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森林火灾和造林树种组成的特点,选取当地5种典型乔木(山杨、兴安落叶松、黑桦、白桦、蒙古栎)的树干、树皮、树枝和3种典型灌木(平榛、兴安杜鹃、二色胡枝子)的枝条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强抗火性树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项理化性质(含水率、灰分、热值、燃点、粗脂肪)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各树种抗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乔木树种中兴安落叶松属于强抗火性树种,白桦属于可抗火性树种,黑桦、山杨、蒙古栎属于弱抗火性树种。灌木中二色胡枝子、平榛属于可抗火性树种,兴安杜鹃属于弱抗火性树种。兴安落叶松可以作为防火树种,以提高林区树种的抗火性,从而达到阻隔森林火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4种林木年轮水分输导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年轮为基本研究单位,对选择的4个树种(银中杨、蒙古栎、红松、落叶松)采用水分输导轨迹的染色标记和定量滴定方法,研究了林木的水分输导模式.结果表明:树干中不同年轮间的水分输送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新生年轮(近3年)的水分输送能力明显较强,从输送面积看均超过了总输送面积的2/3.在年轮与年轮之间没有发现水分的横向输导现象;水...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东部山地选取森林的主要类型树种,应用生长模型对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树种生物量组成中,树干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34.43%-62.93%,而皮、枝和根生物量比例间的大小关系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森林的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大果榆>油松>蒙古栎;净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油松>大果榆>蒙古栎。  相似文献   

4.
森林火灾对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布及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森林生态学典型样地法设立样地并获取野外数据,采用燃烧法测定森林、土壤中的碳,研究过火和未过火两种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分布及储量,结果表明:火干扰后,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减少33.8127t/hm2,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减少104.9247t/hm2,其中,森林植被部分的干、枝、叶和根的碳储量都减少,其它组分因林分类型而异;土壤碳储量明显减少,但各层的碳储量空间分布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擎天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2年生擎天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擎天树不同器官碳素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65.1~493.5 g/kg,各器官碳素含量依次为:细根〉树干〉树叶〉根兜〉中根〉粗根〉树枝〉干皮;32年生擎天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为300.70 t/hm2,其中植被层碳储量为169.71 t/hm2,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占整个植被层的84.22%。经估算,擎天树人工林乔木层净固碳量和碳素净积累量分别为11.30和5.20 t/(hm2.a)。  相似文献   

6.
厚荚相思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2.5和3.5年生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不同器官碳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7.6~525.1 g/kg,厚荚相思各器官碳素含量高低排列次序基本一致,表现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土壤碳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3个林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贮存量分别为73.04、86.14和96.34 t/hm2,其分布序列为土壤(0~60 cm)>植被层>凋落物层。碳贮量在林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上与各器官生物量成正比,3个林龄厚荚相思人工林年净固碳量分别为3.89、8.26和9.23 t/(hm2.a)。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辽宁东部山区广泛分布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冰砬山森林生态站研究了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单木碳储量动态及其群落碳密度的差异,并且估算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年净固碳量.结果显示,长白落叶松单木碳储量与林龄、胸径和树高显著正相关,其群落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总体来看,乔木层碳密度是干>根>枝>叶.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8.
蒋林  林宁  莫德祥  卓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28-9730,9861
[目的]对南亚热带低山区柳杉人工林碳汇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广西国营六万林场低山区的31年生柳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结果](1)柳杉人工林不同器官平均碳素含量变化在498.5~530.3 g/kg,其含量排列为:叶子枯枝树干根蔸枝条细根干皮中根粗根;碳素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2)低山区柳杉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为393.651 t/hm2,其中植被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9.22%,而0~100 cm土壤层占70.78%。31年生柳杉人工林年净固碳量估算为3.709 t/(hm2.a),其中乔木层的年净固碳量为3.537 t/(hm2.a)。(3)0~20 cm土壤表层碳储量为132.418 t/hm2,比植被层的碳储量还高。[结论]加强低山区的植被保护,减少表层土壤的水土流失,可有效保持南亚热带低山区土壤对碳的长期吸存和维持。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促进林业发展和国际林木种子贸易工作,遵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有关规定,对樟子松、长白落叶松两树种种子样品的净度、发芽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分析结果表明:(1)两树种种子样品的净度和发芽率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为分级线取正、修匀为宜。(2)建议标准与1987年国家标准相比:两树种净度提高1%;而发芽率,樟子松相差0%~5%,长白落叶松相差—1%~—5%。(3)两树种种子净度、发芽率的等级和Y值亦遵从正态分布,可用Y值对其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0.
长白落叶松又名黄花落叶松、黄花松,是东北乡土树种。它性喜寒冷湿润,易栽植,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成材早,树干通直,自然整枝良好。是东北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立地条件相近28年生的5种林分密度(780、920、1099、1190、1377株·hm-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与生物量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长白落叶松林平均单株木生物量、群落生物量及乔木层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下...  相似文献   

