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大范围和准确监测果园实蝇的发生,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蝇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捕虫器、监测终端、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组成,安装在果园的多个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构成星形短程无线通信网,监测终端将收集的实蝇信息通过GSM/GPRS服务发送至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智能捕虫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架、捕虫器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光电检测电路、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锂电池充电电路等功能电路,采用成本较低且稳定性较高的红外光电对管检测进入捕虫器的果园实蝇;监测终端包括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和GSM/GPRS模块。基于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的应用软件。系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捕虫器平均工作电流为97 m A,监测终端在GSM/GPRS模块休眠和工作时的电流分别为60 m A和328 m A,2种设备的工作电流消耗均低于各自电池的供电能力,实蝇监测准确率可达94.23%。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温室环境信息远程数据采集及智能控制研究和实现方法,探讨使用JZ4730微处理器控制无线通信模块MU736和现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移动终端上开发基于Android的应用管理系统,实现温室环境信息的智能采集、传输和控制;同时,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实现方式以及试验的测试效果。系统的主要优势是通过移动终端APP方式远程实现监控温室环境信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应用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基于GPRS和GSM的水稻智能灌溉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水稻远程灌溉系统存在的硬件资源浪费、系统响应差等弊端,应用了一种"服务器—用户手机"直接通讯的方式,并设计了一套基于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和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水稻智能灌溉系统。该系统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现场终端的核心处理器,通过GPRS DTU无线通信模块完成现场终端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通讯,利用GSM短消息方式实现用户手机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终端的任务处理量,加快了系统的实时性。系统能够通过液位传感器获取田间水位信息,并根据水稻不同时期的需水量完成灌溉或排水操作。同时,系统通过对水稻灌溉监控管理软件的设计实现了服务器软件监控和用户手机监控的双重监控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灌溉控制精度在93%以上,能够达到远程监控、灌溉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智能路灯监控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主要由现场系统、通讯系统、监控中心3部分组成。现场系统由监控主机、监控末端组成。监控主机一般安装在路灯电控箱内,它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开关控制、防盗报警及网络通讯于一体的硬件模块。监控主机以功能强大的多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以测量控制电路、电缆防盗监测等电路组成的高性能网络智能节点,是集测量(电压、电流、电能抄录)、开关灯控制(自动、远程)、电缆防盗检测与报警、电控箱开门报警、停电报警、GSM通讯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设备。  相似文献   

5.
基于无线通信的故障指示器和GPRS的一遥远方监控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故障指示器能对环网开关柜、分支箱、开闭站、开闭器、电缆分界箱等电力设备进行监测,通过检测故障电流指示出故障所在的出线、分支和区段,经过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至一遥远方监控终端(DTU),然后通过GPRS上传主站,便于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对配电网的故障迅速定位、监测和维护。现场安装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在配电网的出线、分支及区段的故障定位方面迅速、可靠,便于运行人员现场监测和维护。  相似文献   

6.
