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达拉特旗进行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翻压时产量达23.8t/hm2,麦后复种箭菩碗豆翻压时产量达20.1t/hm2.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翻压后第二年种植小麦,减少施N量30%,减产4.1%,减少施N量60%,减产15.6%;麦后复种箭菩碗豆,第二年减少施N量30%,减产5.8%,减少施N量60%,减产13.7%;不翻压绿肥的田块减少施N量30%,减产10.1%,减少施N量60%,减产17.6%.说明翻压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氮素供应量.  相似文献   

2.
绿肥作物对云南旱地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绿肥作物对云南旱地中度镉(Cd)污染土壤(平均全Cd含量1.21 mg·kg~(-1))中Cd有效性和植物对Cd吸收、转运的影响,为当地基于绿肥的农作物安全生产措施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盆栽试验,设8个处理:种植紫云英、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箭筈豌豆、二月兰、油菜、黑麦草等7种冬季绿肥作物和冬闲对照,于绿肥盛花期及同期测试土壤理化性状、Cd有效性、绿肥作物地上部与地下部Cd含量和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种植紫云英和黑麦草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增加29.3%和33.7%。7种绿肥作物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和全量Cd含量,其中箭筈豌豆、光叶苕子、黑麦草处理的土壤有效Cd相比冬闲分别下降了32.1%、29.2%和33.0%;紫云英、毛叶苕子、光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土壤全量Cd分别下降45.4%、34.9%、34.5%和33.2%。4种豆科绿肥Cd主要积累在地下部,且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较小;禾本科与十字花科绿肥Cd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显著高于豆科绿肥,其中二月兰富集系数最高,为0.813,油菜转运系数最高,为0.772。土壤养分对土壤有效Cd有显著正影响;土壤DOC对植株地上部Cd含量有显著负影响,说明DOC含量的升高可以降低植株Cd含量。种植豆科绿肥在显著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且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3.
河西绿洲灌区马铃薯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马铃薯与不同绿肥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为根茬处理高于压青处理,以马铃薯间作针叶豌豆(根茬)的折合产量最高,为27515.15 kg/hm2,较单作马铃薯增产14.7%。马铃薯间作箭豌豆混播毛叶苕子,绿肥鲜草产量最高,根瘤数最多,且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马铃薯间作针叶豌豆无论是根茬还是压青处理,不同层次土壤的含水量变化相对其它处理稳定;马铃薯间作甜豌豆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根茬处理高于压青处理,间作箭豌豆混播毛叶苕子(根茬)和(压青)处理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低于单作马铃薯。  相似文献   

4.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玉米与不同绿肥作物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压青处理的玉米产量均高于根茬处理,其中以玉米间作草木樨(压青)处理的玉米产量为最高,较对照单作玉米增产6.37%;玉米间作箭豌豆混播毛苕子的绿肥产草量和绿肥植株根瘤数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各间作模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以压青处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利用冬闲田培肥土壤,开展了箭筈豌豆、毛叶苕子豆科绿肥农艺性状对比试验,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绿肥及不同播期绿肥的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部干重和鲜重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秋播时成安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农艺性状表现均优于肥乡;成安地区毛叶苕子农艺性状优于箭筈豌豆,而肥乡地区箭筈豌豆略优于毛叶苕子;成安地区秋播优于春播,但秋播不能顺利越冬时应来年春季补种,以还田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橘园不同豆科绿肥的生长及养分积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5种豆科绿肥在三峡库区橘园的生长及养分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除白三叶为多年生绿肥外,毛叶苕子生育期最长,其次为箭筈豌豆和光叶苕子,比紫云英长23~38d。光叶苕子、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冬前生长较快,覆盖度较高,紫云英和白三叶冬后生长较快。盛花期光叶苕子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最高,其次为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再次为紫云英,白三叶最小。5种绿肥均适宜三峡库区秭归橘园生长,正常完成全部生育过程,相对而言,光叶苕子长势较好,各养分积累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正>(1)麦田套(复)种短期绿肥种植技术在有较大面积的冬(春)小麦、啤酒大麦等麦类作物,麦类作物收获到入冬前有2~3个月的空闲期,利用这个空闲期可以发展一季短期豆科绿肥作物。种植方式及范围:主要采用玉米前期间作短期绿肥种植方式。本技术适用于北方地区海拔1100~1700米的春玉米一年一熟制灌溉农业区。