12.
崔琳  韩瑛  徐兰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00-12302
[目的]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黑土土壤有机碳及贮量的影响。[方法]以黑土区草地、耕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碳储量的分布和积累进行研究。[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以〉2mm团聚体为主。土壤不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分配并不相同。相较于林地土壤,草地和耕地均降低有机碳在小粒级团聚体中的含量,而增大大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贮量变化规律与团聚体组成比例相吻合。[结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贮量的变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团聚体组成比例。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影响黑土有机碳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和贮量。  相似文献   

13.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碳释氧效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及群落生物量、林地面积等基本监测数据,对黑龙江省东折棱河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固碳释氧能力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分析了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和年固碳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储存能力大小依次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未成林,平均碳密度为91.672t·hm-2,总碳储...  相似文献   

14.
以辽东山区天然阔叶混交林重要组成树种紫椴和花曲柳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实测法,探究紫椴和花曲柳的碳素积累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器官氮(N)、磷(P)、钾(K)元素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花曲柳树干的平均固碳量和连年固碳量整体上高于紫椴,随林龄的增长差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40年生花曲柳树干平均碳素密度为322.18 kg· m-3,36年生紫椴为272.63 kg· m-3。在养分分配方面,紫椴和花曲柳单株N、P、K元素的积累量顺序一致(N>K>P),但在不同器官中各元素积累顺序有些差异。紫椴各器官养分积累总量顺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花曲柳各器官养分积累总量顺序为: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紫椴与花曲柳树叶的养分归还量占各自总体的比例分别为4.11%和17.32%,而树叶、树枝与根的养分积累比重合计分别为57.07%和75.31%,三者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形成过程的固碳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形成过程的固碳特性。【方法】测定三系杂交稻汕优63、二系杂交稻两优2186和常规稻IR64生长过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碳含量。【结果】完熟期,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全株平均碳含量依次为:40.65%、41.81%和40.44%,各器官间碳含量大小为:籽粒>叶>茎>鞘>根;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碳积累量均在黄熟期达到最大,分别达到853.68、827.61和810.13g•m-2。完熟期,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碳积累量下降到773.17 g•m-2,783.65g•m-2和767.94g•m-2,其中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分别为:53.23%、45.66%和47.83%,同期的释氧量依次为2 061.80g•m-2、2 089.73g•m-2和2 047.84g•m-2,这对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在孕穗初期至齐穗期间的碳净固定量最高,依次为339.60 g•m-2、369.33 g•m-2和309.62 g•m-2,分别占全生育期碳总固定量的43.92%,47.13%和40.31%,是水稻固碳的关键时期。3种水稻在完熟期均出现耗碳吸氧现象,汕优63吸氧量为214.69 g•m-2,分别是两优2186、IR64的1.83倍和1.91倍。【结论】三系杂交稻汕优63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具有高积累、高消耗碳的特性,其灌浆过程消耗的碳对促进其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铁力市丰林林场杂种落叶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性状、材性性状、生物量、碳储量进行调查分析,首先利用标准木数据进行生物量方程拟合,得到杂种落叶松家系生物量方程。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杂种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生物量、碳储量存在较丰富的变异,材性性状变异相对较小。碳储量方面:日3×兴9、日5×长77-3、日11×兴2、兴5×兴9这4个家系变异较大。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杂种落叶松家系间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生物量、碳储量、木材密度家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碳储量方面,兴6×长6、兴7×日77-2、兴12×兴2、兴9×日76-2这4个家系相比其它家系表现优异,4个家系的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出18.82%,高出对照(CK)为20.74%,高出杂种混30.35%,高出长白落叶松小北湖与白刀山种源分别为35.40%和43.56%,高出兴安落叶松乌伊岭种源41.62%,高出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长73-18与长73-4分别为20.74%和30.35%。对杂种落叶松参试家系各性状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生长、材性、碳储量等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多性状联合选择优良家系,最终选择兴6×长6、兴7×日77-2作为杂种落叶松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7.
抚育间伐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兴安岭地区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天然林试验区,设置6块样地,对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进行不同强度(10%、15%、20%、25%、30%、35%)的抚育间伐;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取样、实验室重铬酸钾法测定林木碳质量分数,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储量整体呈先增加再减小趋势,但间伐8 a内各间伐生物量、碳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伐后1~4 a,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增长率、增长量均高于对照;间伐后1~4 a内,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的恢复能力最强。间伐后5~8 a,高度间伐(间伐强度30%、35%)碳储量恢复能力最弱;间伐8 a后,各间伐强度(10%、15%、20%、25%、30%、35%)的碳储量,分别为74.93±3.42、86.96±7.31、99.24±2.43、93.64±6.68、85.23±2.11、79.54±3.38 t/hm2,林木各器官碳储量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间伐8 a后,各间伐树干碳储量所占比例比对照所占比例增加-0.04%~12.27%,在间伐强度为20%时树干碳储量比例最高,说明间伐强度20%有利于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树干碳储量的累积及单株林木质量的提高。总体看,短期间伐(4 a内)利于20%间伐乔木层碳储量的迅速积累,8 a内各间伐仍处于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低于对照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