设计一种基于GPRS的洪泽湖环境数据在线采集系统,以检测洪泽湖水质温度、pH和溶氧量为基础,使用SOPC技术在FPGA芯片上构建一个Nios II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的接口电路,从而形成一个与系统任务需求相一致的自定义微处理器系统。由Nios II微处理器将使用Modbus协议读取的水质温度、pH和溶氧量参数经过协议转换后送GPRS移动数据传输模块进行数据远传,同时远程数据采集服务器将其以数值和波形方式进行显示。这种无线数据采集方式的建设、运营成本低,监控范围宽,实时性高,而NiosII微处理器的构建使得整个系统易于升级换代,能更好地满足水环境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茨园环境的特点以及传统农业环境监测仪器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首先以HMI智能型人机界面为微控器构成茨园终端,实现对茨园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然后通过GPRS DTU模块利用GPRS无线监测网络和Internet传送至监测中心的服务器。用户可通过访问浏览器实时、远程地查询各种信息,实现了对茨园生产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为茨园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与GPRS技术的远程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传感网与移动通信网相结合的组网方式,通过CC2430芯片采集并传送传感器终端数据,以ARM嵌入式计算机作为核心单元汇总解析终端上报的数据,交由GPRS模块转发到公网远端服务器.用户可通过PC远程监控或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查询终端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扩展性强、检测精确、维护方便等优点,并已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温室环境监测采用有线通信方式的不足,提出了1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的架构及应用实施方案。该系统以射频芯片SI4432为基础构成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模块通过配置相应的传感器对温室环境中的空气与土壤温湿度等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信息通过由SIM900A构建的GSM模块传送至远程监控中心。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部署灵活等特点,系统传输数据的正确率在9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由于温室环境信息采集需求多样、应用分散设备接入网络困难且为物联网,云服务优先应用领域,使得采用运营商通讯(GSM/GPRS、3G、4G等)的环境数据采集设备在温室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系统能耗高、太阳能温室内充电效率低、铅酸蓄电池供电为主体积大、整体密封性差难以适应高温高湿环境等问题,迫切需要在以上几个方面开展优化设计。开发了低成本、集成度高、低功耗的温室环境感知终端,能够采集常规数字(I2C、1-wire、串口等)、模拟信号传感器(0~5V,4~20m A),灵活选择传感器满足用户对不同监测参数的测量需求并通过GSM/GPRS接入已有的设施农业云服务平台,适合分散,大区域接入、单温室直接网络接入等应用场景。重点在终端能耗管理、防护结构、太阳能供电结构等方面开展优化设计,小功率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多角度安装方式,实现延长充电时间超过2h·d~(-1),提高温室内太阳能利用率;将主动通风空气防辐射罩与符合IP67标准防护壳构成一体,适应高温高湿环境,并加速防辐射罩内部与外部气流交换速度,提高温湿度、CO2测量响应速度和精度;低功耗硬件选型配合事件触发唤醒能耗管理模式解决GSM/GPRS通讯能耗问题使终端休眠能耗为44u A,常规应用频率平均功耗达1.1m A,实现无外接供电设备全负荷独立工作近1个月,满足温室环境在线监测需求。该优化设计与应用具有开放性、易用性、低成本、安装便捷等特点,能够提升温室生产监测能力,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别考察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以及由此引致的策略性竞争效应,研究表明:财政分权等经济社会因素存在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出非对称的空间溢出效应。一方面,财政收入分权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支出分权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产生抑制效应,但较之于收入分权,支出分权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探索财政支农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规律,利用我国2000—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基于门槛模型对市场化背景下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粮食产出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受市场化水平的严重制约,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存在双门槛效应,2个市场化门槛值分别为4.465及8.540。2)到2013年为止,我国已经有10个省份进入高市场化行列,19个省份为中等市场化省份,但是仍然有西藏、青海2个省份没有迈过低市场化门槛。3)财政支农支出的粮食产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高市场化省份,财政支农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系数为0.393,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中等市场化省份,财政支农支出能够促进粮食产出,其影响系数为0.031,但是促进作用不显著;而在低市场化省份,财政支农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系数是-0.087,其效应显著为负。认为应该在市场化水平比较低的省份加快其市场化进程,进行制度创新,以更有效地实现财政支农促进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消费能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性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收入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约0.1个百分点。2)总人口抚养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5个百分点,西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1个百分点。3)城乡收入差距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产业占比以及人口抚养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且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使用2000-2011 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框架,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 费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并未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也不存在显著 的时期效应和区域效应,为发挥财政支农支出的消费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成为重要议题。以财政收支扩张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财政收支扩张的门槛效应;各省市的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增大,处于中等和高等财政收支扩张区间的省市越来越多,并在东、中、西部蔓延。政府应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合理安排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把有限财政资源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等,进而推动要素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财政农业救济、农业其它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独立直接效应,农业生产性支出、农业科技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溢出直接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独立直接效应与溢出直接效应呈现非同向性、多样性、非对称性与动态性发展规律,并受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社会投资的约束效应、财政非农支出的间接效应、农业各税冲销效应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即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影响,而东部地区的空间负外部性更明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省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先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发现经济增长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长;再用运用协整检验发现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其进行修正进一步得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5~2011年我国各个省域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依次包括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分析、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分析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均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特性,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