以及同类型的玉米种植地区。适宜品种:毛叶苕子、箭筈豌豆种子用量:毛苕子单播播种量4公斤/亩,箭筈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适宜种植的最佳绿肥品种,为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合理种植和绿肥利用、科学休耕养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了休闲(CK)以及种植箭筈豌豆(T_1)、沙打旺(T_2)、大豆(T_3)、红豆草(T_4)、蚕豆(T_5)、玉米(T_6)、毛苕子(T_7)、紫花苜蓿(T_8)、豌豆(T_9)10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除pH值外,各处理2018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高于2017年,其中种植红豆草pH值降幅最大,速效钾升高显著;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分别显著提高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种植箭筈豌豆、毛苕子、豌豆分别显著提高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土壤养分各指标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植多年生豆科绿肥红豆草、紫花苜蓿、沙打旺的改土培肥效果优于休闲,种植一年生绿肥作物箭筈豌豆、大豆、蚕豆、玉米、毛苕子及豌豆,其培肥地力的效果均不及休闲.【结论】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红豆草、紫花苜蓿和沙打旺是可推广的优质豆科绿肥.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过磷酸钙通过棉田绿肥——光叶紫花苕子后耕翻植棉,与过磷酸钙直接施于棉田作基肥,对增产棉花的经济效益,我们在苏北盐土棉区进行了试验研究。兹将研究结果报导于后,以供参考。 一 施用过磷酸钙对绿肥作物的增产效果 棉田绿肥光叶紫花苕子于秋季在棉花行间套种时,每亩用过磷酸钙10斤和20斤作基肥,集中施入播种沟内,植株健旺,单株干物重增加。苗期单株干物重施磷肥的,比不施磷肥的对照增重34.4—59.01%,生长盛期增重37.57—55.56%。于棉花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种植翻压绿肥苕子与减施化肥下的水稻生产潜力,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冬闲+常规化肥、绿肥+100%常规化肥、绿肥+90%常规化肥、绿肥+80%常规化肥等4个处理,分析绿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苕子配施90%化肥和80%化肥的情况下,水稻增产1.56%-10.86%,绿肥苕子还田可减少20%的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苕子绿肥翻压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苕子绿肥与无机肥配施的方法,连续2年研究不同生物量的苕子绿肥翻压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苕子绿肥翻压能显著提高烤烟的产量,其产量随绿肥翻压量的增加而增加。2006年处理④烤烟产量比处理③增加了2.8%,比对照增加了10.7%。2007年处理④的产量比对照增加了22.74%。各处理初烤后,各部位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随苕子绿肥翻压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中总氮、烟碱的含量与翻压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苕子绿肥翻压模式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从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来说,翻压量控制在15000kg/hm2左右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云南红壤旱地上两年的定位试验,研究翻压等量绿肥(光叶紫花苕)和化肥减量对烟草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全量化肥处理比较,翻压绿肥15000kg/hm2,氮磷钾化肥减量15%的处理烤烟产量,产值最高,烤烟增产11.89%,增值14.35%;氮磷钾化肥减量30%的处理,烤烟增产5.53%,增值5.55%;施用光叶紫花苕处理烤烟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8.81%,产值增加26.01%。可见,绿肥纳入烟草种植体系以后,烤烟产量,产值均得到提高,而且产值增幅超过产量增幅。表明光叶紫花苕纳入烟草复种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烟草产量,更有利于提高烟草品质,而且可以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玉米连作对化肥依赖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探讨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对玉米农田耗水特征的影响,以期明确间作绿肥生产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为玉米生产减氮及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实践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河西绿洲设置田间定位试验,设玉米间作绿肥和单作玉米(M)两种种植模式,减量25%施氮(N1:270 kg·hm-2)和传统施氮(N2:360 kg·hm-2)两个施氮水平,绿肥种类包括作箭筈豌豆(V)和油菜(R),研究不同处理下耗水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间作绿肥可保证玉米稳产,在玉米/绿肥带状间作模式中,N1与N2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25%处理可提高绿肥刈割期、玉米收获后土壤含水量,以M/VN1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较传统施氮下单作玉米(MN2)分别高17.2%—18.9%、28.6%—31.3%;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25%处理可降低作物在绿肥播前至刈割、绿肥刈割至玉米收获和作物全生育期的耗水量,以M/VN1处理降低幅度最大,较MN2分别降低38.8—48.8、32.9—53.9和80.9—92.7 mm;间作绿肥可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以M/V处理最为突出,比M处理高14.9%—15.6%;N1与N2相比,M/R、M/V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4%—5.2%、5.7%—6.5%,M处理的降低4.0%—5.5%;提高幅度以M/VN1处理最大,较MN2高14.8%—16.8%。