪市发展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存在的主要问题:冬春季少雨干旱;稻草用量大,生产成本投入过高;绿薯、小薯、畸形薯率较高;收获后稻草残留量大等。提出了以秋播为宜、改单一稻草覆盖为草土覆盖、再次用未腐烂稻草进行免耕种植作物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稻草覆盖及加施商品有机肥对马铃薯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几种稻草覆盖栽培方式中以商品有机肥加土及稻草包芯栽培方式效果最好,其出苗率高、大中薯比例及产量均最高,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苹果园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地面生草、地膜覆盖、地面覆草和清耕处理4种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及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的最适覆盖方式为地面覆草。普通推广的生草法模式不适合河北省干旱少雨的生长环境,并且在缺水季节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更加缺水和干旱。  相似文献   

10.
桑园覆草就是利用麦秆、麦壳、菜籽壳、蚕豆壳、稻草等植物秸秆,撒在桑树行间,实施桑园土壤覆盖的一项实用技术。桑园覆草方法简单易行,可有效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产量,增加桑园经济效益。一、桑园覆草的好处,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让农作物麦秆发挥新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tulip breaking virus (TBV) causes severe economic losses for countries that export tulips such as the Netherlands. Infected plants have to be removed from the fiel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rapid and objective method of screening. In this study, four proximal optical sensing techniques for the detection of TBV in tulip plant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a visual assessment by crop experts as well as with an ELISA (enzyme immunoassay) analysis of the same plants. The optical sensor techniques used were an RGB color camera, a spectrophotometer measuring from 350 to 2500 nm, a spectral imaging camera covering a spectral range from 400 to 900 nm and a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maging system that measures the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Linear discriminant classification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se optical techniques and the visual assessment with the ELISA score. The spectral imaging system was the best optical technique and its error was only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visual assessment erro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ppear to be promising, and they have led to further research to develop an autonomous robot for the detection and removal of diseased tulip plants in the open fiel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robot system will reduce the amount of insecticides and the considerable pressure on labor for selecting diseased plants by the crop expert.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耕作、少耕覆盖稻草、免耕覆盖稻草等5种不同耕作方式,探讨其对冬种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所有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方式的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蔗糖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相对表现出较高水平,传统耕作方式的相对较低,其余耕作方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传统耕作方式的马铃薯植株易于早衰。因此,在粘壤土上栽培冬马铃薯,最好采用少耕覆盖稻草方式,在沙壤土上则适合采用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以利于马铃薯植株生理代谢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丘陵红壤旱地鲜食红薯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丘陵红壤旱地种植红薯,稻草全程覆盖条件下栽插均能活棵,有利于红薯成形和膨大,可明显改善红薯的外观品质,能显著增加薯块产量,红薯能够在稻草层中结薯。以稻草覆盖+客土壅薯蔸栽插方式为最佳,每公顷可产鲜薯块30565.5 kg,比CK增产27.85%,薯苗成活率达96.19%。与CK比较,稻草覆盖+有土栽插处理能加快红薯的生育进程。  相似文献   

14.
于2004—2005年开展了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肥料运筹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F1D4产量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下马铃薯产量随马铃薯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产,马铃薯种植密度降低有利于形成大薯,平均单个薯重增加,提高商品性,提出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最低密度不宜少于60000穴/hm2,高肥下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低肥下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草铵膦可溶性液剂(Basta SL)的杀草谱和筛选其适宜剂型及用量,为其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不施药剂作为空白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Basta SL对番茄田中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在试验剂量≥2250 g/hm2时,200 g/L Basta SL对番茄地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作用迅速,残效期长。药后30 d,杂草覆盖面积和鲜重的防效都在90%以上;杀草谱广,有效防治禾本科、菊科、苋科和十字花科绝大部分杂草;安全性好,喷药时将番茄植株下部叶片摘去,对番茄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用200 g/L Basta SL对茎叶进行喷雾处理能够灭除番茄地的绝大部分杂草,是一种理想的灭生性除草剂。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预处理秸秆对岩石边坡生态防护喷播客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在岩石边坡生态防护中的改土效应,该文利用模拟工程试验,研究了预处理秸秆用量与客土孔隙度、侵蚀产沙量、抗剪强度及收缩率之间的关系,并与原始秸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预处理秸秆,可提高岩石边坡生态防护喷播客土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同时减少降雨侵蚀、增强喷播客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客土的收缩率,从而增强喷播客土的稳定性,并且随预处理秸秆用量的增加,改良效果增强;而原始秸秆用量达到3 kg/m2后,会增加客土的降雨侵蚀量及收缩率,同时,客土的抗剪强度降低,不利于客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冬季覆盖作物秸秆还田对水稻植株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双季稻区不同冬季覆盖作物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选择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以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为对照(CK),开展了黑麦草-双季稻(Ry-R-R)、紫云英-双季稻(Mv-R-R)、油菜-双季稻(Ra-R-R)和马铃薯-双季稻(Po-R-R)种植模式下不同冬季覆盖作物秸秆还田后对后茬水稻各部位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成熟期,Po-R-R处理茎、叶物质贡献率均高于其他处理;晚稻成熟期,Ra-R-R处理的茎、叶物质转运率和物质贡献率均高于其他处理。早稻成熟期,Mv-R-R处理水稻植株穗和地上部分的氮素和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各秸秆还田处理水稻植株茎和地上部分的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晚稻成熟期,Po-R-R处理叶、穗和地上部分的氮素和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Mv-R-R处理穗和地上部分的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y-R-R、Ra-R-R和CK处理(P<0.05)。总的来说,各冬季覆盖作物秸秆还田措施均促进了水稻各部位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其中以紫云英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水稻群体养分的积累与转运。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稻—油轮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成都平原定位试验,进行了稻—油轮作条件下2种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耕作对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以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且均以秸秆覆盖免耕效果最好;秸秆覆盖翻耕对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而秸秆覆盖免耕效果较差.作物产量分析表明,稻—油轮作条件下覆盖处理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显著,尤以免耕覆盖处理产量最高;翻耕覆盖处理对水稻上却表现为的产量最高,而免耕覆盖处理的产量最低.研究表明,在稻—油轮作条件下,如何合理地采用秸秆覆盖翻耕或秸秆覆盖免耕,是今后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几种地面覆盖材料的覆盖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对地膜、秸秆及沥青秆3种覆盖材料在梯田谷了上的覆盖效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就沥青秆的覆盖增产机理作了详细论述,并进一步指出沥青秆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新型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求提高黄芩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新途径。[方法]试验地共设地面覆盖物碎稻草厚度1和3cm、整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1和3cm、裸地(对照)7个处理,研究地面覆盖物种类和厚度对黄岑产量及黄岑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经地面覆盖整稻草1cm、碎稻草1和3cm和整玉米秸1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增幅为82%-106.6%;覆盖整玉米秸3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显著,增幅为49.90%;黄岑苷含量以覆盖碎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11.18%~17.7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单位面积黄岑苷产量以覆盖整玉米秸1cm、碎稻草1和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98.86%~127.49%。[结论]综合而言,覆盖材料以碎稻草最好,覆盖厚度以1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