玉米间作绿肥、减施氮肥25%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含水量,降低系统耗水,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水分生产力。【结论】在水资源短缺的河西绿洲灌区,间作绿肥可保证玉米稳产,具有较高的水分供给潜力,其中玉米间作箭筈豌豆集成减量25%施氮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施用亚联微生物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实施亚联微生物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亚联微生物肥的马铃薯产量虽与施用复合肥(对照)的相当,但其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对照;亚联微生物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马铃薯单产比对照增180kg/hm2,增收2874元/hm2。建议在马铃薯生产上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肥。  相似文献   

15.
大豆绿肥腐解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沧豆6号)为绿肥材料,采用在田间埋入尼龙袋子的绿肥施用方法,研究了在是否种植玉米和是否施用化肥条件下大豆绿肥的腐解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埋入时间的延长,绿肥的干物质量逐渐减少且腐解速率逐渐降低,其腐解过程表现为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逐渐减慢的特点,不同时期的绿肥干物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绿肥在种植玉米条件下比不种植玉米条件下腐解得快,在施用化肥条件下比不施化肥条件下腐解得快,但差异均不显著;绿肥不论是单施还是与化肥配施均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单施绿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化肥,以绿肥与化肥配施玉米产量最高,且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种植玉米且施用化肥条件下,大豆绿肥腐解得最快,玉米产量最高为8 293.5 kg/hm2,分别较不施绿肥和化肥(CK)、单施化肥、单施绿肥增产19.91%、12.38%和3.97%;单施绿肥较单施化肥增产8.09%。在玉米生产上,提倡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6.
3种有机物料对土壤镉有效性及水稻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是稻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主要途径,明确其对土壤镉(Cd)有效性及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对于我国南方Cd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等量(2 250 kg·hm-2,干质量)紫云英、油菜秆和有机肥施用处理,通过测定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提取态Cd (DTPA-Cd)、根表铁膜Cd含量和水稻各部位Cd含量,结合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变化,对比分析3种有机物料对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 3种有机物料提高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有机质含量和水稻产量,增强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根表铁膜量及其Cd吸附量。与CK相比,紫云英、油菜秆和有机肥处理水稻根对Cd的吸收分别增加4.22%、16.99%和38.27%(P<0.05),Cd由水稻根向稻谷的转运系数和叶向稻谷的转运系数均明显提高,水稻稻谷Cd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2.67%、39.60%和54.46%(P<0.05)。在Cd污染土壤上施用有机物料虽能提升土壤肥力,但会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和向稻谷的转运。因此在南方Cd污染稻田应谨慎施用有机物料,防止由此导致的稻米Cd积累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棉花生育特性及土壤含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N肥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土壤全N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N肥能促进各生育时期棉株和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增加LAI,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和棉花产量;在施用等量N、P、K的条件下,绿肥+沼肥+化肥配施的综合效果较好,绿肥+化肥配施次之,单施无机N肥效果较差;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能提高土壤全N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施用复合肥、有机肥、尿素对甘薯薯瘟病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甘薯的薯瘟病病情指数最低,与其他两种处理差异显著,甘薯商品性最好;施用尿素处理甘薯的病薯率最高,商品性最差;施用复合肥处理甘薯病薯率居中,商品性较好;3种肥料对甘薯发病率、产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